文学巴士 www.wx84.cc,乱世栋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疑惑越来越多:祖父说的新大陆,真的存在?那玉米、红薯、烟草、向日葵、辣椒,还有各种神奇的动物,真的存在么?
莫不是瞎编的?
这疑惑,一直萦绕在李?心头,随着时光流逝,一直萦绕不去。
但是,祖父说过的事情,基本上都不会有错。
祖父说,南海以南,有一座大岛,面积怕是要有河南、河北加起来那么大,事实证明,没错,朝廷随后设澳州,将这大岛纳入治下。
祖父说,辽北以北,极北之地,有冰洋,那里,有浑身白毛的白熊,事实证明,没错;
祖父说,种植棉花,大有可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棉花,如今已经取代麻,成了主要的“纺织作物”,让百姓们在冬天有了更好的御寒衣物,也让中原的商人,手里又有了一个十分赚钱的“中原特产”。
尤其在安西都护府,那里气候炎热、干旱,无法扩大粮食产量,却很适合种棉花,大片大片的棉田,给庄园主带来大量的利润。
于是,不用朝廷动员,庄园主们自己就会组织大量内地百姓,到安西都护府治下各地定居,成为棉田的雇工,形成一个又一个聚落。
这数十年间,安西都护府治下,中原移民大幅增加,加上商队活跃,于是形成了稠密的聚居区,连成一大片。
充裕的中原人口,成为驻军强有力的支持,并支撑着朝廷经略河中地区。
河中地区适合农耕,所以,在当地驻军的庇护下,越来越多的中原(关陇地区)百姓,开始涌向河中,在那里定居。
连同已经在碛北扎根的堡垒群,中原的版图大幅向北、向西扩张。
茫茫草原,已经成为中原的牧场,不再有连年南下侵扰的游牧大军,只有大量放牧牛羊的牧民。
而且,随着汉四郡的收复,中原版图再无缺损,这一切,都是祖父打下的基础。
年过不惑的李?,今日带着儿子洒扫两座帝陵,他先去了父亲那里,现在来看看祖父。
他来到墓前祭殿,看着供奉的牌位,从侍从手中,接过一把红彤彤的“果实”。
这“果实”,来自遥远东方的新大陆,那里已经有了中原武装商队开辟的定居点和贸易据点,而探险队带回来的这种当地作物,名为“辣椒”。
辣椒二字,当然是沿用他祖父的命名,早三十年前,李?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现在,李?双手捧着辣椒,轻轻放在牌位前,看着牌位,有些伤感。
“辣椒,辣椒..”他说话声音有些哽咽,再次想起祖父当年对辣椒的描述,“辣椒,孙儿吃了,真的好辣,好辣...”
。。。。。。
彭蠡湖畔,白石村,白发苍苍的太皇太后黄姈,站在故居二楼,看着眼前已经被湖水吞没近半的村子,感慨万千。
她年过八旬,垂垂老矣,但身子骨还算硬朗,即便是上下楼梯,也能自己走,而不需要扶。
头发花白的李平安,搀扶着母亲,看着自己小时候住过的村子,同样感慨万千。
“我当年,嫁给你父亲的时候,这里,可热闹呢。”黄姈轻声说着,如今的白石村,因为湖水侵入,村民已搬到后边高处的新村。
这里,不再有当年的气象。
但因为皇家祖宅在此,特地设为皇庄,留有人看守,定期维护。
或许再过数十年,白石村会彻底被湖水吞没,届时,李家故宅就消失了。
黄姈在洛阳住久了,思念家乡,于是回来看看,祭扫父母坟墓,并看看自己当年和李笠生活过的家。
李家大宅,依然如故,黄姈看着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大院,想起当年和李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伤感不已。
“你父亲,一辈子,就食言了一次,一次...”
“说好的,不能比我先走,不能...”
“你弟弟也是,比我先走,真是不孝啊....”
