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明月东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千山堡秋收之后,在农事上便没有多少可做的了,不过是整理一下窖藏,翻晒陈年旧粮之类的扫尾事宜,接下来则是猎人们开始忙碌的阶段。冬季的严寒需要足够的肉食弥补热量的散失,趁着这个机会,千山堡的猎人们分组行进于四周深山密林里,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千山堡预警哨探的密度,而密林里四处布下的陷阱、套索,也足以令潜入者举步维艰。再加上四下往来巡视的骑兵马队,整个千山堡都处于一张大网之中,即便辽东与后金彼此磨刀霍霍,暗地里不知将对方杀死多少回,这处于中间偏远地带的千山堡,暂时还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以至于苏翎有时间去处理一些堡内的闲事。积累下来的事务足够使苏翎忙于应付,但很快,苏翎便意识到这是个愚蠢的办法。随后苏翎仅召集所需人员商议处置原则,放手让人去自行解决,不再插手具体事务。千山堡诸多杂事很快便得到妥善处理,而正是这样的处置,暗暗地形成今后成为定规的一系列标准。
千山学堂也是其中之一。陈芷云被苏翎鼓励尽情发挥之后,很快便制定出第二批学员的招收计划。赶在下雪之前,千山学堂的第二批学员就将进入这种前所未闻的学习之中。这批学员共计三百人,都是来自附近的村落,其中八十名约十岁左右的孩童是来自浑江渡口北岸的女真村寨,而术虎从海西、东海也送来三十多名。令苏翎略感意外的,是这些孩童的父母格外开通,几乎没费多少口舌便同意将孩子送来,有些甚至还带来一些山货土产作为谢礼。尤其是术虎送来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当地部族首领子弟,自然谢礼也格外厚重。这相比之下,那些汉人村子却没这么爽快,即便是送来了,也多少显得不以为然。若不是讲明还要学习种田等技艺,怕是还要少上小半。读书除了认字以外,对这些村民来说没有别的好处。明朝的百姓经多年的惯性,一直将读书作为科考当官的代名词。而官是什么?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与百姓毫无关系。虽说科举制度让不少贫寒之家也能以文章登上龙门,可毕竟属于罕见之事,对于吃穿尚不能自足的百姓,那是虚无缥缈的想法。但女真部族不这么想,汉人地区发达的农业、手工艺等是他们一直想要学会的,不过是没有机会,而海西一带,多数部族都处于游牧生活向农耕转型的过度阶段。这千山学堂的消息正暗合了那些首领们的想法,要知道这些部族之所以能在战乱之中得以保存,不仅仅是善战或是顺服,那些首领都具有一定的远见,地位不是凭空而来,本事才是力量的来源。
千山学堂的事务在苏翎与胡显成等人聚集在一起时,足足商议了三天,总算是将苏翎一句半句的透露中理顺了办学宗旨,这之中自然少不了陈芷云的某些想法,而胡显成在课程的安排上初步显示了管理城市的熟练程度。第二批学员进入的同时,第一批学员则进行了分化。在前面的学习中呈现出某些特长的学生被单独划分,诸如农事、工匠等学科粗见框架,每一个班级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探讨过程。鉴于此时大多数的技艺都属于直接动手而甚少理论教学,所以这课程几乎都是在实际操作中慢慢透进学员的头脑之中,有些孩童已经出现一定的天赋能力,至少能在短期之内与授课的师傅不相上下,并且在苏翎的鼓励下,这些略显专长的学员开始独立思索有关题目,甚至还试着参与几个不同学科之间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说一种弩弓,按苏翎的要求是必须小巧结实耐用,便于修理,所费材料不能过于稀缺,... -->>
千山堡秋收之后,在农事上便没有多少可做的了,不过是整理一下窖藏,翻晒陈年旧粮之类的扫尾事宜,接下来则是猎人们开始忙碌的阶段。冬季的严寒需要足够的肉食弥补热量的散失,趁着这个机会,千山堡的猎人们分组行进于四周深山密林里,某种程度上加大了千山堡预警哨探的密度,而密林里四处布下的陷阱、套索,也足以令潜入者举步维艰。再加上四下往来巡视的骑兵马队,整个千山堡都处于一张大网之中,即便辽东与后金彼此磨刀霍霍,暗地里不知将对方杀死多少回,这处于中间偏远地带的千山堡,暂时还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以至于苏翎有时间去处理一些堡内的闲事。积累下来的事务足够使苏翎忙于应付,但很快,苏翎便意识到这是个愚蠢的办法。随后苏翎仅召集所需人员商议处置原则,放手让人去自行解决,不再插手具体事务。千山堡诸多杂事很快便得到妥善处理,而正是这样的处置,暗暗地形成今后成为定规的一系列标准。
千山学堂也是其中之一。陈芷云被苏翎鼓励尽情发挥之后,很快便制定出第二批学员的招收计划。赶在下雪之前,千山学堂的第二批学员就将进入这种前所未闻的学习之中。这批学员共计三百人,都是来自附近的村落,其中八十名约十岁左右的孩童是来自浑江渡口北岸的女真村寨,而术虎从海西、东海也送来三十多名。令苏翎略感意外的,是这些孩童的父母格外开通,几乎没费多少口舌便同意将孩子送来,有些甚至还带来一些山货土产作为谢礼。尤其是术虎送来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当地部族首领子弟,自然谢礼也格外厚重。这相比之下,那些汉人村子却没这么爽快,即便是送来了,也多少显得不以为然。若不是讲明还要学习种田等技艺,怕是还要少上小半。读书除了认字以外,对这些村民来说没有别的好处。明朝的百姓经多年的惯性,一直将读书作为科考当官的代名词。而官是什么?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与百姓毫无关系。虽说科举制度让不少贫寒之家也能以文章登上龙门,可毕竟属于罕见之事,对于吃穿尚不能自足的百姓,那是虚无缥缈的想法。但女真部族不这么想,汉人地区发达的农业、手工艺等是他们一直想要学会的,不过是没有机会,而海西一带,多数部族都处于游牧生活向农耕转型的过度阶段。这千山学堂的消息正暗合了那些首领们的想法,要知道这些部族之所以能在战乱之中得以保存,不仅仅是善战或是顺服,那些首领都具有一定的远见,地位不是凭空而来,本事才是力量的来源。
千山学堂的事务在苏翎与胡显成等人聚集在一起时,足足商议了三天,总算是将苏翎一句半句的透露中理顺了办学宗旨,这之中自然少不了陈芷云的某些想法,而胡显成在课程的安排上初步显示了管理城市的熟练程度。第二批学员进入的同时,第一批学员则进行了分化。在前面的学习中呈现出某些特长的学生被单独划分,诸如农事、工匠等学科粗见框架,每一个班级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探讨过程。鉴于此时大多数的技艺都属于直接动手而甚少理论教学,所以这课程几乎都是在实际操作中慢慢透进学员的头脑之中,有些孩童已经出现一定的天赋能力,至少能在短期之内与授课的师傅不相上下,并且在苏翎的鼓励下,这些略显专长的学员开始独立思索有关题目,甚至还试着参与几个不同学科之间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比如说一种弩弓,按苏翎的要求是必须小巧结实耐用,便于修理,所费材料不能过于稀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