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魏国公府出来,沈若寥步行回家。他很久没有在应天城中漫步,此刻便舍了近道,穿过贡院街,乌衣巷,在夫子庙码头上了一条小船,沿着秦淮河,摇到聚宝门来。他在聚宝门码头上了岸,在城防上呆了一会儿。
传说之中,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造应天城墙,聚宝门屡屡塌陷,时人说是水妖作怪。后来听说沈万三家有一只聚宝盆,自己往外连续不断地吐出金银财宝来,才成就了沈万三的富可敌国。高皇于是向沈万三借来聚宝盆,立借据说五更归还,将聚宝盆埋于城下,以为地基,镇住水妖,聚宝门方才稳固建成。高皇下令京城之内严禁打五更鼓点,从此永不归还聚宝盆。
他还听说,沈万三富可敌国的程度,古今罕有。高皇帝修建应天城墙之时,这个沈万三一人便资助了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沈万三出资建城墙,自然是想讨好当时的吴王,后来的皇上。然而高皇出身贫农,一生最看不惯的也就是这种自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富豪。于是,高皇用沈万三的钱建城墙,城墙建好之后,就找了个罪名,将沈万三抄家,举家发配云南。如果不是高皇后极力劝阻,沈万三的人头也会不保。
三重瓮城,灰砖印字,坚固无比。行马道,藏兵洞,机关重重。守城兵卒却稀稀落落,似乎觉得天下太平;虽然内战硝烟弥漫,然而燕兵却在千里之外,京城安然无忧。
沈若寥站在城头,向南望去。一座青葱翠玉的屏障巍然而起,镇守城南。那便是聚宝山,雨花台所在。沈若寥怀疑,这才是聚宝门名字的真正来源。
他凭高四下眺望了一会儿,下了城防,顺中央大街,一路走到鼓楼来,心里失失落落,阴阴霾霾,仿佛头上冬日的天空,薄云绵绵,灰蓝灰蓝。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今何在?应天城崛起之时,“大江前绕,鹭洲中分”之势,便已荡然无存。
太阳渐西。沈若寥无目的地漫步,不想回家;那个庞大而空荡的凉国公府,比这天地之间古往今来的感觉,还要更加落寞。
为什么空荡?为什么落寞?秋儿在家呢。为什么空荡?为什么落寞?
周围一片喧闹,他的心里却愈发冷落。很快,太阳落了下去。他走投无路,最终也只得回家来。
令他暗自庆幸的是,山寿带着圣旨已在家中等候多时。朱允炆今夜在谨身殿举行东昌大捷庆功宴会,文武百官全部出席,天子还要在宴会之前召见左将军东昌侯、大将军历城侯以及中军都督魏国公,命三人即刻更衣前往乾清宫入见。
沈若寥接旨迅速沐浴更换朝服,骑马到魏国公府,遇齐盛庸、徐辉祖,三人一起赶到皇宫来。
朱允炆与方孝孺、齐泰、黄子澄正在乾清宫内,闻报三人已到,大喜过望,忙令速传三人进宫。
山呼万岁之后,朱允炆便令平身赐座。
“三位爱卿东昌一战,大败燕军,威震天下。朕今夜就在谨身殿为三位接风洗尘,摆宴庆功。”
三人彼此对视一眼;盛庸再拜道:
“东昌大捷,全靠陛下洪福,东昌侯计定,全军将士齐心协力所致。”
朱允炆笑道:“朕已有耳闻。蓝正均从征东昌侯左右,时时写信向朕报告说,东昌侯在军中如何指挥若定,恩威并施,用兵如神,实乃天赐我大明如此将才。”
左一个东昌侯,右一个东昌侯,沈若寥如坐针毡,好不难受。<>他面红耳赤,离座拜道:
“陛下,大将军抬举若寥。此战最初规划,都是大将军之计。至于疆场得胜,则靠的是将士们浴血奋战,效忠朝廷。此外,没有大将军、右将军、安陆侯、魏国公与大司马引兵犄角相助,牵制敌军,东昌之战亦不可能有如此全胜。若寥于众将军面前,年最少,经验最少,从始至终只是学习而已。”
朱允炆笑道:“朕就知道,你一定会谦虚。朕已阅过大将军表奏,加上蓝正均时时有报告,朕对这一仗的具体情况,已经了然于心。朝臣一致认可,爱卿如此大捷胜过济南之功,东昌侯之封爱卿受之无愧。不信,你可问问方先生、齐爱卿和黄爱卿。”
三个文臣此刻都附和天子所言。方孝孺则欣慰地望着沈若寥,感慨道:
“东昌大捷,恰逢陛下凝命神宝制成之时;陛下身边出此将才,实乃国家社稷之幸,此亦不能不说是凝命神宝扭转时局,平定乾坤,成乎于天也。”
沈若寥只觉得皇上和方先生言语都殊为不当;然而他没有开口,偷偷瞟了一眼盛庸和徐辉祖。盛庸只是颔首含笑;徐辉祖则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没事人一般转过脸去,并不说话。
沈若寥于是也便不说话,只是应付过去剩下的场面。
朱允炆在谨身殿大宴群臣。盛庸、徐辉祖、沈若寥三人都坐在上席。时逢新年刚过,凝命神宝初成,朝廷初次胜战,又是如此大捷,群臣欢宴良久,喜庆气氛宛如盛唐之时。
天子稍饮几杯,已经酒劲上头。少坐片刻,渐渐体力不支,便下令众爱卿宴欢而散,不必管朕,只要东昌侯扶朕下殿回宫歇息。
沈若寥陪着朱允炆回到乾清宫来。山寿服侍天子洗漱更衣之后,奉上茶水来,便退下去了。朱允炆拉着沈若寥在御榻上坐下来,上上下下反复看他,仿佛看不够,直到沈若寥两颊都殷红起来。<>
“皇上?”
