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横行在超级三国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收粮终于完事了,下午的时候去了练歌房,人生中的第一次,震耳欲聋的伴音中一顿干嚎,回到家后各种嗓子疼……(纯粹就是唱歌,连伴唱都没叫,重甲可是很纯洁滴,别想歪了哈)
虽然不用收粮了,但更新还是得保持现在这个节奏,因为接下来重甲还要正式开始写新小说。此前断断续续写了一万来字,觉得开篇情节有些不满意就晾那了,这些天总算又想出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开篇情节,前面写的那些自然就作废了。
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理解和默默支持。正如重甲曾经说过的那样,这篇故事在本月中旬,最晚下旬就会正式完本。那么,一路走来的朋友们,在这最后阶段就把你们的订阅和推荐等等能代表你们支持本书的东西都砸过来吧,吴凡可是很期待大家的表现呢~
――――――――――
回过头来再说吴凡,把这个假文书事件在脑中回想了一遍后,却冒出一个疑问:郭嘉是怎么知道文书有假的?
虽然第二军团的谍报人员由军团军师郭嘉直接管理,不过,吴凡对这些谍报人员的分布情况也有所了解。邺城自当年河北之战后就一直身为后方都市,民心度较高,治安良好。最重要的,邺城是大哥的第一军团谍报人员布设地区,第二军团没有必要,也一直没有在那里布设过谍报人员。
那么,郭嘉所说的布设在邺城的谍报人员是怎么回事?难道他私自布设了间谍而没有通知我?
吴凡由此向郭嘉询问,是怎么知道文书有假的。
郭嘉的回答不仅让吴凡始料不及,众人更是惊愕不已:
“回都督大人,其实属下只是怀疑文书有假,并无相关情报,更没有在邺城布设间谍。属下在得到都督大人传唤前来中军大帐前,路过马厩,偶见文官所乘之马所属为邺城(战马在战乱年代异常宝贵,每个城市对于所拥有的战马都打着记号,标示归属地和品级等等)。而我军布设在汝南的谍报人员在前段时间所带回情报中称:‘大公子子修在操办完魏王的葬礼后,已经回返汝南’。而这封文书却是在邺城发出,却又盖以长公子印章,因此属下有此一疑,并用诈语审问文官。最终得出真实情报,实乃我军之幸,都督大人之福也。”
虽然第二军团没有在邺城布设间谍,但邺城都有哪些主要的文臣武将却是根本不需要间谍就可以知晓。遍数邺城所有驻守人员,唯有曹丕有写此假文书的动机,郭嘉因此才会在诈语中直接声称此文书为曹丕所做。
吴凡在听郭嘉说完后,愕然良久,随后微微点了点头,道:
“奉孝实乃我军之子房也”
话虽简短,经由军团一把手吴凡口中说出,意义却是非比寻常。郭嘉向吴凡躬身致礼,退回班列,吴凡手下众位将臣都对郭嘉报以钦佩目光。
接下来,就是怎么处理这个送达文书的从事文官。
有人建议将之直接处斩,对外严守秘密,让曹丕以为文官在半路出了什么意外,比如遭遇山贼,**等等,总之就是失踪了,都督大人因此也就并没有收到假文书。
就算文官进入我军军营的消息事后被曹丕知道了,至少也应该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到那个时候,我军早已经班师回朝,量他曹丕做贼心虚也不敢拿我们怎样。
这个建议得到很多人支持,吴凡却没有立即表态,只因吴凡的性格不喜欢滥杀无辜。凡是死在吴凡手里的人,都有必死的理由:要么彼此互为敌营,要么对方对吴凡有歹意在先,要么吴凡已经预知到对方日后肯定会刺杀自己(比如丘力居),等等。
而这个从事文官不同,他只知道文书有假,却不知道为何要做假,也不知道里面包藏着什么阴谋。况且他只是曹丕手下的一个小职员,拿老板钱为老板跑脚,天经地义。吴凡实在找不出杀他的理由。
陆逊看出吴凡心中作难,稍一思索后,出班道:
“都督大人,属下有一建议。”
吴凡抬头看了陆逊一眼,小伙长得挺精神,五围属性也很丰满,自从经周瑜介绍加入到吴凡帐下后,一直勤勉尽职,为人谦和,毫无自视清高之意,深得吴凡喜爱。
见陆逊有不同意见,吴凡颇有兴致,伸手示意陆逊直说便是。
陆逊道:
“属下以为,将从事文官处斩之举并不明智。一来此文官奉命送传文书,并不知其内情,若被处死,实属冤枉。二来,属下听闻第三军团之军师司马懿,与次公子子恒交厚;此人深谙谋略之道,老成深算,此假做文书极有可能与他脱不开关系。如此,我军若将从事文官处斩,司马懿就算事前没有在我军内部安插间谍,也必然会料到文官有去无回绝非半路遇到不测。”
此话一出,令那些支持将从事文官处死的人顿时醒悟过来。眼下,吴凡和众人只知道曹丕的这封文书肯定有阴谋,但具体是什么阴谋却并不得知――是想把吴凡关押起来?还是夺了吴凡的兵权?亦或是最坏的,想要暗杀吴凡?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好和曹丕闹翻。毕竟大家都是曹营一家人,曹丕又是曹操的次公子,身份特殊,有什么事能和平解决最好。直接闹翻甚至兵戈相见,那是下下之策。
那么,这个从事文官又该如何处置呢?
