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文学巴士 www.wx84.cc,隋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昉

    刘昉,博陵望都人也。父孟良,大司农。从魏武入关,周太祖以为东梁州刺史。 昉性轻狡,有奸数。周武帝时,以功臣子入侍皇太子。及宣帝嗣位,以技佞见狎, 出入宫掖,宠冠一时。授大都督,迁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并见亲信。及帝 不悆,召方及之仪俱入卧内,属以后事。帝喑不复能言。昉见静帝幼冲,不堪负荷。 然昉素知高祖,又以后父之故,有重名于天下,遂与郑译谋,引高祖辅政。高祖固 让,不敢当。昉曰:“公若为,当速为之;如不为,昉自为也。”高祖乃从之。

    及高祖为承相,以昉为司马。时宣帝弟汉王赞居禁中,每与高祖同帐而坐。昉 饰美妓进于赞,赞甚悦之。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 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群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之后,入为天子,此万全之 计也。”赞时年未弱冠,性识庸下,闻昉之说,以为信然,遂从之。高祖以昉有定 策之功,拜下大将军,封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皆为心膂。前后赏赐巨万,出入以 甲士自卫,朝野倾瞩,称为黄、沛。时人为之语曰:“刘昉牵前,郑译推后。”昉 自恃其功,颇有骄色。然性粗疏,溺于财利,富商大贾,朝夕盈门。

    于时尉迥起兵,高祖令韦孝宽讨之。至武陟,诸将不一。高祖欲遣昉、译一人 往监军,因谓之曰:“须得心膂以统大军,公等两人,谁当行者?”昉自言未尝为 将,译又以母老为请,高祖不怪。而高颎请行,遂遣之。由是恩礼渐薄。又王谦、 司马消难相继而反,高祖忧之,忘寝与食。昉逸游纵酒,不以职司为意,相府事物, 多所遗落。高祖深衔之,以高颎代为司马。是后益见疏忌。及受禅,进位柱国,改 封舒国公,闲居无事,不复任使。昉自以佐命元功,中被疏远,甚不自安。后遇京 师饥,上令禁酒,昉使妾赁屋,当垆沽酒。治书侍御史梁毗劾奏昉曰:“臣闻处贵 则戒之以奢,持满则守之以约。昉既位列群公,秩高庶尹,縻爵稍久,厚禄已淹, 正当戒满归盈,鉴斯止足,何乃规曲蘖之润,竞锥刀之末,身昵酒徒,家为逋薮? 若不纠绳,何以肃厉!”有诏不治。昉郁郁不得志。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俱失职 忿望,昉并与之交,数相来往。士彦妻有美色,昉因与私通,士彦不之知也,情好 弥协,遂相与谋反,许推士彦为帝。后事泄,上穷治之。昉自知不免,默无所对。 下诏诛之,曰:

