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权延赤中短篇作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五个将军一桌席。
许世友,我的头皮剃得闪出神秘青光的父亲,望着揭了盖的茅台酒瓶,笑细了眼。两只血与火洗炼过的厚重的手掌亲切地抚过胸腹,又兜回来交叉着手指满怀喜悦地按在心口窝。几十年后我想起那情景,便同时想起少林寺中的“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他舒服地哼哼有声。那盘子里的辣子鸡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苗条可人;汽锅里的辣子鸭,贵夫人一样丰腴白嫩;还有铺一身尖辣椒的红烧鲤鱼,疯狂歌女一般张圆了略带野性的嘴巴。于是,父亲的哼哼声便在我耳中有了诗意。他喜欢哼哼着吟诗,讲述过负伤后那吟诗一样的哼哼可以使人进入修炼的最佳境界,终于涅槃一般,美妙极乐无比
我透过汽锅上袅袅浮升颤动的水雾望着父亲,那时的心情用成人后的语言来表达便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八岁夺过土匪的枪,八岁出家当和尚,十六岁学成下山,十六岁赤手杀人;戎马六十年,七次参加敢死队,八次负重伤,偏偏又能吟诗,亲手写出四十万字文章留人间。我的传奇的父亲,他已经小山似地立起身,腿关节轧轧作响!
“人生得意须尽欢”父亲不清不楚地哼哼着,忽然干脆响亮地骂一声:“妈了个x的,开始吧。”
于是,满桌粲然。酒未酣,兴已起。
“牛首山上打来的野鸡,长江水里打来的野鸡,鱼是我自家池塘里捞的,饭菜是我自己种地收获所得。”父亲将手在桌面上划个孤,便将酒菜的腥香一阵风似地送入每个将军的鼻孔“只有茅台酒是花钱买的,算是我请客。”
将军们都坐上首,我们几个“小崽子”坐下首。贴近我的将军方头阔面,由于后面发生的事不宜提名,姑且叫他方叔吧。
“哈哈,”方叔笑了,指点着可爱的鸡鸭鱼:“许司令,许和尚,五戒十善你破了两戒,难成正果啰。”
“少林寺的武和尚不在五戒中,自唐太宗便有定论。”父亲抡掌一指“来,斟酒。”
卫兵应声出动,圆敦敦的瓷瓶小心翼翼捧在手,一个立正一杯酒,五个立正便将晶明透香的酒液注满五个酒杯。
父亲将一只大白碗放在鸡鸭鱼围拱的茶托中心,然后端起酒杯祝酒:“能喝不能喝,三杯以内倒不了人。三杯以内,滴酒罚一碗;三杯以外,各随其便。”他左手示意大家起身,右手的酒杯便转着圈碰去:“来,干杯!”
一阵叮当声,现在想来颇有些楚文化的遗风,就是那种轻击编钟的音韵,正觉得悦耳,却又传来咕咚一声吞响,父亲已将空酒杯倒垂于手下:“喝酒能看出人是不是忠厚老实。”
忠厚老实的父亲空酒杯里没落下一滴酒。
四个将军面面相视,便有一位壮声壮色道:“许司令不减当年,咱们也是条汉子。来,干了!”
四个将军或咕略直灌,或长吸而尽,或如喝中药般艰难下咽,痛快不痛快,潇洒不潇洒先后干了杯。
“吃菜,”父亲豪兴初起“斟酒!”
卫兵又开始立正,卫兵又开始敬酒。谁也没有正眼看这个卫兵。许司令的身边自然不会有女人斟酒,也无须女人增添色彩。这里的一切都如兵营一样硬梆梆铿锵有声,使文人领略到武威,使武人感怀金戈铁马的岁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父亲早又举起杯“来来来,将进酒,杯莫停。干!”
父亲粗壮的脖颈一伸,咕咚之声如雷贯耳。慑于先声夺人之气,方叔怯酒了。别人刚刚干光第二杯,父亲已经在灌第三杯。于是,方叔将杯中酒倾了一半在后勤部副部长的杯中,作势作态吃干剩下的半杯。
父亲本是仰面干杯。方叔捕捉“战机”动作比打地道战还隐秘。可是父亲推金山倒玉柱般地歪靠着椅子,摇头喷出一团团酒气“不忠厚不老实,不是条汉子!”
“不信你许司令长了三只眼。”方叔决心不认帐。
“我多长四个眼呢!”父亲摸完身子摸屁股,那里不是枪眼便是刺刀眼。
“国民党恩宠你。”
“嘿嘿,我就恩宠你。”父亲倾身抓过鸡鸭鱼肉围拱的白瓷碗,放置面前。茅台咕咕叫着钻出细瓶口,又哗哗唱着在白瓷碗里翻跟斗。父亲那张脸便如鼓涌的酒花一般笑的粲然:“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你是自找哟。”
“倒吧,倒了我也不喝。”方叔亲见地吮舔那油滋滋的野鸡屁股,咬嚼得啧啧带响。
“没事,吹掉脑袋不过碗大个疤。”
“砍掉脑袋也不喝。”
“留下人头干革命,留下这碗酒可不好做人。”
“不做人也不喝。”
“吭!”父亲朝椅背上一靠,闷闷咳声响。
于是,不起眼的卫兵脱颖而出,露脸了。
“首长,您还是喝下去吧。”卫兵在方叔身侧立正,身体和身影活脱是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
“妈的,我说许和尚没有三只眼么。”方叔笑骂出声:“原来是你这个小鬼搞特务盯梢。”
“首长,做人要忠厚,喝酒要老实。”卫兵正经得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方叔的脸便如烫过似的蛋壳一般红将上来,又爱又恼地欣赏那无地自容的小卫兵:“啊哈,你也成个人物了!什么时候轮到你来讲话?”他将那“直角边”几乎逼成了“斜面”才心满意足地念出解咒:“还不下去!”
“首长,你喝了我就下去。”不识抬举的卫兵喃喃。
“混蛋,滚!”
“首长喝掉我就滚。”
“我揍你个”方叔的手被人扯住了。一个将军劝父亲:“许司令,闹过分了,闹过分了。都快五十岁人了,不比当年在大别山。算了算了”
父亲靠在椅背上只是笑,看戏一般。那两位将军正在推他的小卫兵:“你怎么没眼色呢?下去下去,这种场合也是你好凑热闹的?”
卫兵只差哭了,却顽强而又狼狈地笑:“总得让许司令下台阶呀。”他挣扎着抓起酒碗:“首长,让我替您喝了吧。”
将军们松开手,大眼对小眼,又共同对准卫兵。卫兵叉步擎碗,头与碗相对运动,我的心便为这个运动配上了隆隆惊雷般的声响。当两片红唇夹住雪白的碗沿儿,喉咙深处那咕咚的响声便在饭厅里回荡。他喝得太老实,没有酒液流出两腮。
他喝得忠实感人,碗底朝天了,咕咚声仍在我们心中久久不去。
“是条汉子,好样儿的!”方叔被感动得两眼湿漉漉。
“来来,快吃口菜。”方叔疼爱地搂过小卫兵,扯下一条肥嫩的鸭腿朝他嘴里塞。
卫兵嚼咽下鸭腿,骨头也没吐。他用手掌抹嘴时,身子开始晃。方叔忙扶住:“哎呀,他要醉!”
说醉就醉,卫兵耍起酒疯。又抓起一瓶茅台,哗哗往碗里倒,直着舌头嚷:“我打的——鸡!我打的——鸭!首长吃鸡又吃——鸭!不信首长就、就不喝我的——酒!”
方叔朝着厅外喊:“卫兵!卫兵!”
外面静悄悄。方叔的卫兵不见了,父亲的卫兵只剩这个醉汉,嘻嘻哈哈搂住方叔动弹不得。
“许司令,许和尚!”方叔叫喊“你叫他滚!”
“皇帝见了醉汉还要让三分呢。”父亲缓缓起身。
我们的身边乱了阵。将军们劝不住,骂不得,谁能对一个醉汉讲道理呀?偏这醉汉又会少林武功,又是酒后力量大得出奇,不知用了什么擒拿术,方叔哎哟一声张开嘴,那斟满酒的白瓷碗便嵌入齿间,喉咙里响起匆匆的受压迫的咕咚声。
“许司令,不能胡来呀!”
“吭!”父亲咳一声,卫兵立刻从那张被压迫的嘴巴里拨出碗,这里边还剩半碗酒。
“许司令,许和尚!”方叔打一个嗝,喘一口气;打两个嗝,喘两口气:“今天我放不过你!”
“先把旧帐清了。这碗酒还剩下一半,我代劳了。”父亲笑得开心友好,半碗酒三口喝个精光。
方叔怔了怔,仍然愤愤不平:“我砸你的桌子!”
父亲把儿个酒瓶抱走,吩咐卫兵:“放开他,叫他砸。”
卫兵对方叔道:“首长,我滚。”话落手松,逃一样跑走了。
方叔什么也没砸,大约是父亲代劳半碗酒的缘故。他把头扭来扭去喘粗气,忽然拍响桌子:“许和尚,你别走,你给我过来!”
父亲把酒瓶交给换上来的卫兵,笑容可掬:“我过来。”
“不秃不毒,你坐下!”
“我坐下。”
“一杯对一杯,今天我放不过你!”
“我不要你放,我等着。”
“斟酒!”方叔吼一声,看来是真醉了。
“首长吃口菜我就斟。”卫兵磨时间。
“倒上!”“首长吃口菜。”
“你找打!”方叔起身未立稳,卫兵趋近桌旁“我倒,我倒。”
卫兵替方叔斟了一杯“凉白开。”
“呸!妈的,是水!”方叔看来不算醉。卫兵管方叔斟了第二杯“凉白开。”
“呸!妈的,你许和尚还有酒没有酒?”
“有酒有酒。”卫兵出去抽一支烟,回来给方叔斟了第三杯“凉白开”
“嗯,好酒!许和尚,不喝的爬着走!”酒劲上头,方叔真醉了,白水认作酒。当然,里边多少还是兑了一点点酒。就拿兑了一点点酒的白水跟父亲叫阵,一杯对一杯地赌着喝。方叔坐在椅子上东摇西晃,扯南聊北,一会儿大别山,一会儿上甘岭;一会儿说中了许和尚的奸计,下次赴宴须带一个连的兵来;一会儿又讲起那种不适合孩子听的玩笑
“去,你们都出去,吃完的走,没吃完的端走吃。”父亲朝我们大声喝令。建军和援朝稍示不情愿,父亲已经一手一个,将他俩拎起来,离门一米远,扔一袋土豆似地把他们丢到大门外。
于是,那屋里便越来越热闹
事后,父亲和方叔都说好久没喝过这么痛快的酒了。
“你父亲的酒量可没有遗传给你。”我接过许桑园递来的香烟,她帮我点燃。“那个小卫兵其实是监酒的角色,大概不少人吃过他的苦头。”
“我见到这几位叔叔伯伯吃苦头,特别是总医院的那位院长,我见他醉过几次呢。”许桑园带着回首往事的神情,静过片刻,莞尔一笑:“那时父辈们正当青壮年嘛,跟我们现在年纪差不多。”
“总之够鲁的。”
“刚从朝鲜战场下来,也难怪,没仗打了。”
“可人们还不知道他会吟诗,又有文采。我看过他写的两本书,文笔真不错呢。”
“等我长大懂事后,再不曾见到监酒的强人所难。”
“有人说五十五岁是个坎。”
“可他到老喝酒也从不认输,从不耍滑。逢上酒量过大的,一杯对一杯,醉倒也不讨饶。他说,我这辈子没软过,喝酒也不能软。”
“这你可讲错了。那要看遇到谁。”
“遇到谁也不软。”
“遇到总理就软了。”
“我不信。”
“他喝不过周总理。”
“喝不过就倒嘛,也不会软。”
“不但倒,后来一听总理来了就逃这些故事将来我是要写的,那时你父亲就不会雄赳赳气昂昂了。”
“你别给他抹灰。”
“实事求是嘛。‘九大’时你父亲喝醉了,选林彪当接班人他迟到了。总理批评他,他最老实。好,不侃了。继续我们的合作,你接着讲吧。”
那年,我上小学了。
领回新课本、新作业本,小心翼翼摆满一床。手摸摸,鼻子闻闻,忍不住将脸贴了上去。一种说不出的欢乐在心头跳跃,像上礼拜偷喝了父亲的酒一样,身子忽然轻浮,便云里雾里地飞起来
“哎呀!”我尖叫着团身,两手乱抓,像搂住石墩子似的,听到一阵聒耳的哈哈大笑。
原来是搂住了父亲的脖子。他那刮得精光的头皮就在我眼皮上边闪烁。
现在常有人说父亲生得丑,我就不服气。他们的印象来自父亲的暮年。世上有几个人年过花甲依然像周总理那样英俊潇洒?