朱允炆道:“你变了。你现在是东昌侯,一个人率领二十万大军的大将军了。朕就知道,你早晚会有这一天,你果然不负朕望。这一仗燕军精锐丧尽,此天以卿授予朕也。”
沈若寥摇摇头,笑道:“陛下,我那只是代行大将军之职。我是左副将,远不是大将军呢。”
朱允炆道:“朕就拜你为大将军。”
沈若寥吃了一惊,忙摆手道:“不可不可,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又不像长兴侯、曹国公,战败有失。若非大将军定计,若寥安能立此大功。大将军决不能换。”
朱允炆顺从道:“也好;大将军宽厚礼让,又很照顾你,朕也放心。”
沈若寥问道:“陛下,蓝正均多长时间给您写一次信?”
朱允炆道:“也不经常,大概十天一封吧。多亏了他,朕才能了解到如此详细的前线战况,才能如此清楚地知道你有多么优秀。”
沈若寥十分无奈。他苦笑道:“您现在,不再担心他跟着我了?”
朱允炆温和地笑道:“当然不。他告诉朕,你把整个东昌之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完全托付给他,他很是感激,所以竭尽全力立功,大军才能取胜。”
 ... -->>
从魏国公府出来,沈若寥步行回家。他很久没有在应天城中漫步,此刻便舍了近道,穿过贡院街,乌衣巷,在夫子庙码头上了一条小船,沿着秦淮河,摇到聚宝门来。他在聚宝门码头上了岸,在城防上呆了一会儿。
传说之中,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建造应天城墙,聚宝门屡屡塌陷,时人说是水妖作怪。后来听说沈万三家有一只聚宝盆,自己往外连续不断地吐出金银财宝来,才成就了沈万三的富可敌国。高皇于是向沈万三借来聚宝盆,立借据说五更归还,将聚宝盆埋于城下,以为地基,镇住水妖,聚宝门方才稳固建成。高皇下令京城之内严禁打五更鼓点,从此永不归还聚宝盆。
他还听说,沈万三富可敌国的程度,古今罕有。高皇帝修建应天城墙之时,这个沈万三一人便资助了整个工程的三分之一。沈万三出资建城墙,自然是想讨好当时的吴王,后来的皇上。然而高皇出身贫农,一生最看不惯的也就是这种自以为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富豪。于是,高皇用沈万三的钱建城墙,城墙建好之后,就找了个罪名,将沈万三抄家,举家发配云南。如果不是高皇后极力劝阻,沈万三的人头也会不保。
三重瓮城,灰砖印字,坚固无比。行马道,藏兵洞,机关重重。守城兵卒却稀稀落落,似乎觉得天下太平;虽然内战硝烟弥漫,然而燕兵却在千里之外,京城安然无忧。
沈若寥站在城头,向南望去。一座青葱翠玉的屏障巍然而起,镇守城南。那便是聚宝山,雨花台所在。沈若寥怀疑,这才是聚宝门名字的真正来源。
他凭高四下眺望了一会儿,下了城防,顺中央大街,一路走到鼓楼来,心里失失落落,阴阴霾霾,仿佛头上冬日的天空,薄云绵绵,灰蓝灰蓝。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凤凰台,今何在?应天城崛起之时,“大江前绕,鹭洲中分”之势,便已荡然无存。
太阳渐西。沈若寥无目的地漫步,不想回家;那个庞大而空荡的凉国公府,比这天地之间古往今来的感觉,还要更加落寞。
为什么空荡?为什么落寞?秋儿在家呢。为什么空荡?为什么落寞?