李平安见母亲说着说着哭起来,虽然心里也很难受,但顾不得难受,扶着母亲在一旁坐下。
然后安慰:“娘,父亲不是常说么,皇帝若当得太久,那就必然变成祸害,误国误民。”
“父亲不想变成祸害,遂了心愿,娘该宽慰。”
“弟弟虽然也走了,可是,可是,新君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娘也该放心了。”
好一会,黄姈才平复心情:“唉,老了老了,想起过去的事情,就容易伤心。”
“娘,父亲不想看见你哭的...”李平安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说话。
她的女儿,嫁了个好人家,如今也成了祖母。
她的儿子,那个不存在于人世的“遗腹子”,已经默默的长大,成家,生子,如今也成了祖父。
只是,父亲没能如母亲这般长寿,许多事情,看不到了。
但是,父亲未能实现的愿望,她弟弟李昉实现了大半,现在,她的侄子李?,如今的大楚天子,也把先帝剩下的愿望,逐一实现。
乱世已经结束,中原统一到现在,天下太平,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父亲担心的“如晋国那样,统一天下,却让天下陷入更大的战乱之中”,并没有出现。
世家高门,如今虽然依旧在,但士族独特的地位,已然消失。
人们提起“五姓七望”,提起士族,虽然依旧仰慕,但是...
如今之天下,为庶族之天下,无论是经济、政治都已经不占优势的士族,已经成了过去。
大庄园破产之后,士族们已经没有财力和资源,在各个方面保持超然的地位。
持续数十年的科举选拔、军功入仕制度,使得国家的官僚群体以科举官僚、军功武官为主,庶族靠着公办教育体系和军事院校,获得入仕的通畅渠道。
士族们已经竞争不过了,只有记载着祖上荣耀的族谱,尚且能证明一下家族曾经的辉煌。
燕子的叫声,将母女二人的注意力拉到屋檐下,黄姈看着归巢的燕子,想了想,说:“还记得,你父亲念过的一首诗么?”
父亲生平很少做诗,或者喜欢念不知何处看到的诗,至于提到燕子的诗...
李平安很快想起来了:“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对..”黄姈点点头,“你父亲说过的,要对付士族,现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做到了,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不过,他还说过关于燕子的一个场景,哈哈,那时,还没有你。”
李平安默默听着,听母亲说起当年和父亲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他说,不想看到‘春燕归,巢于林'的惨状。”
“春燕归,巢于林...“李平安喃喃着,很快品出这段话后面那令人战栗的情景。
“乱世,人命如草芥,无论贵贱,都不得安宁,所以需要宗教麻痹自己,才有佛教大兴,才有佞佛。”黄姈回忆着李笠的话,感怀着过去。
“你父亲,以平定乱世为己任,努力多年,终于做到了,然后,功成身退...”
说着说着,黄姈啜泣起来:“他一辈子,就食言了一次,一次...”
李平安搀着母亲下楼,离开故宅,乘船南下,入鄱口。
此时的鄱口,和昔年的鄱口有所不同。
因为湖水侵袭,鄱口港不得不向鄱水上游后撤,但迁得不算远,如今一如既往的热闹,南来北往的商旅,将鄱口港挤得满满当当。
各处商铺打出形形色色的招幌,伙计们大声吆喝,向往来过客兜售“新到狮子国宝石”、“澳州鳄鱼皮”、“北冰洋白熊皮”、“波斯狮子皮”等海外奇珍。
一隅,香火鼎盛的许仙祠前,庙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棵大树下,说书人眉飞色舞的向听众讲故事。
春风吹过,树木摇曳,许仙祠边上大量向日葵迎风摇曳。
它们本是万里之外新大陆的作物,却漂洋过海,来到中原,生根发芽,绽放花朵。
迎风摇曳的向日葵,仿佛那摇头晃脑的说书人,讲述着鄱阳李三郎的传奇故事。
朝廷不禁止民间传颂开国皇帝“李三郎”的事迹,所以,李三郎的故事如今家喻户晓,却依旧被说书人讲述,引来无数听众。
李三郎的一生,精彩纷呈,各种故事总是能让人听得入神,所以,说书人不愁没有生意。
“那是故梁大同年间,鄱口以北三十里,白石村,有一户人家,姓李,以打渔为生...”
“家中一子,排行第三,人称李三郎....”