青壮年时的父亲是英武的。那时他的脸孔结实硬棒有棱有角,黑黝黝地洋溢出男性的光泽。两道浓密的黑盾有力地弯在眼眶的棱骨上;他是双眼皮,很深很迷人的双眼皮。当我成为一个少女时常常遗憾自己没有父亲那样动人的双眼皮。他的眼珠乌黑晶亮,凝聚了强悍武勇的烟烟光彩。他的鼻子坚挺高直,我曾多次试过,可以把他和界尖扳弯,却无法像姐姐的鼻子那样按扁。他的嘴唇又红又厚,肉嘟嘟地嘬在我嘴里时,比嘬妈妈的xx头还可心。他的耳朵大而柔韧,我的小手刚好握满,将它转圈揉动。
父亲用一根指头指点我的鼻子,说:“桑园,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童子兵了。”
“真的?”我睁大眼睛,高兴地喊:“教我武艺!”
父亲嘴角一抽,脸上笑出两团黑油油的疙瘩肉。我忍不住放开他的耳朵,去抓那两团疙瘩肉。这疙瘩是最近一年新添的,我一时有些接受不了呢。
“学武的人要勤快,那就要看你勤快不勤快了。”父亲虽然小心,手指头还是碰住我的鼻子。我眼睛立刻一酸。但是我没叫。既然当童子兵了,再不像花似地经不起父亲的指头一碰。
父亲一辈子起床早,在院子里舒身展腰、踢腿伸臂。活动开筋骨,远处军营的起床号才悠悠传来。
和尚才肯起这么早,我哪里做得到呀!闻号起床只坚持了三天,逢了礼拜天,被子蒙了耳朵,身子蜷成一团儿,舒舒服服偷个懒。
起床出门,阳光早已布满庭院。父亲正带着警卫班战士舞棍。听说那是上乘的形意风火棍,当年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便是这种棍法。贺龙伯伯喜欢讲三侠五义,父亲喜欢讲少林寺的和尚。有人传说父亲八岁就杀过人,才冤枉呢。八岁时他只是夺过一支土匪兵的枪,他可没杀人。最后被逼入少林寺,当了八年小和尚。
我喜欢听棍风呜呜,再配上战士发力时那短促的呐喊,由不得人心族摇动,热血翻涌。疏懒懈怠瞬间烟消,我立刻跑到树荫下,从抢棒架上用力抽出一根哨棍,拖拉着往警卫战士堆儿里钻。却听父亲一声大喝:“站住!”
我吓得一哆嗦,哨棍落地。
“许桑园,你当了几天兵?”父亲边问边走过来。
我在心里搬手指头,然后说:“三天。”
“你可起了三早啊?”父亲在笑,可是忽然又一虎脸“今天为啥偷懒?”
我知道他是装着吓唬我,我才不怕呢。
“今天我晒网。”
“什么?晒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妈了个x的,谁教你的?”父亲骂起来。他高兴时喜欢骂这句话,发怒时也喜欢骂这句话,我们兄弟姐妹从小都学会了这句骂人话。
现在父亲绝不会是高兴地骂人,我便有些怕了。
“你,你说的”
“老子什么时候教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跟聂叔叔讲的,”我眼里含了泪“三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父亲怔了证,大概想起来了。眉毛像两条黑虫一样往一起爬,爬成一团又猛地窜上两边额角:“我那是讲什么?我是讲战士们太累了算了,我一下子也给你讲不清。当兵的,思想工作下边做,现在是上操。注意听命令:立正!”
我顿时挺成一根棍。
“向后——转!”
转身间,阳光从树梢上方箭一般射来,我立刻眯下眼帘。
“一二三四五,今莫睡糊涂。念!”
“一二三四五,金佛睡糊涂!”
“朝着太阳念,念一百遍!”
“一二三四五,金佛睡糊涂!一二三四五,金佛睡糊涂!”
我念得头晕目眩,也不知够不够一百遍?父亲舞罢棍走过来,侧耳听一听,忽然眨巴起眼:“什么,你念什么?金佛睡糊涂?”
“你告诉我金佛睡糊涂。”
“哈哈哈!”父亲大笑,伸一只手把我拎上半空。我尖叫起来。父亲在我脸上有声有色地亲一口,说:“你呀,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金佛怎么会睡糊涂?今、莫!今天莫要睡糊涂。记住了吗?”
此后,我再不曾睡糊涂。我们在家的兄弟姐妹六人,很快都学会了“一二三四五,今莫睡糊涂”
于是,我们六个孩子不论上学的没上学的,都成了许世友的童子兵。在我记忆的长河里,童子兵的生活永远荡漾着涟漪,永远是明光闪烁。每天总好像在等待着一种美好的、希冀着的东西。
那时,我们住在南京山西路人和街十一号。这儿曾是日本使馆,院里有池塘和草坪。每当军号声悠悠入耳,我们便会怀着雀跃的心情穿上衣服争抢着朝大门外跑。
“立正!”父亲打量着他的“半个班”嘴巴一抿,颧骨上便鼓起两团已被我们熟悉接受了的疙瘩肉,满意地点点头:“向右转,跑步走!”
我们高唱着“我是一个兵”踏着露珠晶莹的青草地,绕着郁郁葱葱的池塘跑,太阳迎面微笑着露出半个橘红色的脸蛋。父亲开始喊:“一二一、一二—”这种旋律在青草地和池塘上空游荡,在我们渴望成长的胸膛里起伏。
可是,屁股后边远远地传来小妹带了哭腔哭调的叫喊:“不么,不么,我不干”
哈,她想跑第一,却落在了老后。
“立定!”父亲突然下令,露出一丝亲切,眼皮轻轻一眨,快速喊了一串口令:“向后转!跑步走!一二—哎呀,现在谁跑第一了?”
“我,我,我第—”小妹扬起双臂,尖声叫着,激动、兴奋、自豪,父亲急迎几步,小妹一头扑进父亲的怀抱,父亲一把将她举在空中,她一声接一声尖叫着,面孔兴奋得通红。于是,父亲的面孔也变得像刚出烤炉的面包一样闪着黑红的光波,迎着太阳放开粗憨的喉咙:“经建第一,小经建跑第一喽”
草坪上有哨棍、钢鞭、朴刀、弓箭和吊在树上的沙袋。父亲教建军和援朝打沙袋、舞哨棍,教我少林红拳,教华山使钢鞭
那天,父亲叫人在池塘对面立起胸靶,弯弓射箭。那弓箭是体育界朋友送的,弓立起来比我还要高一截。我费尽力气,一直未能把箭射过那个池塘。父亲笑了,把弓抓过去,搭箭轻轻一拉,说:“遇事莫逞强,学艺莫急躁,学到知羞处,武艺才能强。”唆!那箭便流星般飞出,啪!钉在圆心右侧一寸远的靶标上。
父亲皱皱眉,朝我们一噘嘴,摇头叹气:“唉,荒疏了,荒疏了!”
练武之后是洗漱。
我最爱看父亲洗脸。他经常先“砂洗”后水洗。房前有半缸砂,他用两只手朝里一戳,便将整个手掌都插入砂子中。开始,他动作很慢,先要运口气,然后“嘿”地一声将手插入。渐渐地,频率加快,情绪也亢奋起来“嘿嘿”声便连成一串,缸里顿时翻涌起砂浪,那汗水便小河一样顺着涨红的脸颊淌下来。
太惹人激动了。我们几个孩子便围上去,也憋一口气朝砂子里戳下手。转眼间又哎哟哟地叫着纷纷缩回了手。父亲手下那松软的一缸砂,在我们面前却突然坚硬起来,越插得猛越如碰壁一般狼狈。
父亲无声地笑。父亲放声笑会张大嘴巴,脸上的肉便如拉长的橡筋;父亲无声地笑会抿紧嘴巴,甚至嘟出厚厚的嘴唇,脸上的肉便如汤圆一样鼓突起来,眼里流出孩子气的洋洋得意。终于,他用鼻子哼出家乡酸溜溜的调子:“山南绿荫荫,山北雪银银,同是大别山,为何不同仁?”他“唉”地一声停住唱,用食指轮次指点我们:“吃鸡吃鱼又吃鸭,缺少一肚子青菜屎。你们活得太安逸了。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你们吃香喝辣就是少了吃点苦哟。”
实在说,父亲很有些出口成章的本事,可惜我们那时听不大懂,只觉得新鲜上口,喜欢学舌,直到成人后才越想越明白父亲的苦心。
有趣的是父亲洗过脸后的一盆剩水,呈黯褐色,像化开的盐水一样黏稠。上面没有香皂沫,父亲是极少用香皂的,除非手上染了油墨不好除掉。他并不泼出去那洗脸水,而是放在草地上,朝我们摇头晃脑,眼皮狡黠地上下眨动,诡秘的目光撩拨得我们心痒痒的,不知又要出什么新花样?
见我们都围过来睁大好奇的眼睛,他抑制不住得意的摆动双臂,熊一样粗壮的身躯夸张地晃动着,原地雄赳赳一番,踏那么七八个高抬腿步子,这才神情凛然,盯紧那盆水,背了手左走一圈,右走一圈,胸腹沉重缓慢地大起又大落。然后停下步,成半蹲式,胸腔里起来一道龙吟似的颤音,身体向右倾去,左腿斜伸,右腿弯曲,抖抖地举起右臂。天哪,右臂和右手已是筋肉暴凸,似乎凝聚了暴风骤雨雷鸣电闪之势在其中!
“嘿!”
惊天动地一声吼,簸箕大的大巴掌扇落下去,仿佛划过一道黑色的闪电,那洗脸盆中“砰”地一声闷响。我们这些“小崽子”在掌风扫荡中发一声喊,齐齐跳将起来:那一盆水竟如活了一般,黏黏的一团跃出脸盆,如疾风驱赶的云片,似飞涌疾进的浪花,终于铺成扇形,边缘飞卷四溅着水珠泡沫,将阳光折射出七彩的光辉。
我们再次发出不同的怪叫,仿佛面前被人施过魔法一般出现一个神奇的新世界:那脸盆空空地在草地上兀自战栗,而父亲水淋淋的巴掌已经重新举起,举得庄严缓慢,像京剧演员亮相一般,两腿沉重缓缓地站直,姿势很像十几年后一度风靡舞台的红灯记中李玉和高举红灯的造型。
最初的惊愕一过,激动和兴奋之情席卷了我们。一片尖叫吵嚷声中,我们纷纷拿着脸盆装满水来试,噼噼叭叭地拍水声搅得庭院沸沸扬扬,鸦雀惊遁。
父亲得意地用两手抓住衬衣襟扇凉,一边踱步一边唱起那酸溜溜的家乡小调:
小和尚,
背箩筐,
拐个弯,
我骑上。
这时,他那黑白分明威风凛凛的眼中就出现一种落拓不羁的光彩。我们尽兴拍水把自己变成了水猴子,盆子里的水仍未拍尽。我从下面悄悄向上凝望着父亲,只见他舔了舔嘴唇,他有吮舔自己厚唇的习惯,他又接着唱下去,调子带了点村野的味道:
小杂种,
尾巴长,
爹吃杏,
骂啥娘。
这正是我的父亲。时光倒流,我看到了像我这般年龄时的父亲——
中午,在蓝得耀眼的天空,阳光溶化了一般白闪闪的。中原腹地的高山,笼罩在艾蒿的苦涩气味中。树叶打卷,蝉鸣不止。有棍风呜呜,似要荡尽窒人的署热。通体黝黑的小和尚,闪展腾跃,喝声阵阵,袈裟飘舞,汗气腾腾。瞬间身停棒止,顿觉酷热难当,蝉鸣难耐。小和尚黑眼珠溜溜儿转,棍棒放于树下,蹑手蹑脚闪出寺门。
寺外的溪河清幽碧澈,好不诱人。河边一株大杏树,红艳艳黄橙橙的大杏累累成串。小和尚四下里一瞄,纵身跃起,按住一枝硕果累累的枝条,摘了香朝嘴里塞。松手时,杏枝弹起,又有几颗熟杏扑扑落地。小和尚弯腰拾杏,却不料早惊动草丛中打盹的几个娃儿,探出头揉眼察看。只见一个小和尚一边吃香,一边脱下袈裟僧衣,赤条条跃入河水。
于是,河边草丛里跳起四五个娃儿顿脚唱骂:“小和尚,背箩筐,拐个弯,我骑上!”
