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明月东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胡秋青在辽阳只停留了三日,便急匆匆地返回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平原。
在这短短的三日里,苏翎又从辽东经略袁应泰处为胡秋青拿到了数道公文,以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名义,致书辽东巡抚王化贞,令其继续给予胡秋青一部粮饷、军需拨付。同时,苏翎也与辽东经略袁应泰谈了许久,最终让袁应泰不仅对由胡秋青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开启马市表示支持,并另有了新的想法。
当然,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对朝中事务的熟悉程度,自然是不能以马市这样一见便知的名义行事,仍旧是按袁应泰说的那句话,凡事做了再说。如今只要对辽东局势有利的,袁应泰是完全赞同,并会主动补充苏翎所虑不周之处。比如苏翎与赵毅成所设想的,欲使那些山海关内的商人主动贩运商货前往蒙古交易的法子,便是由袁应泰想出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袁应泰的办法也不算是新的东西。大明朝以往便有数种令山海关内直至江南一带的商人主动运送粮草、商货前往辽东的办法,用以弥补朝廷运力的不足。不过到最后,均是因各地官吏盘剥过重,以至商人们谁也不愿干这赔本的买卖,最好的状况,也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略略持平的结果。
这些弊端,辽东经略袁应泰当然清楚,所以,袁应泰又给少年天启皇帝上了封奏书,请求恩准关内商贩无论大小,只要愿意往辽东贩运商货的,一律放行。这不论是海运,还是陆路,只要持有特许的通关文书。沿途的关隘、哨卡均不得阻拦,并应给予相应协助。
这封奏书是洋洋洒洒足有万言,袁应泰充分发挥了其一只笔的生花效果,将整个辽东的过去、现在、将来,是说得详而又详,弊端几何,是效果几何,都一一列明阐述。其中最重要地,是袁应泰将整个辽东日后所需的军用粮饷以及治理民事所需巨额费用,都做了初步估算。那数目当然是要吓死一应户部、兵部官员的。当然,袁应泰随即笔锋一转,转而说起这商路畅通的好处。且其能节省多少费用,也是略作估算,前后对比,这结果便一目了然。
自然,这其中核算的银两数目到底是不是准确。已无人核对。如今单是给苏翎拨付的军饷,内帑便有三百万两,至于前面拨付的银子却换来一败涂地的那些总数。更是令一众官员头痛。袁应泰的这封奏折,无疑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当然十分例外地没有人反对。天启皇帝当即恩准。且是亲笔披红,令部当即办理。
不过。袁应泰解决弊端的法子,是在京城设立征夷大将军商务局。专门办理关内商贩的通关文书,其辽东所需何物。需要多少,均由征夷大将军商务局核准。当然,在提出这一大明朝罕见地建议之前,袁应泰已经将所有可能的弊端都讲得清清楚楚。是故,关于此局的人员配置,袁应泰奏请皇帝恩准,由征夷大将军苏翎派专人管理,但不设品级,不设官职名称,只是一个办事之人而已。此举自然避免了其它任何人的染指企图。袁应泰更是在奏书中明言:若是要节省辽东军事、民事的巨额花费,必须另用新人,其他任何管理一概不得插手。
按说这件事该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地名义办理更加合乎道理,但袁应泰早就预料到有此一问,是故在奏书中坦言,若要此事办得顺利,不至于到最后又落入朝中党争的老路上去,必得用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这个新人的名义办理。其中更是有惊人之语,所谓:“辽事全看苏翎,欲使辽东得百年安定,必得苏翎之名”
当然这句话在朝中大臣们看来,可是过分得离奇。但如今大捷地余音未了,皇上内帑是接二连三地拿出来,一改往日求二给一的态度,且那苏翎的确是取得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地功绩,就算是对袁应泰的言辞有所不满,反对地声音却也暂时没有出现。再说,袁应泰抓住了关键之处,这商务局的名字,可与军需毫无关联,这以文统武派地老臣们可没什么可挑剔的。而且,这负责之人没有品级,也没有职衔,说起来也就是盖个大印,让那些商人拿去通关而已,既不收税钱银子,也没什么其它可巴结地地方,倒是没什么人对此有兴趣争夺。当然,内里难说有没有相互盯着想找对方麻烦的担心存在。这个位置,除了想在商人身上捞点好处的人,还当真入不得朝中官员的眼。何况袁应泰奏书中已经说得明白,这事一旦办不好,那自然是管事的人贪污索贿,谁还敢自己找上门去?万... -->>
