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晨笛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飞行,踏着乌鲁木齐机场的土地上,一阵凉风袭来,我确信我已在新疆了,一个让我长久向往的地方,一个让我不止一次梦萦的境地。
灰尘是乌市朴素的外衣,正是这漫天的灰色形成其特色,这就是大西北的味道!乌市有些凌乱,无论是声调还是人流,这个城市是闲散的,到处是流动的小维族小贩,对游人的热情总是一见如故,让你有点不知所措。
同行的老刘是一位老新疆,在新疆呆过四十多年,看着他跟维族人交谈时那带着维语味道的普通话,你不会有半点的怀疑。在老刘的带领下,一行走向乌市最负盛名土特产汇集地——二道桥。饥饿引导我们在马路拐角处的一家名为爱乐库特的小食店停了下来,在老刘张罗下,地道的新疆烤羊肉串让我们吃得满嘴流油。真可谓不到新疆不知道羊肉串的美,那个香哇!这是我们整个行程感觉最好的羊肉串,之后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二道桥是土特产交易市场,几乎汇集了新疆所有的特产,来往的大多是游客。随意遛了一下就出来了。象个流浪汉一样坐在集市前的台阶上,不同是拿着照相机。双眼贼溜溜地转,捕捉着每一个可以让我按下快门的瞬间。
马路上人来人往,跟所有的都市一样,只是更加的嘈杂。唯一不同是的这聚集着一群背着大叠麻袋的精灵的维族小孩,他们是乌市特有的一群生意人。据说维族人做买卖的意识很强,只要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都哪怕是一小撮青菜也会拿到大街上叫卖,这一情景我还真的见证了。而这群卖麻袋的小孩却背着大叠的麻袋向游人兜售着,三五成群,一两成伙的。感觉像是一群城市的流浪儿,但并无从考证。当我的镜头对着他们的时候,起初他们充满了敌意。经过一善意的肢体语言的交流,敌意开始消除,后来演变成摆着姿势让我照。这群维族小孩的面上布着迷茫的表情,眼神有点狡黠,比起变通的孩子,少了些稚气多了一层世故。其中有一个胆子大走到我的身边,要透过的照相机瞅瞅,我善意地满足了他的要求,但他却故意连按几下快门浪费胶片,骨子里似乎有着褪不去的反叛。后来听老刘说这些人在当地称之为“八郎子”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乌市,留在记忆中的除了漫天的灰尘,还有那羊肉串,和一群精灵的“八郎子”
从乌市出发,汽车往东开去,见识了传说中的戈壁,那是碎石与沙砾铺成的海洋,除了无际的苍凉,我找不到别的词形容置身其中的那一种感觉。戈壁滩的路是没有尽头的。顺着笔直的路极目远眺,柏油一直向着前方延伸,直至视力的极处汇聚成一点。人类是伟大的,但这一种伟大在大自然面前却又显得十分渺小。据说在新疆造路比内地要容易而且经济得多,用推土机将两边的沙砾往中间一推,再用压路机来回的压实,然后铺上沥青就是一条高质量的公路了。站在戈壁中,无须酝酿就有一种苍凉的感觉无由地涌起,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赋予。
出乌市不久,就可以看到新疆独一无二的风景线——风力发电机站,方圆几十公里的戈壁上无数的大型风车有序地排列着,在大漠风力的驱动下悠闲地转动着扇叶,人类的巧夺天工与大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旁边的同行看得眼前壮景,大呼“人定胜天”仿若豪气万丈。这不过人类的一种顺应自然的方式罢了,狂呼“人定胜天”只是显得人类的无知与妄自尊大,在物质的世界里,永远有着人类无法想象的未知的事物。
传说中的火焰山其实并没有什么看头,只是绵延狭长的山脉,整体山体呈现共略带红的黄土色,山上寸草不生,酷热无比,温度很高,站在距离很远的山前,隐约可以感觉到涌来的热浪。山虽不雄伟,但要徒步攀越,虽非等闲之人可为之,想想委实苦了当年的唐三藏。
