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再世权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等回应,径自走了。
沈柒垂目注视手指上的水渍与淡淡牙印,沿着痕迹,重又咬了个更深的覆盖上去,登时皮破血流。
望着这枚可以保留更久的欠条印章,他满意地勾了勾嘴角,把残血舔干净。
*
收到堪称寒酸的赏赐后,都察院的部分御史们面面相觑,一时搞不清皇帝的用意。但再寒酸也是天恩,一个个的叩头谢恩。贾御史率先琢磨过味儿来,抚掌道:“陛下素来溺爱太子,本官前次上疏纠参东宫,就挨了顿训斥。此次陛下非但没有训斥我等,还赐了财物,说明什么?”
“什么?”其他人问。
“说明陛下不快归不快,可还是得顾及皇室的脸面与名声,不得不安抚言官。相信只要我等坚守职责,敢于批鳞谏诤,陛下定能接受我等的规谏。”贾御史慷慨激昂地说道。
“有道理,所以我等一定不能退缩,当前仆后继,死而后已!”众御史纷纷给自己鼓气。
小团伙散去后,贾公济方才皱起眉,拎着御赐的一双皂靴,暗恼:陛下这是含沙射影呀!不过,就算真触怒陛下,该说的话、该弹的劾,我也一句不能少。这才是言官本色。
正此时,一名文书前来,送上今日邸报。
每期的邸报册子,贾公济都要逐字逐句细读,毕竟是个极重要的朝廷信息来源。他翻了几页,忽然看到一篇祭文,看署名是出自太子之手,祭的是先孝惠慈皇后。
贾御史本对东宫的学识与文采不抱任何希望,谁料一眼看进去后,再也拔不出来。他一气呵成读完,怔忡半晌,张了张嘴,竟破天荒成了一枚哑炮。
*
邸报传抄至京师各个衙门,很快从衙门传至士绅生员,不少人读完潸然泪下,深受感动,勾起对自家逝去的严慈与亲朋的悼念之情,乃至自发抄录,诵读不止,渐又从士林流传到了市井间。
“《祭先妣文》,读过了么?没有?都去读一读,写得太好了呀!”
“奴家虽不识字,是请街头代笔先生读的,可奴家每一句都听懂了,不仅听懂,还听哭了……”
“不容易啊,刚出生不久就失去母亲,日日夜夜思念不得见,只能寄情于宫殿与遗物,谁料被一把火烧个精光,连个念想都没地方寄托了。”
“难怪一怒之下杀了宫人,原来是他们失职,才导致坤宁宫大火。我一个看守仓库的,元宵节照样老老实实当班,他们却敢偷跑去看灯,果真可恶。”
“什么酒后乱性,砍杀了百十个,满地尸体……原来全是谣言。一共就杀了三个,还是犯了大错的。”
“你没看官府告示,说那些宫人擅离职守,触犯宫规,对先皇后不敬,都给判了死刑。可见小爷杀的,本就是该死之人。”
“先生,还有《祭先妣文》的抄本么?恳请借学生抄录一份。”
“叙先皇后之慈,一波三折,跌宕生姿;表遗人子之心,杜鹃啼血,催人泪下。品品,好好品品,什么叫出于肺腑者,不求工而自工!你们都用心学,今日窗课,背诵太子殿下的《祭先妣文》,每生抄写三遍,明日来学堂时上交。”
仿佛一夜之间,邸报上的这篇祭文如雨后春笋,散播得满城都是。不少人争相抄录,书铺里的纸张供不应求,几乎重现了晋代洛阳纸贵的情景。街头也多了不少抄书人,只收取极其微薄的报酬,替人抄写本文,甚至是免费。
这些抄书人,以及茶楼、酒馆、客栈里的一些闲话人,日出后在城内各处出现,日落后……换上锦衣卫番子的青衣小帽,又回到了北镇抚司。
咸安侯府与奉安侯府里,自然也拿到了这份邸报,听闻士林与市井间对太子的舆论来了个大反转,把前面的万千铺垫,以及费了许多时间、人力、物力的造势,都做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卫演与秦夫人气得险些吐血。
而形同风烛的卫浚,得知苏晏被贬外放后又回京,还官复原职,就已经背过一回气了,好容易抢救过来。这次的事,家人更是隐瞒着,不敢叫他知晓。
秦夫人出了一计:亡羊补牢。赶紧派人去各地提塘官长的抄报房,在二次抄录时动手脚,把祭文其中一些词句改成大逆不道之言,传去各州府县后,引发地方官绅检举,叫太子吃不了兜着走。