胡秋青在辽阳只停留了三日,便急匆匆地返回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草场平原。
在这短短的三日里,苏翎又从辽东经略袁应泰处为胡秋青拿到了数道公文,以辽东经略袁应泰的名义,致书辽东巡抚王化贞,令其继续给予胡秋青一部粮饷、军需拨付。同时,苏翎也与辽东经略袁应泰谈了许久,最终让袁应泰不仅对由胡秋青选择一处合适的地点开启马市表示支持,并另有了新的想法。
当然,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对朝中事务的熟悉程度,自然是不能以马市这样一见便知的名义行事,仍旧是按袁应泰说的那句话,凡事做了再说。如今只要对辽东局势有利的,袁应泰是完全赞同,并会主动补充苏翎所虑不周之处。比如苏翎与赵毅成所设想的,欲使那些山海关内的商人主动贩运商货前往蒙古交易的法子,便是由袁应泰想出的一个好办法。
其实,袁应泰的办法也不算是新的东西。大明朝以往便有数种令山海关内直至江南一带的商人主动运送粮草、商货前往辽东的办法,用以弥补朝廷运力的不足。不过到最后,均是因各地官吏盘剥过重,以至商人们谁也不愿干这赔本的买卖,最好的状况,也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略略持平的结果。
这些弊端,辽东经略袁应泰当然清楚,所以,袁应泰又给少年天启皇帝上了封奏书,请求恩准关内商贩无论大小,只要愿意往辽东贩运商货的,一律放行。这不论是海运,还是陆路,只要持有特许的通关文书。沿途的关隘、哨卡均不得阻拦,并应给予相应协助。
这封奏书是洋洋洒洒足有万言,袁应泰充分发挥了其一只笔的生花效果,将整个辽东的过去、现在、将来,是说得详而又详,弊端几何,是效果几何,都一一列明阐述。其中最重要地,是袁应泰将整个辽东日后所需的军用粮饷以及治理民事所需巨额费用,都做了初步估算。那数目当然是要吓死一应户部、兵部官员的。当然,袁应泰随即笔锋一转,转而说起这商路畅通的好处。且其能节省多少费用,也是略作估算,前后对比,这结果便一目了然。
自然,这其中核算的银两数目到底是不是准确。已无人核对。如今单是给苏翎拨付的军饷,内帑便有三百万两,至于前面拨付的银子却换来一败涂地的那些总数。更是令一众官员头痛。袁应泰的这封奏折,无疑具有无比的吸引力,当然十分例外地没有人反对。天启皇帝当即恩准。且是亲笔披红,令部当即办理。
不过。袁应泰解决弊端的法子,是在京城设立征夷大将军商务局。专门办理关内商贩的通关文书,其辽东所需何物。需要多少,均由征夷大将军商务局核准。当然,在提出这一大明朝罕见地建议之前,袁应泰已经将所有可能的弊端都讲得清清楚楚。是故,关于此局的人员配置,袁应泰奏请皇帝恩准,由征夷大将军苏翎派专人管理,但不设品级,不设官职名称,只是一个办事之人而已。此举自然避免了其它任何人的染指企图。袁应泰更是在奏书中明言:若是要节省辽东军事、民事的巨额花费,必须另用新人,其他任何管理一概不得插手。
按说这件事该以辽东经略袁应泰地名义办理更加合乎道理,但袁应泰早就预料到有此一问,是故在奏书中坦言,若要此事办得顺利,不至于到最后又落入朝中党争的老路上去,必得用辽东总兵官、征夷大将军这个新人的名义办理。其中更是有惊人之语,所谓:“辽事全看苏翎,欲使辽东得百年安定,必得苏翎之名”
当然这句话在朝中大臣们看来,可是过分得离奇。但如今大捷地余音未了,皇上内帑是接二连三地拿出来,一改往日求二给一的态度,且那苏翎的确是取得了所有人都想象不到地功绩,就算是对袁应泰的言辞有所不满,反对地声音却也暂时没有出现。再说,袁应泰抓住了关键之处,这商务局的名字,可与军需毫无关联,这以文统武派地老臣们可没什么可挑剔的。而且,这负责之人没有品级,也没有职衔,说起来也就是盖个大印,让那些商人拿去通关而已,既不收税钱银子,也没什么其它可巴结地地方,倒是没什么人对此有兴趣争夺。当然,内里难说有没有相互盯着想找对方麻烦的担心存在。这个位置,除了想在商人身上捞点好处的人,还当真入不得朝中官员的眼。何况袁应泰奏书中已经说得明白,这事一旦办不好,那自然是管事的人贪污索贿,谁还敢自己找上门去?万...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