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隆庆中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几日关于协济的事情在大明的朝堂上传的沸沸扬扬,朱载坖当然也得知的此事。同时还与讲官们谈及此事。
朱载坖笑着说道:“赵文华果然是严阁老的义子,东南缺乏军饷,严阁老就是从太仓拨不出钱来,也要协济出军饷来。”
一众讲官们都是笑笑,之前张经总督东南的时候,虽然张经请饷的次数很多,可是内阁却从未插手,赵文华总督东南,至少在军饷上不会缺乏,只要上疏,严阁老就会从内阁想办法解决,不管是直接从太仓拨付,还是增加地方留存,甚至是协济军饷,总之是绞尽脑汁满足前方,这种待遇是张经没有享受过得。
不过高拱也说道:“赵文华确实比张经要好得多,至少出任浙直总督不到半年,就打了一场胜仗,确实是不错,眼下倭寇至少会暂时消停一下,索要军饷,也说得过去。”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于协济军饷意见很大,尤其是与东南挨得比较近的江西、湖广、山东、河南四省,因为一旦协济,他们肯定是首当其冲,这四省出身的官吏对于协济军饷一时反对意见颇大,不少人都已经上疏朝廷,要求停止协济。
朱载坖也问道:“李学士出身东南,这东南财赋,真的如此紧张吗?”
李春芳闻言只是笑笑,他是扬州人,属于江北,和江南的苏松常镇不是那么紧密,有些话就说的不太客气了。东南作为大明最富庶的地方,要说负担不起,绝对是扯淡的话,负担不起,大明开国之时怎么修筑的城墙。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现在军饷和修筑城墙这些事情集中在一起,对东南的地方财政确实是有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军饷,由于现在到处在募兵,每募一兵,就有安家费,军器装备、甲仗等支出,粮饷反倒是其次的了,兵部核算过,东南每招募一名士卒,除开每月支应的粮饷之外,差不多要支出十三两左右。
现在东南等处招募士卒数以万计,就是数十万两的经费,让东南州县官府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确实很为难。何况还要修筑城墙,这也是极为耗费钱粮的事情,所有的事都堆积在今年一年,财政吃紧也是正常事了。
但是倭寇本来袭扰最严重的就是东南,朝廷筹饷,要么从太仓直接拨付,要么允许东南加征,太仓现在是确实空虚,嘉靖以来,朝廷屡兴大工,庚戌之变以后,又修筑北京外城,加固九边,这些都是需要大量钱财的,太仓现在是确实拨不出银子来了。
而加征,又会面临极大的压力,首先就是东南的督抚恐怕对于加征都是比较反感的,赵文华是浙江慈溪人,唐顺之是南直隶常州人,胡宗宪是南直隶徽州人,他们都是当地人,在自己的家乡加征,总归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大明的官员们,还是十分在乎自己在家乡的名声,总不能自己当官就给自己的家乡加税吧。
其次就是在朝廷也很难通过,东南出身的官员,在朝廷中的比例也很大,在东南加征,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弹劾,尤其是之前赵文华已经提编加派过一次了,现在如果要再次加税的话,他们绝不会答应的,内阁徐阶、吕本都不会同意。
最麻烦就是这个税恐怕不好收,尤其是苏松等地,别说加派了,就是正赋,也没几年交齐过,苏州抗税,都是大明出了名的,历代的苏州知府为此都头疼不已,还别说加税,普通老百姓不能搜刮的太过分,否则就会激起民变,到时候头顶的乌纱那是肯定保不住了。
要是想从这些富户手中弄钱来呢?那你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了,苏松等处这些富户,可不仅仅是富裕,他们还和朝廷官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惹得他们不高兴,一封书信让你丢官罢职绝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强势如严阁老,也不敢轻易提在东南加税的事情,就怕引起朝廷的动荡,嘉靖对此事也是心知肚明的,张璁、桂萼等人不是没有想过均平税赋,结果如何?
严嵩更不敢去做这件事,方钝虽然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但是面对内阁和整个东南的官僚集团,只能徒唤奈何。
殷士儋说道:“李学士,现在的问题是这协济,是今年一年,还是倭寇不息,则协济不止?”
这个确实是大家现在都很关心的问题,现在你东南遭受倭寇袭扰,周边的省份临时接济你一下,自无不可,但是总不能每年都从其他省份协济吧。
这也是高拱等人关心的问题,就你们东南有乡党,其他省份也有乡党的,屡屡从其他省份协济军饷,你真得当江西、河南、山东考不出进士了吗?尤其是江西,可是大明除了东南之外进士最多的省份,严阁老也是江西人,他总不可能放任这么一直协济下去吧。
这时候朱载坖说道:“孤觉得应该不会。”
几位讲官就想听听朱载坖的看法,朱载坖认为协济只是临时措施,不可能长期执行,对于协济的省份来说,长期的协济势必会引起民变,这点肯定会被当地的地方官和朝廷里的乡党们提出的,朝廷不可能为了解决东南的倭患就使得其他省份发生民变的。
朱载坖估计,严嵩肯定会在盐税上打主意,现在田赋这些不能再加了,一旦贸然加田赋,肯定会导致民变,只有盐税上可以获得大量的现银,接下来严嵩肯定会把整顿盐法作为增加朝廷收入的一个要点。
对于朱载坖的看法,几位讲官们都深以为然,朝廷能够增加的收入,恐怕也就只有盐税了,国初之时,朝廷每年从盐税中获取二百万两,现在人口滋生,按理说盐税也应该增加才是,但是现在大明每年盐税不过百万,最重要的两淮盐场每年也不过六十万两,真是咄咄怪事。
这几日关于协济的事情在大明的朝堂上传的沸沸扬扬,朱载坖当然也得知的此事。同时还与讲官们谈及此事。
朱载坖笑着说道:“赵文华果然是严阁老的义子,东南缺乏军饷,严阁老就是从太仓拨不出钱来,也要协济出军饷来。”
一众讲官们都是笑笑,之前张经总督东南的时候,虽然张经请饷的次数很多,可是内阁却从未插手,赵文华总督东南,至少在军饷上不会缺乏,只要上疏,严阁老就会从内阁想办法解决,不管是直接从太仓拨付,还是增加地方留存,甚至是协济军饷,总之是绞尽脑汁满足前方,这种待遇是张经没有享受过得。
不过高拱也说道:“赵文华确实比张经要好得多,至少出任浙直总督不到半年,就打了一场胜仗,确实是不错,眼下倭寇至少会暂时消停一下,索要军饷,也说得过去。”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于协济军饷意见很大,尤其是与东南挨得比较近的江西、湖广、山东、河南四省,因为一旦协济,他们肯定是首当其冲,这四省出身的官吏对于协济军饷一时反对意见颇大,不少人都已经上疏朝廷,要求停止协济。
朱载坖也问道:“李学士出身东南,这东南财赋,真的如此紧张吗?”