初时,那偷了份家甜杏的小和尚还有几分羞愧难当,听得骂狠了,便耐不住野性放开嗓子回骂:“小杂种,尾巴长,爹吃杏,骂啥娘!”
俗家娃儿们没料到小和尚如此粗野,嗷嗷叫着,跳入河中围攻上来,挥臂击水将黑黝黝的小和尚裹在水箭中。小和尚被激得兴发,奋起反抗,双方激起的急流水箭冲撞交锋,少溪河一时间变成水花翻飞,水雾朦胧的战场。
“阿弥陀佛!”岸有和尚大声宣佛号,是师兄来了。向俗家娃儿们赔礼道歉,喝斥小和尚回寺。
小和尚受到圆兴师父严惩,跪在经堂做了一夜功课。第二天又被罚去淘米做饭。
“水仗打赢了?”师兄椰渝地朝他挤挤眼。
“他们人多,我反正也没输。”小和尚犟头犟脑。
“遇事莫逞强,学艺莫急躁,学到知羞处,武艺才能强。”师兄说着,突然拍出一掌。那发面缸里的半缸水忽然飞涌而起,跳出缸沿,劈头盖脑浇了小和尚一身
小和尚就是我的父亲许世友。
“我在少林寺练了八年才练出这点本事。”父亲望着我们说“也只能拍出脸盆里的水,换了发面缸就不敢露丑了。”
“那你就教我们拍出脸盆里的水吧。”我央求着。
“你们不能学了。现在跟那时候不一样,那时候官逼民反,现在是建设社会主义,你们应该下功夫学文化才对。”父亲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你讲的许世友和我过去知道的许世友不一样。”
“你知道的是许司令,我知道的只是父亲。”
“他在我脑子里已经生动起来,你帮我继续生动下去吧。”
风雨已经过去,北戴河仍然惊魂未定地骚动着。哗哗的海涛声深沉浑厚,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气势。太阳艰难地爬起一杆子高,却无法冲淡海深处冒出的阴森冷气。巨浪悠悠卷起雪白的泡沫一道道追逐着扑向沙滩,在可怕的轰响中一下子吞掉了暗黄色的斜岸,便即又沉重地叹息一声,无奈地吐泻出来。不间断地吞吐,使沙滩惊吓得通体僵硬。
潮湿的海风中,忽地响起刺耳的尖叫:准确地说,那是吓得走了魂的嘶叫。
我的父亲,右手拎着已成半大小子的许建军,左手拎着上了小学的许援朝,大踏步朝着海浪迎去。他要教儿子游泳呢。
建军和援朝,像被虎豹攫住,似被蟒蛇缠绕,一切挣扎都是徒劳,叫得那份惨!建军全身都在抽缩,睁大一双惊惧的眼睛盯紧迫近的阴沉沉的大海,叫喊时,上颚骨同下颚骨不停地打颤。援朝猛烈地运动四肢,眼睛鼻子嘴同时淌下黏稠的液体,呼天唬叫喊救命。我们女孩子吓得心惊肉跳,紧追着父亲又时刻准备逃跑。父亲的身躯是那么粗壮剽悍,黑黝黝生铁锻铸的一般,每一脚下去,僵硬的沙滩都要沉陷似地回进一大块。我看到父亲两臂筋肉暴突,宽厚的脊背绽出黑宝石一样闪光的肌肉,脊柱处深深一道沟,仿佛灌满水就可以行船。
刹那间,父亲已经追波踏浪冲入海中。
父亲兴奋豪迈的笑声盖过海潮的喧啸,淹没了建军和援朝的呼号。他毫不费力地拎着他的两个儿子,大潮袭来时,便将他们浸人苦水中,大潮退下时,便将他们拎出苦水,一任他们呼号、喘息、咳嗽、呕吐
他就是这样教儿子学游泳。
父亲终于把他的两个儿子拖出苦海,掷在沙滩上,不无得意地说:“喝几口水没关系,再有几次就学会游泳了。”
我的可怜的哥哥和弟弟,瘫在沙滩上悲惨地抽泣、喘息、呕吐。听到父亲的轻言笑语,建军喘得更欢,援朝却奋起一股反抗力量,爬起身,抓起两团湿纱,尽毕生之力愤然掷出。父亲似乎早有准备,那么粗憨的身体,竟如狸猫一般灵活地跳到一边,闪过一击又闪过一击,在儿子的追击下朝着大海不紧不慢地跑。
援朝不断抓沙,不断投掷,却始终未能击中父亲。他哭得更委屈更愤慨,够得上嚎了。他伤心地停住步,因为再往前走一步就会重新落入苦海中。父亲竟热烈地投入大海的怀抱,往来驰骋,面对儿子在海水中直直地立起身来。直到我也学会游泳后才知道那是踩水。
“牛毛杂税霸王鞭,茫茫苦海哪有边?铁板租子阎王殿,死也难来活也难。”父亲在海水中悠悠地唱顺口溜。他和我们在一起时总喜欢说一些顺口溜、打油诗。对这类民间文学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后来,看过乔老爷上轿,他便挖苦我们“看你丑得像苦瓜,肚里哪有才华?”看过刘三姐,他茶余饭后常用浑厚的男低音唱过一段又一段。也不知记住了多少段?
我的一片苦心的父亲,他有自己的经历和习惯。他六岁便拿起放牛鞭,鞭绳用山榆皮编成,鞭上的红布条条是从他娘、我的奶奶出嫁时的布袄上扯下来的。他吞尽生活的苦果,尝尽流浪的辛酸,这使他在以后的任何困难面前,不会失去前进的勇气。做父亲的总希望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规定儿子的道路。他又在唱:“一年三百六十天,糠菜难得饱一餐”他怕儿子没吃过苦,他希望野蛮儿子的体魄。
可是,援朝在岸上兀自哭号叫骂,没完没了。于是,父亲不再跟儿子嘻嘻哈哈,竟有些黯然神伤。
突然,大海里响起一声炸雷:“妈了个x的,你劲还很足嘛!”父亲冲波踏浪扑上岸。援朝开始还迎上一步投沙团,马上发现形势不对,掉头就跑。却哪里逃得脱?父亲几个纵跃便又将他拎在手中,老鹰捉小鸡一般,又毫不留情地将他重新投入苦海中浸泡
就这样,他的子女先后都在哭号中学会了游泳。
我的父亲,他把意志强加于我们的时候,他是怀了多么美好感人的理想与希冀啊!
父亲叫我们野蛮体魄,却绝不允许我们恃强凌弱。记得建军抢了同学一个皮球之类的玩具,被人家告到门上来。
那天,父亲阴沉着脸回到家,把我们叫到面前。看到父亲这种脸色,我们便有些心惊肉跳,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父亲用手指点我们,他在同我们谈话时习惯用小胡萝卜粗的指头挨个指点我们一遍:“你你你你们听着,我不到八岁就打人,知道我为啥打人吗?”
我望着父亲,他曾经刮得青亮的头皮已经长出半寸长头发,脸腮和下巴却是青光闪亮。他的胡子在山东曾被称为“许铁胡子”顶顶有名。据说有个战士修枪托,找不到木挫,他就用胡子替战士将枪托挫光了。传说难免虚构,却也是无风不起浪,至少他的胡子可以轻易挫伤我的脸,而且只需一下。现在他的胡子天天刮得很净,青幽幽泛出金属的蓝光,于是,那脸一旦沉下来,便实在有些骇人。
“不知道。”我的妹妹华山最受父亲宠,她还敢壮起胆子回话。
“好,我告诉你们。我第一次打人是打了咱们家乡一个地主的二少爷。为什么打他呢?”父亲眼皮一掀,一道灼人的目光突然扫向建军:“因为他欺侮穷孩子,抢了他们的东西!”
许建军身体猛一抽缩,挨鞭似的,转身就跑,大喊一声:“妈吔,救命啊——!”
父亲轻易地把他捺在大腿上,屁股蛋正好鼓鼓地撅出来,像切成两瓣的小西瓜。一股凉风从我们界尖上掠过,我们不由得朝后踉跄,便觉眼前划过一道黑影。
啪!父亲抡圆的巴掌有声有色地扇在哥哥的屁股上。哥哥的身体像簧板一样弹直,鼓鼓的屁股一下子便不见了。我不由得想起那跳出盆外的一盆水,失声尖叫:“哥哥的屁股打没了,妈吔,哥哥”
我没头没脑撞了人,撞了一个屁股墩。便听到母亲的喊叫,她已经扑上去要夺回自己的儿子。可是父亲一把便将她拒之千里,第二巴掌又实实在在扇到哥哥的屁股上。
“哎哟!饶命啊,饶命卜一”哥哥叫得比杀猪还凶。警卫班的战士们冲了进来。母亲惊慌地张扬着双臂喊着:“拦、拦住他,抢,把建军抢过来!”
警卫班的战士都有几下拳脚,冲上去四五个制住父亲,夺过建军。却又不敢太无礼,夺过建军便慌忙松开他们的许司令。
父亲吼一声,顺手抢过一根短棍。母亲吓坏了,一推建军:“快跑哇!”
建军已经吓得忘记哭号,受惊的兔子似的,唆地一声钻到床底下。父亲提着棍子去拨拉,挥几下木棍够不着人,因为那是一张大床,哥哥已经蜷缩到犄角旮旯。
父亲暴躁一番,终于放过了哥哥。
我仍在心惊肉跳,想象哥哥的屁股一定似那盘水一样被拍飞了,没肉了。可是,母亲替他脱下裤子检查时,肉一点没少,反而又多了一倍似的,红红地闪着光。
“哎哟,哎哟,别摸了!”哥哥哀哀地哭泣“我可怎么坐下听课呀”
我便想象:如果父亲打我一巴掌,我的屁股会不会也多一块肉呢?
没多久,我和华山逃学跑出去玩,被父亲知道了。
“站过来!”父亲皱起眉头看看华山又看看我,我们怕死了却乖乖听他喝斥:“立正!”
我们俩赶紧挺胸直立。
父亲再次打量我们。我们的嘴唇在抖,喉咙里已经跳出憋不住的低泣。父亲出手如闪电,突然把华山拎起来,凌空就是一巴掌,结结实实打在屁股上,比打沙袋的声音清脆响亮得多。华山本能地叫起来,叫声不像杀猪倒像杀鸡,格外刺耳惊心。
我不逃不躲,老老实实在原地立正抽泣。马上就该轮到我尝那巴掌的滋味了。我可别叫得那么难听
然而,父亲似乎听不惯那杀鸡似的叫声,一怔愣,旋即放开手。鼻子哼哼着踱几步,斜着目光扫射我们。
我眼珠贴着上眼皮怯怯地望父亲,哭腔哭调:“爸,还没打我呢”
父亲将粗糙的大手用力搓了一下更加粗糙的下巴,那之间便磨出“嚓”的一声响。
“打一个就够了。”父亲宽宏大量地将那张八面威风的大巴掌挥过:“她是姐姐,所以打她!”
华山本已剩下低泣,闻声嘴巴一咧。哇!以新的势头惊心动魄地嚎起来。她可冤枉透了!
“爸,你弄错了。”我擦着泪说“我是姐姐,华山是妹妹。”
“啊?我看了半天”父亲征愣着喃喃,华山趁机充分放开音量,哭得更痛快更热烈。于是,父亲沮丧地叹口气:“乱弹琴,你怎么当的姐姐?你比妹妹还矮了两指头!”他被华山哭得懊恼起来,在自己大腿上拍了一掌,骂出声来:“妈了个x的,那一仗就打的不是地方,你妈生你也生的不是地方!”