    朕君临四海,慈爱为心。加以起自布衣,入升皇极,公卿之内,非亲则友,位 虽差等,情皆旧人。护短全长,恆思覆育,每殷勤戒约,言无不尽。天之历数,定 于杳冥,岂虑苞藏之心,能为国家之害?欲使其长守富贵,不触刑书故也。上柱国、 郕国公梁士彦,上柱国、巳国公宇文忻,柱国、舒国公刘昉等,朕受命之初,并 展勤力,酬勋报效,荣高禄重。待之既厚,爱之实隆,朝夕宴言,备知朕意。但心 如溪壑,志等豺狼,不荷朝恩,忽谋逆乱。士彦爰始幼来,恆自诬罔,称有相者, 云其应箓,年过六十,必据九五。初平尉迥,暂临相州,已有反心,彰于行路。朕 即遣人代之,不声其罪。入京之后,逆意转深。忻、昉之徒,言相扶助。士彦许率 僮仆,克期不远,欲于蒲州起事,即断河桥,捉黎阳之关,塞河阳之路,劫调布以 为牟甲,募盗贼而为战士,就食之人,亦云易集。轻忽朝廷,嗤笑官人,自谓一朝 奋发,无人当者。其第二子刚,每常苦谏,第三子叔谐,固深劝奖。朕既闻知,犹 恐枉滥,乃授晋部之任,欲验蒲州之情。士彦得以欣然,云是天赞,忻及昉等,皆 贺时来。忻往定鄴城,自矜不已,位极人臣,犹恨赏薄。云我欲反,何虑不成。怒 色忿言,所在流布。朕深念其功,不计其礼,任以武候,授以领军,寄之爪牙,委 之心腹。忻密为异计,树党宫闱,多奏亲友,入参宿卫。朕推心待物,言刻依许。 为而弗止,心迹渐彰,仍解禁兵,令其改悔。而志规不逞,愈结于怀,乃与士彦情 意偏厚,要请神明,誓不负约。俱营贼逆,逢则交谋,委彦河东,自许关右,蒲津 之事,即望从征,两军结东西之旅,一举合连横之势,然后北破晋阳,还图宗社。 昉入佐相府,便为非法,三度事发,二度其妇自论。常云姓是“卯金刀”名是 “一万日”刘氏应王,为万日天子。朕训之导之,示其利害,每加宽宥,望其修 改。口请自新,志存如旧,亦与士彦情好深重,逆节奸心,尽探肝鬲。尝共士彦论 太白所犯,问东井之间,思秦地之乱,访轩辕之里,愿宫掖之灾。唯待蒲坂事兴, 欲在关内应接。残贼之策,千端万绪。惟忻及昉,名位并高,宁肯北面曲躬,臣于 士彦,乃是各怀不逊,图成乱阶,一得扰攘之基,方逞吞并之事。人之奸诈,一至 于此!虽国有常刑,罪在不赦,朕载思草创,咸著厥诚,情用愍然,未忍极法。士 彦、忻、昉,身为谋首,叔谐赞成父意,义实难容,并已处尽。士彦、忻、昉兄弟 叔侄,特恕其命,有官者除名。士彦小男女、忻母妻女及小男并放。士彦、叔谐妻 妾及资财田宅,忻、昉妻妾及资财田宅,悉没官。士彦、昉兒年十五以上远配。上 仪同薛摩兒,是士彦交旧,上柱国府户曹参军事裴石达,是士彦府僚,反状逆心, 巨细皆委。薛摩兒闻语,仍相应和,俱不申陈,宜从大辟。问即承引,颇是恕心, 可除名免死。朕握图当箓,六载于斯,政事徒勤,淳化未洽,兴言轸念,良深叹愤!

    临刑,至朝堂,宇文忻见高颎,向之叩头求哀。昉勃然谓忻曰:“事形如此, 何叩头之有!”于是伏诛,籍没其家。后数日,上素服临射殿,尽取昉敢、忻、士 彦三家资物置于前,令百僚射取之,以为鉴诫云。

    郑译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祖琼,魏太常。父道邕,魏司空。译颇有学识, 兼知钟律,善骑射。译从祖开府文宽,尚魏平阳公主,则周太祖元后之妹也。主无 子,太祖令译后之。由是译少为太祖所亲,恆令与诸子游集。年十余岁,尝诣相府 司录李长宗,长宗于众中戏之。译敛容谓长宗曰:“明公位望不轻,瞻仰斯属,辄 相玩狎,无乃丧德也。”长宗甚异之。文宽后诞二子,译复归本生。

    周武帝时,起家给事中士,拜银青光禄大夫,转左侍上士。与仪同刘昉恆侍帝 侧。译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 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恆不自 安。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 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 勿为他虑。”太子然之。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后坐亵狎皇 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 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超拜开府、内史 下大夫、封归昌县公,邑一千户,委以朝政。俄迁内史上大夫,进封沛国公,邑五 千户,以其子善愿为归昌公,元琮为永安县男,又监国史。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 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诏领内史事。