在乌市往吐鲁番的路上,最厚重的当数高昌古城了。抵达高昌古城恰是正午时分,从城门处至古城中约有十多分钟的脚程。往古城有着本地最具特色的“驴的”其实是一种以驴为驱动的畜力车。坐在吱吱作响的驴车上,委实也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令人意料不到的是架车人的驴语竟然揉合了世界各国的语言,前走则用国内畜力的通用语“驾”停却是英语的“stop”而加速却变成了日本鬼子常说的“八格耶鲁”驴车夫大声的吆喝直把同行们逗笑得倒了一大片。
进古城的路上,每一辆奔驰的驴车都扬起长长的尘雾,除在烈日下不断渗出的汗水,这里土地几乎没有任何水份。踏在地上,尘土堆积几乎没过了脚面。但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下,却依然有着植物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路边错落地长着当地特有的植物“骆驼刺”和“西瓜草”如果说戈壁给人的感觉是苍凉,那么高昌古城赋予的却是荒凉,望着那一大片废弃的城堡,你难以想象在这千百年前曾是一个繁荣昌盛的高昌王国,这里的每一捧泥土都能说出一长串的历史。据说六百年前还有人烟,后随着自然环境的日渐恶劣,这个曾是声名远播的王国成了今日的一片废墟。据历史记载,唐三藏在西行取经的路上,受到了高昌国王的盛情款待,并执意要唐三藏留在高昌,后因三唐三藏西行意决以绝食拒之而作罢,最后还是留其在高昌讲二年为高昌传经,古城内仍能找到当年的讲经之地,只是现人仿古再造了讲经窟,让人看起来觉得很别扭。
高昌古城门前的水果摊是一个让人流连的地方,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一个大西瓜、哈密瓜或是奶瓜等,历经酷热的游人大都放开肚皮大吃一通,这种机会当然不能放过,记得那天直吃得撑到喉咙里来。吐鲁番的瓜果堪称一绝!
高昌古城附近民风纯朴,同行说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实在感动。她在高昌古城内与一个卖工艺品的小孩合照,因依据平时旅游的惯例,她塞给那小孩几块钱,令人诧异的是被小孩严正的拒绝了,说没有买他的东西不能收钱。我想这种情形在全国的众多的旅游景点恐怕已是凤毛麟角了。在我们的汽车开动时,卖瓜果的那位大嫂捧来一个特在的哈密瓜说是送给我们路上解渴,又让我们委实感动了一番。
将近吐鲁番时,汽车上开始飘起维族歌手巴哈尔古丽的歌声,当然是那首代表着新疆风情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感受着这熟悉的旋律,以致产生了似乎已经很熟悉吐鲁番的错觉。吐鲁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西北村子,但将这个村子放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就显得神奇无比了。吐鲁番有着独一无二的“坎儿井”其实就是一种地下的引水灌溉工程,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坎儿井”滋润着这一片干旱的土地,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吐鲁番人。
终于到了吐鲁番最负盛名的葡萄沟。那是一条用葡萄架起来的长廊。红的、绿的鲜葡萄从架上探出身子,让你不禁垂涎欲滴。只是两边叫卖的小贩和瓜果散发着发霉涩的商业气味,让人感觉大煞风景。
