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文学巴士 www.wx84.cc,慈禧全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己带小队跟了下去,见机行事。今天来跟治平大哥商量的是,好不好借我几支短枪?”

    “那还用得着‘商量’二字?你要多少,派人来说一声,我还能不给吗?”

    其实,程绳武有自己的亲兵小队,一共二十多人,每人一支火力其强的“后膛七响”他特意跟王心安借枪是有意套亲近,当时写了张借枪八支的字据,面交王心安。等他回到衙门,已有一名把总将枪送到,额外有两百发“子药”说明是王心安所奉送。程绳武派人点收,厚犒来使。然后查问安德海的行踪。

    “已经打过尖,走了。”为他带领亲兵的一名姓余的千总告诉他。

    “出东门,还是出南门?”程绳武问。

    “出东门。”

    由东昌府南下有两条路,出南门是走阳谷、郓城。出东门则又有两条路,一条是正东,经平阴、肥城到泰安,折而往南,为自古以来的南北通衢,一条是东南,由东阿、东平、汶上,经兖州入江苏。不知道安德海走的是那一条?“大人!”跃跃欲试的余千总问道:“是不是要抓那一帮太监?”

    程绳武微微一惊,要逮捕安德海是个绝大的机密,如何消息已经外泄?但他深有经验,已泄漏的机密,越是重视,传播得越快,最好的办法是淡然处之,因而他用信口答话的语气问道:“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如果不是,就该护送他出境,倘或是——是要抓这一帮太监,杀鸡焉用牛刀,今天夜里就可以一网打尽。”

    “喔!”程绳武的脸色变得很“正经”了,他觉得这个余千总,不能视之为老粗,便有意跟他作个商量,于是问道:“护送是大可不必。我先问你,你怎么知道要抓这帮太监?”

    “有人从济南来说——很靠得住的一个人,说宫保大发雷霆,非抓这个人不可。”

    “那个人?”程绳武的话声十分峭急。

    “是,是个姓安的总管太监,说是太后面前的红人。”

    程绳武不答话,只点头。过了好一会才说:“不必护送,也不必抓他,不过差使比抓还难,我不知道你办得了办不了?”

    这是激将法,余千总当然要上当,满脸不服地说:“大人的差使还没有派下来,如何就说人办不了?”

    “别人办不了,你当然能办。”程绳武慢条斯理地说:“他们中午在这里打的尖,今晚必宿桐城驿,由此分途,所以要到明天,才知道他们是投正东,还是往阳谷?你今夜就走,把他们的行踪打听清楚,连夜赶回来告诉我。”

    “是!”余千总答道“我马上就走,明天天一亮一定赶回来禀报大人。”

    “好!”程绳武又问:“你是怎么样子去打听?”

    余千总想了想答道:“我不带人。就我自己,换上便衣,到桐城驿一问那些脚伕就知道了。等打听清楚,即时回来,大人明日起身,就有确实消息听见。”

    “就这么说。等事情完了,我保你换顶戴,不然就托王总兵给你补实缺。你快走吧!明天一早,我等你的消息。”

    第二天一早,消息果然来了,安德海是往东阿的这条路走。程绳武是早就准备好的,穿便衣、戴凉笠,带着十几个人追了下去,临行之前,先上一通密禀,说明情况。

    在烈日下跟踪了两天,突然发觉安德海的行程变了,由汶上县动身,本应直下兖州,却折而往东到了宁阳,又往北走。程绳武派人去一打听,才知道安德海兴致不浅,要迂道去一游泰山,再由泰安南下。

    就这时候,王心安奉到丁宝桢的命令,带着一小队人,赶了下来,追着程绳武,彼此商量。照王心安的意思,就要动手,而程绳武依然力主慎重,说泰安知县何毓福极其能干,一定有办法可以“智取”否则就等安德海从泰山下来,派兵拦截,也还不迟。

    王心安同意了他的办法,秘密商量了一番,特为遣派余千总,持着程绳武的亲笔信,抢先到了泰安。等安德海的车队一到,天色将晚,进了南关,先投客店。最大的一家,字号叫做“义兴”巧得很,正有两个大院子空着,等安德海歇了下来,刚刚掸土洗脸,坐着在喝茶,黄石魁进来告诉他说:

    “泰安县派了人来。见不见他?”

    一路都不大有人理,不想这里与众不同,安德海似乎很高兴“见,见!”他说:“怎么不见?”