    初,高祖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至是,高祖为 宣帝所忌,情不自安,尝在永巷私于译曰:“久愿出籓,公所悉也。敢布心腹,少 留意焉。”译曰:“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也。谨即言之。”时 将遣译南征,译请元帅。帝曰:“卿意如何?”译对曰:“若定江东,自非懿戚重 臣无以镇抚。可令隋公行,且为寿阳总管以督军事。”帝从之。乃下诏以高祖为扬 州总管,译发兵俱会寿阳以伐陈。行有日矣,帝不悆,遂与御正下大夫刘昉谋,引 高祖入受顾托。既而译宣诏,文武百官皆受高祖节度。时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宦者 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仲已至御坐,译知之,遽率开府杨惠及刘昉、皇甫绩、 柳裘俱入。仲与之仪见译等,愕然,逡巡欲出,高祖因执之。于是矫诏复以译为内 史上大夫。明日,高祖为丞相,拜译柱国、相府长史、治内史上大夫事。及高祖为 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 玉帛不可胜计。每出入,以甲士从。拜其子元璹为仪同。时尉迥、王谦、司马消难 等作乱,高祖逾加亲礼。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脏货狼籍。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译犹坐事,无所关预。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谕之, 接以恩礼。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进子元璹爵城皋郡公,邑二千 户,元洵永安男。追赠其父及亡兄二人并为刺史。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以祈 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上谓译曰:“我不负公,此何意也?”译无以对。译又 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下诏曰:“译嘉谋良策,寂尔无闻,鬻狱卖官, 沸腾盈耳。若留之于世,在人为不道之臣,戮之于朝,入地为不孝之鬼。有累幽显, 无以置之,宜赐以孝经,令其熟读。”仍遣与母共居。

    未几,诏译参撰律令,复授开府、隆州刺史。请还治疾,有诏征之,见于醴泉 宫。上赐宴甚欢,因谓译曰:“贬退已久,情相矜愍。”于是复爵沛国公,位上柱 国。上顾谓侍臣曰:“郑译与朕同生共死,间关危难,兴言念此,何日忘之!”译 因奉觞上寿。上令内史令李德林立作诏书,高颎戏谓译曰:“笔干。”译答曰: “出为方岳,杖策言归,不得一钱,何以润笔。”上大笑。未几,诏译参议乐事。 译以周代七声废缺,自大隋受命,礼乐宜新,更修七始之义,名曰乐府声调, 凡八篇。奏之,上嘉美焉。俄迁岐州刺史。在职岁余,复奉诏定乐于太常,前后所 论乐事,语在音律志。上劳译曰:“律令则公定之,音乐则公正之。礼乐律令, 公居其三,良足美也。”于是还岐州。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上遣 使吊祭焉。谥曰达。子元璹嗣。炀帝初立,五等悉除,以译佐命元功,诏追改封译 莘公,以元璹袭。

    元璹初为骠骑将军,后转武贲郎将,数以军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迁右候卫将军。 大业末,出为文城太守。及义兵起,义将张伦略地至文城,元璹以城归之。

    柳裘

    柳裘,字茂和,河东解人,齐司空世隆之曾孙也。祖惔,梁尚书左仆射。父明, 太子舍人、义兴太守。裘少聪慧,弱冠有令名,在梁仕历尚书郎、驸马都尉。梁元 帝为魏军所逼,遣裘请和于魏。俄而江陵陷,遂入关中。周明、武间,自麟趾学士 累迁太子侍读,封昌乐县侯。后除天官府都上士。宣帝即位,拜仪同三司,进爵为 公,转御饰大夫。及帝不悆,留侍禁中,与刘昉、韦?、皇甫绩同谋,引高祖入总 万机。高祖固让不许。裘进曰:“时不可再,机不可失,今事已然,宜早定大计。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如更迁延,恐贻后悔。”高祖从之。进位上开府,拜内史大 夫,委以机密。及尉迥作乱,天下骚动,并州总管李穆颇怀犹豫,高祖令裘往喻之。 裘见穆,盛陈利害,穆甚悦,遂归心于高祖。后以奉使功,赐彩三百匹,金九环带 一腰。时司马消难阻兵安陆,又令喻之,未到而消难奔陈。高祖即令裘随便安集淮 南,赐马及杂物。开皇元年,进位大将军,拜许州刺史。在官清简,吏民怀之。复 转曹州刺史。其后上思裘定策功,欲加荣秩,将征之,顾问朝臣曰:“曹州刺史何 当入朝?”或对曰:“即今冬也。”帝乃止。裘寻卒,高祖伤惜者久之,谥曰安。 子惠童嗣。