周围一片喧闹,他的心里却愈发冷落。很快,太阳落了下去。他走投无路,最终也只得回家来。
令他暗自庆幸的是,山寿带着圣旨已在家中等候多时。朱允炆今夜在谨身殿举行东昌大捷庆功宴会,文武百官全部出席,天子还要在宴会之前召见左将军东昌侯、大将军历城侯以及中军都督魏国公,命三人即刻更衣前往乾清宫入见。
沈若寥接旨迅速沐浴更换朝服,骑马到魏国公府,遇齐盛庸、徐辉祖,三人一起赶到皇宫来。
朱允炆与方孝孺、齐泰、黄子澄正在乾清宫内,闻报三人已到,大喜过望,忙令速传三人进宫。
山呼万岁之后,朱允炆便令平身赐座。
“三位爱卿东昌一战,大败燕军,威震天下。朕今夜就在谨身殿为三位接风洗尘,摆宴庆功。”
三人彼此对视一眼;盛庸再拜道:
“东昌大捷,全靠陛下洪福,东昌侯计定,全军将士齐心协力所致。”
朱允炆笑道:“朕已有耳闻。蓝正均从征东昌侯左右,时时写信向朕报告说,东昌侯在军中如何指挥若定,恩威并施,用兵如神,实乃天赐我大明如此将才。”
左一个东昌侯,右一个东昌侯,沈若寥如坐针毡,好不难受。<>他面红耳赤,离座拜道:
“陛下,大将军抬举若寥。此战最初规划,都是大将军之计。至于疆场得胜,则靠的是将士们浴血奋战,效忠朝廷。此外,没有大将军、右将军、安陆侯、魏国公与大司马引兵犄角相助,牵制敌军,东昌之战亦不可能有如此全胜。若寥于众将军面前,年最少,经验最少,从始至终只是学习而已。”
朱允炆笑道:“朕就知道,你一定会谦虚。朕已阅过大将军表奏,加上蓝正均时时有报告,朕对这一仗的具体情况,已经了然于心。朝臣一致认可,爱卿如此大捷胜过济南之功,东昌侯之封爱卿受之无愧。不信,你可问问方先生、齐爱卿和黄爱卿。”
三个文臣此刻都附和天子所言。方孝孺则欣慰地望着沈若寥,感慨道:
“东昌大捷,恰逢陛下凝命神宝制成之时;陛下身边出此将才,实乃国家社稷之幸,此亦不能不说是凝命神宝扭转时局,平定乾坤,成乎于天也。”
沈若寥只觉得皇上和方先生言语都殊为不当;然而他没有开口,偷偷瞟了一眼盛庸和徐辉祖。盛庸只是颔首含笑;徐辉祖则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没事人一般转过脸去,并不说话。
沈若寥于是也便不说话,只是应付过去剩下的场面。
朱允炆在谨身殿大宴群臣。盛庸、徐辉祖、沈若寥三人都坐在上席。时逢新年刚过,凝命神宝初成,朝廷初次胜战,又是如此大捷,群臣欢宴良久,喜庆气氛宛如盛唐之时。
天子稍饮几杯,已经酒劲上头。少坐片刻,渐渐体力不支,便下令众爱卿宴欢而散,不必管朕,只要东昌侯扶朕下殿回宫歇息。
沈若寥陪着朱允炆回到乾清宫来。山寿服侍天子洗漱更衣之后,奉上茶水来,便退下去了。朱允炆拉着沈若寥在御榻上坐下来,上上下下反复看他,仿佛看不够,直到沈若寥两颊都殷红起来。<>
“皇上?”
朱允炆道:“你变了。你现在是东昌侯,一个人率领二十万大军的大将军了。朕就知道,你早晚会有这一天,你果然不负朕望。这一仗燕军精锐丧尽,此天以卿授予朕也。”
沈若寥摇摇头,笑道:“陛下,我那只是代行大将军之职。我是左副将,远不是大将军呢。”
朱允炆道:“朕就拜你为大将军。”
沈若寥吃了一惊,忙摆手道:“不可不可,大将军就是大将军,又不像长兴侯、曹国公,战败有失。若非大将军定计,若寥安能立此大功。大将军决不能换。”
朱允炆顺从道:“也好;大将军宽厚礼让,又很照顾你,朕也放心。”
沈若寥问道:“陛下,蓝正均多长时间给您写一次信?”
朱允炆道:“也不经常,大概十天一封吧。多亏了他,朕才能了解到如此详细的前线战况,才能如此清楚地知道你有多么优秀。”
沈若寥十分无奈。他苦笑道:“您现在,不再担心他跟着我了?”
朱允炆温和地笑道:“当然不。他告诉朕,你把整个东昌之战,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完全托付给他,他很是感激,所以竭尽全力立功,大军才能取胜。”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