中疑惑越来越多:祖父说的新大陆,真的存在?那玉米、红薯、烟草、向日葵、辣椒,还有各种神奇的动物,真的存在么?
莫不是瞎编的?
这疑惑,一直萦绕在李?心头,随着时光流逝,一直萦绕不去。
但是,祖父说过的事情,基本上都不会有错。
祖父说,南海以南,有一座大岛,面积怕是要有河南、河北加起来那么大,事实证明,没错,朝廷随后设澳州,将这大岛纳入治下。
祖父说,辽北以北,极北之地,有冰洋,那里,有浑身白毛的白熊,事实证明,没错;
祖父说,种植棉花,大有可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棉花,如今已经取代麻,成了主要的“纺织作物”,让百姓们在冬天有了更好的御寒衣物,也让中原的商人,手里又有了一个十分赚钱的“中原特产”。
尤其在安西都护府,那里气候炎热、干旱,无法扩大粮食产量,却很适合种棉花,大片大片的棉田,给庄园主带来大量的利润。
于是,不用朝廷动员,庄园主们自己就会组织大量内地百姓,到安西都护府治下各地定居,成为棉田的雇工,形成一个又一个聚落。
这数十年间,安西都护府治下,中原移民大幅增加,加上商队活跃,于是形成了稠密的聚居区,连成一大片。
充裕的中原人口,成为驻军强有力的支持,并支撑着朝廷经略河中地区。
河中地区适合农耕,所以,在当地驻军的庇护下,越来越多的中原(关陇地区)百姓,开始涌向河中,在那里定居。
连同已经在碛北扎根的堡垒群,中原的版图大幅向北、向西扩张。
茫茫草原,已经成为中原的牧场,不再有连年南下侵扰的游牧大军,只有大量放牧牛羊的牧民。
而且,随着汉四郡的收复,中原版图再无缺损,这一切,都是祖父打下的基础。
年过不惑的李?,今日带着儿子洒扫两座帝陵,他先去了父亲那里,现在来看看祖父。
他来到墓前祭殿,看着供奉的牌位,从侍从手中,接过一把红彤彤的“果实”。
这“果实”,来自遥远东方的新大陆,那里已经有了中原武装商队开辟的定居点和贸易据点,而探险队带回来的这种当地作物,名为“辣椒”。
辣椒二字,当然是沿用他祖父的命名,早三十年前,李?就记住了这个名字。
现在,李?双手捧着辣椒,轻轻放在牌位前,看着牌位,有些伤感。
“辣椒,辣椒..”他说话声音有些哽咽,再次想起祖父当年对辣椒的描述,“辣椒,孙儿吃了,真的好辣,好辣...”
。。。。。。
彭蠡湖畔,白石村,白发苍苍的太皇太后黄姈,站在故居二楼,看着眼前已经被湖水吞没近半的村子,感慨万千。
她年过八旬,垂垂老矣,但身子骨还算硬朗,即便是上下楼梯,也能自己走,而不需要扶。
头发花白的李平安,搀扶着母亲,看着自己小时候住过的村子,同样感慨万千。
“我当年,嫁给你父亲的时候,这里,可热闹呢。”黄姈轻声说着,如今的白石村,因为湖水侵入,村民已搬到后边高处的新村。
这里,不再有当年的气象。
但因为皇家祖宅在此,特地设为皇庄,留有人看守,定期维护。
或许再过数十年,白石村会彻底被湖水吞没,届时,李家故宅就消失了。
黄姈在洛阳住久了,思念家乡,于是回来看看,祭扫父母坟墓,并看看自己当年和李笠生活过的家。
李家大宅,依然如故,黄姈看着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大院,想起当年和李笠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伤感不已。
“你父亲,一辈子,就食言了一次,一次...”
“说好的,不能比我先走,不能...”
“你弟弟也是,比我先走,真是不孝啊....”
