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大唐键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汲这些天窝在宫中,每天并不仅仅锻炼和读书,或者敷衍前来拜访的李适,听李适讲故事……他也反复回忆自己原本时间线上的某些后世诗篇,计划着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陆续撇将出去,尝试靠抄诗来扬名。
尤其经过推算,原来如今只是公元八世纪中期,那么就连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初期的那些名篇,也都可以借来用啦。仅仅韩愈之作,自己还有记忆的就不下十首,况且再晚一百年,还有个千古诗豪白居易呢!
就算这条时间线上,也有这几位大诗人的同位体存在,老子抄袭在先,将来你们也只能黯然弃笔吧。
本来谋划得好好的——虽然具体该如何付诸实施,尚无腹案——可谁成想今天出宫来闲逛,竟然在小摊上听到了这么一首《军城早秋》!
依照李汲的诗词鉴赏能力,此诗算不了上佳,倘若诗分九品的话,最多也就四品中上——曾经读过的唐高宗那几首,则属六品中下,至于那晚烧梨连诗,给九品下下都算是瞧在皇帝面子上。然而此诗文辞质朴、节律晓畅,就不象是反复锤炼所得,而是临时口占……则随随便便就能写出四品诗来,这人实际水平怎么也得三品往上了吧?
即便唐朝再怎么文教不兴,也可能有这么一两个饱学宿儒,或者天才诗家在,其作能至上品,也不稀奇。问题那家伙分明是个武夫啊,才刚转了文职不久!这年月武官以文盲、半文盲居多,则一群武夫里出个诗豪的几率,那得多低?
见有此人在,我就算将出后世名篇来,也未必能够占到太大便宜啊。且若水平相近,遇见了难免会评诗论赋,那我只是个抄家,要怎么跟人对话呢?
当下李汲就觉得身子凉了半截,连面前热腾腾的荞麦面吞落肚中,也不能温暖过来……
那两名官员此后再没交谈太多内容,只有那名绿袍武官提起过一回李泌,说:“圣人近日唯信那山人,连校阅各军,都要带在身边。此人若如房相一般,不通军事,好为大言,只怕……”
话被严姓给事中打断了:“长源先生之才,恐怕非你我所能妄测——且吃面,我偶尔得空,才与故旧闲叙,少时还有公事要理呢。”
于是匆匆各吃完两碗面,也就并肩而去了。李适小孩子,胃口不大,只吃了一碗面,其后就一直盯着李汲;李汲心思正乱,深感芒刺在背,因而四碗面吞落,到第五碗,也不怎么吃得下了,光喝了两口汤,便即放下筷子。
二人补了钱,离开草棚,走不上几步,眼看周边无人,而且背后的老关也听不见他们说话了,这才同时开口,一个问:“那位给事中……”一个直接就说:“严武,字季鹰……”
李汲心说我不问你就打算回答了是吧?小家伙这是在炫耀自己认识的人多吗?于是住口,听李适继续介绍下去:
“……乃是前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投哥舒翰于陇右军中,担任判官,此番率神策军来勤王,因房琯之荐,圣人命为给事中。”
李汲暗中舒了口气,心道原来是重臣之子啊,多半家学渊源,那诗才拔群倒也不奇怪了。
“这个严武,诗名很盛么?”
李适摇摇头:“不曾听说他能诗。”随即笑道:“方才他所吟诵的,倒也不差,果然是宦门世家,颇有学问——咦,难道说,李汲你竟然也喜欢诗?”
李汲敷衍道:“只是听那首《军城早秋》,颇感热血沸腾罢了。”
李适笑道:“这般军旅边塞之诗,确实合你的胃口。李汲啊,你有没有考虑过投军,靠着拳脚去打出份不弱于长源先生的名气来?”