母亲生了我们六个子女。
姐姐生在经夫山下。父亲在山南打,母亲在山北生,仗打赢了,大姐也出生了。父亲挂一身烟尘下来,怕他的“许铁胡子”伤了大姐,嘟山嘴唇的大姐脸蛋上一贴,说:“就叫许经夫吧。蛮有味的。”大姐参加工作后觉得味儿不对,改名许丽,这是后话。
哥哥许建军也是在战斗中生的。周围无山无林全是兵,父亲说:“军队是搬不倒的山,就叫许建军吧。”
我是老三,也是生在战火中,与山无缘,生在一个叫做桑园村的村子里,因此便叫了许桑园。
大妹仍是生在战火中。战斗发生在山区,那座山叫华山,仗打赢了,大妹也因此得名叫了许华山。
弟弟生在抗美援朝期间,顺理成章取名许援朝。
小妹生于1953年,国内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父亲从朝鲜回来,说:“搞经济建设了,就叫她许经建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妹说:“这年头我也别‘经建’了,还是去当小兵吧。”母亲便对父亲说:“改个名字也好。我给你生了半个班,总该有个随我的姓吧?”于是小妹就姓了田,叫田小兵。
“山”高“园”低,妹妹华山比我这个姐姐桑园高出半头便是天经地义了。也难怪父亲要抱怨母亲不曾将我生在山上。
回到屋,华山扒下裤子,红红一只大手印烙满她半个屁股蛋,半个红火半个白反差强烈。从此我再不敢妄想尝试那巴掌打屁股的滋味。
唉,没能尝试父亲的巴掌实在是我一生极大的缺憾。
吃晚饭时,华山只敢用半个屁股落座。父亲便不无懊悔地伸出那只铁砂里练出的大巴掌仔细瞧,那巴掌的威力大约连他自己也估计不足。
他将巴掌的四个指头收拢,剩一根食指依次指点我们:“你你你们要记住,我只上了几天学,是打了火把走几里山路赶去识几个字。我想上学上不起,只能握牛鞭。你们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学,反而逃学,天地不容啊!”那以后,我们再没逃过学,父亲也再不抡巴掌了。
父亲最后一次抢巴掌的情景,我还记得。
那次,大姐欺侮我和华山,把我们欺侮惨了。
大姐也怕父亲找她算帐,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便逃回自己房间锁了门。我和华山向父亲哭诉告状,父亲果然怒火满腔,脚步咚咚地赶到大姐门口。
“大丫头,你出来!”父亲常把姐姐叫大丫头。
没人应声,只听到拉动家具声,砰地顶到门上。
“我看你是找死!”父亲抡起了大巴掌。我兴奋得全身抽紧,坚信父亲的巴掌无坚不摧,会一下子拍碎那道门。
可是,父亲的巴掌停在半空,僵持几秒钟,还庄严地侧了脸望一望竖立肩上的张开了的巴掌,鼻子里沉重地哼一声,便将巴掌收了口来。用左手握住,似乎怕它不小心又会抡出去。
“许大眼儿,二混子,小麻雀,你们都给老子站过来!”父亲大声叫喊,他叫援朝许大眼儿,叫建军二混子,叫小妹麻雀。听到父亲叫外号,我便泄了气。他喊出外号来是不会再打人了。
我们按照父亲的吩咐,环立在大姐门前,父亲雄赳赳站在最前边。
“反对压迫!”父亲举起拳头对着屋门吼。我们精神顿起,举起拳头跟着喊:“反对压迫!”
父亲振臂,声震屋宇:“打倒法西斯!”
我们兴奋地跳起来:“打倒法西斯!”
父亲举起两只拳头在胸前,打着拍子:“团结就是力量,预备——唱!”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我们唱干了泪,唱出了笑,唱得上下顺气通体轻快。
不久,我们房前那半缸砂消失了。父亲不再练铁砂掌,也再没对人抡过巴掌。
“立地成佛了。”我调侃道。
“父亲到岁数了。”桑园纠正。
“可我听说他始终喜欢杀生。”
“他始终是名军人。”
那是一个美妙的早晨,最初几道橙黄色的阳光穿透城市的幽蓝,将缕缕温暖与即将消逝的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使人心里浮漾出甜丝丝的感觉。
欢乐的喧嚷声中,我们纷纷钻入吉姆车,驶出院门,驶向中华门外的牛首山。惺松朦胧的城市被甩在身后,前边是清丽新鲜的郊野。父亲坐在前边司机身旁,一出中华门便摇开车窗,醉人的清新空气呼呼涌人,凉凉地灌满车厢。
吉姆车可以多拉出一排座位。我们六个孩子和警卫员挤在后面两排座里,一路叽叽喳喳,开心极了。
在家时,父亲只是指点我们打靶。倘若叫他来打,他便不屑地微微抬高泛青的下巴:“打死靶算不得兵。”我疑惑他会像射箭一样射不住靶心,援朝和华山倒是经常能射中靶心!
吉姆车驶上荒野小路,两侧渐渐林木葱茏。这种车底盘比伏尔加软,颤悠悠像一块负重过度的簧板,遇上坎坷,底盘嘭嘭便响着碰了地。我们互相挤挨着望向窗外:林木疏散处,视线可以无遮拦地落在牛首山。
牛首山双峰耸立,状如牛头,每当望见它我便想象它是被孙悟空砍下来的牛魔王的脑袋。这时父亲叫喊:“许大眼”、“二混子”问我的两个兄弟看没看过说岳全传?
“知道吗?那时南京城叫建康,牛首山叫牛头山。金兵十几万人攻打南宋,金兀术率几万大军占了建康。岳飞岳武穆就在牛头山上设立营垒。先命精兵百余人乘夜黑混入金营,扰乱敌兵。金兵大乱,自相攻击,岳飞乘机率三百骑兵,二千步兵飞驰南门新城,奋勇砍杀,大败金兀术。金兵逃到静安镇,就是现在的江宁镇,准备渡江逃窜。岳飞又在清水亭阻截”
我们望着牛首山静静地听父亲讲故事。他的这种故事特别多。正听得入神,一个意外的事变发生了。
砰!车厢里忽然一声爆炸,震耳欲聋。
“啊!”我们齐声惊叫,吓得魂飞魄散,本能地挤成一团。小妹干脆钻进警卫员的怀抱,顾头不顾腚地撅着屁股簌簌发抖。耳朵里嗡嗡声久久不逝,我闻到一缕火药味。
司机条件反射一般在爆响中踩下刹车,我们在慌乱抽缩中又滚成了团儿。
响起开门声,警卫员跳出车外。我们正要拥挤着朝外爬,却听到父亲平淡柔和的声音传来:“岳飞在清水亭再次大破金兵,险些捉住金兀术,一举收复了建康。如今,岳飞破金故垒就在牛首山后。”
我们吓晕了,便听得云山雾罩。只见父亲拉栓,朝枪膛里吹气;又见警卫员四面张望,尔后俯身朝车里问:“司令员,打、打住了?”
父亲并不下车,努努下巴说:“你去找找看嘛。”
我们终于定下神。是父亲在行车谈笑中,随手开了一枪。
“掉在哪边?”警卫员又问。
“那边。”父亲顺了枪筒朝那片林子一指。
警卫员便撒腿跑去。我们挤下车,嗷嗷叫着跟着跑。林子里静悄悄湿漉漉,草叶上露珠晶莹,远远望去,像绿毯子上敷了一层银粉。我们跑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新鲜的绿痕。
我们放慢步子,目光匆匆地扫过草丛树木,谁都想首先发现奇迹。
“爸,啥也没有呀!”“二混子”建军首先不耐烦地喊叫起来。
“还远点!”父亲跳下车,左手拄腰右手扬起枪:“再往前,往前,就是那块了!找细点,许大眼儿,找不着就别回来!”
援朝本来就眼儿大,如今瞪得更大。我们排成一行,像梳子一样慢慢往前梳理,不放过每一棵树,每一丛草。
仍然一无所获。
我和小妹泄气地停了下来,索性摘黄花,用石头打野果子玩。我们姐妹中,小妹长得最漂亮。她常举出证据:故事里总是最小的姑娘最漂亮。当她插了一头山花时,真像童话故事中的仙女,叫人又爱又嫉妒。
警卫员仍然深信不疑地寻找着,遥望汽车的方向计算着,然后在我们周围转来转去朝树上望,终于盯住我们打野果子的树顶笑。他朝手上摔口唾沫便抱了树窜上去。
“给我摘果子,要那一枝,一枝都摘下来。”小妹伸着手指叫喊,却见警卫员冷不丁扔下一个黑物件。吓得小妹尖叫一声跳开身。
呀,一只野鸡!脖子根还在淌血,把漂亮的羽毛都染红了。小妹欲抓不敢,我用指头捅了一下,便有些叫人心惊的毛哄哄的滑腻腻的感觉。不容我蹲下身选定下手之处“二混子”一阵风似地掠过,抓了野鸡便欢呼着朝父亲跑去过功。“许大眼儿”紧跟身后追着欢呼,试图抢过那只野鸡。我和小妹如梦初醒,也跟着追,跟着叫:“我的,我的,我们先发现的”
第一次收获使我们兴致陡涨,随父亲登上牛首山。于是,砰砰叭叭的枪声便搅乱了这一片静土。
华山和援朝的枪法来到山上便全然不济。援朝尽管还是“许大眼儿”却是眼大漏神,气喘吁吁见不着猎物,见到了也手抖得端不起枪。父亲和警卫员倒是满山野奔跑跳跃,不时砰砰放两枪。我们难得追上一次,只要追上便能拿到新猎物。
夕阳顺着斑驳的云排朝着地平线悄悄滑落,父亲开始吆喝我们回家。我们喜气洋洋地满载而归。翻捡堆在车下的猎物:六只免,十几只野鸡。怪不得我们家有吃不完的野味呢,原来都是父亲猎到的。
回到家,父亲将一半猎物送警卫班,一半交炊事员老王叔叔。然后抓起电话给聂叔叔、高叔叔等几个酒友打电话。若是有老战友从外地来南京,他的情绪会更加高涨。冲着电话:“叫你来你就来,不来我去捉你来!哈哈哈”叔叔伯伯们都说,父亲餐桌上的野味好吃,只是酒不好喝。
我的戎马一生的父亲,吃饭缺不了三样东西:辣椒、烈酒和野味。
一日三餐,父亲的饭桌上常备辣椒酱,辣椒油和炸好的红辣椒。不论什么炒菜,少了辣椒便不香。而且常对我们说:“辣椒刺激人嘛!”辣椒象征革命!能吃辣椒的人才会革命性强。”几十年后我才明白,父亲这样说是受了毛主席的影响。
他离不开酒,但只喜欢喝茅台酒和古井酒。早晨可以不喝,中午晚上必喝六杯。在他晚年,医生说得多了,减为四杯。但是来了客人,至少要加倍。
野味是餐桌上不能少的酒菜。父亲说,一只鸡不如一条鸽子腿,一条鸽子腿不如一只鹧鸪眼。怕万一断了顿,家中养许多鸽子。他还买来鱼苗放塘里养,自己和司机一道编网捕捞,从不肯用街上卖的网。他说自己编网捞上来的鱼吃了才有味。父亲总是把自己划入自然之列。当他拿了自己手工编织的渔网走向池塘时,脚步便带了孩童般的雀跃和欣喜。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次他奋力抛出渔网时,身体像舞蹈家似地探向前,两臂优美地送了出去。单腿支撑着倾斜的身体,正当他为自己舞蹈化了的姿态陶醉之际,不料脚下的泥土在重压下沉落流失,他“哎哎哎”地叫着,两臂慌乱地划动,便听“扑通”一声,庞大的躯体将一塘池水砸了个波涌浪掀,在警卫员的惊叫声中,父亲兴奋地哈哈大笑。
父亲水淋淋地爬上岸,一边揪扯缠在身上的水草,一边朝炊事员老王叔叔喊:“今天不吃别的,光吃鱼,我保证你们吃着最有味”
我的农民出身的父亲,戎马生涯不曾改变他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他在院子里种了麦子、玉米、茄子、冬瓜、白菜、瓢儿菜,自己上粪,自己浇水,自己采摘,亲自送厨房,这饭这荣才吃著有滋味。
有一种野味我们始终不喜欢吃,葛根、杨桃以及我早已忘记名称的各种野菜。父亲并不强迫我们吃,但他自己有瘾,隔段时间吃不到就犯馋,而且一吃就很多。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他当年在木兰山打游击和长征路上三过草地的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从我的父亲身上,可以感觉到农民朴拙、敦厚,军人的武勇强悍和当过少林寺和尚的淡泊超脱。他早饭不喝牛奶,喝稀粥;不吃鸡蛋点心,吃咸菜馒头。他不愿穿便眼,总是一身军衣,或者在部队穿的粗布衬衣衬裤。喜欢穿草鞋。在城里、机关穿草鞋太惹眼,便用硬布条编“草鞋”自己编自己穿。不是为了标榜艰苦朴素,而是穿习惯了,舒服。他一生未穿过细线袜或尼龙袜子,只穿过高筒布袜子。袜底用针线密密麻麻纳过一遍,又硬又结实。里面还要用白色裹脚布裹了脚。
他喜欢深山老林,不喜欢都市生活。一星期至少要去野外过一天,否则准生病。我们体内流淌着的野性,大约同自小便跟随父亲出猎杀生有关系。
父亲只要一出动... -->>
五个将军一桌席。
许世友,我的头皮剃得闪出神秘青光的父亲,望着揭了盖的茅台酒瓶,笑细了眼。两只血与火洗炼过的厚重的手掌亲切地抚过胸腹,又兜回来交叉着手指满怀喜悦地按在心口窝。几十年后我想起那情景,便同时想起少林寺中的“名言”:“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他舒服地哼哼有声。那盘子里的辣子鸡像芭蕾舞演员一样苗条可人;汽锅里的辣子鸭,贵夫人一样丰腴白嫩;还有铺一身尖辣椒的红烧鲤鱼,疯狂歌女一般张圆了略带野性的嘴巴。于是,父亲的哼哼声便在我耳中有了诗意。他喜欢哼哼着吟诗,讲述过负伤后那吟诗一样的哼哼可以使人进入修炼的最佳境界,终于涅槃一般,美妙极乐无比
我透过汽锅上袅袅浮升颤动的水雾望着父亲,那时的心情用成人后的语言来表达便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八岁夺过土匪的枪,八岁出家当和尚,十六岁学成下山,十六岁赤手杀人;戎马六十年,七次参加敢死队,八次负重伤,偏偏又能吟诗,亲手写出四十万字文章留人间。我的传奇的父亲,他已经小山似地立起身,腿关节轧轧作响!
