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梦回大明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盐法已经颁布,接着讨论的便是新棉法。
文渊阁。
毛纪双手拢在袖子里,沉吟道:“这是祖制,若加改动,是否要经过廷议?”
王渊说道:“太祖之时,怎知地方会出现棉田多于粮田的状况?廷议可以,但我言改,不说二话。”
“那就改吧。”杨廷和从善如流。
棉纺织业发展太快,朝中大佬们,还未参与太深。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王渊,王渊自己都说改,其他人怎么会反对?
至于毛纪所说的“祖制”,是朱元璋亲自定的劝桑、劝棉、劝麻法令。
朱元璋为了推广经济作物,曾经亲自制定如下规定:农民若有五到十亩地,必须种植桑、麻、棉花各半亩。有十亩以上的翻倍,有二十亩以上的依此累加。改种这三类经济作物的田地,开始四年不用收税。如果不种桑树,罚绢一匹;不种麻的,罚麻布一匹;不种棉花,罚棉布一匹。”
这个规定,直接造成蒸汽机推出之后,地主和农民疯狂把粮田改为棉田。因为按照朱元璋祖制,改种棉花的田地(有时限,不能改来改去),可以正大光明免税四年!
新棉法,首先就要取消棉田政策优惠!
杨一清说道:“棉田之田赋如何加,棉花、棉纱、棉布之过税如何加,这些才是应该商议的重点。”
王渊笑道:“这些都不必加。”
“不加还议论什么新棉法?”蒋冕有些不高兴。
王渊解释道:“棉田的田赋,士绅豪右可以偷逃,小民农户则逃不掉。若加棉田田赋,大地主无所顾忌,全摊在小民农户的头上,新棉法就成了害民之法!”
王琼点头说:“是这个道理,棉田的田赋动不得,只需把新种棉田免赋四年的祖制取消即可。”
王渊继续解释:“棉花、棉纱、棉布的过税,也不能随意增加。这会导致国内棉布涨价,最终还是算在购布百姓头上,不若直接提高棉布的出海关税。”
“王尚书何必徇私?”毛纪讥讽。
“我如何就徇私了?”王渊冷笑,“天津、江阴之工厂,都离港口近得很,甚至不用经过内河钞关,直接就能装船运走。提不提高过税,与我何干?便是棉花因此涨价,我的棉布跟着涨价便是,照样不愁任何销路。反而是提高出海关税,才是真正于我有损,我建议提高出海税还徇私了?”
毛纪哑口无言,因为王渊确实在拿自己开刀,只不过在保护其他环节的商贾。
杨廷和说道:“王尚书,国内棉布价格实在太低,小门小户的织妇难以为继,过税应该翻倍才对。”
“那便翻倍吧。”王渊立即答应,无非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而已。
棉布属于日常消费品,这类商品在明代税率最低,是标准的三十税一。书籍、笔墨、农具、果蔬、牲畜、婚丧嫁娶物更有意思,直接可以免税——以上说的都是钞关过路费,不含商铺、货栈的经营税。
木材就很可怕,10%的过路费。
柴禾、茅草的过路费高达33%,这可能是为了限制外运,因为柴禾关系本地民生,而茅草属于战略物资。
棉花、棉纱、棉布的过路费翻倍,也才三十抽二而已,贸易商人勉强也能扛住。
为啥说勉强能扛住?
因为钞关乱收税,经常一物二税,一份上交财政,一份留在小金库。
还有勋贵、宗室和太监,往往私设关卡,一路把商贾坑得欲仙欲死。这种现象,在弘治、正德两朝很严重,嘉靖朝则好了许多,到了万历朝又急转直下,万历朝属于商人的噩梦。
王渊又说:“各地海关,棉纱、棉布的出海税,可提高到六抽一。不能再高了,否则走私横行,朝廷连税都收不起来。”
“如此能减少棉田数量?”毛纪质疑道。
“不能,天下人皆逐利也,除非禁止蒸汽机,否则棉田不会减少,”王渊说道,“过税翻倍,海税增至六抽一,已经大大降低棉布利润。至少,农户不会一窝蜂种棉花,粮田数量不会迅速减少。诸公真欲利济万民,不若摊丁入亩。”
“就过税翻倍,海税六抽一。”杨廷和不敢再议,生怕稀里糊涂又转到摊丁入亩上。
新棉法就这样议定,取消优惠、提高税率而已,比新盐法简单无数倍。
王渊踱步离开文渊阁,从东华门出来,必须绕一大圈子回家。
路过六部衙门那边,沿途官员见到,纷纷给王渊作揖行礼,而且大多数都态度真诚。
涨俸三级收买官心,而且不增加财政负担,还能提高中央和地方的税收,甚至还不会坑害小老百姓,只是从蛀虫那里抢走银两而已。这套改革方案太神奇,已然让百官心服口服,除了那些利益受损者,谁不佩服王二郎的手段?
