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包东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提起三叔,他周围许多人,包括他的亲人都摇着头说不理解,不明白,搞不懂。因为三叔让人难以捉摸。
三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说来也怪,自我长大记事起到现在,三叔的形象一直就是这个样子:上身中山装,下身老蓝布裤,脚穿解放鞋,出门就骑上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车座上横搭着一个发白的军用挎包。这就是他长年累月、一年四季武装自己的行头。任旁人怎么说怎么议论,他一样我行我素。
再看三叔的家。三叔的家是一个三合院,川西的老式小青瓦房。只住着三叔和三婶两个人。推开他家的龙门子(川西院坝大门的俗称),院坝是已经烂了的三合土(用石灰、沙子、碳灰打成的地皮),潮湿的地方长满了青苔,墙旮旯里杂草丛生。走进厨房一看,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古老的川西大灶头横在西墙边,占去好大一块地方;拥挤在厨房内的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都是陈古八十年的东西了。
这不就是六、七十年代典型的农民家庭的样子吗?
其实,三叔和三婶根本不是农民。他们只不过是住在农村而已。
三叔很早就参加工作离开了农村。后来还当上了县城一家国营企业的一把手。在任时几乎年年评为先进。等到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时,三叔已经光荣退休了。
三叔退休后又住回了乡下。
三叔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回到乡下后,正好碰上改革开放。他凭着自己的特长和人缘,办了一个厂。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打拼,厂子发展成了大企业,财源滚滚而来。
三叔成了远近有名的富翁。
很多人以为,三叔富了,应该改变自己的行头: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昂首挺胸;应该住别墅、开小奔才对,甚至于换老婆或至少包个二奶什么的。因为这些都是时髦而又似乎顺理成章的。
三叔就是三叔。他富了并没有变阔起来:行头不改、家没有变、老婆也不换;一日三餐仍然是稀饭馒头外加大米饭,有菜是一顿,没菜也是一顿,就连四川人最喜欢吃的回锅肉也不随便吃一顿。
三叔进城办事从不赶公共汽车,一直都是骑着那辆漆都快掉完了的加重自行车。他说赶车来回要花好几元,又浪费又不方便;也从不在城里下馆子,即使去省城,也要到下午两三点钟才买碗面条打打尖(充饥)。
三叔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早就成家立业,事业有成。每年回家看到渐渐衰老的父亲仍然为了企业忙于奔波,不知道享受生活,心里很不好受。很多次劝他该休息了,他说闲不住,事还没有做完;劝他修新房,他说这房子还能住,没有必要修;给他买回新衣服、新皮鞋,他不穿,他说有穿的就行了,我的解放鞋还有好几双呢。儿女们很不理解,却又拗不过他,只好任其自然。
连自己的儿女都不理解父亲,你说外人还怎么明白三叔?
三叔已年近古稀,还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在他那个别人不屑一顾的挎包里装着一份企业的十年发展规划。从这份规划里,我看到了三叔还有一颗老骥伏枥的雄心。
三叔说,农民只靠种那一亩二分地是富不起来的。现在的土地越来越少,以后连吃饭都保证不了,那里还能摆脱贫困。他要把这些年来的节余全部拿出来扩大再生产,把企业做的更大,让周围更多的农民兄弟来自己的企业务工。到时候不仅给他们增加工资,还要为他们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起买上,从根本上解除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叔还说,农村是自己的根,农民就是我的父母乡亲和兄弟姐妹。我从农村走出来,又回到农村,农民的苦和累,我太清楚了。我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心里才塌实,我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农民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
啊,原来三叔这辈子与农村和农民有着一份割不断的情缘。
这就是我的三叔。
提起三叔,他周围许多人,包括他的亲人都摇着头说不理解,不明白,搞不懂。因为三叔让人难以捉摸。
三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说来也怪,自我长大记事起到现在,三叔的形象一直就是这个样子:上身中山装,下身老蓝布裤,脚穿解放鞋,出门就骑上一辆永久牌加重自行车,车座上横搭着一个发白的军用挎包。这就是他长年累月、一年四季武装自己的行头。任旁人怎么说怎么议论,他一样我行我素。
再看三叔的家。三叔的家是一个三合院,川西的老式小青瓦房。只住着三叔和三婶两个人。推开他家的龙门子(川西院坝大门的俗称),院坝是已经烂了的三合土(用石灰、沙子、碳灰打成的地皮),潮湿的地方长满了青苔,墙旮旯里杂草丛生。走进厨房一看,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古老的川西大灶头横在西墙边,占去好大一块地方;拥挤在厨房内的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都是陈古八十年的东西了。
这不就是六、七十年代典型的农民家庭的样子吗?
其实,三叔和三婶根本不是农民。他们只不过是住在农村而已。
三叔很早就参加工作离开了农村。后来还当上了县城一家国营企业的一把手。在任时几乎年年评为先进。等到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工作时,三叔已经光荣退休了。
三叔退休后又住回了乡下。
三叔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回到乡下后,正好碰上改革开放。他凭着自己的特长和人缘,办了一个厂。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打拼,厂子发展成了大企业,财源滚滚而来。
三叔成了远近有名的富翁。
很多人以为,三叔富了,应该改变自己的行头:西装革履、油头粉面、昂首挺胸;应该住别墅、开小奔才对,甚至于换老婆或至少包个二奶什么的。因为这些都是时髦而又似乎顺理成章的。
三叔就是三叔。他富了并没有变阔起来:行头不改、家没有变、老婆也不换;一日三餐仍然是稀饭馒头外加大米饭,有菜是一顿,没菜也是一顿,就连四川人最喜欢吃的回锅肉也不随便吃一顿。
三叔进城办事从不赶公共汽车,一直都是骑着那辆漆都快掉完了的加重自行车。他说赶车来回要花好几元,又浪费又不方便;也从不在城里下馆子,即使去省城,也要到下午两三点钟才买碗面条打打尖(充饥)。
三叔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早就成家立业,事业有成。每年回家看到渐渐衰老的父亲仍然为了企业忙于奔波,不知道享受生活,心里很不好受。很多次劝他该休息了,他说闲不住,事还没有做完;劝他修新房,他说这房子还能住,没有必要修;给他买回新衣服、新皮鞋,他不穿,他说有穿的就行了,我的解放鞋还有好几双呢。儿女们很不理解,却又拗不过他,只好任其自然。
连自己的儿女都不理解父亲,你说外人还怎么明白三叔?
三叔已年近古稀,还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在他那个别人不屑一顾的挎包里装着一份企业的十年发展规划。从这份规划里,我看到了三叔还有一颗老骥伏枥的雄心。
三叔说,农民只靠种那一亩二分地是富不起来的。现在的土地越来越少,以后连吃饭都保证不了,那里还能摆脱贫困。他要把这些年来的节余全部拿出来扩大再生产,把企业做的更大,让周围更多的农民兄弟来自己的企业务工。到时候不仅给他们增加工资,还要为他们把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一起买上,从根本上解除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
三叔还说,农村是自己的根,农民就是我的父母乡亲和兄弟姐妹。我从农村走出来,又回到农村,农民的苦和累,我太清楚了。我总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心里才塌实,我好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农民过上幸福富裕的日子。
啊,原来三叔这辈子与农村和农民有着一份割不断的情缘。
这就是我的三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