    于是领进来一个穿蓝布大褂、戴红缨帽的“底下人”向安德海请了安,自己报名:“小的叫张升,敝上特为叫张升来给安钦差请安。敝上说,本来该亲自来迎接的,因为未奉到公事,不敢冒昧,不过晓得安钦差是奉太后差遣,也不敢失礼。”说着,打开随身携来的拜匣,取出一张名帖,双手捧上。

    “喔!”安德海看了看名帖“原来是何大老爷!”

    “是!”张升说道“敝上叫张升来请示,敝上备了一桌席,给安钦差接风,想屈驾请过去。如果不便,就把席送过来。”

    这是有意带些激将的意味,安德海一听就说:“没有什么不便!既然贵上知道我的身分,倒不能不叨扰他一顿。”

    “是!安钦差赏脸。”张升请了个安说“还有几位老爷,也请一起过去。”

    “好!你等一等。”

    于是安德海找人来商量了一下,决定带着陈玉祥、李平安,一起赴席,黄石魁随行伺候。由张升带路,坐车直奔泰安县衙门。请到花厅,张升退了出去,另有个听差,拿个托盘,捧来三杯茶——不是什么待客的盖碗茶,安德海一看,脸色就变了。

    “黄石魁,黄石魁!”他大声喊着。

    外面没有回音,黄石魁不知道到那里去了?安德海亲自走到廊下来看,只见回廊上、假山边,影影绰绰好几条人影。

    “怎么回事?”陈玉祥赶了过来,小声问说。

    “岂有此理!”安德海发脾气骂道:“这算是什么花样?”“别是。”陈玉祥刚说了两个字,便有人拉了他一把,回身看时,是李平安在向他摇手。

    彼此面面相觑,好半天,安德海才说了句:“沉住气!”

    所谓“沉住气”实在是束手无策。很显然地,安德海此时最要紧的是,依旧摆“钦差”的架子唬人,所以拉起京腔,大发牢骚。但陈玉祥、李平安却真是吓坏了,一见有人持烛进来,赶紧上去抓住他的手问道:“何大老爷说请我们吃饭,怎么人面不见?”

    那听差皮笑肉不笑地答道:“总快出来了吧!”说着,把蜡烛放在桌上,管自己退了出去。

    “你们少说话!”安德海板着脸说“凡事有我。”

    教太监不说话是件很难的事,陈、李两人到底忍不住了,躲在一边,悄悄低语,不时听得怨恨之声。这当然会把安德海搞得很烦,在花厅砖地上来回走着,一有响动,便朝外看,当是何毓福到了。

    何毓福终于到了,他在等着程绳武和王心安商量处置办法。“义兴”栈那两座大院子,原是特意命店家腾出来的,一入陷阱,往外封住,加以“蛇无头不行”那些镖手不敢自讨没趣,乖乖地守在院子里,不敢胡乱行走。等处置好了这些人,程、王二人也到了。就在“义兴”栈商量停当,程绳武仍回东昌,王心安分一半人驻守“义兴”栈,他自己带着另一半,护送安德海到济南。

    于是何毓福赶回县衙门,一进花厅便抱拳说道:“失迎,失迎!东城出了盗案,不能不赶了去料理。以致说给安钦差接风,变成口惠而实不至。”他接着便大喊一声:“来啊!”还是那持烛的听差,对主人态度自然大不相同,进了门垂手站着,听候吩咐。

    “快摆酒!”他说“只怕钦差已经饿了,看厨房里有什么现成的点心,先端来请贵客用。”

    “喳!”那听差答应着,退出去时,还给“贵客”请了个安。

    这一下搞得安德海糊里糊涂,不辨吉凶。反正伸手不打笑脸人,替陈玉祥、李平安引见以后,坐下来跟何毓福寒暄,先是请教功名,然后便说如何奉慈禧太后懿旨,到苏州采办龙袍,接下来大谈宫内的情形,自然都是外面听不到的秘辛。

    谈了一会,席面铺设好了,听差来请主客入座。安德海大概心里还有些嘀咕,酒也不敢多饮,怕醉后失言,陈玉祥和李平安却是没脑子的人,看何毓福的态度,疑虑一空,开怀畅饮。

    “老爷!”听差走来向何毓福说道“省里有人来。”

    “谁啊?”

