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华去
文学巴士 www.wx84.cc,chenluxi0202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这一月末的时候,是大年初三的日子。
自己发现,文字往往比语言来得更有力,而这些文字让自己渡过了那些温暖、悲凉的时日。
于是想来写点什么。
回老家
其实年岁逐增,越觉得过年不再像小时那样的向往。
但依然看着一家人能团团圆圆的在一起。我,也便欢喜,也就甘愿。
初一的早晨,乍暖还寒的天。一家人回了老家,给爷爷拜新年。
鞭炮过后,在爷爷的坟上磕了头。坟头已是杂草从生。
我很沉静,没有流泪,在鞭炮声中默默伫立。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在我的心里蔓延,哀伤,唏嘘,也许什么都有。
终究是,阴阳两隔,永世难见。
老家的人亦是稀少的。半点看不出有过年红红火火的喜气。只是在这山弯小道里的某处人家前,还能看见一堆杂乱放过的鞭炮。
父母领着我和弟弟给老家的几户人家拜年。进了桃姐的家,桃姐已是六十几岁的年纪,可精神依然那么矍铄。而就是当年,她给我的母亲接生,才有了我和弟弟。
回来后,奶奶也在跟前寻问,回老家有没有给桃姐拜年。原来不管时世如果变迁,我们总会惦记着某些人曾经对自己的好。
就像这人心,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过去,年少懵懂是嚣张放肆的理由。因为年少,故而有许多被宽恕的理由。童稚的眼里,世界那么小,苦难悲伤与自己无关。
老家里,看到堂哥四岁大的儿子,陈本彪。是爷爷在世时给取的名字。堂姐给我们学着他的话“今天是过年,过年好好玩哦!”
我听了,笑出声来。再望向他,红通通的脸蛋上,透着那么多的喜气。
原来,过年,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是如此好玩。
那么,我们呢?还能以一个孩童的心来看待生活,看待世界吗?
拾获新书
这年,自己没有过多的走亲戚。只是在家里看看电视,看看书,或者和奶奶聊聊家常,洗洗刷刷,做一个世俗纯粹的宜家女子。
初二的日子,天很好,有明媚的阳光。下午出去走走,后湖公园里,干枯的树丫上,亮着大红灯笼。随时可见湖面上有人家踩着轮船,过湖而笑。
便是在这样温暖的天气里,拾获了二本新书。满心欢喜。
是陈凯歌导演的梅飞色舞和安意如的新书观音。二本,皆和戏曲有关。
其实,自己算不上是正宗的戏迷,只是打小便爱听戏,应该说全家都是受母亲的影响。而父亲,一个连初三都没读完的农村男子,也在全家的影响下,知道了余秋雨就是老上中央台点评的那个学者评委,知道了于魁智是唱京剧唱得最有气势的老生,知道了黄豆豆是个子不高但舞跳得最好的舞蹈演员。
这些,都是受母亲的目濡耳染。
而我也便真的喜欢了听戏,从小时跟着母亲跑堂会开始,在阡陌之间寻找自己前世今生。在这些声声慢里声声叹里,看到角儿们把光阴唱老。
戏子,不过是把所有华丽演给人看,而把颓败留给自己。当大幕落去,满地碎壳。掌声过后,收拾起自己旧山河,而我贪恋的少年颜色,已经在我的手里,老成一片旧青苔,无限地苍绿,绿得要滴出一滴眼泪来。
可我依然喜爱听戏,尤爱程派,确切点说,是迷上了程砚秋的唱法。
之前曾在书店里看过许多人写过关于梅兰芳的书籍,大都走马观花,借死去的人来出名。于是没有买。
而这本陈凯歌导演的梅飞色舞,虽然此书陷入“错字”风波,但依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以个人感受向读者展示自己创作梅兰芳的初衷、如何将梅兰芳这位一代宗师还原成活生生的银幕形象,对老北京、旧时代的掌故经典亦信手拈来。
他说,中国能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间所经受的苦难中坚持下来,是因为中国人品格中的坚韧,而这个坚韧在梅兰芳先生身上得到了验证。
而安意如的新书观音,延续了她之前古典优雅的创作风格,对元戏曲的代表性剧作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等进行了赏析。
年前,我曾和一图书出版社的主编谈论过安意如,他是四十已有的男子,办公室里是成堆的书籍和字画。他说,翻看过安意如的几页文字,过后,再也不看。
在他看来,那些文字,不过是取悦青春校园里的孩子,有些谈淡的伤感,可细看,再也挖掘不出更深更多的东西。
他说,安意如的书,不是他上了年纪的男人看的。
他的话,我明白,也认同。但是我依然爱看她的书。因为,她的书,正适合我这个年纪来阅读。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安意如的书恰恰给了我某些思想的延伸性。