在葡萄沟第一次领略了维族人的能歌善舞和热情奔放。当我们坐一个小吃摊里小憩的时候,一段悠扬的维族音乐响起,旁边一位卖冬不拉等民族工艺品的库尔班大叔就走过来翩翩起舞,继而引发一段汉维民族小联欢。欢乐的笑声引来了附近的维族老少,维吾尔族的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有音乐的时候就能起舞,翩然的舞姿优美动人。吐鲁番瓜果是一绝,哈密瓜的清脆,西瓜的清爽,还有奶瓜的清脆,每一种瓜果入口都感觉是清清爽爽的,就象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人。
对城市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只呆了一个夜晚的库尔勒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唯一留下记忆的巴音郭楞宾馆门前的那一条大道,因为那天夜里的灯火与车流被我用胶片记录了。
铁门关,一个记载着历史的地方。出库尔勒市不远就到了。到关时正太阳升起的时候,新疆的天大多是害羞的,以致总是蒙着轻纱,在轻纱间漫射的阳光也显得有些淡。在靠近铁门关的一小段路,布满了石刻,似乎昭示着这里有着久远的历史沉淀。凑过去瞅瞅,大多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感怀,其中也不乏有近现代一想留芳的人的矫情应景之作,哪个年代都少不了这样的人。这些现象仿如在癞蛤蟆的头上别朵花,看了说不准会把胆汁都给呕出来。铁门关建于山脚下,傍着孔雀河而立,并不算壮观,但却居于要道,易守难攻。关后则是起伏的连绵的裸露山恋,驻足关前眺望,却也平生出一股气势。
走过铁门关,汽车就往巴音布鲁克的方向驶去。汽车很快就驶入了无际的草原,司机阿师傅瞬间提速,把汽车当作飞机来开了,那一部金龙客车的速度计应该早寿终正寝了,估计是在阿师傅看来它是多余的,凭我平时开车的经验,此时的时速估计已超过了100公里/小时,在草原上的土路以这样的速度是骇人,以致座上的几个妇人惊叫起来,大声呵斥阿师傅不要把生命当儿戏,那尖锐的叫声好象在昭示只有她们的命才是生命。从在车头座位的我静静的看着秋日的草原,心里怡然地沉得十分畅快,如果让我把着方向盘,车可能会跑得更快更疯,也许我会当火箭一样来开的。巴音布鲁克,是新疆有名的大草原,更诱人的那里还有闻名世界的天鹅湖。据闻,当天山雪水融化汇成草原,就形成了美丽的天鹅湖,美丽的天鹅从南方千里迢迢飞到这里栖息,为巴音布鲁克草原添上无限秀色。从昏昏沉沉中醒来,听到向导在侃侃而谈,说路旁就是著名的天鹅保鹅区,我揉着惺忪的眼睛,迷糊的向窗外张望,低前方果然竖着一块上写着天鹅保护区字样的木匾,新疆是简朴的,连这国家级动物保护区的标识亦然,在都市里害怕了商业的轰击,对这一种朴素有着不可言状的亲切感。入秋的天鹅湖其实只是如血脉一样纤细的草原溪流,天鹅早就在天气转冷的时候飞回南方了。草原的草早就蔫了,一片无际的淡淡的土黄色,很平实,很单调,完全没有想象草原的那一种迷人景象,少了那代表生机的绿,草原似乎见不到生气。唯有零落的羊群让人感觉这里确实是草原,这里曾经是一望无际的绿海。天山山脉在路的两旁的不远处站立,光秃秃起伏着,稍高的峰都覆盖着略显灰的白雪,感觉不到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那种神圣,想想在那裸露的山体中应该不会孕育着某一种神奇。如同所有的美好都与我失之交臂一样,我只能看着残雪,残草和零落的牛去想象那美丽的草原风光。这难说不是一件残酷的事。让我觉得还有希望的是,向导说那拉提草原的草还绿着。于是我在心里寄存了一线的希望,希望那拉提能为我绽现那泛着彩的绿。人总是不断在骗自己的,也许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良现状对心态的不良影响,于此我们就可在虚构的美好中打发枯燥的日子。
