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沉冰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中学时不怎么看电视剧,看半截剩半截抻得难受。当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正火爆荧屏,举家观看,不看也得看。最后一集了,两口子掐架,对着吵,吵完了一块哭。年轻的媳妇儿叹着气,幽幽地说:“嫁到你们张家来”这一大段台词说得动情,耐琢磨,有味道。因为最后一集,开始喜欢贫嘴张大民;因为这段台词,开始喜欢朱媛媛。
喜欢李云芳的笑,笑里透着贤淑容忍,透着知足常乐的由衷幸福。贫贱夫妻,快乐悠然。从那以后,我常常谈起李云芳的笑,说她笑得多么有特点,多么出彩。李云芳是名副其实的配角,台词不多,戏很平淡,张大民在前面吵吵,她就站在丈夫身后淡淡地笑。偏偏我只爱注意这个不张扬的角色,还天真地以为朱媛媛是个不张扬的演员。
后来,有一阵子各个频道都在放我亲爱的祖国。仍是不看也得看,仍是最后一集才注意到这部戏。女知识分子的形象,聪颖美丽。对事业对爱情都有一份令人感动的坚贞。当看到张芷若毅然放弃归国机会、与未婚夫共度难关时,当看到她在阳光下系着围裙冲着茫然不知所措的方学桐微笑时,我已经为这部戏、为这个人物疯狂。朱媛媛的演绎保留了剧本中张芷若的善良,剔除了剧本中这个人物的多愁善感。表演不算完美,但她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我不知道各地卫视怎么都那么无聊,不久又不约而同地播九九归一。我看到的第一场戏就是蔡小婉大骂公婆,走来走去,指指点点。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贤惠的李云芳吗?这就是温柔的张芷若吗?
这个戏这个人物都有很多精彩之处,也都有很多遗憾,但它至少告诉我朱媛媛的可塑性,告诉我她能带给我惊奇。那时,已有媒体称她为“千面夏娃”
她的戏看多了自然而然想探究她到底是怎样的人。回想起她得奖的那次金鹰节,长沙飘着小雨,她穿着一条灰色的连衣裙,表情有些严肃,显得很成熟。这也许是她的真面目,我当时想。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我开始触网。学会了搜索引擎,键入的第一个词是“朱媛媛”有价值的信息寥寥,新闻上说她涮完张国立涮梁冠华,人称“朱小闹”我将信将疑。
可当我看过陶虹那期朋友后,我不得不相信了。只见她张牙舞爪地跑上台,绘声绘色地讲她们排演狂飙时的趣事,讲一般女孩子说不出口的笑话,讲完还能很甜美地与陶虹、师春玲唱海上花,三个女演员的和声真的很美。我又一次为她惊呆了,她原来这么活泼。
可能贫嘴我九三部戏给我的印象太深,我对朱媛媛的迷恋期似乎比对其他演员长一些。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有新作品可看,但依然忐忑不安地期待孙中山里她的国母形象。看的过程中,只可笑地关注着伟人的爱情故事,忘记了这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也忘记了朱媛媛个别地方的表演有失国母的稳重,就记得她拿着蜡烛语重心长地说完那番话深深鞠躬的动作真是帅极了。
见识了生活中的她不免觉得她以前在演个性很“静”的人物时总是辛苦地压着她本性中“动”的一面,换句话说,再看以前的剧目会发现她的本我闪烁其间,塑造得很不错的人物也有藏不住的狐狸尾巴。
当然,我不怀疑她的表演天赋,一如既往地搜寻她的身影,在长征众多的士兵里,在扮相可笑的古装戏里,在简陋不堪的早期作品里。
红杏出墙记是02年夏天才看到的。那个人物塑造得很丰满。自己唱京剧的落寞,用烟酒麻醉的哀怨,还有眼神中流露出的愤恨等等都表现得不错。
她绝望地骂着:“别人都是人,我是牲口。”;临刑前,凛然地轻唱:“少年少年去游荡;中年中年想掘藏;老年老年做和尚,老年老年做和尚”
这部戏让我相信她如今取得的小小成就确是水到渠成。
有一段日子,一会儿觉得总见不着她,一会儿又觉得她什么戏都接。看到她在候车大厅里敷衍地拖地时,我终于忍不住对着荧屏问:“朱媛媛,你真的没戏演了吗?”