    “是抚台衙门的‘戈什哈’。说有紧要公事,跟老爷面回。”

    “喔!”何毓福说道:“安钦差不是外人,你把他请进来。”

    王心安的卫士所扮的戈什哈,进来行了礼,拿出一封程绳武所写的信,递了上去,何毓福匆匆看完,随即扬脸说道:

    “安钦差,得请你连夜上省。”

    安德海脸色一变,强作镇静地问道:“怎么啦?”

    “省里送信来,说内务府派了人来,有要紧话要跟你当面说。”

    安德海和陈、李二人的脸色,都不再是那么又青又白地难看了“必是京里有什么消息。”陈玉祥自作聪明地说。

    “当然是传消息来!”安德海微微瞪了他一眼,示意他少开口,自己又接着自己的话说:“必是两位太后,传办物件。

    不知道信上说明了没有,是内务府那一位?”

    “你看!”何毓福把信递了过去。

    他接信一看,上面写的是:

    “分行东昌府、泰安州、济宁州暨所属各县:顷以内务府造办处司官,驰驿到省,言有要公与出京采办钦使面洽。奉宪台面谕:飞传本省各县,转知其本人,并迅即护送到省。毋忽!合函录谕转知,请惠予照办为盼。”

    下面盖着一个条戳,字迹模糊不清,细看才知是“山东巡抚衙门文案处”九字。

    “信上催得很紧,当然也不争在这一晚。”何毓福说:“安钦差尽管宽饮,等明天我备车送你去。”

    “不!”安德海虽是沉着,但很重视其事的神情“还是今夜就走的好。白天坐车,又热,灰沙又多,实在受不了。”

    “悉听尊意,我马上叫他们预备。”

    于是把听差找了来,当面吩咐备车,车要干净,马要精壮,反复叮咛着,显得把安德海真的奉为上宾。

    “你们俩呢?”安德海问他的同伴“也跟我走一趟济南,去逛一逛大明湖吧?”

    听他有邀陈、李作伴的意思,何毓福便怂恿着他们说:“一交了秋,济南可是太好了,‘一城山色半城湖’。两位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有机会为什么不去逛一逛?”

    “好啊!”陈玉祥向李平安说:“咱们跟着二爷走。”“那么,”何毓福紧接着说“回头就从这儿走吧。安钦差也不必回店了,我会派人去通知。”他看着安德海问:“有什么话要交代?我一定给说到。”

    安德海有些踌躇,照理应该回去一趟,但想想回去也没有什么话,无非说要到济南一行,很快就会回来。就这样一句话,托何大老爷转达也是一样。

    于是他说:“没有别的话,就说我三两天就回来。”

    “是了,我马上派人去通知。”

    “劳驾,劳驾!”安德海放下酒杯说“请赏饭吧!”吃完饭,安德海又改了主意“不必麻烦了。”他说“我还是自己回店去一趟。”

    一回店,底蕴便尽皆泄露,何毓福是早就筹划妥当的,毫不迟疑地答说:“都听安钦差的意思。回头上了车,先到南关弯一弯,也很方便。”

    等上了车,先是往南而去,然后左一转,右一转,让安德海迷失了方向。八月初二没有月亮,夜色沉沉,不易辨认东西南北。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车子已经出城了。

    “喂,喂!”他在车中喊道:“停一下,停一下!”

    不喊还好,一喊,那御者扬起长鞭“刷”地一响,拉车的马泼开四蹄,往前直冲,跑得更快了。接着,听得蹄声杂沓,有一队人马,擎着火把,从后面赶了上来,夹护着马车,往西而去。

    初秋气爽,正是“放夜站”的天气,而且大乱已平,百业复苏,所以这条路上,晚上亦是商旅不绝,一望见灯笼火把,军队夹护,都当是什么显宦,不知因为什么要公,星夜急驰,谁也没有想到是丁宫保捉“钦差”

    天一亮,名城在望,王心安一马当先,直入南门,要投巡抚衙门。这个衙门很有名,原是前明洪武年间所建的齐王府,其中许多地方,沿用旧名,二堂与上房分界之处,就叫“宫门口”因此“宫保”亦几乎成了山东巡抚专用的别称。巡抚恩赏了“太子少保”的“宫衔”都可称为宫保,不过总不如有宫衔的山东巡抚,唤作宫保来得贴切。

    丁宫保已经在半夜里接到程绳武专差送来的密禀,知道安德海将在泰安落网,计算途程只百把里路,一早可到,所以早就交代抚标中军的绪参将,派人在南门守候,等王心安把安德海押到,立即带着他去见丁宝桢。

    王心安是丁宝桢的爱将,特假词色,亲自站在签押房廊前迎候,等他一进“宫门口”先就喊道:“治平,你辛苦了!”