吴凡问出了自己,也是众人心中的这个疑问。
陆逊道:
“不如对此文官晓以利害,再令他回去,告知次公子都督大人之所以不肯回去,并非看穿文书有假,而是意欲平定南中后,再率众位文臣武将一同回朝,祭奠魏王在天之灵。若此举顺利,则不但避免与次公子闹翻,同时又可麻痹次公子,令其以为我军上下皆是庸碌之辈,不足为虑。”
陆逊说完后,吴凡点了点头,未发表看法,陆逊便退回班列。
而吴凡这时则陷入沉思。
属下谋臣出谋划策,身为主帅,从中择取最为有利的计策是职责必然。但是,像吴凡这样本身也兼具智谋的主帅,则在择取最佳计策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些谋臣没有说明,甚至没有想到的细节。
比如陆逊的这个办法,他只说了成功后形势会很乐观,但是,如果失败,比如从事文官回到邺城后主动向曹丕坦白,或是被人识穿,局势又会变成什么样?
吴凡思虑了一下,觉得若是那样,曹丕肯定会和自己一样装做人事不知的样子,和自己继续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善。暗地里则会加紧动作,以免自己来日率兵回朝后,对他不利。
不过,以眼下情况来看,他要怎样动作才能最大地钳制自己,令自己不敢轻举妄动?
吴凡坐在... -->>
收粮终于完事了,下午的时候去了练歌房,人生中的第一次,震耳欲聋的伴音中一顿干嚎,回到家后各种嗓子疼……(纯粹就是唱歌,连伴唱都没叫,重甲可是很纯洁滴,别想歪了哈)
虽然不用收粮了,但更新还是得保持现在这个节奏,因为接下来重甲还要正式开始写新小说。此前断断续续写了一万来字,觉得开篇情节有些不满意就晾那了,这些天总算又想出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开篇情节,前面写的那些自然就作废了。
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理解和默默支持。正如重甲曾经说过的那样,这篇故事在本月中旬,最晚下旬就会正式完本。那么,一路走来的朋友们,在这最后阶段就把你们的订阅和推荐等等能代表你们支持本书的东西都砸过来吧,吴凡可是很期待大家的表现呢~
――――――――――
回过头来再说吴凡,把这个假文书事件在脑中回想了一遍后,却冒出一个疑问:郭嘉是怎么知道文书有假的?
虽然第二军团的谍报人员由军团军师郭嘉直接管理,不过,吴凡对这些谍报人员的分布情况也有所了解。邺城自当年河北之战后就一直身为后方都市,民心度较高,治安良好。最重要的,邺城是大哥的第一军团谍报人员布设地区,第二军团没有必要,也一直没有在那里布设过谍报人员。
那么,郭嘉所说的布设在邺城的谍报人员是怎么回事?难道他私自布设了间谍而没有通知我?