特别是年轻官员,他们以后很可能外放。而王渊这次改革,是给他们增加地方官府的可支配收入,更直接的还有给... -->>
新盐法已经颁布,接着讨论的便是新棉法。
文渊阁。
毛纪双手拢在袖子里,沉吟道:“这是祖制,若加改动,是否要经过廷议?”
王渊说道:“太祖之时,怎知地方会出现棉田多于粮田的状况?廷议可以,但我言改,不说二话。”
“那就改吧。”杨廷和从善如流。
棉纺织业发展太快,朝中大佬们,还未参与太深。而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就是王渊,王渊自己都说改,其他人怎么会反对?
至于毛纪所说的“祖制”,是朱元璋亲自定的劝桑、劝棉、劝麻法令。
朱元璋为了推广经济作物,曾经亲自制定如下规定:农民若有五到十亩地,必须种植桑、麻、棉花各半亩。有十亩以上的翻倍,有二十亩以上的依此累加。改种这三类经济作物的田地,开始四年不用收税。如果不种桑树,罚绢一匹;不种麻的,罚麻布一匹;不种棉花,罚棉布一匹。”
这个规定,直接造成蒸汽机推出之后,地主和农民疯狂把粮田改为棉田。因为按照朱元璋祖制,改种棉花的田地(有时限,不能改来改去),可以正大光明免税四年!
新棉法,首先就要取消棉田政策优惠!
杨一清说道:“棉田之田赋如何加,棉花、棉纱、棉布之过税如何加,这些才是应该商议的重点。”
王渊笑道:“这些都不必加。”
“不加还议论什么新棉法?”蒋冕有些不高兴。
王渊解释道:“棉田的田赋,士绅豪右可以偷逃,小民农户则逃不掉。若加棉田田赋,大地主无所顾忌,全摊在小民农户的头上,新棉法就成了害民之法!”
王琼点头说:“是这个道理,棉田的田赋动不得,只需把新种棉田免赋四年的祖制取消即可。”
王渊继续解释:“棉花、棉纱、棉布的过税,也不能随意增加。这会导致国内棉布涨价,最终还是算在购布百姓头上,不若直接提高棉布的出海关税。”
“王尚书何必徇私?”毛纪讥讽。
“我如何就徇私了?”王渊冷笑,“天津、江阴之工厂,都离港口近得很,甚至不用经过内河钞关,直接就能装船运走。提不提高过税,与我何干?便是棉花因此涨价,我的棉布跟着涨价便是,照样不愁任何销路。反而是提高出海关税,才是真正于我有损,我建议提高出海税还徇私了?”
毛纪哑口无言,因为王渊确实在拿自己开刀,只不过在保护其他环节的商贾。
杨廷和说道:“王尚书,国内棉布价格实在太低,小门小户的织妇难以为继,过税应该翻倍才对。”
“那便翻倍吧。”王渊立即答应,无非漫天要价,落地还钱而已。
棉布属于日常消费品,这类商品在明代税率最低,是标准的三十税一。书籍、笔墨、农具、果蔬、牲畜、婚丧嫁娶物更有意思,直接可以免税——以上说的都是钞关过路费,不含商铺、货栈的经营税。
木材就很可怕,10%的过路费。
柴禾、茅草的过路费高达33%,这可能是为了限制外运,因为柴禾关系本地民生,而茅草属于战略物资。
棉花、棉纱、棉布的过路费翻倍,也才三十抽二而已,贸易商人勉强也能扛住。
为啥说勉强能扛住?
因为钞关乱收税,经常一物二税,一份上交财政,一份留在小金库。
还有勋贵、宗室和太监,往往私设关卡,一路把商贾坑得欲仙欲死。这种现象,在弘治、正德两朝很严重,嘉靖朝则好了许多,到了万历朝又急转直下,万历朝属于商人的噩梦。
王渊又说:“各地海关,棉纱、棉布的出海税,可提高到六抽一。不能再高了,否则走私横行,朝廷连税都收不起来。”
“如此能减少棉田数量?”毛纪质疑道。
“不能,天下人皆逐利也,除非禁止蒸汽机,否则棉田不会减少,”王渊说道,“过税翻倍,海税增至六抽一,已经大大降低棉布利润。至少,农户不会一窝蜂种棉花,粮田数量不会迅速减少。诸公真欲利济万民,不若摊丁入亩。”
“就过税翻倍,海税六抽一。”杨廷和不敢再议,生怕稀里糊涂又转到摊丁入亩上。
新棉法就这样议定,取消优惠、提高税率而已,比新盐法简单无数倍。
王渊踱步离开文渊阁,从东华门出来,必须绕一大圈子回家。
路过六部衙门那边,沿途官员见到,纷纷给王渊作揖行礼,而且大多数都态度真诚。
涨俸三级收买官心,而且不增加财政负担,还能提高中央和地方的税收,甚至还不会坑害小老百姓,只是从蛀虫那里抢走银两而已。这套改革方案太神奇,已然让百官心服口服,除了那些利益受损者,谁不佩服王二郎的手段?
特别是年轻官员,他们以后很可能外放。而王渊这次改革,是给他们增加地方官府的可支配收入,更直接的还有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