“人生得意须尽欢”父亲不清不楚地哼哼着,忽然干脆响亮地骂一声:“妈了个x的,开始吧。”
于是,满桌粲然。酒未酣,兴已起。
“牛首山上打来的野鸡,长江水里打来的野鸡,鱼是我自家池塘里捞的,饭菜是我自己种地收获所得。”父亲将手在桌面上划个孤,便将酒菜的腥香一阵风似地送入每个将军的鼻孔“只有茅台酒是花钱买的,算是我请客。”
将军们都坐上首,我们几个“小崽子”坐下首。贴近我的将军方头阔面,由于后面发生的事不宜提名,姑且叫他方叔吧。
“哈哈,”方叔笑了,指点着可爱的鸡鸭鱼:“许司令,许和尚,五戒十善你破了两戒,难成正果啰。”
“少林寺的武和尚不在五戒中,自唐太宗便有定论。”父亲抡掌一指“来,斟酒。”
卫兵应声出动,圆敦敦的瓷瓶小心翼翼捧在手,一个立正一杯酒,五个立正便将晶明透香的酒液注满五个酒杯。
父亲将一只大白碗放在鸡鸭鱼围拱的茶托中心,然后端起酒杯祝酒:“能喝不能喝,三杯以内倒不了人。三杯以内,滴酒罚一碗;三杯以外,各随其便。”他左手示意大家起身,右手的酒杯便转着圈碰去:“来,干杯!”
一阵叮当声,现在想来颇有些楚文化的遗风,就是那种轻击编钟的音韵,正觉得悦耳,却又传来咕咚一声吞响,父亲已将空酒杯倒垂于手下:“喝酒能看出人是不是忠厚老实。”
忠厚老实的父亲空酒杯里没落下一滴酒。
四个将军面面相视,便有一位壮声壮色道:“许司令不减当年,咱们也是条汉子。来,干了!”
四个将军或咕略直灌,或长吸而尽,或如喝中药般艰难下咽,痛快不痛快,潇洒不潇洒先后干了杯。
“吃菜,”父亲豪兴初起“斟酒!”
卫兵又开始立正,卫兵又开始敬酒。谁也没有正眼看这个卫兵。许司令的身边自然不会有女人斟酒,也无须女人增添色彩。这里的一切都如兵营一样硬梆梆铿锵有声,使文人领略到武威,使武人感怀金戈铁马的岁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父亲早又举起杯“来来来,将进酒,杯莫停。干!”
父亲粗壮的脖颈一伸,咕咚之声如雷贯耳。慑于先声夺人之气,方叔怯酒了。别人刚刚干光第二杯,父亲已经在灌第三杯。于是,方叔将杯中酒倾了一半在后勤部副部长的杯中,作势作态吃干剩下的半杯。
父亲本是仰面干杯。方叔捕捉“战机”动作比打地道战还隐秘。可是父亲推金山倒玉柱般地歪靠着椅子,摇头喷出一团团酒气“不忠厚不老实,不是条汉子!”
“不信你许司令长了三只眼。”方叔决心不认帐。
“我多长四个眼呢!”父亲摸完身子摸屁股,那里不是枪眼便是刺刀眼。
“国民党恩宠你。”
“嘿嘿,我就恩宠你。”父亲倾身抓过鸡鸭鱼肉围拱的白瓷碗,放置面前。茅台咕咕叫着钻出细瓶口,又哗哗唱着在白瓷碗里翻跟斗。父亲那张脸便如鼓涌的酒花一般笑的粲然:“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你是自找哟。”
“倒吧,倒了我也不喝。”方叔亲见地吮舔那油滋滋的野鸡屁股,咬嚼得啧啧带响。
“没事,吹掉脑袋不过碗大个疤。”
“砍掉脑袋也不喝。”
“留下人头干革命,留下这碗酒可不好做人。”
“不做人也不喝。”
“吭!”父亲朝椅背上一靠,闷闷咳声响。
于是,不起眼的卫兵脱颖而出,露脸了。
“首长,您还是喝下去吧。”卫兵在方叔身侧立正,身体和身影活脱是三角板的两条直角边。
“妈的,我说许和尚没有三只眼么。”方叔笑骂出声:“原来是你这个小鬼搞特务盯梢。”
“首长,做人要忠厚,喝酒要老实。”卫兵正经得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方叔的脸便如烫过似的蛋壳一般红将上来,又爱又恼地欣赏那无地自容的小卫兵:“啊哈,你也成个人物了!什么时候轮到你来讲话?”他将那“直角边”几乎逼成了“斜面”才心满意足地念出解咒:“还不下去!”
“首长,你喝了我就下去。”不识抬举的卫兵喃喃。
“混蛋,滚!”
“首长喝掉我就滚。”
“我揍你个”方叔的手被人扯住了。一个将军劝父亲:“许司令,闹过分了,闹过分了。都快五十岁人了,不比当年在大别山。算了算了”
父亲靠在椅背上只是笑,看戏一般。那两位将军正在推他的小卫兵:“你怎么没眼色呢?下去下去,这种场合也是你好凑热闹的?”
卫兵只差哭了,却顽强而又狼狈地笑:“总得让许司令下台阶呀。”他挣扎着抓起酒碗:“首长,让我替您喝了吧。”
将军们松开手,大眼对小眼,又共同对准卫兵。卫兵叉步擎碗,头与碗相对运动,我的心便为这个运动配上了隆隆惊雷般的声响。当两片红唇夹住雪白的碗沿儿,喉咙深处那咕咚的响声便在饭厅里回荡。他喝得太老实,没有酒液流出两腮。
他喝得忠实感人,碗底朝天了,咕咚声仍在我们心中久久不去。
“是条汉子,好样儿的!”方叔被感动得两眼湿漉漉。
“来来,快吃口菜。”方叔疼爱地搂过小卫兵,扯下一条肥嫩的鸭腿朝他嘴里塞。
卫兵嚼咽下鸭腿,骨头也没吐。他用手掌抹嘴时,身子开始晃。方叔忙扶住:“哎呀,他要醉!”
说醉就醉,卫兵耍起酒疯。又抓起一瓶茅台,哗哗往碗里倒,直着舌头嚷:“我打的——鸡!我打的——鸭!首长吃鸡又吃——鸭!不信首长就、就不喝我的——酒!”
方叔朝着厅外喊:“卫兵!卫兵!”
外面静悄悄。方叔的卫兵不见了,父亲的卫兵只剩这个醉汉,嘻嘻哈哈搂住方叔动弹不得。
“许司令,许和尚!”方叔叫喊“你叫他滚!”
“皇帝见了醉汉还要让三分呢。”父亲缓缓起身。
我们的身边乱了阵。将军们劝不住,骂不得,谁能对一个醉汉讲道理呀?偏这醉汉又会少林武功,又是酒后力量大得出奇,不知用了什么擒拿术,方叔哎哟一声张开嘴,那斟满酒的白瓷碗便嵌入齿间,喉咙里响起匆匆的受压迫的咕咚声。
“许司令,不能胡来呀!”
“吭!”父亲咳一声,卫兵立刻从那张被压迫的嘴巴里拨出碗,这里边还剩半碗酒。
“许司令,许和尚!”方叔打一个嗝,喘一口气;打两个嗝,喘两口气:“今天我放不过你!”
“先把旧帐清了。这碗酒还剩下一半,我代劳了。”父亲笑得开心友好,半碗酒三口喝个精光。
方叔怔了怔,仍然愤愤不平:“我砸你的桌子!”
父亲把儿个酒瓶抱走,吩咐卫兵:“放开他,叫他砸。”
卫兵对方叔道:“首长,我滚。”话落手松,逃一样跑走了。
方叔什么也没砸,大约是父亲代劳半碗酒的缘故。他把头扭来扭去喘粗气,忽然拍响桌子:“许和尚,你别走,你给我过来!”
父亲把酒瓶交给换上来的卫兵,笑容可掬:“我过来。”
“不秃不毒,你坐下!”
“我坐下。”
“一杯对一杯,今天我放不过你!”
“我不要你放,我等着。”
“斟酒!”方叔吼一声,看来是真醉了。
“首长吃口菜我就斟。”卫兵磨时间。
“倒上!”“首长吃口菜。”
“你找打!”方叔起身未立稳,卫兵趋近桌旁“我倒,我倒。”
卫兵替方叔斟了一杯“凉白开。”
“呸!妈的,是水!”方叔看来不算醉。卫兵管方叔斟了第二杯“凉白开。”
“呸!妈的,你许和尚还有酒没有酒?”
“有酒有酒。”卫兵出去抽一支烟,回来给方叔斟了第三杯“凉白开”
“嗯,好酒!许和尚,不喝的爬着走!”酒劲上头,方叔真醉了,白水认作酒。当然,里边多少还是兑了一点点酒。就拿兑了一点点酒的白水跟父亲叫阵,一杯对一杯地赌着喝。方叔坐在椅子上东摇西晃,扯南聊北,一会儿大别山,一会儿上甘岭;一会儿说中了许和尚的奸计,下次赴宴须带一个连的兵来;一会儿又讲起那种不适合孩子听的玩笑
“去,你们都出去,吃完的走,没吃完的端走吃。”父亲朝我们大声喝令。建军和援朝稍示不情愿,父亲已经一手一个,将他俩拎起来,离门一米远,扔一袋土豆似地把他们丢到大门外。
于是,那屋里便越来越热闹
事后,父亲和方叔都说好久没喝过这么痛快的酒了。
“你父亲的酒量可没有遗传给你。”我接过许桑园递来的香烟,她帮我点燃。“那个小卫兵其实是监酒的角色,大概不少人吃过他的苦头。”
“我见到这几位叔叔伯伯吃苦头,特别是总医院的那位院长,我见他醉过几次呢。”许桑园带着回首往事的神情,静过片刻,莞尔一笑:“那时父辈们正当青壮年嘛,跟我们现在年纪差不多。”
“总之够鲁的。”
“刚从朝鲜战场下来,也难怪,没仗打了。”
“可人们还不知道他会吟诗,又有文采。我看过他写的两本书,文笔真不错呢。”
“等我长大懂事后,再不曾见到监酒的强人所难。”
“有人说五十五岁是个坎。”
“可他到老喝酒也从不认输,从不耍滑。逢上酒量过大的,一杯对一杯,醉倒也不讨饶。他说,我这辈子没软过,喝酒也不能软。”
“这你可讲错了。那要看遇到谁。”
“遇到谁也不软。”
“遇到总理就软了。”
“我不信。”
“他喝不过周总理。”
“喝不过就倒嘛,也不会软。”
“不但倒,后来一听总理来了就逃这些故事将来我是要写的,那时你父亲就不会雄赳赳气昂昂了。”
“你别给他抹灰。”
“实事求是嘛。‘九大’时你父亲喝醉了,选林彪当接班人他迟到了。总理批评他,他最老实。好,不侃了。继续我们的合作,你接着讲吧。”
那年,我上小学了。
领回新课本、新作业本,小心翼翼摆满一床。手摸摸,鼻子闻闻,忍不住将脸贴了上去。一种说不出的欢乐在心头跳跃,像上礼拜偷喝了父亲的酒一样,身子忽然轻浮,便云里雾里地飞起来
“哎呀!”我尖叫着团身,两手乱抓,像搂住石墩子似的,听到一阵聒耳的哈哈大笑。
原来是搂住了父亲的脖子。他那刮得精光的头皮就在我眼皮上边闪烁。
现在常有人说父亲生得丑,我就不服气。他们的印象来自父亲的暮年。世上有几个人年过花甲依然像周总理那样英俊潇洒?
