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文学巴士 www.wx84.cc,边城木木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映衬。两相对照,让她无限痛悔。她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猥以桑榆之晚景,配以驵侩之下材。”她是何等刚烈之人,宁肯下大狱,也不与“驵侩”之下材苟且偷生。这场官司的结果是,张汝舟被流放,李清照自己也随之入狱。幸得朝中有友人相助,只坐了九天牢便被释放。但心灵从此便上了一道重重的枷锁了,她成了刀枪不入的女巫了,此后再无任何男子打进这一道心门了。

    李清照的特立独行,虽是挣脱了婚姻的魔掌,但却给她晚年的生活带来了浓重的阴影。南宋许多文人对她充满讥笑与嘲讽。其中就有大理学家程颐: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许多记载李清照的史书中都是一面肯定她的才华,同时又无不以“无终晚节”、“无检操”、“晚节流荡无归”记之。当时所谓的节,也无非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而李清照无惧无畏,为捍卫自己高尚的人格,为坚守自己高洁的爱情,以两个月的时间快刀斩乱麻,甩掉了张汝舟这个驵侩。从此亦可看出,李清照我行我素,敢想敢作,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于与儒家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相违背。她是坚定的女权主义维护者,她挣脱了封建伦理道德的规范,获得了自由之身。顽强的个性,闪光的人格,成全了她后半生的事业。她从此全身心地投入到金石录编写中去了。

    李清照,她驾着一叶生命的孤舟,迎狂风,战恶浪,以破釜沉舟的胆量与世俗与既定的伦理道德进行了一场恶斗。她终于是赢得胜利的了。尽管这胜利的喝采声稀落了些,苍凉了些,但终归是胜利了。

    脱离了与张汝舟婚姻的苦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颠沛流离。

    1129年8月,丈夫赵明诚刚刚去世。九月又有金兵南犯。李清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开始逃难。她基本是跟随着宋高宗的逃亡路线,经越州、明州、奉化、宁海、台州,一路逃下去,一直漂泊到海上,又过海到了温州。她为什么一定跟着高宗逃亡呢?一是当时,赵明诚的妹夫任兵部侍郎,跟随在高宗左右;李清照的弟弟李迒时任敕令局的删定官,也是跟在高宗皇帝身边的。跟着高宗逃亡,多多少少稍稍安全些。另外,李清照,一个人带着沉重的金石文物,一路打点,舍命保着这些爱情的见证,多有不便;而且,她希望,追上高宗,将这些文物献于朝廷,因为靠一个孤身女子于战乱中欲保住这些文物是难上加难的。但她始终追不上皇帝。她在1129年11月流浪到了衢州,第二年又到越州。这期间,李清照寄存在洪州赵明诚妹夫处的二万卷书、两千册金石拓片被南侵的金兵焚掠一空。而到越州时随身带的五大箱文物又被贼人翻墙盗走。1130年11月,皇上看到身后跟随逃亡的人太多,不利逃跑,下令遣散百官。而此时,李清照身边金石文物已所剩无几了。“独馀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金石录后序)。望着龙船渐渐淹没于茫茫大海,李清照感到无限悲伤,身心倍受煎熬。大约是避难温州时,李清照写下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卷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全词说不出的凄切、悲凉,如闻幽幽咽咽的悲切琴声,在嘈嘈杂杂地弹奏。

    1134年,金兵再一次南侵,赵构又弃都南逃。李清照第二次流亡到了金华。有朋友请她去游双溪名胜。她长叹一声,泪湿衣襟,无心游玩。写下著名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又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忧伤、愁苦的情绪,通过词展现得淋漓尽致。借轻舟载不动她的忧愁,写出了晚年李清照孤独寂寞的心情与浓重的哀愁、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深深追惜。

    此时,她只是以文物收藏与编写金石录来聊以自慰。

    她的愁,再也不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小儿女闲愁,而是识尽愁滋味的国家、民族的大愁。

    1133年,高宗赵构欲派人去探视徽、钦二帝。朝中大臣几乎无人敢应。因为入虎狼之城,无异于即将葬身虎腹。可能十有八九会有去无回,有性命之忧。而大臣韩肖胄自告奋勇前往。颇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慷慨壮烈。李清照听说后,大为感动,随即写了两首诗为韩送行。歌颂韩肖胄的深明大义:“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径持紫泥沼,直入黄龙城。”“脱衣已被汉衣暖,离歌不道易水寒。”以民间寡妇的身份临别赠言:“闾阎嫠妇亦何知,沥血投书干记室”“不乞隋珠与和璧,只乞乡关新消息”“子孙南渡今几年,飘零遂与流人伍。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抷土。”气势之豪迈,境界之阔大,岂像一个离乱中的弱女子之口吻?!