渐渐地,我不再崇拜不停变脸的演员,也不再习惯她表演中偶尔的眉飞色舞,但还会搜索她的消息,只是在找到海润公司她的主页时却寻不着激动的感觉了。
浪漫的事又牵起我对她或明亮或黯淡的记忆。播出那会儿,我在书房无所事事,不时跑到客厅看两演,刚回到书房就听见老妈喊:“快来看呐,朱媛媛这点儿演得多好啊”我不为所动,仍哗啦啦地翻书,心里却想着,是啊,这个角色很适合她。我看着她自然潇洒,纵情绽放,用的仍是几年前欣赏的目光。或许她会拿到飞天奖,那我就像上次为王海燕呐喊那样再喊一次“慧眼识英才”
事实证明,我这只是幻想,她火候不到。也许她能继续让我惊喜,也许永远到不了那个火候,由她去吧。这几年我见识了恬静的朱媛媛、泼辣的朱媛媛、庄重的朱媛媛,终究还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不敢肯定她哪一面是最真实的,但敢肯定她是个聪明的女子,能演绎世间百态,也懂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享受了幕前的光彩,何必再戳破幕后的神秘。
贫嘴张大民在各个电视台轮番重播,我总会为北京铅灰色天空中飞过的鸽群稍适停留,全然不顾剧中也有生活的琐碎污浊。倒愿意只结识李云芳,俏皮的李云芳、羞涩的李云芳、宽容的李云芳。愿意瞅着那糟糠之夫在光秃秃的香山顶上大喊:“李云芳,我爱你!李云芳,我爱你!”瞅着李云芳不好意思地扭过头,品尝着扎扎实实的浪漫,甜蜜地微笑。
中学时不怎么看电视剧,看半截剩半截抻得难受。当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正火爆荧屏,举家观看,不看也得看。最后一集了,两口子掐架,对着吵,吵完了一块哭。年轻的媳妇儿叹着气,幽幽地说:“嫁到你们张家来”这一大段台词说得动情,耐琢磨,有味道。因为最后一集,开始喜欢贫嘴张大民;因为这段台词,开始喜欢朱媛媛。
喜欢李云芳的笑,笑里透着贤淑容忍,透着知足常乐的由衷幸福。贫贱夫妻,快乐悠然。从那以后,我常常谈起李云芳的笑,说她笑得多么有特点,多么出彩。李云芳是名副其实的配角,台词不多,戏很平淡,张大民在前面吵吵,她就站在丈夫身后淡淡地笑。偏偏我只爱注意这个不张扬的角色,还天真地以为朱媛媛是个不张扬的演员。
后来,有一阵子各个频道都在放我亲爱的祖国。仍是不看也得看,仍是最后一集才注意到这部戏。女知识分子的形象,聪颖美丽。对事业对爱情都有一份令人感动的坚贞。当看到张芷若毅然放弃归国机会、与未婚夫共度难关时,当看到她在阳光下系着围裙冲着茫然不知所措的方学桐微笑时,我已经为这部戏、为这个人物疯狂。朱媛媛的演绎保留了剧本中张芷若的善良,剔除了剧本中这个人物的多愁善感。表演不算完美,但她呈现了一个完美的形象。
我不知道各地卫视怎么都那么无聊,不久又不约而同地播九九归一。我看到的第一场戏就是蔡小婉大骂公婆,走来走去,指指点点。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贤惠的李云芳吗?这就是温柔的张芷若吗?