青壮年时的父亲是英武的。那时他的脸孔结实硬棒有棱有角,黑黝黝地洋溢出男性的光泽。两道浓密的黑盾有力地弯在眼眶的棱骨上;他是双眼皮,很深很迷人的双眼皮。当我成为一个少女时常常遗憾自己没有父亲那样动人的双眼皮。他的眼珠乌黑晶亮,凝聚了强悍武勇的烟烟光彩。他的鼻子坚挺高直,我曾多次试过,可以把他和界尖扳弯,却无法像姐姐的鼻子那样按扁。他的嘴唇又红又厚,肉嘟嘟地嘬在我嘴里时,比嘬妈妈的xx头还可心。他的耳朵大而柔韧,我的小手刚好握满,将它转圈揉动。
父亲用一根指头指点我的鼻子,说:“桑园,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童子兵了。”
“真的?”我睁大眼睛,高兴地喊:“教我武艺!”
父亲嘴角一抽,脸上笑出两团黑油油的疙瘩肉。我忍不住放开他的耳朵,去抓那两团疙瘩肉。这疙瘩是最近一年新添的,我一时有些接受不了呢。
“学武的人要勤快,那就要看你勤快不勤快了。”父亲虽然小心,手指头还是碰住我的鼻子。我眼睛立刻一酸。但是我没叫。既然当童子兵了,再不像花似地经不起父亲的指头一碰。
父亲一辈子起床早,在院子里舒身展腰、踢腿伸臂。活动开筋骨,远处军营的起床号才悠悠传来。
和尚才肯起这么早,我哪里做得到呀!闻号起床只坚持了三天,逢了礼拜天,被子蒙了耳朵,身子蜷成一团儿,舒舒服服偷个懒。
起床出门,阳光早已布满庭院。父亲正带着警卫班战士舞棍。听说那是上乘的形意风火棍,当年少林十三棍僧救唐王便是这种棍法。贺龙伯伯喜欢讲三侠五义,父亲喜欢讲少林寺的和尚。有人传说父亲八岁就杀过人,才冤枉呢。八岁时他只是夺过一支土匪兵的枪,他可没杀人。最后被逼入少林寺,当了八年小和尚。
我喜欢听棍风呜呜,再配上战士发力时那短促的呐喊,由不得人心族摇动,热血翻涌。疏懒懈怠瞬间烟消,我立刻跑到树荫下,从抢棒架上用力抽出一根哨棍,拖拉着往警卫战士堆儿里钻。却听父亲一声大喝:“站住!”
我吓得一哆嗦,哨棍落地。
“许桑园,你当了几天兵?”父亲边问边走过来。
我在心里搬手指头,然后说:“三天。”
“你可起了三早啊?”父亲在笑,可是忽然又一虎脸“今天为啥偷懒?”
我知道他是装着吓唬我,我才不怕呢。
“今天我晒网。”
“什么?晒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妈了个x的,谁教你的?”父亲骂起来。他高兴时喜欢骂这句话,发怒时也喜欢骂这句话,我们兄弟姐妹从小都学会了这句骂人话。
现在父亲绝不会是高兴地骂人,我便有些怕了。
“你,你说的”
“老子什么时候教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你跟聂叔叔讲的,”我眼里含了泪“三天、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父亲怔了证,大概想起来了。眉毛像两条黑虫一样往一起爬,爬成一团又猛地窜上两边额角:“我那是讲什么?我是讲战士们太累了算了,我一下子也给你讲不清。当兵的,思想工作下边做,现在是上操。注意听命令:立正!”
我顿时挺成一根棍。
“向后——转!”
转身间,阳光从树梢上方箭一般射来,我立刻眯下眼帘。
“一二三四五,今莫睡糊涂。念!”
“一二三四五,金佛睡糊涂!”
“朝着太阳念,念一百遍!”
“一二三四五,金佛睡糊涂!一二三四五,金佛睡糊涂!”
我念得头晕目眩,也不知够不够一百遍?父亲舞罢棍走过来,侧耳听一听,忽然眨巴起眼:“什么,你念什么?金佛睡糊涂?”
“你告诉我金佛睡糊涂。”
“哈哈哈!”父亲大笑,伸一只手把我拎上半空。我尖叫起来。父亲在我脸上有声有色地亲一口,说:“你呀,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金佛怎么会睡糊涂?今、莫!今天莫要睡糊涂。记住了吗?”
此后,我再不曾睡糊涂。我们在家的兄弟姐妹六人,很快都学会了“一二三四五,今莫睡糊涂”
于是,我们六个孩子不论上学的没上学的,都成了许世友的童子兵。在我记忆的长河里,童子兵的生活永远荡漾着涟漪,永远是明光闪烁。每天总好像在等待着一种美好的、希冀着的东西。
那时,我们住在南京山西路人和街十一号。这儿曾是日本使馆,院里有池塘和草坪。每当军号声悠悠入耳,我们便会怀着雀跃的心情穿上衣服争抢着朝大门外跑。
“立正!”父亲打量着他的“半个班”嘴巴一抿,颧骨上便鼓起两团已被我们熟悉接受了的疙瘩肉,满意地点点头:“向右转,跑步走!”
我们高唱着“我是一个兵”踏着露珠晶莹的青草地,绕着郁郁葱葱的池塘跑,太阳迎面微笑着露出半个橘红色的脸蛋。父亲开始喊:“一二一、一二—”这种旋律在青草地和池塘上空游荡,在我们渴望成长的胸膛里起伏。
可是,屁股后边远远地传来小妹带了哭腔哭调的叫喊:“不么,不么,我不干”
哈,她想跑第一,却落在了老后。
“立定!”父亲突然下令,露出一丝亲切,眼皮轻轻一眨,快速喊了一串口令:“向后转!跑步走!一二—哎呀,现在谁跑第一了?”
“我,我,我第—”小妹扬起双臂,尖声叫着,激动、兴奋、自豪,父亲急迎几步,小妹一头扑进父亲的怀抱,父亲一把将她举在空中,她一声接一声尖叫着,面孔兴奋得通红。于是,父亲的面孔也变得像刚出烤炉的面包一样闪着黑红的光波,迎着太阳放开粗憨的喉咙:“经建第一,小经建跑第一喽”
草坪上有哨棍、钢鞭、朴刀、弓箭和吊在树上的沙袋。父亲教建军和援朝打沙袋、舞哨棍,教我少林红拳,教华山使钢鞭
那天,父亲叫人在池塘对面立起胸靶,弯弓射箭。那弓箭是体育界朋友送的,弓立起来比我还要高一截。我费尽力气,一直未能把箭射过那个池塘。父亲笑了,把弓抓过去,搭箭轻轻一拉,说:“遇事莫逞强,学艺莫急躁,学到知羞处,武艺才能强。”唆!那箭便流星般飞出,啪!钉在圆心右侧一寸远的靶标上。
父亲皱皱眉,朝我们一噘嘴,摇头叹气:“唉,荒疏了,荒疏了!”
练武之后是洗漱。
我最爱看父亲洗脸。他经常先“砂洗”后水洗。房前有半缸砂,他用两只手朝里一戳,便将整个手掌都插入砂子中。开始,他动作很慢,先要运口气,然后“嘿”地一声将手插入。渐渐地,频率加快,情绪也亢奋起来“嘿嘿”声便连成一串,缸里顿时翻涌起砂浪,那汗水便小河一样顺着涨红的脸颊淌下来。
太惹人激动了。我们几个孩子便围上去,也憋一口气朝砂子里戳下手。转眼间又哎哟哟地叫着纷纷缩回了手。父亲手下那松软的一缸砂,在我们面前却突然坚硬起来,越插得猛越如碰壁一般狼狈。
父亲无声地笑。父亲放声笑会张大嘴巴,脸上的肉便如拉长的橡筋;父亲无声地笑会抿紧嘴巴,甚至嘟出厚厚的嘴唇,脸上的肉便如汤圆一样鼓突起来,眼里流出孩子气的洋洋得意。终于,他用鼻子哼出家乡酸溜溜的调子:“山南绿荫荫,山北雪银银,同是大别山,为何不同仁?”他“唉”地一声停住唱,用食指轮次指点我们:“吃鸡吃鱼又吃鸭,缺少一肚子青菜屎。你们活得太安逸了。安贫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你们吃香喝辣就是少了吃点苦哟。”
实在说,父亲很有些出口成章的本事,可惜我们那时听不大懂,只觉得新鲜上口,喜欢学舌,直到成人后才越想越明白父亲的苦心。
有趣的是父亲洗过脸后的一盆剩水,呈黯褐色,像化开的盐水一样黏稠。上面没有香皂沫,父亲是极少用香皂的,除非手上染了油墨不好除掉。他并不泼出去那洗脸水,而是放在草地上,朝我们摇头晃脑,眼皮狡黠地上下眨动,诡秘的目光撩拨得我们心痒痒的,不知又要出什么新花样?
见我们都围过来睁大好奇的眼睛,他抑制不住得意的摆动双臂,熊一样粗壮的身躯夸张地晃动着,原地雄赳赳一番,踏那么七八个高抬腿步子,这才神情凛然,盯紧那盆水,背了手左走一圈,右走一圈,胸腹沉重缓慢地大起又大落。然后停下步,成半蹲式,胸腔里起来一道龙吟似的颤音,身体向右倾去,左腿斜伸,右腿弯曲,抖抖地举起右臂。天哪,右臂和右手已是筋肉暴凸,似乎凝聚了暴风骤雨雷鸣电闪之势在其中!
“嘿!”
惊天动地一声吼,簸箕大的大巴掌扇落下去,仿佛划过一道黑色的闪电,那洗脸盆中“砰”地一声闷响。我们这些“小崽子”在掌风扫荡中发一声喊,齐齐跳将起来:那一盆水竟如活了一般,黏黏的一团跃出脸盆,如疾风驱赶的云片,似飞涌疾进的浪花,终于铺成扇形,边缘飞卷四溅着水珠泡沫,将阳光折射出七彩的光辉。
我们再次发出不同的怪叫,仿佛面前被人施过魔法一般出现一个神奇的新世界:那脸盆空空地在草地上兀自战栗,而父亲水淋淋的巴掌已经重新举起,举得庄严缓慢,像京剧演员亮相一般,两腿沉重缓缓地站直,姿势很像十几年后一度风靡舞台的红灯记中李玉和高举红灯的造型。
最初的惊愕一过,激动和兴奋之情席卷了我们。一片尖叫吵嚷声中,我们纷纷拿着脸盆装满水来试,噼噼叭叭地拍水声搅得庭院沸沸扬扬,鸦雀惊遁。
父亲得意地用两手抓住衬衣襟扇凉,一边踱步一边唱起那酸溜溜的家乡小调:
小和尚,
背箩筐,
拐个弯,
我骑上。
这时,他那黑白分明威风凛凛的眼中就出现一种落拓不羁的光彩。我们尽兴拍水把自己变成了水猴子,盆子里的水仍未拍尽。我从下面悄悄向上凝望着父亲,只见他舔了舔嘴唇,他有吮舔自己厚唇的习惯,他又接着唱下去,调子带了点村野的味道:
小杂种,
尾巴长,
爹吃杏,
骂啥娘。
这正是我的父亲。时光倒流,我看到了像我这般年龄时的父亲——
中午,在蓝得耀眼的天空,阳光溶化了一般白闪闪的。中原腹地的高山,笼罩在艾蒿的苦涩气味中。树叶打卷,蝉鸣不止。有棍风呜呜,似要荡尽窒人的署热。通体黝黑的小和尚,闪展腾跃,喝声阵阵,袈裟飘舞,汗气腾腾。瞬间身停棒止,顿觉酷热难当,蝉鸣难耐。小和尚黑眼珠溜溜儿转,棍棒放于树下,蹑手蹑脚闪出寺门。
寺外的溪河清幽碧澈,好不诱人。河边一株大杏树,红艳艳黄橙橙的大杏累累成串。小和尚四下里一瞄,纵身跃起,按住一枝硕果累累的枝条,摘了香朝嘴里塞。松手时,杏枝弹起,又有几颗熟杏扑扑落地。小和尚弯腰拾杏,却不料早惊动草丛中打盹的几个娃儿,探出头揉眼察看。只见一个小和尚一边吃香,一边脱下袈裟僧衣,赤条条跃入河水。
于是,河边草丛里跳起四五个娃儿顿脚唱骂:“小和尚,背箩筐,拐个弯,我骑上!”