巴音布鲁克其实只是一个小镇,座落于草原上。夜宿老马饭店,这应该是一个草源牧民开的,我是从饭店的土气作出这样的判断的。但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小店竟然还提有一部半自动的洗衣机,不尽人意的竟然要人工加水,于是洗衣服时就要陪着洗衣机。小镇的夜晚是极为乏味的,同行的老黄在洗衣服的时候与年轻的服务员调笑着,那是一种朴素的交流,也许是这地方鲜有外人至,服务员平时应该也是闷如干柴,所以显得乐于瞎聊,直乐得老黄不断地提高嗓音,以致招来同行的妇人的不齿,是因为心里的酸意,还是真的因噪声就不得而知了。
在巴音布鲁克的老马饭店中醒来,天蒙蒙亮着。同行们大部分还睡梦之中。草草漱洗之后,我就背着相机在小镇上晃荡。早上的光线对摄影而言是最佳的光线,走在小镇那错落铺着草屑的碎石路上,我暗自庆幸今天赶在太阳未起床的时候醒来。巴音布鲁克就座落在天山畔,这里拍天山是很个较好的地点。
出门就感到冷嗖嗖的,身上的衣服明显不足于御寒,但又不想回去添衣,忍着天山之寒前行。沿着来时的道路走到小镇的边缘,面朝天山在晨光中架好了三脚架。我的到来惊动了镇上边缘的人家看家狗,那穿透晨雾凌空而来的狂吠似乎表明了他对惊醒其美梦的强烈抗议。那天的天气有点沉,太阳竟象深闰中的少女迟迟不露面,天气阴阴的,但早晨的空气显得颇为干净,远处的天山却显现着清晰纹理。这里的清晨静悄悄的,除飘荡在空里的狗吠声,感觉小镇几乎是静止的,也正是那起伏的狗吠更显得小镇的宁静。天山在远处静静地伫立,披着白衣,在朝霞的映照下,让人感受到一股力量。
拍照的代价就是一顿早餐,当收拾好器材回到老马饭店的时候,已错过早餐时间。同行们已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了。新的一天的旅程又开始了。加足油的汽车开始向那拉提驶去,车后扬起了长长的一道尘雾。
进入库尔勒后,那拉提草原就一直是我心里潜伏着的亮点,对此我一直寄于厚望。从巴音布鲁克到那拉提,横贯天山山脉。汽车开始爬坡的时候,我们就奔行于天山之上了。天山是热情的,它以那飘逸飞舞的雪花向远道而来的我们致意。沿着盘上公路而上,我体验到了另一番情景。随着高... -->>
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飞行,踏着乌鲁木齐机场的土地上,一阵凉风袭来,我确信我已在新疆了,一个让我长久向往的地方,一个让我不止一次梦萦的境地。
灰尘是乌市朴素的外衣,正是这漫天的灰色形成其特色,这就是大西北的味道!乌市有些凌乱,无论是声调还是人流,这个城市是闲散的,到处是流动的小维族小贩,对游人的热情总是一见如故,让你有点不知所措。
同行的老刘是一位老新疆,在新疆呆过四十多年,看着他跟维族人交谈时那带着维语味道的普通话,你不会有半点的怀疑。在老刘的带领下,一行走向乌市最负盛名土特产汇集地——二道桥。饥饿引导我们在马路拐角处的一家名为爱乐库特的小食店停了下来,在老刘张罗下,地道的新疆烤羊肉串让我们吃得满嘴流油。真可谓不到新疆不知道羊肉串的美,那个香哇!这是我们整个行程感觉最好的羊肉串,之后再也找不到那种感觉了。
二道桥是土特产交易市场,几乎汇集了新疆所有的特产,来往的大多是游客。随意遛了一下就出来了。象个流浪汉一样坐在集市前的台阶上,不同是拿着照相机。双眼贼溜溜地转,捕捉着每一个可以让我按下快门的瞬间。
马路上人来人往,跟所有的都市一样,只是更加的嘈杂。唯一不同是的这聚集着一群背着大叠麻袋的精灵的维族小孩,他们是乌市特有的一群生意人。据说维族人做买卖的意识很强,只要自己用不着的东西都哪怕是一小撮青菜也会拿到大街上叫卖,这一情景我还真的见证了。而这群卖麻袋的小孩却背着大叠的麻袋向游人兜售着,三五成群,一两成伙的。感觉像是一群城市的流浪儿,但并无从考证。当我的镜头对着他们的时候,起初他们充满了敌意。经过一善意的肢体语言的交流,敌意开始消除,后来演变成摆着姿势让我照。这群维族小孩的面上布着迷茫的表情,眼神有点狡黠,比起变通的孩子,少了些稚气多了一层世故。其中有一个胆子大走到我的身边,要透过的照相机瞅瞅,我善意地满足了他的要求,但他却故意连按几下快门浪费胶片,骨子里似乎有着褪不去的反叛。后来听老刘说这些人在当地称之为“八郎子”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