    总兵巡抚品级相同,但巡抚照例挂兵部侍郎的衔,以便于节制全省武官。因而王心安以属员见“堂官”的礼节,疾趋数步,一足下跪,一手下垂请了个安说:“心安跟大人交差。”

    “人呢?”丁宝桢一面说,一面往里走“进屋来谈。”

    “一共四个人,安德海,一陈一李两个太监,还有个安德海的跟班。都交给绪参将了。”

    接着是绪参将来回禀,说把那四个人看管在辕门口,请示在何处亲审?

    “不忙!”丁宝桢说“等我先听一听经过情形。”

    于是王心安尽其所知,细细陈述。谈到一半,听差来报,泰安县知县何毓福赶来禀见,随身带着一只箱子,是安德海的最要紧的一件行李。

    “请进来,请进来。”

    连人带箱子一起到了签押房,打开箱子一看,里面是簇新的一件龙袍和一挂翡翠朝珠。

    “该死!”丁宝桢这样骂了一句“真的把宫里的龙袍偷出来招摇。这挂朝珠也是御用之物,疏忽不得。”他向绪参将说“加上封条,送交藩司收存。”

    这就该提审了。丁宝桢吩咐把文案请了来,说明经过,邀请陪审,有个文案看了看他的同事说:“我们还是回避的好!”“是,是!理当回避,请宫保密审吧!”

    这一说,丁宝桢明白了,他们是怕安德海在口供中,难免泄漏宫禁秘密,不宜为外人所闻。便点点头说:“既如此,我回头再跟各位奉商。”

    “大人,”何毓福站起来说“我先跟大人告假,回头来听吩咐!”

    “好!你一夜奔波,先请休息。午间我奉屈小酌,还有事商量。”丁宝桢说到这里,拉住王心安的手“你别走!”

    于是,只剩下王心安一个人,在抚署西花厅陪着丁宝桢密审安德海。

    绪参将说把安德海看管在辕门口,其实是奉为上宾,招呼得极其周到,只是行动不能自由而已。等丁宝桢传令提审,绪参将亲自带人戒备,从辕门到二堂西面的花厅,密布亲兵,断绝交通,然后把安德海“请”了进去。

    他很沉着,也很傲慢,微微带着冷笑,大有“擒虎容易纵虎难”要看丁宝桢如何收场的意味。同时也仿佛有意要摔一番气派,那几步路走得比亲王、中堂还安详,橐橐靴声,方步十足,威严中显得潇洒自如,真不愧是在宫里见过世面的。

    “安德海提到!”在丁宝桢面前,绪参将又另有一种态度,掀开帘子,这样大声禀报。

    “叫他进来!”

    由听差打起帘子,安德海微微低头,进屋一站,既不请安,也不开口,傲然兀立。

    王心安忍不住了,怒声叱斥:“过来!你也不过是个蓝翎太监,见了丁大人,怎么不行礼?谁教你的规矩?”

    “原来是丁大人。”安德海相当勉强地让步,走过来垂手请了个安。

    丁宝桢把他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方始用他那口一板一眼的贵州口音问道:“你就是安德海?”

    “是的。我是安德海。”

    “那里人哪?”

    “直隶青县。”

    “今年多大岁数?”

    “我今年二十六岁。”

    “你才二十六岁,”丁宝桢说“气派倒不小啊!”“气派不敢说。不过我十八岁就办过大事。”

    那是指“辛酉政变”安德海奉命行“苦肉计”被责回京,暗中与恭王通消息那件“大事”丁宝桢当然明白,却不便理他,只问:“你既是太监,怎么不在宫里当差,出京来干什么?”

    安德海念着那两面旗子上的字作答:“奉旨钦差,采办龙袍。”

    “采办龙袍?”丁宝桢问“是两宫太后的龙袍,还是皇上的龙袍?”

    “都有!”安德海振振有词地答道:“大婚典礼,已经在筹办了。平常人家办喜事,全家大小都得制一两件新衣服,何况是皇上大喜的日子?”

    “你说得有理!不过,我倒不明白,你是奉谁的旨?”

    “是奉慈禧皇太后的懿旨。”

    “既奉懿旨,必有明发上谕,怎么我不知道?”