李汲虽在考虑争霸之意,却还没打算这就投入唐军,因而摆手道:“我如何敢与家兄相比?且军中不靠拳脚啊,长枪大刀、弓弩箭矢,我都不擅长,更不懂什么兵法。我只能抡抡拳头,打打弹弓,为家兄退几个刺客而已,若在战阵之中,刀矛团团围将上来,怕是……”
李适突然间眉头略略一拧,打断他的话,质问道:“不是说你在檀山上击杀了两名叛兵么,怎么说是刺客?”
李汲心说小家伙好敏!赶紧甩锅:“乃是家兄所言,其后李辅国也说,我等身无长物,而那些叛兵却紧追不舍,且其中一人面对家兄,曾经口出过一个‘李’字……恐怕不是普通的叛兵,其意专为刺杀家兄而来!”
李适背着手沉吟道:“刺客?安贼何必遣刺客来害长源先生?若有此心,早便兵发颍阳去了……”
李汲生怕他想得太过深入,或者别有所问,让自己难以作答,赶紧转移话题,问道:“则我唐当世,论诗以何人为首啊?”其实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估计李适也说不出谁作诗最强来,李汲不过是想探问、估摸一下,就严武这种水平,能排进前五去不能?
谁想李适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自然是太白先生了。”
李汲拱手:“请教。”
李适嘲笑道:“你竟连李太白都不知道?”李汲茫然摇头:“不知。”李泌对于那个本主,时常讲经、说史,却从来都没有教授过诗歌啊,遑论提及当世的诗人?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少负诗名,仗剑游于四方。后入京以诗文干谒,贺公知章见而大惊,称他为‘谪仙人’,荐于上皇。上皇乃使供奉翰林,恩宠无比,后因杨国忠之谮——也有说是高力士进了谗言——遂遭疏远而辞去……”
说到这里,李适不禁叹息:“如今社稷动荡,就不知道太白先生在何处了,可安泰否?”
李汲请求道:“殿……贤弟可还记得太白先生的佳作么?念几首来听听?”
李适随口背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汲撇了撇嘴:“也不见好……”
&n... -->>
李汲这些天窝在宫中,每天并不仅仅锻炼和读书,或者敷衍前来拜访的李适,听李适讲故事……他也反复回忆自己原本时间线上的某些后世诗篇,计划着等到时机成熟,就可以陆续撇将出去,尝试靠抄诗来扬名。
尤其经过推算,原来如今只是公元八世纪中期,那么就连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初期的那些名篇,也都可以借来用啦。仅仅韩愈之作,自己还有记忆的就不下十首,况且再晚一百年,还有个千古诗豪白居易呢!
就算这条时间线上,也有这几位大诗人的同位体存在,老子抄袭在先,将来你们也只能黯然弃笔吧。
本来谋划得好好的——虽然具体该如何付诸实施,尚无腹案——可谁成想今天出宫来闲逛,竟然在小摊上听到了这么一首《军城早秋》!
依照李汲的诗词鉴赏能力,此诗算不了上佳,倘若诗分九品的话,最多也就四品中上——曾经读过的唐高宗那几首,则属六品中下,至于那晚烧梨连诗,给九品下下都算是瞧在皇帝面子上。然而此诗文辞质朴、节律晓畅,就不象是反复锤炼所得,而是临时口占……则随随便便就能写出四品诗来,这人实际水平怎么也得三品往上了吧?
即便唐朝再怎么文教不兴,也可能有这么一两个饱学宿儒,或者天才诗家在,其作能至上品,也不稀奇。问题那家伙分明是个武夫啊,才刚转了文职不久!这年月武官以文盲、半文盲居多,则一群武夫里出个诗豪的几率,那得多低?
见有此人在,我就算将出后世名篇来,也未必能够占到太大便宜啊。且若水平相近,遇见了难免会评诗论赋,那我只是个抄家,要怎么跟人对话呢?