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乌市,留在记忆中的除了漫天的灰尘,还有那羊肉串,和一群精灵的“八郎子”
从乌市出发,汽车往东开去,见识了传说中的戈壁,那是碎石与沙砾铺成的海洋,除了无际的苍凉,我找不到别的词形容置身其中的那一种感觉。戈壁滩的路是没有尽头的。顺着笔直的路极目远眺,柏油一直向着前方延伸,直至视力的极处汇聚成一点。人类是伟大的,但这一种伟大在大自然面前却又显得十分渺小。据说在新疆造路比内地要容易而且经济得多,用推土机将两边的沙砾往中间一推,再用压路机来回的压实,然后铺上沥青就是一条高质量的公路了。站在戈壁中,无须酝酿就有一种苍凉的感觉无由地涌起,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赋予。
出乌市不久,就可以看到新疆独一无二的风景线——风力发电机站,方圆几十公里的戈壁上无数的大型风车有序地排列着,在大漠风力的驱动下悠闲地转动着扇叶,人类的巧夺天工与大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旁边的同行看得眼前壮景,大呼“人定胜天”仿若豪气万丈。这不过人类的一种顺应自然的方式罢了,狂呼“人定胜天”只是显得人类的无知与妄自尊大,在物质的世界里,永远有着人类无法想象的未知的事物。
传说中的火焰山其实并没有什么看头,只是绵延狭长的山脉,整体山体呈现共略带红的黄土色,山上寸草不生,酷热无比,温度很高,站在距离很远的山前,隐约可以感觉到涌来的热浪。山虽不雄伟,但要徒步攀越,虽非等闲之人可为之,想想委实苦了当年的唐三藏。
在乌市往吐鲁番的路上,最厚重的当数高昌古城了。抵达高昌古城恰是正午时分,从城门处至古城中约有十多分钟的脚程。往古城有着本地最具特色的“驴的”其实是一种以驴为驱动的畜力车。坐在吱吱作响的驴车上,委实也是一种全新的感受。令人意料不到的是架车人的驴语竟然揉合了世界各国的语言,前走则用国内畜力的通用语“驾”停却是英语的“stop”而加速却变成了日本鬼子常说的“八格耶鲁”驴车夫大声的吆喝直把同行们逗笑得倒了一大片。
进古城的路上,每一辆奔驰的驴车都扬起长长的尘雾,除在烈日下不断渗出的汗水,这里土地几乎没有任何水份。踏在地上,尘土堆积几乎没过了脚面。但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下,却依然有着植物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路边错落地长着当地特有的植物“骆驼刺”和“西瓜草”如果说戈壁给人的感觉是苍凉,那么高昌古城赋予的却是荒凉,望着那一大片废弃的城堡,你难以想象在这千百年前曾是一个繁荣昌盛的高昌王国,这里的每一捧泥土都能说出一长串的历史。据说六百年前还有人烟,后随着自然环境的日渐恶劣,这个曾是声名远播的王国成了今日的一片废墟。据历史记载,唐三藏在西行取经的路上,受到了高昌国王的盛情款待,并执意要唐三藏留在高昌,后因三唐三藏西行意决以绝食拒之而作罢,最后还是留其在高昌讲二年为高昌传经,古城内仍能找到当年的讲经之地,只是现人仿古再造了讲经窟,让人看起来觉得很别扭。
高昌古城门前的水果摊是一个让人流连的地方,花几块钱就能买到一个大西瓜、哈密瓜或是奶瓜等,历经酷热的游人大都放开肚皮大吃一通,这种机会当然不能放过,记得那天直吃得撑到喉咙里来。吐鲁番的瓜果堪称一绝!
