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琉璃世琉璃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楔子
古都南京秦淮河畔长干里的大报恩寺,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院,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院。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纪东吴时期的建初寺。东吴赤乌十年即公元247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康居国僧人会在长干里修建建初寺并在寺内建造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古寺在之后的千余年间历经沧桑多有兴废。明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大规模重建,赐名大报恩寺,并同时修建九层琉璃宝塔。
大报恩寺被欧洲人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与万里长城,意大利的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英格兰的巨石阵,埃及的亚历山大地下陵墓,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并列;琉璃宝塔更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1656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随使团拜会大清帝国的顺治皇帝,回国后著书《东印度公司荷使晋谒鞑靼大汗》,俗称《尼霍夫游记》。书中配有大报恩寺的插图,尼霍夫这样写到:“那些异教的和尚们为我们打开庙门,并让我们参观了一个约有一万尊佛像的大殿,寺庙的正中央建有一座瓷塔,是在鞑靼人到来700多年以前建造的,经历多次战乱,迄今安然无恙。它的光辉业绩完美证明了那句关于‘不朽’的古谚,站在塔的最高层可以俯瞰全部城区和市郊,一直看到长江对岸。我要以诗将它凝固,将这座宝塔与世界七大奇迹并置。我,一名基督徒,竟然会对一座异教的庙宇如此折服。”
随着这本游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大报恩寺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瓷塔成为中国甚至东方的象征。尽管琉璃实际上是一种带釉的陶器而不是瓷器。
琉璃塔共九层大约相当于二十六层楼高,塔身八面,贴满五色琉璃瓦,并镶嵌有上万个金箔裹身的佛像,晶莹剔透灿烂闪烁。塔顶和每层飞檐下垂有风铃,每当江南的微风拂过,风铃声阵阵清脆悦耳,仿佛少女在轻吟低唱。
明成祖朱棣修建报恩寺,正史均记载是为了报高皇后马氏之恩,《御制大报恩寺左碑》上有“皇妣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字样。但对此不少历史学家表示质疑,野史里亦素有明成祖朱棣是为纪念生母碽妃而建大报恩寺之说,而其生母究竟是太祖龙兴前的定远李妃还是朝鲜贡女又争论不休各有考据。
六百多年过去,历史的真相早已随古都金陵的数度兴废而湮灭,无论后人如何考据例证猜测揣度,真正的原因除了明成祖朱棣本人,终究无人能知吧。
公元1854年,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琉璃宝塔从此再不能见。
公元2015年12月17日,在大报恩寺的原址上新建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公园巍峨广大气势宏伟,新式的宝塔轩峻壮丽高耸入云。无论是缓步行走在金陵古都古意盎然的小街,还是驾车奔驰在南京新城崭新鲜亮的大道,宝塔都时常出现在眼前,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南京城南的标志性建筑。或遥望,或登临,宝塔的美轮美奂都令人惊叹不已。在惊叹之余,又油然而生怀古之情:六百多年前,是什么成就了当时的奇迹?明成祖朱棣和琉璃塔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
让我们翻开书页,一探究竟吧。
那时候,朝鲜已经是朝鲜。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即年公元1392年李成桂建国,上表宗主国大明请名,明太祖朱元璋批复下旨:“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从此,朝鲜这一名称成为国号,一直沿用至今。当然,那时候的朝鲜半岛是完整统一的,不像如今南北对峙更为了核武器剑拔弩张。
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个新王朝开始。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的某个冬日,天低云厚寒风凛冽,正是一年最冷的季节。都城汉城里层冰积雪,街道上冷冷清清行人少见。郊外更是鸟兽飞绝,四顾一望绝无二色,仿佛一个雪白纯净的琉璃世界。
位于汉城北部的王宫景福宫,也是积雪皑皑朔风飞扬,白雪遮盖住了原本丹青色的殿顶,只有朱红的宫门份外醒目。王宫南面的光化门正门紧闭,只一个侧门虹霓门开着,门口站着四个侍卫,冻得缩脖弓腰,寒风中不时搓搓双手呵气取暖。一个年老的侍卫抬头望望低矮的天空:“怕是又要下雪了吧?”
这时,一辆宫车缓缓驶来,后面马夫牵着四匹马,一起停在了弘礼门一带,不一会儿就见一群宫女内侍由宫内疾步而出。年老的侍卫识得领头的尚宫乃是宫里最有权势的郑提调,连忙迎上前去,满脸堆笑着行礼问道:“提调这是去哪儿?这天儿可冷。”郑尚宫看他一眼不答,带着两个宫女匆匆上了宫车,四名内侍也一跃上马,对马车夫喊了一声:“左军都统使府!快!”一车四马急急出了虹霓门,直奔左军都统使府而去。
左军都统使曹蒙乙的宅邸位于距景福宫不远的汉城东北角,前后四进,并不大。曹家自开城刚搬入没多久,院子里还堆着不少未及种好的花草树木,虽大多被白雪覆盖仍有些凌乱。
正厅旁边,是一间小小的佛堂。曹家夫人笃信曹溪禅宗,乃中原南宗的一支。一早,曹夫人带着女儿莲花进了佛堂,上香礼佛之后,照例念完了《金刚经》《坛经》《维摩诘经》,二人接着坐禅。下人都退了出去,留下丫鬟善喜伺立在后。佛堂里鸦雀无声,只有窗棂时常被寒风吹得簌簌作响。
寂静中,曹夫人忽然唤了一声:“莲花!”