李春芳闻言只是笑笑,他是扬州人,属于江北,和江南的苏松常镇不是那么紧密,有些话就说的不太客气了。东南作为大明最富庶的地方,要说负担不起,绝对是扯淡的话,负担不起,大明开国之时怎么修筑的城墙。
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第一就是现在军饷和修筑城墙这些事情集中在一起,对东南的地方财政确实是有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军饷,由于现在到处在募兵,每募一兵,就有安家费,军器装备、甲仗等支出,粮饷反倒是其次的了,兵部核算过,东南每招募一名士卒,除开每月支应的粮饷之外,差不多要支出十三两左右。
现在东南等处招募士卒数以万计,就是数十万两的经费,让东南州县官府一下子拿出这么多钱,确实很为难。何况还要修筑城墙,这也是极为耗费钱粮的事情,所有的事都堆积在今年一年,财政吃紧也是正常事了。
但是倭寇本来袭扰最严重的就是东南,朝廷筹饷,要么从太仓直接拨付,要么允许东南加征,太仓现在是确实空虚,嘉靖以来,朝廷屡兴大工,庚戌之变以后,又修筑北京外城,加固九边,这些都是需要大量钱财的,太仓现在是确实拨不出银子来了。
而加征,又会面临极大的压力,首先就是东南的督抚恐怕对于加征都是比较反感的,赵文华是浙江慈溪人,唐顺之是南直隶常州人,胡宗宪是南直隶徽州人,他们都是当地人,在自己的家乡加征,总归是有些说不过去的,大明的官员们,还是十分在乎自己在家乡的名声,总不能自己当官就给自己的家乡加税吧。
其次就是在朝廷也很难通过,东南出身的官员,在朝廷中的比例也很大,在东南加征,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弹劾,尤其是之前赵文华已经提编加派过一次了,现在如果要再次加税的话,他们绝不会答应的,内阁徐阶、吕本都不会同意。
最麻烦就是这个税恐怕不好收,尤其是苏松等地,别说加派了,就是正赋,也没几年交齐过,苏州抗税,都是大明出了名的,历代的苏州知府为此都头疼不已,还别说加税,普通老百姓不能搜刮的太过分,否则就会激起民变,到时候头顶的乌纱那是肯定保不住了。
要是想从这些富户手中弄钱来呢?那你就得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了,苏松等处这些富户,可不仅仅是富裕,他们还和朝廷官场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惹得他们不高兴,一封书信让你丢官罢职绝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强势如严阁老,也不敢轻易提在东南加税的事情,就怕引起朝廷的动荡,嘉靖对此事也是心知肚明的,张璁、桂萼等人不是没有想过均平税赋,结果如何?
严嵩更不敢去做这件事,方钝虽然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但是面对内阁和整个东南的官僚集团,只能徒唤奈何。
殷士儋说道:“李学士,现在的问题是这协济,是今年一年,还是倭寇不息,则协济不止?”
这个确实是大家现在都很关心的问题,现在你东南遭受倭寇袭扰,周边的省份临时接济你一下,自无不可,但是总不能每年都从其他省份协济吧。
这也是高拱等人关心的问题,就你们东南有乡党,其他省份也有乡党的,屡屡从其他省份协济军饷,你真得当江西、河南、山东考不出进士了吗?尤其是江西,可是大明除了东南之外进士最多的省份,严阁老也是江西人,他总不可能放任这么一直协济下去吧。
这时候朱载坖说道:“孤觉得应该不会。”
几位讲官就想听听朱载坖的看法,朱载坖认为协济只是临时措施,不可能长期执行,对于协济的省份来说,长期的协济势必会引起民变,这点肯定会被当地的地方官和朝廷里的乡党们提出的,朝廷不可能为了解决东南的倭患就使得其他省份发生民变的。
朱载坖估计,严嵩肯定会在盐税上打主意,现在田赋这些不能再加了,一旦贸然加田赋,肯定会导致民变,只有盐税上可以获得大量的现银,接下来严嵩肯定会把整顿盐法作为增加朝廷收入的一个要点。
对于朱载坖的看法,几位讲官们都深以为然,朝廷能够增加的收入,恐怕也就只有盐税了,国初之时,朝廷每年从盐税中获取二百万两,现在人口滋生,按理说盐税也应该增加才是,但是现在大明每年盐税不过百万,最重要的两淮盐场每年也不过六十万两,真是咄咄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