高昌古城附近民风纯朴,同行说的一个小插曲让我实在感动。她在高昌古城内与一个卖工艺品的小孩合照,因依据平时旅游的惯例,她塞给那小孩几块钱,令人诧异的是被小孩严正的拒绝了,说没有买他的东西不能收钱。我想这种情形在全国的众多的旅游景点恐怕已是凤毛麟角了。在我们的汽车开动时,卖瓜果的那位大嫂捧来一个特在的哈密瓜说是送给我们路上解渴,又让我们委实感动了一番。
将近吐鲁番时,汽车上开始飘起维族歌手巴哈尔古丽的歌声,当然是那首代表着新疆风情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感受着这熟悉的旋律,以致产生了似乎已经很熟悉吐鲁番的错觉。吐鲁番其实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西北村子,但将这个村子放在荒无人烟的茫茫戈壁上就显得神奇无比了。吐鲁番有着独一无二的“坎儿井”其实就是一种地下的引水灌溉工程,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坎儿井”滋润着这一片干旱的土地,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吐鲁番人。
终于到了吐鲁番最负盛名的葡萄沟。那是一条用葡萄架起来的长廊。红的、绿的鲜葡萄从架上探出身子,让你不禁垂涎欲滴。只是两边叫卖的小贩和瓜果散发着发霉涩的商业气味,让人感觉大煞风景。
在葡萄沟第一次领略了维族人的能歌善舞和热情奔放。当我们坐一个小吃摊里小憩的时候,一段悠扬的维族音乐响起,旁边一位卖冬不拉等民族工艺品的库尔班大叔就走过来翩翩起舞,继而引发一段汉维民族小联欢。欢乐的笑声引来了附近的维族老少,维吾尔族的不论男女老少,只要有音乐的时候就能起舞,翩然的舞姿优美动人。吐鲁番瓜果是一绝,哈密瓜的清脆,西瓜的清爽,还有奶瓜的清脆,每一种瓜果入口都感觉是清清爽爽的,就象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维吾尔人。
对城市没有多大的兴趣,所以只呆了一个夜晚的库尔勒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唯一留下记忆的巴音郭楞宾馆门前的那一条大道,因为那天夜里的灯火与车流被我用胶片记录了。
铁门关,一个记载着历史的地方。出库尔勒市不远就到了。到关时正太阳升起的时候,新疆的天大多是害羞的,以致总是蒙着轻纱,在轻纱间漫射的阳光也显得有些淡。在靠近铁门关的一小段路,布满了石刻,似乎昭示着这里有着久远的历史沉淀。凑过去瞅瞅,大多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感怀,其中也不乏有近现代一想留芳的人的矫情应景之作,哪个年代都少不了这样的人。这些现象仿如在癞蛤蟆的头上别朵花,看了说不准会把胆汁都给呕出来。铁门关建于山脚下,傍着孔雀河而立,并不算壮观,但却居于要道,易守难攻。关后则是起伏的连绵的裸露山恋,驻足关前眺望,却也平生出一股气势。
走过铁门关,汽车就往巴音布鲁克的方向驶去。汽车很快就驶入了无际的草原,司机阿师傅瞬间提速,把汽车当作飞机来开了,那一部金龙客车的速度计应该早寿终正寝了,估计是在阿师傅看来它是多余的,凭我平时开车的经验,此时的时速估计已超过了100公里/小时,在草原上的土路以这样的速度是骇人,以致座上的几个妇人惊叫起来,大声呵斥阿师傅不要把生命当儿戏,那尖锐的叫声好象在昭示只有她们的命才是生命。从在车头座位的我静静的看着秋日的草原,心里怡然地沉得十分畅快,如果让我把着方向盘,车可能会跑得更快更疯,也许我会当火箭一样来开的。