卫演深以为然,当即派人前往抄报房。
谁料,各处抄报房门口皆有锦衣卫把守,他们的人混不进去,只得灰溜溜地无功而返。
令他们更加恼恨的是,这事还没完,对方一招之后还有一招。
京城最大的寺庙延福寺,正月二十做法会,趁着万千民众涌来烧香拜佛时,展出了三份珍稀的血经。
其中两份血经,来自已经坐化的高僧大德,陈年墨迹已化作赭红色。
第三份血经的墨迹却是鲜艳的殷红色,掺杂着微微金光,又全是以梵文写就,看着就格外有佛性灵光。
虔诚的信徒们与好事者不由纷纷打听,这第三份大藏本愿血经究竟来自何方神圣,能否请回去供奉?却被寺中僧人婉拒,说这份血经来自贵人,是特意供奉在佛前,为亡母祈福的,并非大师所写。
这份血经的主人是谁,成了个迷。
不久后,不知哪里泄露出消息,说血经出自当今太子殿下之手。
坤宁宫失火,太子自请前往太庙向先皇后谢罪,孝衣茹素,日夜不眠不休刺血抄经,唯求亡母在天之灵得以安宁,至今旬月仍抄写不绝,已容色枯槁,病体支离。
百善孝为先,孝道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仅儒家提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百姓们也朴素地认为,但凡事亲至孝的,总不可能是坏人。
一时间,太子至孝之名传遍京师,民间人人称颂,一如当初“御门击鼓雪师冤,惩恶除奸十二陈”的苏清河。
这回不仅卫演与秦夫人又险些吐血,就连身在深宫的卫贵妃也气得抓狂,辛苦布局化为泡影,又无处诉苦,只得狠狠责罚宫人来泄愤。
勉强平复了情绪后,她叫心腹宫女去给母亲送信,说前计未成,想见鹤先生一面,请他再指点。
秦夫人去找鹤先生时,对方正在院中石桌旁抄写着什么。秦夫人探头一看,可不正是那篇见鬼的祭文,旁边还有一张不知从哪儿来的梵文血经。
秦夫人忍怒问:“居士为何也在抄录此文!”
鹤先生边写,边说道:“我抄的不是祭文,而是敌情。”
“怎么说?”
“此人善于操控舆论,翻手云覆手雨,是难得的攻心高手。”鹤先生搁笔吹墨,对着那张血经双手合十,“吾有劲敌,如春在枝头。”
秦夫人:“……请问居士,此话何解?”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鹤先生微笑道,“他便是我要寻找的对手。”
等回应,径自走了。
沈柒垂目注视手指上的水渍与淡淡牙印,沿着痕迹,重又咬了个更深的覆盖上去,登时皮破血流。
望着这枚可以保留更久的欠条印章,他满意地勾了勾嘴角,把残血舔干净。
*
收到堪称寒酸的赏赐后,都察院的部分御史们面面相觑,一时搞不清皇帝的用意。但再寒酸也是天恩,一个个的叩头谢恩。贾御史率先琢磨过味儿来,抚掌道:“陛下素来溺爱太子,本官前次上疏纠参东宫,就挨了顿训斥。此次陛下非但没有训斥我等,还赐了财物,说明什么?”
“什么?”其他人问。
“说明陛下不快归不快,可还是得顾及皇室的脸面与名声,不得不安抚言官。相信只要我等坚守职责,敢于批鳞谏诤,陛下定能接受我等的规谏。”贾御史慷慨激昂地说道。
“有道理,所以我等一定不能退缩,当前仆后继,死而后已!”众御史纷纷给自己鼓气。
小团伙散去后,贾公济方才皱起眉,拎着御赐的一双皂靴,暗恼:陛下这是含沙射影呀!不过,就算真触怒陛下,该说的话、该弹的劾,我也一句不能少。这才是言官本色。
正此时,一名文书前来,送上今日邸报。
每期的邸报册子,贾公济都要逐字逐句细读,毕竟是个极重要的朝廷信息来源。他翻了几页,忽然看到一篇祭文,看署名是出自太子之手,祭的是先孝惠慈皇后。
贾御史本对东宫的学识与文采不抱任何希望,谁料一眼看进去后,再也拔不出来。他一气呵成读完,怔忡半晌,张了张嘴,竟破天荒成了一枚哑炮。
*
邸报传抄至京师各个衙门,很快从衙门传至士绅生员,不少人读完潸然泪下,深受感动,勾起对自家逝去的严慈与亲朋的悼念之情,乃至自发抄录,诵读不止,渐又从士林流传到了市井间。
“《祭先妣文》,读过了么?没有?都去读一读,写得太好了呀!”