初时,那偷了份家甜杏的小和尚还有几分羞愧难当,听得骂狠了,便耐不住野性放开嗓子回骂:“小杂种,尾巴长,爹吃杏,骂啥娘!”
俗家娃儿们没料到小和尚如此粗野,嗷嗷叫着,跳入河中围攻上来,挥臂击水将黑黝黝的小和尚裹在水箭中。小和尚被激得兴发,奋起反抗,双方激起的急流水箭冲撞交锋,少溪河一时间变成水花翻飞,水雾朦胧的战场。
“阿弥陀佛!”岸有和尚大声宣佛号,是师兄来了。向俗家娃儿们赔礼道歉,喝斥小和尚回寺。
小和尚受到圆兴师父严惩,跪在经堂做了一夜功课。第二天又被罚去淘米做饭。
“水仗打赢了?”师兄椰渝地朝他挤挤眼。
“他们人多,我反正也没输。”小和尚犟头犟脑。
“遇事莫逞强,学艺莫急躁,学到知羞处,武艺才能强。”师兄说着,突然拍出一掌。那发面缸里的半缸水忽然飞涌而起,跳出缸沿,劈头盖脑浇了小和尚一身
小和尚就是我的父亲许世友。
“我在少林寺练了八年才练出这点本事。”父亲望着我们说“也只能拍出脸盆里的水,换了发面缸就不敢露丑了。”
“那你就教我们拍出脸盆里的水吧。”我央求着。
“你们不能学了。现在跟那时候不一样,那时候官逼民反,现在是建设社会主义,你们应该下功夫学文化才对。”父亲一字一句,铿锵有力。
“你讲的许世友和我过去知道的许世友不一样。”
“你知道的是许司令,我知道的只是父亲。”
“他在我脑子里已经生动起来,你帮我继续生动下去吧。”
风雨已经过去,北戴河仍然惊魂未定地骚动着。哗哗的海涛声深沉浑厚,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气势。太阳艰难地爬起一杆子高,却无法冲淡海深处冒出的阴森冷气。巨浪悠悠卷起雪白的泡沫一道道追逐着扑向沙滩,在可怕的轰响中一下子吞掉了暗黄色的斜岸,便即又沉重地叹息一声,无奈地吐泻出来。不间断地吞吐,使沙滩惊吓得通体僵硬。
潮湿的海风中,忽地响起刺耳的尖叫:准确地说,那是吓得走了魂的嘶叫。
我的父亲,右手拎着已成半大小子的许建军,左手拎着上了小学的许援朝,大踏步朝着海浪迎去。他要教儿子游泳呢。
建军和援朝,像被虎豹攫住,似被蟒蛇缠绕,一切挣扎都是徒劳,叫得那份惨!建军全身都在抽缩,睁大一双惊惧的眼睛盯紧迫近的阴沉沉的大海,叫喊时,上颚骨同下颚骨不停地打颤。援朝猛烈地运动四肢,眼睛鼻子嘴同时淌下黏稠的液体,呼天唬叫喊救命。我们女孩子吓得心惊肉跳,紧追着父亲又时刻准备逃跑。父亲的身躯是那么粗壮剽悍,黑黝黝生铁锻铸的一般,每一脚下去,僵硬的沙滩都要沉陷似地回进一大块。我看到父亲两臂筋肉暴突,宽厚的脊背绽出黑宝石一样闪光的肌肉,脊柱处深深一道沟,仿佛灌满水就可以行船。
刹那间,父亲已经追波踏浪冲入海中。
父亲兴奋豪迈的笑声盖过海潮的喧啸,淹没了建军和援朝的呼号。他毫不费力地拎着他的两个儿子,大潮袭来时,便将他们浸人苦水中,大潮退下时,便将他们拎出苦水,一任他们呼号、喘息、咳嗽、呕吐
他就是这样教儿子学游泳。
父亲终于把他的两个儿子拖出苦海,掷在沙滩上,不无得意地说:“喝几口水没关系,再有几次就学会游泳了。”
我的可怜的哥哥和弟弟,瘫在沙滩上悲惨地抽泣、喘息、呕吐。听到父亲的轻言笑语,建军喘得更欢,援朝却奋起一股反抗力量,爬起身,抓起两团湿纱,尽毕生之力愤然掷出。父亲似乎早有准备,那么粗憨的身体,竟如狸猫一般灵活地跳到一边,闪过一击又闪过一击,在儿子的追击下朝着大海不紧不慢地跑。
援朝不断抓沙,不断投掷,却始终未能击中父亲。他哭得更委屈更愤慨,够得上嚎了。他伤心地停住步,因为再往前走一步就会重新落入苦海中。父亲竟热烈地投入大海的怀抱,往来驰骋,面对儿子在海水中直直地立起身来。直到我也学会游泳后才知道那是踩水。
“牛毛杂税霸王鞭,茫茫苦海哪有边?铁板租子阎王殿,死也难来活也难。”父亲在海水中悠悠地唱顺口溜。他和我们在一起时总喜欢说一些顺口溜、打油诗。对这类民间文学他有惊人的记忆力。后来,看过乔老爷上轿,他便挖苦我们“看你丑得像苦瓜,肚里哪有才华?”看过刘三姐,他茶余饭后常用浑厚的男低音唱过一段又一段。也不知记住了多少段?
我的一片苦心的父亲,他有自己的经历和习惯。他六岁便拿起放牛鞭,鞭绳用山榆皮编成,鞭上的红布条条是从他娘、我的奶奶出嫁时的布袄上扯下来的。他吞尽生活的苦果,尝尽流浪的辛酸,这使他在以后的任何困难面前,不会失去前进的勇气。做父亲的总希望按照自己的经验来规定儿子的道路。他又在唱:“一年三百六十天,糠菜难得饱一餐”他怕儿子没吃过苦,他希望野蛮儿子的体魄。
可是,援朝在岸上兀自哭号叫骂,没完没了。于是,父亲不再跟儿子嘻嘻哈哈,竟有些黯然神伤。
突然,大海里响起一声炸雷:“妈了个x的,你劲还很足嘛!”父亲冲波踏浪扑上岸。援朝开始还迎上一步投沙团,马上发现形势不对,掉头就跑。却哪里逃得脱?父亲几个纵跃便又将他拎在手中,老鹰捉小鸡一般,又毫不留情地将他重新投入苦海中浸泡
就这样,他的子女先后都在哭号中学会了游泳。
我的父亲,他把意志强加于我们的时候,他是怀了多么美好感人的理想与希冀啊!
父亲叫我们野蛮体魄,却绝不允许我们恃强凌弱。记得建军抢了同学一个皮球之类的玩具,被人家告到门上来。
那天,父亲阴沉着脸回到家,把我们叫到面前。看到父亲这种脸色,我们便有些心惊肉跳,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父亲用手指点我们,他在同我们谈话时习惯用小胡萝卜粗的指头挨个指点我们一遍:“你你你你们听着,我不到八岁就打人,知道我为啥打人吗?”
我望着父亲,他曾经刮得青亮的头皮已经长出半寸长头发,脸腮和下巴却是青光闪亮。他的胡子在山东曾被称为“许铁胡子”顶顶有名。据说有个战士修枪托,找不到木挫,他就用胡子替战士将枪托挫光了。传说难免虚构,却也是无风不起浪,至少他的胡子可以轻易挫伤我的脸,而且只需一下。现在他的胡子天天刮得很净,青幽幽泛出金属的蓝光,于是,那脸一旦沉下来,便实在有些骇人。
“不知道。”我的妹妹华山最受父亲宠,她还敢壮起胆子回话。
“好,我告诉你们。我第一次打人是打了咱们家乡一个地主的二少爷。为什么打他呢?”父亲眼皮一掀,一道灼人的目光突然扫向建军:“因为他欺侮穷孩子,抢了他们的东西!”
许建军身体猛一抽缩,挨鞭似的,转身就跑,大喊一声:“妈吔,救命啊——!”
父亲轻易地把他捺在大腿上,屁股蛋正好鼓鼓地撅出来,像切成两瓣的小西瓜。一股凉风从我们界尖上掠过,我们不由得朝后踉跄,便觉眼前划过一道黑影。
啪!父亲抡圆的巴掌有声有色地扇在哥哥的屁股上。哥哥的身体像簧板一样弹直,鼓鼓的屁股一下子便不见了。我不由得想起那跳出盆外的一盆水,失声尖叫:“哥哥的屁股打没了,妈吔,哥哥”
我没头没脑撞了人,撞了一个屁股墩。便听到母亲的喊叫,她已经扑上去要夺回自己的儿子。可是父亲一把便将她拒之千里,第二巴掌又实实在在扇到哥哥的屁股上。
“哎哟!饶命啊,饶命卜一”哥哥叫得比杀猪还凶。警卫班的战士们冲了进来。母亲惊慌地张扬着双臂喊着:“拦、拦住他,抢,把建军抢过来!”
警卫班的战士都有几下拳脚,冲上去四五个制住父亲,夺过建军。却又不敢太无礼,夺过建军便慌忙松开他们的许司令。
父亲吼一声,顺手抢过一根短棍。母亲吓坏了,一推建军:“快跑哇!”
建军已经吓得忘记哭号,受惊的兔子似的,唆地一声钻到床底下。父亲提着棍子去拨拉,挥几下木棍够不着人,因为那是一张大床,哥哥已经蜷缩到犄角旮旯。
父亲暴躁一番,终于放过了哥哥。
我仍在心惊肉跳,想象哥哥的屁股一定似那盘水一样被拍飞了,没肉了。可是,母亲替他脱下裤子检查时,肉一点没少,反而又多了一倍似的,红红地闪着光。
“哎哟,哎哟,别摸了!”哥哥哀哀地哭泣“我可怎么坐下听课呀”
我便想象:如果父亲打我一巴掌,我的屁股会不会也多一块肉呢?
没多久,我和华山逃学跑出去玩,被父亲知道了。
“站过来!”父亲皱起眉头看看华山又看看我,我们怕死了却乖乖听他喝斥:“立正!”
我们俩赶紧挺胸直立。
父亲再次打量我们。我们的嘴唇在抖,喉咙里已经跳出憋不住的低泣。父亲出手如闪电,突然把华山拎起来,凌空就是一巴掌,结结实实打在屁股上,比打沙袋的声音清脆响亮得多。华山本能地叫起来,叫声不像杀猪倒像杀鸡,格外刺耳惊心。
我不逃不躲,老老实实在原地立正抽泣。马上就该轮到我尝那巴掌的滋味了。我可别叫得那么难听
然而,父亲似乎听不惯那杀鸡似的叫声,一怔愣,旋即放开手。鼻子哼哼着踱几步,斜着目光扫射我们。
我眼珠贴着上眼皮怯怯地望父亲,哭腔哭调:“爸,还没打我呢”
父亲将粗糙的大手用力搓了一下更加粗糙的下巴,那之间便磨出“嚓”的一声响。
“打一个就够了。”父亲宽宏大量地将那张八面威风的大巴掌挥过:“她是姐姐,所以打她!”
华山本已剩下低泣,闻声嘴巴一咧。哇!以新的势头惊心动魄地嚎起来。她可冤枉透了!
“爸,你弄错了。”我擦着泪说“我是姐姐,华山是妹妹。”
“啊?我看了半天”父亲征愣着喃喃,华山趁机充分放开音量,哭得更痛快更热烈。于是,父亲沮丧地叹口气:“乱弹琴,你怎么当的姐姐?你比妹妹还矮了两指头!”他被华山哭得懊恼起来,在自己大腿上拍了一掌,骂出声来:“妈了个x的,那一仗就打的不是地方,你妈生你也生的不是地方!”
