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快穿之替你妹的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点儿都没有天高皇帝远在边城当土皇帝的意思。
后世的史学家将此归结为他和皇帝之间坚不可摧的革命友谊——那个同样评价颇高、雄才大略的君主幼年登基,到成年之后,朝中可称是群狼环伺、危机四伏,可圣上却在不动声色之间一步步削弱着两位王爷的力量,并在暗中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势力,再加上有忠臣良将辅政,终于有惊无险地将政权夺了回去。
没人知道皇上和苏怀瑾是如何结识,又如何成为那种完全可以将后背甚至身家性命托付给对方的伙伴的,总之,苏相在上战场之前韬光养晦了好些年,只暗中给边军提供些技术支持——这可是后世戏文中最喜欢描写的时段。
总之,这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不知羡煞了后世多少不遇明君的良才。
那些“身后之事”自然不在现在的苏怀瑾和周清的考虑范围之内,经过三年聚少离多的异地恋情,今年戎人终于撑不住投降,与大周签订了纳岁贡称臣的不平等条约,在一切开始的盐城正式俯首,而苏怀瑾,也该像他开始承诺的那样,返程回京了。
现如今,不止边地的百姓,便是整个大周的领地上的子民也都知道了苏将军的大名,他与远在京城的杨秦杨大人一文一武配合无间,从不闹那些文官武将之间的矛盾,一个在后方捞钱搞建设,一个在前方痛揍曾经嚣张的匈奴人,和谐得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呃,大家似乎都早已经忘了,他们这位将军可不是武举出身,虽然人家也没考过文试,但却是正正经经皇帝金笔玉言赐下的同进士,真要追究起来,那还是个文官。
不过这个也不重要啦……反正当着将军还这么能打仗,那就作个武官看吧。
人们还真没对他们近乎无所不能的苏将军做什么文治上的期待——毕竟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将军年纪轻轻便同时精通兵法和机关术数到了如此骇人的高度,若是再苛求人家熟读四书五经,跟那些读书一辈子为了考试钻研学问的书生们一样满腹经纶,就未免太刻薄了不是?
总之,民众们对凯旋归来的苏将军热情十分高涨,苏怀瑾像来的时候一样身后浩浩荡荡跟着二十万大军,身边却只带着精锐的五千人,一路铠甲鲜明,鲜花遍地。
他们出征的时候,还是天空飘着如丝细雨,迷蒙美好的春日,而归程之时,秋风飒飒,天高气爽,正是北雁南归的时节。
苏怀瑾现在骑马已经很熟练了——倒不是他的身体有多少好转,而是边地风霜磨砺,再加上军中能手众多,将他那匹通体雪白的骏马调|教得越发乖顺,现在根本不敢随意跟主人开玩笑,一匹马走得比现代的小汽车还要稳当。
这三年下来,一人一马早已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苏怀瑾坐在马背上,稳得甚至能看书,他时不时伸手拍拍白马的脖子以做安抚,看上去其乐融融,和谐得很。
这条路三年前他也走过,那时候他还是文渊侯不成器的长子,仗着公主养母的宠爱谋了个同进士的出身,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暗地里嘲讽地等着看他的笑话,等着他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不出一月便狼狈地跑回来,把打仗交给真正在行的人去做。
毕竟一个“天机先生”的名号,除了在切身利益相关的戍边士兵与他们的家人之间,并不会真正起到多么大的作用,自古以来文武泾渭分明,许多文官连正经带兵打仗的武官都看不起,更别说他这个摆弄“奇技淫巧”,以邀上宠的小毛孩子了。
可现在,所有人都闭上了他们的嘴巴,不管心里是否情愿,都总要在夹道欢迎的队伍里摆出一副热情又谄媚的笑脸来,口中说着些恭维的话,只求在他这个现在炽手可热的新权贵面前混一个脸熟。
——对了,皇上确实是封了他一个什么侯爵,具体封号忘了,不过肯定比文渊侯的分份位要高许多,并且世袭罔替,是个能和王朝同存的世世代代的铁饭碗。
这一点儿都不过分,事实上,天下人都觉得皇上实在是太小气了——以苏将军这三年来捷报不断所建立的功勋,就是封个异姓王爷都不为过的。
其实这可真是冤枉了周清,他再怎么样也不会对自己亲爱的媳妇儿小气啊,要不是苏怀瑾自己表示以后的路还长,眼下不可过于招摇,让他做什么他都是愿意的。
反正说白了,他来到这个世界就只是为了帮助恋人完成他的计划而已,至于什么世俗王权,什么荣华富贵,他隐隐觉得这些东西鄙俗不堪,根本不配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至于什么所谓的世袭罔替……封了也就封了,哼,反正他们两个肯定都不用想着有什么后代,到时候凤洲若看族中哪个子弟顺眼,人品也堪托付,只把位子送出去就是了,总之他可比自己更在意这个所谓的大周,都交给他一定不会出错的!
这些年被养得愈发懒散的周清根本不愿意去考虑那些复杂的问题,现在他最大的困扰就是,说好这次凤洲凯旋要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的,他到底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佩饰才好呢?