“奴家虽不识字,是请街头代笔先生读的,可奴家每一句都听懂了,不仅听懂,还听哭了……”
“不容易啊,刚出生不久就失去母亲,日日夜夜思念不得见,只能寄情于宫殿与遗物,谁料被一把火烧个精光,连个念想都没地方寄托了。”
“难怪一怒之下杀了宫人,原来是他们失职,才导致坤宁宫大火。我一个看守仓库的,元宵节照样老老实实当班,他们却敢偷跑去看灯,果真可恶。”
“什么酒后乱性,砍杀了百十个,满地尸体……原来全是谣言。一共就杀了三个,还是犯了大错的。”
“你没看官府告示,说那些宫人擅离职守,触犯宫规,对先皇后不敬,都给判了死刑。可见小爷杀的,本就是该死之人。”
“先生,还有《祭先妣文》的抄本么?恳请借学生抄录一份。”
“叙先皇后之慈,一波三折,跌宕生姿;表遗人子之心,杜鹃啼血,催人泪下。品品,好好品品,什么叫出于肺腑者,不求工而自工!你们都用心学,今日窗课,背诵太子殿下的《祭先妣文》,每生抄写三遍,明日来学堂时上交。”
仿佛一夜之间,邸报上的这篇祭文如雨后春笋,散播得满城都是。不少人争相抄录,书铺里的纸张供不应求,几乎重现了晋代洛阳纸贵的情景。街头也多了不少抄书人,只收取极其微薄的报酬,替人抄写本文,甚至是免费。
这些抄书人,以及茶楼、酒馆、客栈里的一些闲话人,日出后在城内各处出现,日落后……换上锦衣卫番子的青衣小帽,又回到了北镇抚司。
咸安侯府与奉安侯府里,自然也拿到了这份邸报,听闻士林与市井间对太子的舆论来了个大反转,把前面的万千铺垫,以及费了许多时间、人力、物力的造势,都做了竹篮打水一场空,卫演与秦夫人气得险些吐血。
而形同风烛的卫浚,得知苏晏被贬外放后又回京,还官复原职,就已经背过一回气了,好容易抢救过来。这次的事,家人更是隐瞒着,不敢叫他知晓。
秦夫人出了一计:亡羊补牢。赶紧派人去各地提塘官长的抄报房,在二次抄录时动手脚,把祭文其中一些词句改成大逆不道之言,传去各州府县后,引发地方官绅检举,叫太子吃不了兜着走。
卫演深以为然,当即派人前往抄报房。
谁料,各处抄报房门口皆有锦衣卫把守,他们的人混不进去,只得灰溜溜地无功而返。
令他们更加恼恨的是,这事还没完,对方一招之后还有一招。
京城最大的寺庙延福寺,正月二十做法会,趁着万千民众涌来烧香拜佛时,展出了三份珍稀的血经。
其中两份血经,来自已经坐化的高僧大德,陈年墨迹已化作赭红色。
第三份血经的墨迹却是鲜艳的殷红色,掺杂着微微金光,又全是以梵文写就,看着就格外有佛性灵光。
虔诚的信徒们与好事者不由纷纷打听,这第三份大藏本愿血经究竟来自何方神圣,能否请回去供奉?却被寺中僧人婉拒,说这份血经来自贵人,是特意供奉在佛前,为亡母祈福的,并非大师所写。
这份血经的主人是谁,成了个迷。
不久后,不知哪里泄露出消息,说血经出自当今太子殿下之手。
坤宁宫失火,太子自请前往太庙向先皇后谢罪,孝衣茹素,日夜不眠不休刺血抄经,唯求亡母在天之灵得以安宁,至今旬月仍抄写不绝,已容色枯槁,病体支离。
百善孝为先,孝道可以说是封建时代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不仅儒家提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百姓们也朴素地认为,但凡事亲至孝的,总不可能是坏人。
一时间,太子至孝之名传遍京师,民间人人称颂,一如当初“御门击鼓雪师冤,惩恶除奸十二陈”的苏清河。
这回不仅卫演与秦夫人又险些吐血,就连身在深宫的卫贵妃也气得抓狂,辛苦布局化为泡影,又无处诉苦,只得狠狠责罚宫人来泄愤。
勉强平复了情绪后,她叫心腹宫女去给母亲送信,说前计未成,想见鹤先生一面,请他再指点。
秦夫人去找鹤先生时,对方正在院中石桌旁抄写着什么。秦夫人探头一看,可不正是那篇见鬼的祭文,旁边还有一张不知从哪儿来的梵文血经。
秦夫人忍怒问:“居士为何也在抄录此文!”
鹤先生边写,边说道:“我抄的不是祭文,而是敌情。”
“怎么说?”
“此人善于操控舆论,翻手云覆手雨,是难得的攻心高手。”鹤先生搁笔吹墨,对着那张血经双手合十,“吾有劲敌,如春在枝头。”
秦夫人:“……请问居士,此话何解?”
“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鹤先生微笑道,“他便是我要寻找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