    “丁大人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安德海很轻松地答道:

    “那得问军机。”

    “哼!”丁宝桢冷笑“少不得要请问军机。你把你的勘合拿出来看看!”

    安德海的脸色变了“又不是兵部派我的差使,”他嘴还很硬“那里来的勘合?”

    “没有勘合不行!”丁宝桢直摇头,仿佛有些蛮不讲理似的。

    安德海软下来了“丁大人,”他说“你老听我说。”

    “你有啥子好说的?尽管说嘛!”丁宝桢又补了一句:“总要说得象话才行。”

    “丁大人!”安德海双手一摊,作出无可奈何之状“这就说不到一处了。我说奉了懿旨,你老跟我要兵部勘合。这是两码事嘛!”

    “怎样叫两码事?你归内务府管,譬如内务府的官员出京办事,难道就象你这个样,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只凭你一句话?”

    “这,丁大人,我说句不怕你老生气的话,你老出了翰林院,就在外省,京里的情形不熟悉。”安德海把脸仰了起来,说话的神气,显得趾高气扬“内务府的人,不一定能当内廷差使,就是内廷差使,也还有讲究,有‘内廷行走’,有‘御前行走’。不奉圣旨,那怕是王爷,也到不了内廷。”

    他卖弄的就是慈禧太后面前,管事的太监这个身分。丁宝桢心想,到此刻这样的地步,他的神态、语气,还是如此骄狂,那么,平日是如何地狐假虎威?可以想见。这样转着念头,反感愈甚,打定主意,非要问他个水落石出不可。

    “我是外官,不懂京里规矩。我倒问你,御前行走怎么样?

    凭你口说钦差就是钦差吗?”

    “凭我口说?嘿,丁大人,我算得了什么?不都是上头的意思吗?”安德海振振有词地说“你老请想,如果不是上头的意思,我出得了京吗?就算溜出京城,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他们肯放我过去吗?”

    “对了!就是这话,在我这里就不能放你过去。”

    “那么,”安德海仿佛有些恼羞成怒了“丁大人,你预备拿我怎么样,难道还宰了我?”

    一听这话,丁宝桢勃然大怒,但他还未曾发作,王心安已经愤不可遏,抢上前去,伸手就是一个嘴巴,把安德海的脑袋打得都歪了过去。

    “混帐!”王心安瞪着眼大喝“你再不说实话,吊起来打!”

    看样子安德海是气馁了,捂着脸,好久才说了句:“何必这样子?有话好说嘛!”

    “跟你说好的你不听,偏要歪缠,不打你打谁?”

    “哼!”丁宝桢冷笑着接口:“你别想错了,你以为我不敢宰你?”

    “听见没有?快说。”王心安揎一揎臂,又打算着要挥拳。

    “要我说什么呢?”

    “说实话!”丁宝桢问道“你是怎么私自出京的?”

    “我不是私自出京。”安德海哭丧着脸说“我在慈禧太后跟前当差,一天不见面都不行,私自出京,回去不怕掉脑袋?”

    这话实在是说到头了,但丁宝桢无论如何不能承认他这个说法“你说来说去就是这一点,”他驳得也很有道理“在慈禧太后面前当差的人也多得很,象你这样,全成了钦差了,那还成话吗?再说,太监不准出京,早有规矩,慈禧太后有什么差遣,什么人不好派,非得派你不可?”

    “丁大人明见,”安德海紧接着他的话答道“宫里这么多人,为什么不派别人,单单挑上我?这有个说法儿,上头有上头的意思,不是天天在跟前的人,就说了也不明白。”

    “慢着!”丁宝桢终于捉住了他话中的漏洞,毫不放松地追问:“原来你也不过是揣摩皇太后的意思!啊?说!”

    安德海依然嘴硬:“上头交代过的。还有许多意思,我也不便跟丁大人明说。”

    “你还敢假传圣旨?”丁宝桢拍着炕几,厉声说道“你携带妇女,擅用龙凤旗帜,难道这也是上头的意思?”

    “这,这是我不对!”

    “还有那面小旗子,上面画的那玩意,我问你,那是什么意思?也是上头交代过的?”丁宝桢有些激动,怒声斥责:“你一路招摇,惊扰地方,不要说是假冒钦差,就算真有其事,也容不得你!你知道你犯的什么罪?凌迟处死,亦不为过!”