李平安见母亲说着说着哭起来,虽然心里也很难受,但顾不得难受,扶着母亲在一旁坐下。
然后安慰:“娘,父亲不是常说么,皇帝若当得太久,那就必然变成祸害,误国误民。”
“父亲不想变成祸害,遂了心愿,娘该宽慰。”
“弟弟虽然也走了,可是,可是,新君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娘也该放心了。”
好一会,黄姈才平复心情:“唉,老了老了,想起过去的事情,就容易伤心。”
“娘,父亲不想看见你哭的...”李平安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说话。
她的女儿,嫁了个好人家,如今也成了祖母。
她的儿子,那个不存在于人世的“遗腹子”,已经默默的长大,成家,生子,如今也成了祖父。
只是,父亲没能如母亲这般长寿,许多事情,看不到了。
但是,父亲未能实现的愿望,她弟弟李昉实现了大半,现在,她的侄子李?,如今的大楚天子,也把先帝剩下的愿望,逐一实现。
乱世已经结束,中原统一到现在,天下太平,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父亲担心的“如晋国那样,统一天下,却让天下陷入更大的战乱之中”,并没有出现。
世家高门,如今虽然依旧在,但士族独特的地位,已然消失。
人们提起“五姓七望”,提起士族,虽然依旧仰慕,但是...
如今之天下,为庶族之天下,无论是经济、政治都已经不占优势的士族,已经成了过去。
大庄园破产之后,士族们已经没有财力和资源,在各个方面保持超然的地位。
持续数十年的科举选拔、军功入仕制度,使得国家的官僚群体以科举官僚、军功武官为主,庶族靠着公办教育体系和军事院校,获得入仕的通畅渠道。
士族们已经竞争不过了,只有记载着祖上荣耀的族谱,尚且能证明一下家族曾经的辉煌。
燕子的叫声,将母女二人的注意力拉到屋檐下,黄姈看着归巢的燕子,想了想,说:“还记得,你父亲念过的一首诗么?”
父亲生平很少做诗,或者喜欢念不知何处看到的诗,至于提到燕子的诗...
李平安很快想起来了:“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对..”黄姈点点头,“你父亲说过的,要对付士族,现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做到了,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不过,他还说过关于燕子的一个场景,哈哈,那时,还没有你。”
李平安默默听着,听母亲说起当年和父亲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他说,不想看到‘春燕归,巢于林'的惨状。”
“春燕归,巢于林...“李平安喃喃着,很快品出这段话后面那令人战栗的情景。
“乱世,人命如草芥,无论贵贱,都不得安宁,所以需要宗教麻痹自己,才有佛教大兴,才有佞佛。”黄姈回忆着李笠的话,感怀着过去。
“你父亲,以平定乱世为己任,努力多年,终于做到了,然后,功成身退...”
说着说着,黄姈啜泣起来:“他一辈子,就食言了一次,一次...”
李平安搀着母亲下楼,离开故宅,乘船南下,入鄱口。
此时的鄱口,和昔年的鄱口有所不同。
因为湖水侵袭,鄱口港不得不向鄱水上游后撤,但迁得不算远,如今一如既往的热闹,南来北往的商旅,将鄱口港挤得满满当当。
各处商铺打出形形色色的招幌,伙计们大声吆喝,向往来过客兜售“新到狮子国宝石”、“澳州鳄鱼皮”、“北冰洋白熊皮”、“波斯狮子皮”等海外奇珍。
一隅,香火鼎盛的许仙祠前,庙会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一棵大树下,说书人眉飞色舞的向听众讲故事。
春风吹过,树木摇曳,许仙祠边上大量向日葵迎风摇曳。
它们本是万里之外新大陆的作物,却漂洋过海,来到中原,生根发芽,绽放花朵。
迎风摇曳的向日葵,仿佛那摇头晃脑的说书人,讲述着鄱阳李三郎的传奇故事。
朝廷不禁止民间传颂开国皇帝“李三郎”的事迹,所以,李三郎的故事如今家喻户晓,却依旧被说书人讲述,引来无数听众。
李三郎的一生,精彩纷呈,各种故事总是能让人听得入神,所以,说书人不愁没有生意。
“那是故梁大同年间,鄱口以北三十里,白石村,有一户人家,姓李,以打渔为生...”
“家中一子,排行第三,人称李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