当下李汲就觉得身子凉了半截,连面前热腾腾的荞麦面吞落肚中,也不能温暖过来……
那两名官员此后再没交谈太多内容,只有那名绿袍武官提起过一回李泌,说:“圣人近日唯信那山人,连校阅各军,都要带在身边。此人若如房相一般,不通军事,好为大言,只怕……”
话被严姓给事中打断了:“长源先生之才,恐怕非你我所能妄测——且吃面,我偶尔得空,才与故旧闲叙,少时还有公事要理呢。”
于是匆匆各吃完两碗面,也就并肩而去了。李适小孩子,胃口不大,只吃了一碗面,其后就一直盯着李汲;李汲心思正乱,深感芒刺在背,因而四碗面吞落,到第五碗,也不怎么吃得下了,光喝了两口汤,便即放下筷子。
二人补了钱,离开草棚,走不上几步,眼看周边无人,而且背后的老关也听不见他们说话了,这才同时开口,一个问:“那位给事中……”一个直接就说:“严武,字季鹰……”
李汲心说我不问你就打算回答了是吧?小家伙这是在炫耀自己认识的人多吗?于是住口,听李适继续介绍下去:
“……乃是前中书侍郎严挺之之子,初投哥舒翰于陇右军中,担任判官,此番率神策军来勤王,因房琯之荐,圣人命为给事中。”
李汲暗中舒了口气,心道原来是重臣之子啊,多半家学渊源,那诗才拔群倒也不奇怪了。
“这个严武,诗名很盛么?”
李适摇摇头:“不曾听说他能诗。”随即笑道:“方才他所吟诵的,倒也不差,果然是宦门世家,颇有学问——咦,难道说,李汲你竟然也喜欢诗?”
李汲敷衍道:“只是听那首《军城早秋》,颇感热血沸腾罢了。”
李适笑道:“这般军旅边塞之诗,确实合你的胃口。李汲啊,你有没有考虑过投军,靠着拳脚去打出份不弱于长源先生的名气来?”
李汲虽在考虑争霸之意,却还没打算这就投入唐军,因而摆手道:“我如何敢与家兄相比?且军中不靠拳脚啊,长枪大刀、弓弩箭矢,我都不擅长,更不懂什么兵法。我只能抡抡拳头,打打弹弓,为家兄退几个刺客而已,若在战阵之中,刀矛团团围将上来,怕是……”
李适突然间眉头略略一拧,打断他的话,质问道:“不是说你在檀山上击杀了两名叛兵么,怎么说是刺客?”
李汲心说小家伙好敏!赶紧甩锅:“乃是家兄所言,其后李辅国也说,我等身无长物,而那些叛兵却紧追不舍,且其中一人面对家兄,曾经口出过一个‘李’字……恐怕不是普通的叛兵,其意专为刺杀家兄而来!”
李适背着手沉吟道:“刺客?安贼何必遣刺客来害长源先生?若有此心,早便兵发颍阳去了……”
李汲生怕他想得太过深入,或者别有所问,让自己难以作答,赶紧转移话题,问道:“则我唐当世,论诗以何人为首啊?”其实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估计李适也说不出谁作诗最强来,李汲不过是想探问、估摸一下,就严武这种水平,能排进前五去不能?
谁想李适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自然是太白先生了。”
李汲拱手:“请教。”
李适嘲笑道:“你竟连李太白都不知道?”李汲茫然摇头:“不知。”李泌对于那个本主,时常讲经、说史,却从来都没有教授过诗歌啊,遑论提及当世的诗人?
“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少负诗名,仗剑游于四方。后入京以诗文干谒,贺公知章见而大惊,称他为‘谪仙人’,荐于上皇。上皇乃使供奉翰林,恩宠无比,后因杨国忠之谮——也有说是高力士进了谗言——遂遭疏远而辞去……”
说到这里,李适不禁叹息:“如今社稷动荡,就不知道太白先生在何处了,可安泰否?”
李汲请求道:“殿……贤弟可还记得太白先生的佳作么?念几首来听听?”
李适随口背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汲撇了撇嘴:“也不见好……”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