    直到这地步,才算让安德海就范,他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终于认罪了:“我该死,我该死!求丁大人高抬贵手,放我过去吧!”说着,人已矮了一截。

    下跪亦无用,丁宝桢大声喊道:“来啊!”站在廊下的戈什哈有四五个,闻声一起进屋,最后是绪参将赶了过来,直到丁宝桢面前,请个安听候指示。

    “搜他!”

    “喳!”绪参将答应着,回身把手一招,上来两名戈什哈,一个如老鹰抓小鸡似的,捏住安德海的衣领往上一提,另一个就解开他的衣襟,亮纱袍子里面,雪白的一件洋纱衬衣,小襟上有个很深的口袋,摸出一个纸包,随手交给绪参将。他捏了一下,发觉里面是纸片,便不敢打开来看,转身又呈上丁宝桢。

    “哼!”丁宝桢看完那两张纸片,冷笑着说:“太监不准交结官员,干预公事,凭这个,就是一行死罪!”说完,他把那两张纸片揣入怀中,谁也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

    “跟大人回话,”绪参将报告“他身上别无异物。”

    “先押下去,找僻静地方仔细看守。不准闲人窥探。”

    “是!”绪参将又挥挥手,示意把安德海押下去。

    “丁大人!”被挟持着的安德海,尽力挣扎着,扭过头来说道:“是真是假,你老把我送到京里一问就明白了。”

    丁宝桢不理他,等他出了花厅,才向王心安低声说道:

    “这家伙在做梦,还打算活着回京里!”

    “大人!”王心安喊了这一声,迟疑着似乎有什么逆耳之言要说。

    “你不用说了,我知道。”丁宝桢又对绪参将说:“把另外两名太监提上来!”

    陈玉祥、李平安都是面无人色,瑟瑟发抖,一进花厅,双双跪倒,取下帽子,把头在青砖地上碰得咚咚作响,然后自己报着名,只是哀恳:“丁大人开恩!”

    “你们说实话,是谁叫你们跟着安德海出来的?”

    “是!”年纪大些的李平安说:“是安德海。”

    “你们俩都归他管吗?”

    “不归他管。”

    “既然不归他管,他怎么能指挥你们?叫你们出京就出京?”

    “回丁大人的话,”李平安怯怯地,但谨慎地回答:“安德海是慈禧太后面前最得宠的人,他的话,我们不能不听。”

    “那么,他为什么不找别人,偏要找你们俩呢?”

    “不止我们两个,”陈玉祥插嘴答道“一共是五个人。”

    “为什么单找你们五个?”丁宝桢问“总有个缘故在内。”

    “这,”李平安迟疑地说“想来是我们平常很敬重他的缘故。”

    那就不用说,都是安德海的同党了。丁宝桢又问:“你们一起来的,共有多少人?”

    “总有三十多个。”

    “都是些什么人?”

    于是李平安和陈玉祥查对着报明各人的身分,除了安德海的亲属和下人以外,从车伕、马伕、到剃头、修脚的,流品甚杂。这些人将来都可以发交属员去审,丁宝桢就懒得问了。

    押下那两个太监,又提审黄石魁。宫里的情形,他不会清楚,问到安德海出京的经过,却答得很详细,道是早在四月里,就有出京之说,但一直到六月下半月,才忽然忙了起来,那些跟随的人,大半都是黄石魁去找来的。

    “安德海为什么要带这么多人?”丁宝桢不解地问。

    “因为,”黄石魁答道“小的主人,喜欢闹气派。”

    丁宝桢认为他答得很老实。不安分的人,多喜欢来这一套,包揽是非、招摇跋扈,即由此而起。接着,他又问起黄石魁如何假充前站官抓车,所得到的答复,也能令人满意。初步的“亲审”到此结束。

    这时臬司潘霨、济南府知府、首县历城县知县,都已闻信赶来伺候。丁宝桢只传见了首县,把安德海等人发了下去,严加看管。其余臬司和济南府一概挡驾,因为他在没有跟文案商量妥当以前,不便对掌理一省刑名的臬司有何表示。

    回到“宫门口”签押房外的厅上,已设下一桌盛撰,但丁宝桢无心饮啖,把文案们都请了来,说明案情,征询各人的意见。

    “宫保,”有人这样答道:“我在屏风后面听着,有一层疑义,提出来跟宫保请教。安德海的随从中,有天津的一个和尚,说是愿意回南,安德海喜欢招摇,带着他一起走,也算是做好事,这在情理上讲得通,然而,何以有绸缎铺和古董铺的掌柜,而且各带一名伙计随行?其中怕有隐情。”

    “这话说得是。”丁宝桢深深点头“我还觉得安德海带那些太监,必有作用。他本人胆大妄为,跟他来的那五个太监,总有明白事理的,难道不知道太监不准出京,犯了这个规矩,非同小可,就不顾自己的祸福,贸贸然跟了他来?”