    皇甫绩韦纮

    皇甫绩,字功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穆,魏陇东太守。父道,周湖州刺史、雍 州都督。绩三岁而孤,为外祖韦孝宽所鞠养。尝与诸外兄博奕,孝宽以其惰业,督 以严训,愍绩孤幼,特舍之。绩叹曰:“我无庭训,养于外氏,不能克躬励己,何 以成立?”深自感激,命左右自杖三十。孝宽闻而对之流涕。于是精心好学,略涉 经史。周武帝为鲁公时,引为侍读。建德初,转宫尹中士。武帝尝避暑云阳宫,时 宣帝为太子监国。卫剌王作乱,城门已闭,百僚多有遁者。绩闻难赴之,于玄武门 遇皇太子,太子下楼执绩手,悲喜交集。帝闻而嘉之,迁小宫尹。宣政初,录前后 功,封义阳县男,拜畿伯下大夫,累转御正下大夫。宣帝崩,高祖总己,绩有力焉, 语在郑译传。加位上开府,转内史中大夫,进封郡公,邑千户。寻拜大将军。 开皇元年,出为豫州刺史,增邑通前二千五百户。寻拜都官尚书。后数载,转晋州 刺史,将之官,稽首而言曰:“臣实庸鄙,无益于国,每思犯难以报国恩。今伪陈 尚存,以臣度之,有三可灭。”上问其故,‘绩答曰:“大吞小,一也;以有道伐 无道,二也;纳叛臣萧岩,于我有词,三也。陛下若命鹰扬之将,臣请预戎行,展 丝发之效。”上嘉其壮志,劳而遣之。及陈平,拜苏州刺史。

    高智慧等作乱江南,州民顾子元发兵应之,因以攻绩,相持八旬。子元素感绩 恩,于冬至日遣使奉牛酒。绩遗子元书曰:“皇帝握符受箓,合极通灵,受揖让于 唐、虞,弃干戈于汤、武。东逾蟠木,方朔所未穷西尽流沙,张骞所不至。玄漠黄 龙之外,交臂来王;葱岭、榆关之表,屈膝请吏。曩者伪陈独阻声教,江东士民困 于荼毒。皇天辅仁,假手朝廷,聊申薄伐,应时瓦解。金陵百姓,死而复生,吴、 会臣民,白骨还肉。唯当怀音感德,行歌击壤,岂宜自同吠主,翻成反噬。卿非吾 民,何须酒礼?吾是隋将,何容外交?易子析骸,未能相告,况是足食足兵,高城 深堑,坐待强援,绰有余力。何劳踵轻敝之俗,作虚伪之辞,欲阻诚臣之心,徒惑 骁雄之志。以此见期,必不可得。卿宜善思活路,晓谕黎元,能早改迷,失道非远。” 子元得书,于城下顿首陈谢。杨素援兵至,合击破之。拜信州总管、十二州诸军事。 俄以病乞骸骨,诏征还京,赐以御药,中使相望,顾问不绝。卒于家,时年五十二。 谥曰安。子亻思嗣。大业之世,官至尚书主爵郎。