吴凡由此向郭嘉询问,是怎么知道文书有假的。
郭嘉的回答不仅让吴凡始料不及,众人更是惊愕不已:
“回都督大人,其实属下只是怀疑文书有假,并无相关情报,更没有在邺城布设间谍。属下在得到都督大人传唤前来中军大帐前,路过马厩,偶见文官所乘之马所属为邺城(战马在战乱年代异常宝贵,每个城市对于所拥有的战马都打着记号,标示归属地和品级等等)。而我军布设在汝南的谍报人员在前段时间所带回情报中称:‘大公子子修在操办完魏王的葬礼后,已经回返汝南’。而这封文书却是在邺城发出,却又盖以长公子印章,因此属下有此一疑,并用诈语审问文官。最终得出真实情报,实乃我军之幸,都督大人之福也。”
虽然第二军团没有在邺城布设间谍,但邺城都有哪些主要的文臣武将却是根本不需要间谍就可以知晓。遍数邺城所有驻守人员,唯有曹丕有写此假文书的动机,郭嘉因此才会在诈语中直接声称此文书为曹丕所做。
吴凡在听郭嘉说完后,愕然良久,随后微微点了点头,道:
“奉孝实乃我军之子房也”
话虽简短,经由军团一把手吴凡口中说出,意义却是非比寻常。郭嘉向吴凡躬身致礼,退回班列,吴凡手下众位将臣都对郭嘉报以钦佩目光。
接下来,就是怎么处理这个送达文书的从事文官。
有人建议将之直接处斩,对外严守秘密,让曹丕以为文官在半路出了什么意外,比如遭遇山贼,**等等,总之就是失踪了,都督大人因此也就并没有收到假文书。
就算文官进入我军军营的消息事后被曹丕知道了,至少也应该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到那个时候,我军早已经班师回朝,量他曹丕做贼心虚也不敢拿我们怎样。
这个建议得到很多人支持,吴凡却没有立即表态,只因吴凡的性格不喜欢滥杀无辜。凡是死在吴凡手里的人,都有必死的理由:要么彼此互为敌营,要么对方对吴凡有歹意在先,要么吴凡已经预知到对方日后肯定会刺杀自己(比如丘力居),等等。
而这个从事文官不同,他只知道文书有假,却不知道为何要做假,也不知道里面包藏着什么阴谋。况且他只是曹丕手下的一个小职员,拿老板钱为老板跑脚,天经地义。吴凡实在找不出杀他的理由。
陆逊看出吴凡心中作难,稍一思索后,出班道:
“都督大人,属下有一建议。”
吴凡抬头看了陆逊一眼,小伙长得挺精神,五围属性也很丰满,自从经周瑜介绍加入到吴凡帐下后,一直勤勉尽职,为人谦和,毫无自视清高之意,深得吴凡喜爱。
见陆逊有不同意见,吴凡颇有兴致,伸手示意陆逊直说便是。
陆逊道:
“属下以为,将从事文官处斩之举并不明智。一来此文官奉命送传文书,并不知其内情,若被处死,实属冤枉。二来,属下听闻第三军团之军师司马懿,与次公子子恒交厚;此人深谙谋略之道,老成深算,此假做文书极有可能与他脱不开关系。如此,我军若将从事文官处斩,司马懿就算事前没有在我军内部安插间谍,也必然会料到文官有去无回绝非半路遇到不测。”
此话一出,令那些支持将从事文官处死的人顿时醒悟过来。眼下,吴凡和众人只知道曹丕的这封文书肯定有阴谋,但具体是什么阴谋却并不得知――是想把吴凡关押起来?还是夺了吴凡的兵权?亦或是最坏的,想要暗杀吴凡?
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不好和曹丕闹翻。毕竟大家都是曹营一家人,曹丕又是曹操的次公子,身份特殊,有什么事能和平解决最好。直接闹翻甚至兵戈相见,那是下下之策。
那么,这个从事文官又该如何处置呢?
吴凡问出了自己,也是众人心中的这个疑问。
陆逊道:
“不如对此文官晓以利害,再令他回去,告知次公子都督大人之所以不肯回去,并非看穿文书有假,而是意欲平定南中后,再率众位文臣武将一同回朝,祭奠魏王在天之灵。若此举顺利,则不但避免与次公子闹翻,同时又可麻痹次公子,令其以为我军上下皆是庸碌之辈,不足为虑。”
陆逊说完后,吴凡点了点头,未发表看法,陆逊便退回班列。
而吴凡这时则陷入沉思。
属下谋臣出谋划策,身为主帅,从中择取最为有利的计策是职责必然。但是,像吴凡这样本身也兼具智谋的主帅,则在择取最佳计策的同时,还要考虑一些谋臣没有说明,甚至没有想到的细节。
比如陆逊的这个办法,他只说了成功后形势会很乐观,但是,如果失败,比如从事文官回到邺城后主动向曹丕坦白,或是被人识穿,局势又会变成什么样?
吴凡思虑了一下,觉得若是那样,曹丕肯定会和自己一样装做人事不知的样子,和自己继续保持着表面上的友善。暗地里则会加紧动作,以免自己来日率兵回朝后,对他不利。
不过,以眼下情况来看,他要怎样动作才能最大地钳制自己,令自己不敢轻举妄动?
吴凡坐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