    避难金华时,李清照还写下了著名的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首诗简直如一泻千里的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奔放豪迈,气冲云天。

    她,以一个孤寡的弱女子,心忧天下,心忧国家,这样宏大的气魄,这样的政治之忧,民族之痛,不能够在那样的浊世荡涤人心么?此时的词与她早年的清雅淡远的词风已相去十万八千里了。

    四、声声慢与其它

    她学富五车,词动京华;收集的文物汗牛充栋。到头来,却落得个流离失所,报国无门,情无所寄,独自走在深秋黄花里,伫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她的家愁、情愁、国愁,层层堆积,堵塞于心,怎一个愁字了得?她的愁,谁人能识,谁人能解,谁人能懂?即使穿越了一千年的烟尘,战火的硝烟散尽,刀枪剑戟早已销声匿迹,但那浓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浓的愁雾仍袅袅飘散在诗词的天空,弥漫在文人的心海里。如一首凄婉的曲子,愁肠百结,夺人魂魄。这就是李清照词的魅力,这就是李清照人格的魅力。

    声声慢开篇十四个叠字,劈头而来。通篇寻常话语,却又非同寻常,寓意深远。虽明写闺阁闲愁,却又包含着国愁家愁,有一种骨质的力量在词的字里行间穿行。字字句句,血泪凝成,穿越千年,仍是掷地有声。以至彪炳史册,无人企及。

    李清照一生写了七十多首诗词,但独以声声慢成就为最高。

    声声慢里寻寻觅觅,她到底在寻觅什么呢?一是国家的安定。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不愿“飘零遂与流人伍”;她“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抷土”;她欣赏“木兰横戈好女子”她与同时代的爱国诗人陆游、辛弃疾是心气相通的。但她是一介女流。不能象男子一样去“把栏杆拍遍”更不能象岳飞那样去精忠报国,只能困守家中,独自发愁。二是寻觅幸福的爱情。前半生,她与赵明诚有着二十多年的刻骨爱恋。但人到中年,家破人亡,赵明诚先她而去。她没有爱人,没有子嗣,但又对生活充满热爱,全身心地感受生活,参预生活。她也想过爱情重组,改嫁张汝舟,但损失惨重。自己身心备受摧残,甚至锒铛入狱。史书还记载她“不终晚节”这样深重的愁苦,谁能理解,谁能分担?只有她独自一人承担。三是寻觅自身的价值。她以非凡的才华与毅力,又借着赵明诚给过她爱情的力量,在乱世中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也达到了亘古未有的空前的高度。著词论,写金石录后序。但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女子创下如此奇迹,社会也并不以为奇,不以为然。连陆游都认为“才藻非女子事”她的愁苦,只有她一个人独自品尝,独自咀嚼,无论多少年烟尘世事污染,她始终不染俗尘。追求人格的超拔脱俗。她站在高高的山巅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穿越时光的烟尘,前无古人,远眺茫茫前路,后无来者。旷世的孤独寂寞浸透身心,满目清凉,远处近处尽是寥落与苍茫。她,便是乱世中忧愁的女神。

    她的一生,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的词决不拘泥于小儿女情愁,而是国家民族的大愁。她化愁为美,既有哀怨缠绵,又有执著坚韧的刚烈之气。她的词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真情大志,饱含着民族气节与人格上的超拔脱俗。

    李清照著词论,提出“词,别是一家”李清照词论继承了苏门论词的精华,并提出了她自己新的词学观点,对南宋中后期江湖词派的词学理论具有深刻的影响。李清照认为,词不仅仅要配乐歌唱,还要唱出雅正的情感来。

    李清照将历代著名词人的词风都品评了一番。评柳永的词,虽精通音律,但品位太低。意趣萎靡,多是些闺门淫亵,羁旅狎妓之情;评张先、宋祁的词,虽较柳永词格调有所提高,也不乏精彩之句,但仅仅偶有佳句而已;评黄庭坚的词,不愧为江西诗派的宗师,他用典故水平很高,但他的某些言词意趣不高;评苏轼、欧阳修的词,学识渊博,贯通天然与人力,如小勺子在大海里舀水,才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很多词不合音律。

    李清照,一介女流,却有着理论的勇气与锐气。有着独立的理论见地,敢于批评前人作词的弊端。这也是非常出类拔萃的。

    李清照自己作词又是别具一格。

    一、对日常生活细节的精细把握与捕捉。气候、景物、动作,信手拈来皆是平仄、音律、美感、诗意;

    二、平白如话的语言,看去寻常,却又非同寻常,描写非常准确。寓意深远,意味无穷。

    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她一生的哀怨情愁,都化作了词中的美丽音律。她和她的词,是孤峰一座,横绝千古——将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世世代代闪烁。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编者按 本文写了宋词之大家——李清照一生的爱恨情仇。作者认为处在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幸福美满,词风婉约豪放;处在幸福婚姻中的李清照幸福美满,只是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弱势渐显,使李清照的词风落落寡欢,郁积于心;处在不幸婚姻中的李清照痛苦不堪,颠沛流离,其词风更加凄切悲凉。但伟大的词人虽是孤峰一座,却横绝千古。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