    韦?者,京兆人也。仕周内史大夫。高祖以?有定策之功,累迁上柱国,封普 安郡公。开皇初,卒于蒲州刺史。

    卢贲

    卢贲,字子徵,涿郡范阳人也。父光,周开府、燕郡公。贲略涉书记,颇解钟 律。周武帝时,袭爵燕郡公,邑一千九百户。后历鲁阳太守、太子小宫尹、仪同三 司。平齐有功,增邑四百户,转司武上士。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 深自推结。宣帝嗣位,加开府。

    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 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 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出崇阳门,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 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既而高祖得入。贲恆典宿卫,后承问,进说曰:“周 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 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贲于是奏改周代旗帜,更为嘉名。其青龙、 驺虞、硃雀、玄武、千秋、万岁之旗,皆贲所创也。寻拜散骑常侍,兼太子左庶子、 左领军、右将军。

    时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柱国刘昉时被疏忌,贲因讽昉及上柱国 元谐、李询、华州刺史张宾等,谋黜颎、威,五人相与辅政。又以晋王上之爱子, 谋行废立。复私谓皇太子曰:“贲将数谒殿下,恐为上所谴,愿察区区之心。”谋 泄,上穷治其事。昉等委罪于宾、贲,公卿奏二人坐当死。上以龙潜之旧,不忍加 诛,并除名为民。宾未几卒。

    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贲以古乐宫悬七八,损益不同,历代通儒,议 无定准,于是上表曰:“殷人以上,通用五音,周武克殷,得鹑火、天驷之应,其 音用七。汉兴,加应钟,故十六枚而在一虡。郑玄注周礼,二八十六为虡。此 则七八之义,其来远矣。然世有沿革,用舍不同,至周武帝,复改悬七,以林钟为 宫。夫乐者,治之本也,故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是以吴札观而辩兴亡。然则乐也 者,所以动天地,感鬼神,情发于声,治乱斯应。周武以林钟为宫,盖将亡之徵也。 且林钟之管,即黄钟下生之义。黄钟,君也,而生于臣,明为皇家九五之应。又阴 者臣也,而居君位,更显国家登极之祥。斯实冥数相符,非关人事。伏惟陛下握图 御宇,道迈前王,功成作乐,焕乎曩策。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 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 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

    未几,拜郢州刺史,寻转虢州刺史。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 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 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

    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及总百揆, 频繁左右,与卿足为恩旧。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 言念畴昔之恩,复当牧伯之位,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 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 怒,顾谓群臣曰:“吾将与贲一州,观此不可复用。”后皇太子为其言曰:“此辈 并有佐命之功,虽性行轻险,诚不可弃。”上曰:“我抑屈之,全其命也。微刘昉、 郑译及贲、柳裘、皇甫绩等,则我不至此。然此等皆反覆子也。当周宣帝时,以无 赖得幸,及帝大渐,颜之仪等请以宗王辅政,此辈行诈,顾命于我。我将为治,又 欲乱之。故昉谋大逆于前,译为巫蛊于后。如贲之徒,皆不满志。任之则不逊,致 之则怨,自难信也,非我弃之。众人见此,或有窃议,谓我薄于功臣,斯不然矣。” 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 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

    史臣曰:高祖肇基王业,昉、译实启其谋,当轴执钧,物无异论。不能忘身急 病,以义断恩,方乃虑难求全,偷安怀禄。暨夫帝迁明德,义非简在,盐梅之寄, 自有攸归。言追昔款,内怀觖望,耻居吴、耿之末,羞与绛、灌为伍。事君尽礼, 既阙于宿心,不爱其亲,遽彰于物议。其在周也,靡忠贞之节,其奉隋也,愧竭命 之诚。非义掩其前功,畜怨兴其后衅,而望不陷刑辟,保贵全生,难矣。柳裘、皇 甫绩、卢贲,因人成事,协规不二,大运光启,莫参枢要。斯固在人欲其悦己,在 我欲其骂人,理自然也。晏婴有言:“一心可以事百君,百心不可以事一君。”于 昉、译见之矣。