母亲生了我们六个子女。
姐姐生在经夫山下。父亲在山南打,母亲在山北生,仗打赢了,大姐也出生了。父亲挂一身烟尘下来,怕他的“许铁胡子”伤了大姐,嘟山嘴唇的大姐脸蛋上一贴,说:“就叫许经夫吧。蛮有味的。”大姐参加工作后觉得味儿不对,改名许丽,这是后话。
哥哥许建军也是在战斗中生的。周围无山无林全是兵,父亲说:“军队是搬不倒的山,就叫许建军吧。”
我是老三,也是生在战火中,与山无缘,生在一个叫做桑园村的村子里,因此便叫了许桑园。
大妹仍是生在战火中。战斗发生在山区,那座山叫华山,仗打赢了,大妹也因此得名叫了许华山。
弟弟生在抗美援朝期间,顺理成章取名许援朝。
小妹生于1953年,国内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父亲从朝鲜回来,说:“搞经济建设了,就叫她许经建吧!”“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妹说:“这年头我也别‘经建’了,还是去当小兵吧。”母亲便对父亲说:“改个名字也好。我给你生了半个班,总该有个随我的姓吧?”于是小妹就姓了田,叫田小兵。
“山”高“园”低,妹妹华山比我这个姐姐桑园高出半头便是天经地义了。也难怪父亲要抱怨母亲不曾将我生在山上。
回到屋,华山扒下裤子,红红一只大手印烙满她半个屁股蛋,半个红火半个白反差强烈。从此我再不敢妄想尝试那巴掌打屁股的滋味。
唉,没能尝试父亲的巴掌实在是我一生极大的缺憾。
吃晚饭时,华山只敢用半个屁股落座。父亲便不无懊悔地伸出那只铁砂里练出的大巴掌仔细瞧,那巴掌的威力大约连他自己也估计不足。
他将巴掌的四个指头收拢,剩一根食指依次指点我们:“你你你们要记住,我只上了几天学,是打了火把走几里山路赶去识几个字。我想上学上不起,只能握牛鞭。你们有了这么好的条件,不好好学,反而逃学,天地不容啊!”那以后,我们再没逃过学,父亲也再不抡巴掌了。
父亲最后一次抢巴掌的情景,我还记得。
那次,大姐欺侮我和华山,把我们欺侮惨了。
大姐也怕父亲找她算帐,听到熟悉的脚步声便逃回自己房间锁了门。我和华山向父亲哭诉告状,父亲果然怒火满腔,脚步咚咚地赶到大姐门口。
“大丫头,你出来!”父亲常把姐姐叫大丫头。
没人应声,只听到拉动家具声,砰地顶到门上。
“我看你是找死!”父亲抡起了大巴掌。我兴奋得全身抽紧,坚信父亲的巴掌无坚不摧,会一下子拍碎那道门。
可是,父亲的巴掌停在半空,僵持几秒钟,还庄严地侧了脸望一望竖立肩上的张开了的巴掌,鼻子里沉重地哼一声,便将巴掌收了口来。用左手握住,似乎怕它不小心又会抡出去。
“许大眼儿,二混子,小麻雀,你们都给老子站过来!”父亲大声叫喊,他叫援朝许大眼儿,叫建军二混子,叫小妹麻雀。听到父亲叫外号,我便泄了气。他喊出外号来是不会再打人了。
我们按照父亲的吩咐,环立在大姐门前,父亲雄赳赳站在最前边。
“反对压迫!”父亲举起拳头对着屋门吼。我们精神顿起,举起拳头跟着喊:“反对压迫!”
父亲振臂,声震屋宇:“打倒法西斯!”
我们兴奋地跳起来:“打倒法西斯!”
父亲举起两只拳头在胸前,打着拍子:“团结就是力量,预备——唱!”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比铁还硬比钢还强”
我们唱干了泪,唱出了笑,唱得上下顺气通体轻快。
不久,我们房前那半缸砂消失了。父亲不再练铁砂掌,也再没对人抡过巴掌。
“立地成佛了。”我调侃道。
“父亲到岁数了。”桑园纠正。
“可我听说他始终喜欢杀生。”
“他始终是名军人。”
那是一个美妙的早晨,最初几道橙黄色的阳光穿透城市的幽蓝,将缕缕温暖与即将消逝的夜的清凉交流在一起,使人心里浮漾出甜丝丝的感觉。
欢乐的喧嚷声中,我们纷纷钻入吉姆车,驶出院门,驶向中华门外的牛首山。惺松朦胧的城市被甩在身后,前边是清丽新鲜的郊野。父亲坐在前边司机身旁,一出中华门便摇开车窗,醉人的清新空气呼呼涌人,凉凉地灌满车厢。
吉姆车可以多拉出一排座位。我们六个孩子和警卫员挤在后面两排座里,一路叽叽喳喳,开心极了。
在家时,父亲只是指点我们打靶。倘若叫他来打,他便不屑地微微抬高泛青的下巴:“打死靶算不得兵。”我疑惑他会像射箭一样射不住靶心,援朝和华山倒是经常能射中靶心!
吉姆车驶上荒野小路,两侧渐渐林木葱茏。这种车底盘比伏尔加软,颤悠悠像一块负重过度的簧板,遇上坎坷,底盘嘭嘭便响着碰了地。我们互相挤挨着望向窗外:林木疏散处,视线可以无遮拦地落在牛首山。
牛首山双峰耸立,状如牛头,每当望见它我便想象它是被孙悟空砍下来的牛魔王的脑袋。这时父亲叫喊:“许大眼”、“二混子”问我的两个兄弟看没看过说岳全传?
“知道吗?那时南京城叫建康,牛首山叫牛头山。金兵十几万人攻打南宋,金兀术率几万大军占了建康。岳飞岳武穆就在牛头山上设立营垒。先命精兵百余人乘夜黑混入金营,扰乱敌兵。金兵大乱,自相攻击,岳飞乘机率三百骑兵,二千步兵飞驰南门新城,奋勇砍杀,大败金兀术。金兵逃到静安镇,就是现在的江宁镇,准备渡江逃窜。岳飞又在清水亭阻截”
我们望着牛首山静静地听父亲讲故事。他的这种故事特别多。正听得入神,一个意外的事变发生了。
砰!车厢里忽然一声爆炸,震耳欲聋。
“啊!”我们齐声惊叫,吓得魂飞魄散,本能地挤成一团。小妹干脆钻进警卫员的怀抱,顾头不顾腚地撅着屁股簌簌发抖。耳朵里嗡嗡声久久不逝,我闻到一缕火药味。
司机条件反射一般在爆响中踩下刹车,我们在慌乱抽缩中又滚成了团儿。
响起开门声,警卫员跳出车外。我们正要拥挤着朝外爬,却听到父亲平淡柔和的声音传来:“岳飞在清水亭再次大破金兵,险些捉住金兀术,一举收复了建康。如今,岳飞破金故垒就在牛首山后。”
我们吓晕了,便听得云山雾罩。只见父亲拉栓,朝枪膛里吹气;又见警卫员四面张望,尔后俯身朝车里问:“司令员,打、打住了?”
父亲并不下车,努努下巴说:“你去找找看嘛。”
我们终于定下神。是父亲在行车谈笑中,随手开了一枪。
“掉在哪边?”警卫员又问。
“那边。”父亲顺了枪筒朝那片林子一指。
警卫员便撒腿跑去。我们挤下车,嗷嗷叫着跟着跑。林子里静悄悄湿漉漉,草叶上露珠晶莹,远远望去,像绿毯子上敷了一层银粉。我们跑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新鲜的绿痕。
我们放慢步子,目光匆匆地扫过草丛树木,谁都想首先发现奇迹。
“爸,啥也没有呀!”“二混子”建军首先不耐烦地喊叫起来。
“还远点!”父亲跳下车,左手拄腰右手扬起枪:“再往前,往前,就是那块了!找细点,许大眼儿,找不着就别回来!”
援朝本来就眼儿大,如今瞪得更大。我们排成一行,像梳子一样慢慢往前梳理,不放过每一棵树,每一丛草。
仍然一无所获。
我和小妹泄气地停了下来,索性摘黄花,用石头打野果子玩。我们姐妹中,小妹长得最漂亮。她常举出证据:故事里总是最小的姑娘最漂亮。当她插了一头山花时,真像童话故事中的仙女,叫人又爱又嫉妒。
警卫员仍然深信不疑地寻找着,遥望汽车的方向计算着,然后在我们周围转来转去朝树上望,终于盯住我们打野果子的树顶笑。他朝手上摔口唾沫便抱了树窜上去。
“给我摘果子,要那一枝,一枝都摘下来。”小妹伸着手指叫喊,却见警卫员冷不丁扔下一个黑物件。吓得小妹尖叫一声跳开身。
呀,一只野鸡!脖子根还在淌血,把漂亮的羽毛都染红了。小妹欲抓不敢,我用指头捅了一下,便有些叫人心惊的毛哄哄的滑腻腻的感觉。不容我蹲下身选定下手之处“二混子”一阵风似地掠过,抓了野鸡便欢呼着朝父亲跑去过功。“许大眼儿”紧跟身后追着欢呼,试图抢过那只野鸡。我和小妹如梦初醒,也跟着追,跟着叫:“我的,我的,我们先发现的”
第一次收获使我们兴致陡涨,随父亲登上牛首山。于是,砰砰叭叭的枪声便搅乱了这一片静土。
华山和援朝的枪法来到山上便全然不济。援朝尽管还是“许大眼儿”却是眼大漏神,气喘吁吁见不着猎物,见到了也手抖得端不起枪。父亲和警卫员倒是满山野奔跑跳跃,不时砰砰放两枪。我们难得追上一次,只要追上便能拿到新猎物。
夕阳顺着斑驳的云排朝着地平线悄悄滑落,父亲开始吆喝我们回家。我们喜气洋洋地满载而归。翻捡堆在车下的猎物:六只免,十几只野鸡。怪不得我们家有吃不完的野味呢,原来都是父亲猎到的。
回到家,父亲将一半猎物送警卫班,一半交炊事员老王叔叔。然后抓起电话给聂叔叔、高叔叔等几个酒友打电话。若是有老战友从外地来南京,他的情绪会更加高涨。冲着电话:“叫你来你就来,不来我去捉你来!哈哈哈”叔叔伯伯们都说,父亲餐桌上的野味好吃,只是酒不好喝。
我的戎马一生的父亲,吃饭缺不了三样东西:辣椒、烈酒和野味。
一日三餐,父亲的饭桌上常备辣椒酱,辣椒油和炸好的红辣椒。不论什么炒菜,少了辣椒便不香。而且常对我们说:“辣椒刺激人嘛!”辣椒象征革命!能吃辣椒的人才会革命性强。”几十年后我才明白,父亲这样说是受了毛主席的影响。
他离不开酒,但只喜欢喝茅台酒和古井酒。早晨可以不喝,中午晚上必喝六杯。在他晚年,医生说得多了,减为四杯。但是来了客人,至少要加倍。
野味是餐桌上不能少的酒菜。父亲说,一只鸡不如一条鸽子腿,一条鸽子腿不如一只鹧鸪眼。怕万一断了顿,家中养许多鸽子。他还买来鱼苗放塘里养,自己和司机一道编网捕捞,从不肯用街上卖的网。他说自己编网捞上来的鱼吃了才有味。父亲总是把自己划入自然之列。当他拿了自己手工编织的渔网走向池塘时,脚步便带了孩童般的雀跃和欣喜。我记得清清楚楚,那次他奋力抛出渔网时,身体像舞蹈家似地探向前,两臂优美地送了出去。单腿支撑着倾斜的身体,正当他为自己舞蹈化了的姿态陶醉之际,不料脚下的泥土在重压下沉落流失,他“哎哎哎”地叫着,两臂慌乱地划动,便听“扑通”一声,庞大的躯体将一塘池水砸了个波涌浪掀,在警卫员的惊叫声中,父亲兴奋地哈哈大笑。
父亲水淋淋地爬上岸,一边揪扯缠在身上的水草,一边朝炊事员老王叔叔喊:“今天不吃别的,光吃鱼,我保证你们吃着最有味”
我的农民出身的父亲,戎马生涯不曾改变他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他在院子里种了麦子、玉米、茄子、冬瓜、白菜、瓢儿菜,自己上粪,自己浇水,自己采摘,亲自送厨房,这饭这荣才吃著有滋味。
有一种野味我们始终不喜欢吃,葛根、杨桃以及我早已忘记名称的各种野菜。父亲并不强迫我们吃,但他自己有瘾,隔段时间吃不到就犯馋,而且一吃就很多。一边吃,一边给我们讲他当年在木兰山打游击和长征路上三过草地的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从我的父亲身上,可以感觉到农民朴拙、敦厚,军人的武勇强悍和当过少林寺和尚的淡泊超脱。他早饭不喝牛奶,喝稀粥;不吃鸡蛋点心,吃咸菜馒头。他不愿穿便眼,总是一身军衣,或者在部队穿的粗布衬衣衬裤。喜欢穿草鞋。在城里、机关穿草鞋太惹眼,便用硬布条编“草鞋”自己编自己穿。不是为了标榜艰苦朴素,而是穿习惯了,舒服。他一生未穿过细线袜或尼龙袜子,只穿过高筒布袜子。袜底用针线密密麻麻纳过一遍,又硬又结实。里面还要用白色裹脚布裹了脚。
他喜欢深山老林,不喜欢都市生活。一星期至少要去野外过一天,否则准生病。我们体内流淌着的野性,大约同自小便跟随父亲出猎杀生有关系。
父亲只要一出动...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