一点儿都没有天高皇帝远在边城当土皇帝的意思。
后世的史学家将此归结为他和皇帝之间坚不可摧的革命友谊——那个同样评价颇高、雄才大略的君主幼年登基,到成年之后,朝中可称是群狼环伺、危机四伏,可圣上却在不动声色之间一步步削弱着两位王爷的力量,并在暗中不断扩充着自己的势力,再加上有忠臣良将辅政,终于有惊无险地将政权夺了回去。
没人知道皇上和苏怀瑾是如何结识,又如何成为那种完全可以将后背甚至身家性命托付给对方的伙伴的,总之,苏相在上战场之前韬光养晦了好些年,只暗中给边军提供些技术支持——这可是后世戏文中最喜欢描写的时段。
总之,这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不知羡煞了后世多少不遇明君的良才。
那些“身后之事”自然不在现在的苏怀瑾和周清的考虑范围之内,经过三年聚少离多的异地恋情,今年戎人终于撑不住投降,与大周签订了纳岁贡称臣的不平等条约,在一切开始的盐城正式俯首,而苏怀瑾,也该像他开始承诺的那样,返程回京了。
现如今,不止边地的百姓,便是整个大周的领地上的子民也都知道了苏将军的大名,他与远在京城的杨秦杨大人一文一武配合无间,从不闹那些文官武将之间的矛盾,一个在后方捞钱搞建设,一个在前方痛揍曾经嚣张的匈奴人,和谐得好像是在做梦一样。
呃,大家似乎都早已经忘了,他们这位将军可不是武举出身,虽然人家也没考过文试,但却是正正经经皇帝金笔玉言赐下的同进士,真要追究起来,那还是个文官。
不过这个也不重要啦……反正当着将军还这么能打仗,那就作个武官看吧。
人们还真没对他们近乎无所不能的苏将军做什么文治上的期待——毕竟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将军年纪轻轻便同时精通兵法和机关术数到了如此骇人的高度,若是再苛求人家熟读四书五经,跟那些读书一辈子为了考试钻研学问的书生们一样满腹经纶,就未免太刻薄了不是?
总之,民众们对凯旋归来的苏将军热情十分高涨,苏怀瑾像来的时候一样身后浩浩荡荡跟着二十万大军,身边却只带着精锐的五千人,一路铠甲鲜明,鲜花遍地。
他们出征的时候,还是天空飘着如丝细雨,迷蒙美好的春日,而归程之时,秋风飒飒,天高气爽,正是北雁南归的时节。
苏怀瑾现在骑马已经很熟练了——倒不是他的身体有多少好转,而是边地风霜磨砺,再加上军中能手众多,将他那匹通体雪白的骏马调|教得越发乖顺,现在根本不敢随意跟主人开玩笑,一匹马走得比现代的小汽车还要稳当。
这三年下来,一人一马早已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苏怀瑾坐在马背上,稳得甚至能看书,他时不时伸手拍拍白马的脖子以做安抚,看上去其乐融融,和谐得很。
这条路三年前他也走过,那时候他还是文渊侯不成器的长子,仗着公主养母的宠爱谋了个同进士的出身,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暗地里嘲讽地等着看他的笑话,等着他在风刀霜剑的摧残下不出一月便狼狈地跑回来,把打仗交给真正在行的人去做。
毕竟一个“天机先生”的名号,除了在切身利益相关的戍边士兵与他们的家人之间,并不会真正起到多么大的作用,自古以来文武泾渭分明,许多文官连正经带兵打仗的武官都看不起,更别说他这个摆弄“奇技淫巧”,以邀上宠的小毛孩子了。
可现在,所有人都闭上了他们的嘴巴,不管心里是否情愿,都总要在夹道欢迎的队伍里摆出一副热情又谄媚的笑脸来,口中说着些恭维的话,只求在他这个现在炽手可热的新权贵面前混一个脸熟。
——对了,皇上确实是封了他一个什么侯爵,具体封号忘了,不过肯定比文渊侯的分份位要高许多,并且世袭罔替,是个能和王朝同存的世世代代的铁饭碗。
这一点儿都不过分,事实上,天下人都觉得皇上实在是太小气了——以苏将军这三年来捷报不断所建立的功勋,就是封个异姓王爷都不为过的。
其实这可真是冤枉了周清,他再怎么样也不会对自己亲爱的媳妇儿小气啊,要不是苏怀瑾自己表示以后的路还长,眼下不可过于招摇,让他做什么他都是愿意的。
反正说白了,他来到这个世界就只是为了帮助恋人完成他的计划而已,至于什么世俗王权,什么荣华富贵,他隐隐觉得这些东西鄙俗不堪,根本不配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至于什么所谓的世袭罔替……封了也就封了,哼,反正他们两个肯定都不用想着有什么后代,到时候凤洲若看族中哪个子弟顺眼,人品也堪托付,只把位子送出去就是了,总之他可比自己更在意这个所谓的大周,都交给他一定不会出错的!
这些年被养得愈发懒散的周清根本不愿意去考虑那些复杂的问题,现在他最大的困扰就是,说好这次凤洲凯旋要亲自带领文武百官出城相迎的,他到底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搭配什么样的佩饰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