她说,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又是一年春华去。
老来依稀梦里回。
二月将来,我想,应该会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吧。
在这一月末的时候,是大年初三的日子。
自己发现,文字往往比语言来得更有力,而这些文字让自己渡过了那些温暖、悲凉的时日。
于是想来写点什么。
回老家
其实年岁逐增,越觉得过年不再像小时那样的向往。
但依然看着一家人能团团圆圆的在一起。我,也便欢喜,也就甘愿。
初一的早晨,乍暖还寒的天。一家人回了老家,给爷爷拜新年。
鞭炮过后,在爷爷的坟上磕了头。坟头已是杂草从生。
我很沉静,没有流泪,在鞭炮声中默默伫立。有一种微妙的情感在我的心里蔓延,哀伤,唏嘘,也许什么都有。
终究是,阴阳两隔,永世难见。
老家的人亦是稀少的。半点看不出有过年红红火火的喜气。只是在这山弯小道里的某处人家前,还能看见一堆杂乱放过的鞭炮。
父母领着我和弟弟给老家的几户人家拜年。进了桃姐的家,桃姐已是六十几岁的年纪,可精神依然那么矍铄。而就是当年,她给我的母亲接生,才有了我和弟弟。
回来后,奶奶也在跟前寻问,回老家有没有给桃姐拜年。原来不管时世如果变迁,我们总会惦记着某些人曾经对自己的好。
就像这人心,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过去,年少懵懂是嚣张放肆的理由。因为年少,故而有许多被宽恕的理由。童稚的眼里,世界那么小,苦难悲伤与自己无关。
老家里,看到堂哥四岁大的儿子,陈本彪。是爷爷在世时给取的名字。堂姐给我们学着他的话“今天是过年,过年好好玩哦!”
我听了,笑出声来。再望向他,红通通的脸蛋上,透着那么多的喜气。
原来,过年,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是如此好玩。
那么,我们呢?还能以一个孩童的心来看待生活,看待世界吗?
拾获新书
这年,自己没有过多的走亲戚。只是在家里看看电视,看看书,或者和奶奶聊聊家常,洗洗刷刷,做一个世俗纯粹的宜家女子。
初二的日子,天很好,有明媚的阳光。下午出去走走,后湖公园里,干枯的树丫上,亮着大红灯笼。随时可见湖面上有人家踩着轮船,过湖而笑。
便是在这样温暖的天气里,拾获了二本新书。满心欢喜。
是陈凯歌导演的梅飞色舞和安意如的新书观音。二本,皆和戏曲有关。
其实,自己算不上是正宗的戏迷,只是打小便爱听戏,应该说全家都是受母亲的影响。而父亲,一个连初三都没读完的农村男子,也在全家的影响下,知道了余秋雨就是老上中央台点评的那个学者评委,知道了于魁智是唱京剧唱得最有气势的老生,知道了黄豆豆是个子不高但舞跳得最好的舞蹈演员。
这些,都是受母亲的目濡耳染。
而我也便真的喜欢了听戏,从小时跟着母亲跑堂会开始,在阡陌之间寻找自己前世今生。在这些声声慢里声声叹里,看到角儿们把光阴唱老。
戏子,不过是把所有华丽演给人看,而把颓败留给自己。当大幕落去,满地碎壳。掌声过后,收拾起自己旧山河,而我贪恋的少年颜色,已经在我的手里,老成一片旧青苔,无限地苍绿,绿得要滴出一滴眼泪来。
可我依然喜爱听戏,尤爱程派,确切点说,是迷上了程砚秋的唱法。
之前曾在书店里看过许多人写过关于梅兰芳的书籍,大都走马观花,借死去的人来出名。于是没有买。
而这本陈凯歌导演的梅飞色舞,虽然此书陷入“错字”风波,但依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以个人感受向读者展示自己创作梅兰芳的初衷、如何将梅兰芳这位一代宗师还原成活生生的银幕形象,对老北京、旧时代的掌故经典亦信手拈来。
他说,中国能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间所经受的苦难中坚持下来,是因为中国人品格中的坚韧,而这个坚韧在梅兰芳先生身上得到了验证。
而安意如的新书观音,延续了她之前古典优雅的创作风格,对元戏曲的代表性剧作牡丹亭西厢记桃花扇等进行了赏析。
年前,我曾和一图书出版社的主编谈论过安意如,他是四十已有的男子,办公室里是成堆的书籍和字画。他说,翻看过安意如的几页文字,过后,再也不看。
在他看来,那些文字,不过是取悦青春校园里的孩子,有些谈淡的伤感,可细看,再也挖掘不出更深更多的东西。
他说,安意如的书,不是他上了年纪的男人看的。
他的话,我明白,也认同。但是我依然爱看她的书。因为,她的书,正适合我这个年纪来阅读。从写作者的角度来看,安意如的书恰恰给了我某些思想的延伸性。
她说,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又是一年春华去。
老来依稀梦里回。
二月将来,我想,应该会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