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时空过客4251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南岸之后,红一军团后续的行动就方便了不少,他们在湖口附近渡江,到了赣省后沿着鄱阳湖东侧的山林前行,走了大约三百公里左右,便来到了方之民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
这里算得上赣南红军的半个老家,再往南两百多公里就到了中央苏区北大门广倡县,之前两地之间的来往也比较密切,人员、物资的流动相较于北岸的鄂豫皖还要更为频繁,所以部队自然就选择在此地落脚休整。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红军从赣南出发的时候,也曾派出一支分队前往此地,为这处夹杂赣浙闵三省之间的根据地送去新鲜血液,眼下正好看到了不少熟面孔。
而且就在前不久,确定李润石顺利渡江后,王凯等人也顺势东撤转移了过来,稍稍先于北上主力两天多到达了此地。
至于接下来的工作倒是相当简单,不出意料的话,常凯申的首次围剿大作战年底左右就会展开,所以尽快回师部署防御战略,就成了摆在高层手中的头号大事。
当然了,其他根据地的发展同样也不会落下,只是说这一轮补血操作已经大幅增加了各地的发展潜力,而要想将潜能转化为实际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在此之前将现有的地盘稳定起来才是核心关键。
这点无论是在鄂豫皖,还是在赣东南,又或者是湘赣边,李润石都与当地的领导人进行密切的沟通,互相达成了一定共识,在己方的力量没有积蓄到位之前,还不能贸然采取过于激进的举措,一切以巩固当前的革命果实为要。
实际上这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过去的一年间,利用中原大战的间隙,除去没有攻克大型城镇外,各地红色根据地在面积、人口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扩红运动搞得风生水起。
只不过但凡有点见识的同志都能看得出来,鲜花着锦的背后其实埋藏着诸多若隐若现的隐患,那些在革命高潮时期扩张出来的领地,其实不过是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凡遭遇强敌入侵就很有可能分崩离析。
类似的规律在过去两三年里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政工干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在地方工作上,当地群众虽然旺盛的革命热情,但没有一个完善的组织能够将这股力量很好地统合起来,使得不少新成立的红色政权犹如缺乏地基的建筑,建得越高就越显得摇摇欲坠。
最主要还是军事问题,这其中装备都算是次要难点,合格的军事人员才是最大的麻烦,可以说始终处于极度匮乏之中。
甚至全国大部分红军的中高层指挥员,除去少量接受过系统军事训练外,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基本算作赶鸭子上架。
而且即便是军人出身的同志,之前也大多只统领过团以下的队伍,如今领导起军师级作战,哪怕这些军级单位人数往往少得可怜,也就人家一个师左右的编制,但还是对干部们的能力提出了相当严峻的考验。
上层已经是如此窘迫,就更遑论基层指战员了,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在作战热情上表现得确实不错,敢打敢拼,甚至有的都到了不要命的程度。
但空有一腔热血是打不了硬仗的,后面几年里各地都需要面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敌人,不抓紧时间训练出一批足够能打又敢打的种子,那么接下来继续不断地大战,必然会将这些好不容易发动起来的青年消耗殆尽。
当然这并不是在贬低这支军队,实际能够发现这么多的问题,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他们已经到了面临这些问题的阶段,而放眼国内,其他军队都还在泥坑里肆无忌惮地耍活呢。
只不过双方的目标和追求确实不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对于决心要改变这个旧世界的土共而言,不断地努力学习、克服自己的问题、争取更大的进步,这几乎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同样必须提及的是,即便是再土共内部,意见也是存在诸多分歧的,至少在其他根据地看来,李润石领导的中央苏区实在处处透露着不同。
在今年之前,大家其实对红四军的了解其实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从白区的报纸中听说了李王所部的悍勇,又从程刚那里见识到了神秘又雄厚的财力,可这股被称为红军最强的军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力量,他们都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作片面的猜测。
