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冰妃袭阳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幽古浩荡、壮阔宏大的战争场面,热血奔腾、视死如归的壮士情怀,突现的是少年得志,建功立业的一如既往,这也是曹植诗歌前期对文学与政治自信非凡的表现。这首诗从气势与曹操的诗歌是相承的,诗中有去国的悲壮,也涵盖了对战争的理性思考,最后以“视死忽如归”一句作结,将前朝的靡荡之音掩入了历史长河。
2﹒表达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5
这首诗从整体上来把握,还显得有些稚嫩,与七步诗的风格是十分相近的,那时的曹植从失宠到长兄迫害,几乎所有的不幸都瞄准了他。杨修之死、丁氏兄弟被斩,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充满政治理想的他,终于被政治迫害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由衷地发出“高树多悲风”的慨叹,把黄雀比作被迫害的人,把把鹞与罗网比喻迫害的势力,把少年比作自己脱离苦海的理想。这首诗的意境像童一样纯真,曹植一派天真地等待救助的少年,但是现实与幻想的差距令他无所适从,恶势力的强大,朋友无辜受害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让他平静的诗行中透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悲伤与忿恨。这方面典型的作品还有赠白马王彪,全诗七章,鲜明感人,比之前者少了几分幻想,成就了建安时代,甚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的长篇抒情诗。
3﹒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妆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何当依!6
刘履评此诗曰:“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此诗命意曲折,情感凄婉,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借弃妇之声,独叹自己命运不济,失意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是除友人被害之外,最令他伤神的事,是他后期诗歌意境的主要旋律。
4﹒其它
曹植面对现实有逃避的一面,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深感时光流逝,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的世界中得到解脱,于是写下了许多仙游诗,如仙人篇、五游篇、游仙诗、远游篇、升天篇等等。诗中描绘的神仙世界,皆明净高洁,实际上是诗人的理想世界的次元展现。而曹植本人并不信神仙鬼怪,可见,他的游仙诗,更多的是落在抒情上。
但他的才华与胸襟并没有从此隐没,也许,真正的天才,是不可能被毁灭的。他的用世之心并没有退缩,他对时局的关心与热情,也没有消失。为此,他作下了许多述志诗,冷静而诚恳的要求为国尽力,慷慨之情,不异于当年。可是,这并没能改变什么。
四、时代的印记——曹植
曹植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有立业建功之心,但是他的处境却无法成全他;另一方面,他才情出类拔萃,却无用武之地。他在斗争的漩涡中沉了下去,但是,这离奇而凄绝的遭遇,给他的文学创作以最大的发挥。他的诗作,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变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文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是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文人。他现存的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幽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的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的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7
他对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但他的诗歌受到后人推崇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文采富艳。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二是国为他对五言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能够开一代诗体之绝唱,我想,他不想受人尊敬都不行。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表同情,但或许这也是昭示了一个规律,官场失意,文坛得意,毕竟一个文人的笔墨是与现实阳光遇节节相关的。
参考文献:
1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部分,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第二节曹植,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56:参见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语言学教研室选编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册),魏晋南北朝曹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参考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处版,第120页。
。幽古浩荡、壮阔宏大的战争场面,热血奔腾、视死如归的壮士情怀,突现的是少年得志,建功立业的一如既往,这也是曹植诗歌前期对文学与政治自信非凡的表现。这首诗从气势与曹操的诗歌是相承的,诗中有去国的悲壮,也涵盖了对战争的理性思考,最后以“视死忽如归”一句作结,将前朝的靡荡之音掩入了历史长河。
2﹒表达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懑——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5
这首诗从整体上来把握,还显得有些稚嫩,与七步诗的风格是十分相近的,那时的曹植从失宠到长兄迫害,几乎所有的不幸都瞄准了他。杨修之死、丁氏兄弟被斩,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充满政治理想的他,终于被政治迫害到了崩溃的边缘,他由衷地发出“高树多悲风”的慨叹,把黄雀比作被迫害的人,把把鹞与罗网比喻迫害的势力,把少年比作自己脱离苦海的理想。这首诗的意境像童一样纯真,曹植一派天真地等待救助的少年,但是现实与幻想的差距令他无所适从,恶势力的强大,朋友无辜受害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让他平静的诗行中透出一种不可遏止的悲伤与忿恨。这方面典型的作品还有赠白马王彪,全诗七章,鲜明感人,比之前者少了几分幻想,成就了建安时代,甚至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的长篇抒情诗。
3﹒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妆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何当依!6
刘履评此诗曰:“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此诗命意曲折,情感凄婉,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借弃妇之声,独叹自己命运不济,失意之情溢于言表。这也是除友人被害之外,最令他伤神的事,是他后期诗歌意境的主要旋律。
4﹒其它
曹植面对现实有逃避的一面,他在现实生活中,处处碰壁,深感时光流逝,功业无成,幻想在神仙的世界中得到解脱,于是写下了许多仙游诗,如仙人篇、五游篇、游仙诗、远游篇、升天篇等等。诗中描绘的神仙世界,皆明净高洁,实际上是诗人的理想世界的次元展现。而曹植本人并不信神仙鬼怪,可见,他的游仙诗,更多的是落在抒情上。
但他的才华与胸襟并没有从此隐没,也许,真正的天才,是不可能被毁灭的。他的用世之心并没有退缩,他对时局的关心与热情,也没有消失。为此,他作下了许多述志诗,冷静而诚恳的要求为国尽力,慷慨之情,不异于当年。可是,这并没能改变什么。
四、时代的印记——曹植
曹植是一个矛盾体:一方面,他有立业建功之心,但是他的处境却无法成全他;另一方面,他才情出类拔萃,却无用武之地。他在斗争的漩涡中沉了下去,但是,这离奇而凄绝的遭遇,给他的文学创作以最大的发挥。他的诗作,既不同于曹操的古直悲凉,变不同于曹丕的便娟婉约,而能兼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文坛最杰出的代表。
曹植是一位大力写五言诗的文人。他现存的诗歌九十余首,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幽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的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这一切都通过他凝聚在五言诗的创作上,形成了他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的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了曹植才获得完成”7
他对诗歌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但他的诗歌受到后人推崇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由于文采富艳。这一点是无可厚非的。二是国为他对五言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能够开一代诗体之绝唱,我想,他不想受人尊敬都不行。三是他不幸的身世引起后世文人的认同。作为失意文人的典型,其坎坷的命运,使无数文人深表同情,但或许这也是昭示了一个规律,官场失意,文坛得意,毕竟一个文人的笔墨是与现实阳光遇节节相关的。
参考文献:
12: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部分,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参见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第二节曹植,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56:参见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语言学教研室选编中国文学史参考资料简编(上册),魏晋南北朝曹植,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参考林庚中国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处版,第1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