    <b>译文</b>

    刘昉

    刘昉,博陵望都人。

    父亲孟良,大司农。

    随魏武入关,北周太祖授他为东梁州刺史。

    刘昉生性狡猾,有奸术。

    北周武帝时,因他是功臣之子,而入朝侍奉皇太子。

    到北周宣帝继位后,他凭着技艺和奸佞而被宣帝亲近,出入宫廷,宠幸冠绝一时。

    他被授为大都督,迁为小御正,与御正中大夫颜之仪都被亲近、信任。

    宣帝不行时,召刘昉和颜之仪都到卧室里去,嘱咐后事。

    宣帝哑巴了,不能再讲话。

    刘昉看静帝太小,不堪国家的负担。

    刘昉素知隋高祖,又因他是皇后的父亲的缘故,有大名于天下,于是与郑译谋划,让高祖辅佐朝政。

    高祖推辞,不敢承当。

    刘昉说:“你想干,就快点干。

    如不干,我刘昉就自己干了。”高祖于是听了他的。

    高祖为北周丞相后,以刘昉为司马。

    当时宣帝的弟弟汉王宇文赞住在皇宫里,每每与高祖同帐而坐。

    刘昉把些美妓献给宇文赞,宇文赞很高兴。

    刘昉就便劝说宇文赞说:“大王您是先帝的弟弟,众望所归。

    静帝是小孩子,不懂事,怎能干大事!现在,先皇帝刚刚去世,群情尚在担忧。

    大王您暂回王府去。

    等事情安宁之后,您再入宫当天子,这是万全之计呀!”宇文赞当时还未成人,见识很差劲,听了刘昉这番话,以为是真的,于是听了他的话。

    高祖因刘昉有定策之功,授他上大将军,封他为黄国公,与沛国公郑译都是心腹。

    他们前后得的赏赐巨万,出入都以甲士自卫,朝野瞩目,称为“黄、沛”

    当时的人都这么说:“刘昉牵前,郑译推后。”刘昉自恃其功,颇有骄傲之色。

    但他生性粗疏,特贪财利,富商大贾从早到晚都有很多在他家里。

    那时尉迟迥起兵反叛,高祖令韦孝宽讨伐他。

    官军到了武陟,诸将行动不一。

    高祖想派刘昉或郑译去监军,因此对他们说:“要派心腹去统领大军,你们这两个人,谁去啊?”刘昉说未曾为将,郑译又以母亲年老为托辞,高祖不高兴。

    高赹请求让他去,于是派他去监军。

    因此高祖对他们的恩宠和礼遇渐渐差了。

    另外,王谦和司马消难相继谋反,高祖很担忧,废寝忘食。

    刘昉游玩纵酒,不以职责为念,相府的事情,多被遗忘丢下。

    高祖很记恨他,以高赹代他当司马。

    此后刘昉一天天被疏远猜忌。

    高祖受禅后,他升任柱国,改封为舒国公,闲居无事,高祖不再用他。

    刘昉自认为是佐命元勋,中途被疏远,心里很不安。

    后遇京城闹饥荒,皇上下令禁酒,刘昉却派妾租房子,当垆卖酒。

    治书侍御史梁毗上奏高祖,弹劾刘昉,说:“我听说显贵的人要儆戒奢侈,满盈的人要注意约束。

    刘昉既然位列群公之中,官阶之高几近于尹,得到的官爵比较久了,而且俸禄也很多,正应戒防满盈,注意知足,怎么会求取卖酒的利润,与人竞争刀尖尖那点小利,而去与酒鬼们亲近,使家里成为逃亡者的窝子呢?如不纠察处理,何以严肃法纪?”有诏不处理他。