巴音布鲁克,是新疆有名的大草原,更诱人的那里还有闻名世界的天鹅湖。据闻,当天山雪水融化汇成草原,就形成了美丽的天鹅湖,美丽的天鹅从南方千里迢迢飞到这里栖息,为巴音布鲁克草原添上无限秀色。从昏昏沉沉中醒来,听到向导在侃侃而谈,说路旁就是著名的天鹅保鹅区,我揉着惺忪的眼睛,迷糊的向窗外张望,低前方果然竖着一块上写着天鹅保护区字样的木匾,新疆是简朴的,连这国家级动物保护区的标识亦然,在都市里害怕了商业的轰击,对这一种朴素有着不可言状的亲切感。入秋的天鹅湖其实只是如血脉一样纤细的草原溪流,天鹅早就在天气转冷的时候飞回南方了。草原的草早就蔫了,一片无际的淡淡的土黄色,很平实,很单调,完全没有想象草原的那一种迷人景象,少了那代表生机的绿,草原似乎见不到生气。唯有零落的羊群让人感觉这里确实是草原,这里曾经是一望无际的绿海。天山山脉在路的两旁的不远处站立,光秃秃起伏着,稍高的峰都覆盖着略显灰的白雪,感觉不到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那种神圣,想想在那裸露的山体中应该不会孕育着某一种神奇。如同所有的美好都与我失之交臂一样,我只能看着残雪,残草和零落的牛去想象那美丽的草原风光。这难说不是一件残酷的事。让我觉得还有希望的是,向导说那拉提草原的草还绿着。于是我在心里寄存了一线的希望,希望那拉提能为我绽现那泛着彩的绿。人总是不断在骗自己的,也许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良现状对心态的不良影响,于此我们就可在虚构的美好中打发枯燥的日子。
巴音布鲁克其实只是一个小镇,座落于草原上。夜宿老马饭店,这应该是一个草源牧民开的,我是从饭店的土气作出这样的判断的。但耐人寻味的是这样的小店竟然还提有一部半自动的洗衣机,不尽人意的竟然要人工加水,于是洗衣服时就要陪着洗衣机。小镇的夜晚是极为乏味的,同行的老黄在洗衣服的时候与年轻的服务员调笑着,那是一种朴素的交流,也许是这地方鲜有外人至,服务员平时应该也是闷如干柴,所以显得乐于瞎聊,直乐得老黄不断地提高嗓音,以致招来同行的妇人的不齿,是因为心里的酸意,还是真的因噪声就不得而知了。
在巴音布鲁克的老马饭店中醒来,天蒙蒙亮着。同行们大部分还睡梦之中。草草漱洗之后,我就背着相机在小镇上晃荡。早上的光线对摄影而言是最佳的光线,走在小镇那错落铺着草屑的碎石路上,我暗自庆幸今天赶在太阳未起床的时候醒来。巴音布鲁克就座落在天山畔,这里拍天山是很个较好的地点。
出门就感到冷嗖嗖的,身上的衣服明显不足于御寒,但又不想回去添衣,忍着天山之寒前行。沿着来时的道路走到小镇的边缘,面朝天山在晨光中架好了三脚架。我的到来惊动了镇上边缘的人家看家狗,那穿透晨雾凌空而来的狂吠似乎表明了他对惊醒其美梦的强烈抗议。那天的天气有点沉,太阳竟象深闰中的少女迟迟不露面,天气阴阴的,但早晨的空气显得颇为干净,远处的天山却显现着清晰纹理。这里的清晨静悄悄的,除飘荡在空里的狗吠声,感觉小镇几乎是静止的,也正是那起伏的狗吠更显得小镇的宁静。天山在远处静静地伫立,披着白衣,在朝霞的映照下,让人感受到一股力量。
拍照的代价就是一顿早餐,当收拾好器材回到老马饭店的时候,已错过早餐时间。同行们已收拾好行装准备出发了。新的一天的旅程又开始了。加足油的汽车开始向那拉提驶去,车后扬起了长长的一道尘雾。
进入库尔勒后,那拉提草原就一直是我心里潜伏着的亮点,对此我一直寄于厚望。从巴音布鲁克到那拉提,横贯天山山脉。汽车开始爬坡的时候,我们就奔行于天山之上了。天山是热情的,它以那飘逸飞舞的雪花向远道而来的我们致意。沿着盘上公路而上,我体验到了另一番情景。随着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