    “是啊!”王心安建议:“我看还得严加拷问,真相才会大白。”

    “问不妨问,无须用刑。”丁宝桢这样表示,随即派了一个差官到历城县下达口头的命令,设法问明实情具报。

    历城县的知县也很能干,把陈玉祥、李平安二人隔离开来,个别询问。话里套话,终于摸到了底蕴,刘同意和王阶平都是跟着去做买卖的,只是性质正好相反,一个卖,一个买。有珠宝要带到江南去卖,所以带着古董铺的人去估价,以免吃亏;又想从苏杭等地,买一批绸缎运到北方销售,这自然要请教绸缎铺的掌柜。

    珠宝是从那里来的呢?陈、李二人虽不肯说明,但从话风中可以推想得到,是窃自宫中。丁宝桢接获报告,大起戒心,他只要杀安德海,不愿兴起大狱,现在牵出一件宫中的大窃案,可能是几十年的积弊,如果认真究办,株连必广,而未见得会有结果,于公,非大臣持重处事之道,于私,只会惹来麻烦,徒然挨骂。

    因此,丁宝桢决定把这陈、李二人的这一段口供,连同从安德海身上搜出来的那两张纸片,一起销毁。但木本水源,推论到底,无非安德海的罪状,益见得此人该死!

    “安德海罪不容诛!”他神色凛然地说“决不能从我手上逃出一条命去。我想,先杀掉了他再说。”

    这真是语惊四座了,彼此相顾,无不失色“宫保,”有个文案提醒他说:“不论如何,安德海决不会无罪。等朝旨一下,他就是钦命要犯了,交不出人,可不是开玩笑的事。”

    “我就是不愿意交人。地方大吏,象这样的事,该有便宜处置之权。”

    “说得是。不过出奏的时节,有‘请旨办理’的话,既然如此,就不能擅自处置了。”

    丁宝桢略一沉吟,慨然说道:“我豁出去了,就有严谴,甘受无憾。”

    大家都认为犯不着为了安德海,自毁前程,苦苦相劝,丁宝桢执意不从。谈到后来,泰安县知县何毓福,越众出座,向上一跪说道:“大人,我有几句话,请鉴纳。”

    “有话好说,不必如此,请起来!”

    何毓福长跪不起“大人,”他说“照我的看法,安德海一定处死。到了该明正典刑的时候,却提不出人来,绑到刑场,这是莫大的憾事。”

    这一层,丁宝桢不能不考虑,同样一死,逃脱了“显戮”便是便宜安德海了。

    “而且,可能有人不以大人此举为然,只是义正辞严,不得不依国法处置,如果大人不依律办,岂不是授人以柄,自取其咎。”何毓福又说:“大人,恕我言语质直!”

    这一层,尤其说中了要害,都道他说得有理,但口头上不便明说“不以此举为然”的人,自然是慈禧太后,正好抓住丁宝桢擅杀钦命要犯的错处,为安德海报仇,那不是太傻了吗?

    “为此,务求大人鉴纳愚衷,请再等两天,看一看再说。”

    “你是说等朝旨?”丁宝桢说“不杀安德海,我无论如何不甘。”

    “宫保必能如意。”居于末座,一个素以冷峭著称,为丁宝桢延入幕府的朱姓候补知县,慢条斯理地说道:“人在历城监狱,宫保要他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

    语气涉于谐谑不庄,却真正是一语道破!朝旨下达,安德海处死,自然最好,不然,擅杀钦命要犯是严谴,违旨擅杀一样也不过是严谴。而且在处分以外,还有个说法:“因为朝廷不杀,我才杀他。”否则,有人问一句:“是不是疑心朝廷会庇护此人,所以迫不及待地先动手?”这话会成为“诛心而论”倘或言官参上一本,降旨“明白回奏”还真无以自解。

    “好!”丁宝桢亲手扶起何毓福“诸公爱我,见教极是。

    我不能不从公意,就让此獠延命数日。”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