    刘昉郁郁不得志。

    当时柱国梁士彦、宇文忻都失职怨愤,刘昉与他们交往,多次来往。

    梁士彦的妻子很美,刘昉因此与她通奸,士彦不知道,与他感情更好,于是谋划造反,答应推举梁士彦为皇帝。

    后来事情泄露,皇上追究不放。

    刘昉自知躲不脱,默然无语。

    皇上下诏杀他。

    诏书说:我君临四海,以仁爱为心。

    加上我起自布衣,入朝为帝,公卿之中,非亲即友,地位虽不同,感情却都是朋友之情。

    我护公卿的短处,成全公卿的长处,总想保护、养育大家,常常殷勤告戒、约束大家,言无不尽。

    天下的定数,是由杳冥决定的,难道要担心那包藏的祸心,能成为国家的祸害?我这么做,只是为了使他们长守富贵,不触犯刑法罢了。

    上柱国、成阝国公梁士彦,上柱国、杞国公宇文忻,柱国、舒国公刘昉等人,在我刚受命为帝时,都出了大力。

    为感谢他们的功劳,他们都荣高禄重。

    我对他们好,爱他们也深,朝夕与他们喝酒交谈,他们都很了解我的心。

    但他们心如沟壑一样深,志如豺狼一样狠,不感激朝廷的大恩,忽然谋划造反作乱。

    梁士彦从小时起就爱胡说八道,他自称有看相的说他正当天命,六十岁以后会作皇帝。

    刚平定尉迟迥,他暂居相州时,就有反叛之心,这是路人都知道的。

    我就派人代替他,不声张他的罪过。

    入京之后,他的叛逆之意转而更深。

    宇文忻、刘昉之徒,说愿扶持他。

    梁士彦答应率领僮仆造反,日期已经不远,想在蒲州起事。

    他们准备切断河桥,守黎阳之关,塞河阳之路,抢劫调往京师的布匹以作牟甲,招募盗贼以作战士。

    去吃军饷的人,也说很容易招集。

    他们轻视朝廷,嗤笑我,自称一朝奋发造反,无人可阻挡。

    其次子梁刚,常常苦苦劝阻;第三子梁叔谐,大大予以鼓励。

    我听到消息后,还怕冤枉他们,滥杀无辜,于是授士彦为晋州长官,想看看蒲州的真情。

    士彦得到任命很高兴,说是老天相助。

    宇文忻和刘昉等人,也都及时来庆贺。

    宇文忻往日平定邺城,因此骄傲得不得了,他已位极人臣,还恨赏赐太差,说:“我如想造反,还担心不能成功?”他的怒色忿言,所到之处都在流传。

    我深念其功,不计较其无礼,授他武侯,让他领兵,让他作干将,当心腹。

    宇文忻秘密定下反叛的计谋,甚至在宫廷之中树结党羽,奏请朝廷,让他的很多亲友入宫当宿卫。

    我推心待人,言必照准。

    他仍不停止叛乱图谋,心迹渐渐显示出来。

    于是解除他掌管禁兵的职权,让他改悔。

    但他反志不成,心里更加郁结,于是与梁士彦情意偏厚,他们邀请神明,誓不负约。

    他们一起谋反,一见面就谋划,把河东交给梁士彦,自己管关右。

    蒲津之事,即望从征,准备两军结合,而成纵横之势,然后北破晋阳,回来夺取皇位。

    刘昉入佐相府以后,就为非作歹,他曾三次出事,有两回都是他妻子出面负责。

    他常说,他的姓是“卯金刀”名是“一万日”姓刘的应该当帝王,当一万日天子。

    我教导他,引导他,告诉他利害,常常原谅他,望他改过。

    他口里请求让他自新,心里一如往日。

    他也与梁士彦感情很深,他的叛逆之心相同,彼此都很了解。

    他曾与梁士彦谈论太白星所犯,问东井之间事,盼望秦地叛乱;访轩辕之里,希望皇宫里发火灾。

    只等待蒲坂事发,想在关内接应叛军。

    这些反贼的计策,真是千端万绪。

    只是宇文忻和刘昉,名利、地位都很高,怎肯北面称臣于梁士彦?原是各怀不逊,谋划造反,一旦造反得逞,就会互相吞并。

    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