直到这次北上行动,至少路过的那些根据地就彻底见识到了李润石的本钱,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其实各地红军都广泛存在,但在这里面,红一军团则被公认为问题表现得最不明显,或者说解决得最好。
但这样的不同又引发了众人更多的... -->>
回到南岸之后,红一军团后续的行动就方便了不少,他们在湖口附近渡江,到了赣省后沿着鄱阳湖东侧的山林前行,走了大约三百公里左右,便来到了方之民领导的赣东北根据地。
这里算得上赣南红军的半个老家,再往南两百多公里就到了中央苏区北大门广倡县,之前两地之间的来往也比较密切,人员、物资的流动相较于北岸的鄂豫皖还要更为频繁,所以部队自然就选择在此地落脚休整。
其实早在两个月前,红军从赣南出发的时候,也曾派出一支分队前往此地,为这处夹杂赣浙闵三省之间的根据地送去新鲜血液,眼下正好看到了不少熟面孔。
而且就在前不久,确定李润石顺利渡江后,王凯等人也顺势东撤转移了过来,稍稍先于北上主力两天多到达了此地。
至于接下来的工作倒是相当简单,不出意料的话,常凯申的首次围剿大作战年底左右就会展开,所以尽快回师部署防御战略,就成了摆在高层手中的头号大事。
当然了,其他根据地的发展同样也不会落下,只是说这一轮补血操作已经大幅增加了各地的发展潜力,而要想将潜能转化为实际战斗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在此之前将现有的地盘稳定起来才是核心关键。
这点无论是在鄂豫皖,还是在赣东南,又或者是湘赣边,李润石都与当地的领导人进行密切的沟通,互相达成了一定共识,在己方的力量没有积蓄到位之前,还不能贸然采取过于激进的举措,一切以巩固当前的革命果实为要。
实际上这已经算是一个不小的进步,过去的一年间,利用中原大战的间隙,除去没有攻克大型城镇外,各地红色根据地在面积、人口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扩红运动搞得风生水起。
只不过但凡有点见识的同志都能看得出来,鲜花着锦的背后其实埋藏着诸多若隐若现的隐患,那些在革命高潮时期扩张出来的领地,其实不过是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凡遭遇强敌入侵就很有可能分崩离析。
类似的规律在过去两三年里可以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一方面是缺乏足够的政工干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没有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在地方工作上,当地群众虽然旺盛的革命热情,但没有一个完善的组织能够将这股力量很好地统合起来,使得不少新成立的红色政权犹如缺乏地基的建筑,建得越高就越显得摇摇欲坠。
最主要还是军事问题,这其中装备都算是次要难点,合格的军事人员才是最大的麻烦,可以说始终处于极度匮乏之中。
甚至全国大部分红军的中高层指挥员,除去少量接受过系统军事训练外,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基本算作赶鸭子上架。
而且即便是军人出身的同志,之前也大多只统领过团以下的队伍,如今领导起军师级作战,哪怕这些军级单位人数往往少得可怜,也就人家一个师左右的编制,但还是对干部们的能力提出了相当严峻的考验。
上层已经是如此窘迫,就更遑论基层指战员了,这些人当中大多数都是农民出身,在作战热情上表现得确实不错,敢打敢拼,甚至有的都到了不要命的程度。
但空有一腔热血是打不了硬仗的,后面几年里各地都需要面对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敌人,不抓紧时间训练出一批足够能打又敢打的种子,那么接下来继续不断地大战,必然会将这些好不容易发动起来的青年消耗殆尽。
当然这并不是在贬低这支军队,实际能够发现这么多的问题,其首要的前提就是他们已经到了面临这些问题的阶段,而放眼国内,其他军队都还在泥坑里肆无忌惮地耍活呢。
只不过双方的目标和追求确实不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对于决心要改变这个旧世界的土共而言,不断地努力学习、克服自己的问题、争取更大的进步,这几乎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同样必须提及的是,即便是再土共内部,意见也是存在诸多分歧的,至少在其他根据地看来,李润石领导的中央苏区实在处处透露着不同。
在今年之前,大家其实对红四军的了解其实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从白区的报纸中听说了李王所部的悍勇,又从程刚那里见识到了神秘又雄厚的财力,可这股被称为红军最强的军队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力量,他们都只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作片面的猜测。
直到这次北上行动,至少路过的那些根据地就彻底见识到了李润石的本钱,上面提到的那些问题其实各地红军都广泛存在,但在这里面,红一军团则被公认为问题表现得最不明显,或者说解决得最好。
但这样的不同又引发了众人更多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