这个戏这个人物都有很多精彩之处,也都有很多遗憾,但它至少告诉我朱媛媛的可塑性,告诉我她能带给我惊奇。那时,已有媒体称她为“千面夏娃”
她的戏看多了自然而然想探究她到底是怎样的人。回想起她得奖的那次金鹰节,长沙飘着小雨,她穿着一条灰色的连衣裙,表情有些严肃,显得很成熟。这也许是她的真面目,我当时想。
高考结束后的那个夏天我开始触网。学会了搜索引擎,键入的第一个词是“朱媛媛”有价值的信息寥寥,新闻上说她涮完张国立涮梁冠华,人称“朱小闹”我将信将疑。
可当我看过陶虹那期朋友后,我不得不相信了。只见她张牙舞爪地跑上台,绘声绘色地讲她们排演狂飙时的趣事,讲一般女孩子说不出口的笑话,讲完还能很甜美地与陶虹、师春玲唱海上花,三个女演员的和声真的很美。我又一次为她惊呆了,她原来这么活泼。
可能贫嘴我九三部戏给我的印象太深,我对朱媛媛的迷恋期似乎比对其他演员长一些。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有新作品可看,但依然忐忑不安地期待孙中山里她的国母形象。看的过程中,只可笑地关注着伟人的爱情故事,忘记了这是一部很一般的片子,也忘记了朱媛媛个别地方的表演有失国母的稳重,就记得她拿着蜡烛语重心长地说完那番话深深鞠躬的动作真是帅极了。
见识了生活中的她不免觉得她以前在演个性很“静”的人物时总是辛苦地压着她本性中“动”的一面,换句话说,再看以前的剧目会发现她的本我闪烁其间,塑造得很不错的人物也有藏不住的狐狸尾巴。
当然,我不怀疑她的表演天赋,一如既往地搜寻她的身影,在长征众多的士兵里,在扮相可笑的古装戏里,在简陋不堪的早期作品里。
红杏出墙记是02年夏天才看到的。那个人物塑造得很丰满。自己唱京剧的落寞,用烟酒麻醉的哀怨,还有眼神中流露出的愤恨等等都表现得不错。
她绝望地骂着:“别人都是人,我是牲口。”;临刑前,凛然地轻唱:“少年少年去游荡;中年中年想掘藏;老年老年做和尚,老年老年做和尚”
这部戏让我相信她如今取得的小小成就确是水到渠成。
有一段日子,一会儿觉得总见不着她,一会儿又觉得她什么戏都接。看到她在候车大厅里敷衍地拖地时,我终于忍不住对着荧屏问:“朱媛媛,你真的没戏演了吗?”
渐渐地,我不再崇拜不停变脸的演员,也不再习惯她表演中偶尔的眉飞色舞,但还会搜索她的消息,只是在找到海润公司她的主页时却寻不着激动的感觉了。
浪漫的事又牵起我对她或明亮或黯淡的记忆。播出那会儿,我在书房无所事事,不时跑到客厅看两演,刚回到书房就听见老妈喊:“快来看呐,朱媛媛这点儿演得多好啊”我不为所动,仍哗啦啦地翻书,心里却想着,是啊,这个角色很适合她。我看着她自然潇洒,纵情绽放,用的仍是几年前欣赏的目光。或许她会拿到飞天奖,那我就像上次为王海燕呐喊那样再喊一次“慧眼识英才”
事实证明,我这只是幻想,她火候不到。也许她能继续让我惊喜,也许永远到不了那个火候,由她去吧。这几年我见识了恬静的朱媛媛、泼辣的朱媛媛、庄重的朱媛媛,终究还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我不敢肯定她哪一面是最真实的,但敢肯定她是个聪明的女子,能演绎世间百态,也懂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享受了幕前的光彩,何必再戳破幕后的神秘。
贫嘴张大民在各个电视台轮番重播,我总会为北京铅灰色天空中飞过的鸽群稍适停留,全然不顾剧中也有生活的琐碎污浊。倒愿意只结识李云芳,俏皮的李云芳、羞涩的李云芳、宽容的李云芳。愿意瞅着那糟糠之夫在光秃秃的香山顶上大喊:“李云芳,我爱你!李云芳,我爱你!”瞅着李云芳不好意思地扭过头,品尝着扎扎实实的浪漫,甜蜜地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