&nbs... -->>
楔子
古都南京秦淮河畔长干里的大报恩寺,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的中国第二座寺院,也是中国南方地区的首座寺院。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三世纪东吴时期的建初寺。东吴赤乌十年即公元247年,东吴大帝孙权为康居国僧人会在长干里修建建初寺并在寺内建造阿育王塔,成为江南塔寺之始。
古寺在之后的千余年间历经沧桑多有兴废。明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明成祖朱棣下旨大规模重建,赐名大报恩寺,并同时修建九层琉璃宝塔。
大报恩寺被欧洲人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与万里长城,意大利的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英格兰的巨石阵,埃及的亚历山大地下陵墓,土耳其的索菲亚大教堂并列;琉璃宝塔更被誉为“天下第一塔”。
1656年荷兰人约翰尼霍夫随使团拜会大清帝国的顺治皇帝,回国后著书《东印度公司荷使晋谒鞑靼大汗》,俗称《尼霍夫游记》。书中配有大报恩寺的插图,尼霍夫这样写到:“那些异教的和尚们为我们打开庙门,并让我们参观了一个约有一万尊佛像的大殿,寺庙的正中央建有一座瓷塔,是在鞑靼人到来700多年以前建造的,经历多次战乱,迄今安然无恙。它的光辉业绩完美证明了那句关于‘不朽’的古谚,站在塔的最高层可以俯瞰全部城区和市郊,一直看到长江对岸。我要以诗将它凝固,将这座宝塔与世界七大奇迹并置。我,一名基督徒,竟然会对一座异教的庙宇如此折服。”
随着这本游记的出版和大量发行,大报恩寺成为最为欧洲人熟知的中国建筑,瓷塔成为中国甚至东方的象征。尽管琉璃实际上是一种带釉的陶器而不是瓷器。
琉璃塔共九层大约相当于二十六层楼高,塔身八面,贴满五色琉璃瓦,并镶嵌有上万个金箔裹身的佛像,晶莹剔透灿烂闪烁。塔顶和每层飞檐下垂有风铃,每当江南的微风拂过,风铃声阵阵清脆悦耳,仿佛少女在轻吟低唱。
明成祖朱棣修建报恩寺,正史均记载是为了报高皇后马氏之恩,《御制大报恩寺左碑》上有“皇妣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字样。但对此不少历史学家表示质疑,野史里亦素有明成祖朱棣是为纪念生母碽妃而建大报恩寺之说,而其生母究竟是太祖龙兴前的定远李妃还是朝鲜贡女又争论不休各有考据。
六百多年过去,历史的真相早已随古都金陵的数度兴废而湮灭,无论后人如何考据例证猜测揣度,真正的原因除了明成祖朱棣本人,终究无人能知吧。
公元1854年,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琉璃宝塔从此再不能见。
公元2015年12月17日,在大报恩寺的原址上新建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公园巍峨广大气势宏伟,新式的宝塔轩峻壮丽高耸入云。无论是缓步行走在金陵古都古意盎然的小街,还是驾车奔驰在南京新城崭新鲜亮的大道,宝塔都时常出现在眼前,不知不觉中已成为南京城南的标志性建筑。或遥望,或登临,宝塔的美轮美奂都令人惊叹不已。在惊叹之余,又油然而生怀古之情:六百多年前,是什么成就了当时的奇迹?明成祖朱棣和琉璃塔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故事?
让我们翻开书页,一探究竟吧。
那时候,朝鲜已经是朝鲜。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即年公元1392年李成桂建国,上表宗主国大明请名,明太祖朱元璋批复下旨:“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从此,朝鲜这一名称成为国号,一直沿用至今。当然,那时候的朝鲜半岛是完整统一的,不像如今南北对峙更为了核武器剑拔弩张。
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个新王朝开始。
大明洪武二十九年的某个冬日,天低云厚寒风凛冽,正是一年最冷的季节。都城汉城里层冰积雪,街道上冷冷清清行人少见。郊外更是鸟兽飞绝,四顾一望绝无二色,仿佛一个雪白纯净的琉璃世界。
位于汉城北部的王宫景福宫,也是积雪皑皑朔风飞扬,白雪遮盖住了原本丹青色的殿顶,只有朱红的宫门份外醒目。王宫南面的光化门正门紧闭,只一个侧门虹霓门开着,门口站着四个侍卫,冻得缩脖弓腰,寒风中不时搓搓双手呵气取暖。一个年老的侍卫抬头望望低矮的天空:“怕是又要下雪了吧?”
这时,一辆宫车缓缓驶来,后面马夫牵着四匹马,一起停在了弘礼门一带,不一会儿就见一群宫女内侍由宫内疾步而出。年老的侍卫识得领头的尚宫乃是宫里最有权势的郑提调,连忙迎上前去,满脸堆笑着行礼问道:“提调这是去哪儿?这天儿可冷。”郑尚宫看他一眼不答,带着两个宫女匆匆上了宫车,四名内侍也一跃上马,对马车夫喊了一声:“左军都统使府!快!”一车四马急急出了虹霓门,直奔左军都统使府而去。
左军都统使曹蒙乙的宅邸位于距景福宫不远的汉城东北角,前后四进,并不大。曹家自开城刚搬入没多久,院子里还堆着不少未及种好的花草树木,虽大多被白雪覆盖仍有些凌乱。
正厅旁边,是一间小小的佛堂。曹家夫人笃信曹溪禅宗,乃中原南宗的一支。一早,曹夫人带着女儿莲花进了佛堂,上香礼佛之后,照例念完了《金刚经》《坛经》《维摩诘经》,二人接着坐禅。下人都退了出去,留下丫鬟善喜伺立在后。佛堂里鸦雀无声,只有窗棂时常被寒风吹得簌簌作响。
寂静中,曹夫人忽然唤了一声:“莲花!”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