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阿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留园印象
在中学教书的时候,和一群孩子习读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萌生了对苏州园林的向往之情,常常闭目神思苏州园林如画如诗的美景。那种如幻如梦的景象,却象饥渴时候的馋虫,更勾引出我对苏州园林的渴望。
这回,县委组织我们到苏州学习培训,闲暇之际,便几个人相约着去游览了留园。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游览了留园,即使我们行色匆匆,也算对苏州园林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也就不枉到苏州一趟了。
进留园是一道极简易、极普通的石库门,从门道上看,留园似乎并不怎么样的。走进大门,便是宽敞的门厅,当中立着一座大型漆雕屏风,屏风正面用各色宝石镶嵌着留园全景图,一看这图就不免咋舌——不仅仅是为留园的景象,更为这屏风的金贵,何况屏风背面还题刻着俞樾老先生撰写的留园记。
然后通过一道狭窄幽暗的过道,进入腰门,两侧墙壁上镶嵌的书法碑刻,或行书、或楷书,娟秀工整,让人留连难舍。只是导游催促,在前面介绍漏窗了,我一个人落在后边,担心错过了好景致,只好匆匆跟上。
品读留园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你看,一个天井,一个漏窗,一丛小竹子,就是一道景观;一面墙,一棵斜树,一弯曲曲折折的老藤爬在墙上,又是一道景观;一条长廊,一扇长窗,窗外一池秋水,水面斜伸一枝金黄的秋叶,就是一幅画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在留园的亭台假山之间游览,你不照张相,留个影,那是特遗憾的事情。背景不但要有轩台,还要有池沼,有太湖石堆叠的假山,最好把那一枝黄灿灿的银杏叶也切进来。然后绕过半个池沼,循着一条高低屈曲的小道,过溪涧,登山丘,穿丛林,入风雨亭。缩微的大自然景象,被无数的太湖石、树木、竹林堆叠遮掩得栩栩如生。你不得不佩服建园工匠们的巧夺天工。
被假山、池沼、回廊和树林连接起来的,是那些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楼馆山房。光看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了:涵碧山房、明瑟楼、曲溪楼、西楼、远翠阁、五峰仙馆、冠云楼、清凤池馆、还读我书斋、林泉耆硕之馆等等。
据说,这些楼馆山房的名字都是有来头的。比如,明瑟楼就是从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中取来的,意寓这里环境清洁明净。明瑟楼的底层另外叫做“恰杭”“杭”者“航”也,又是从杜甫的诗句“野航恰受三两人”得来的,隐寓这座楼阁两面临水,恰如一艘航船徐徐航行。
涵碧山房也有出处,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诗云:“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涵碧意思是水波轻漾,池水清碧。涵碧山房跟前有一眼荷池,秋冬之际,池水清澈,楼阁倒影别有情趣;倘若夏日来临,碧水之上芰荷亭亭,粉瓣扶风,这又是一番妙境。坐房中赏荷,便宜情悦性赏心悦目了。
再说还读我书斋,这座处在园东部一个封闭的小庭院中,自成一体的楼房,则是从陶渊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诗句中取的名。书斋环境清幽素雅,嵌着九十九块宋贤书家六十五人的书法石刻,苏黄米蔡四大家之外,还有司马光、王安石、秦观、文天祥、陆游等名贤的书法,真可谓洋洋大观,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别的楼馆就不介绍了,说多了有“掉书袋”之嫌。再说,我自己匆匆来,又匆匆去,也记忆不了那么多,但是,我佩服取楼馆名字的人的学问,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懂得,都记得,还能够运用于生活,确实不简单。我们现在读书就不一样了,读过的诗文象过眼云烟,美则美矣,掉头就还给书本了,一旦要用,便摸东不摸西的,找书都不晓得怎么去找。惭愧!
冠云楼前有座冠云峰,是为天下名峰。如果忘记了它,真有点对不住留园。因为太湖石的四大特色“瘦皱漏透”它全占了,它一峰兀立,有两层楼高,正看侧看都有趣味。俞樾赞美它“如翔如舞,如伏如跧,透逾灵璧,巧夺平泉”有人看它象观音,叫它观音峰。有人看它象雄鹰搏击灵龟,叫它鹰斗龟。它四周小峰起伏,如众星拱月。据说,冠云峰是宋代皇家筹措的花石纲之一,不知是不是水浒好汉晁头领带领弟兄们打劫的那一批,倘若是的,那这个“镇园之宝”就更添了一分传奇色彩,更加价值连城了。
走出留园,还有一个想法——留园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怪名字?导游一开张就讲了,只怪我没用心听讲。原来这座园林是明代被罢职官员徐泰时和画家周秉忠一起建的私家花园,当时叫“东园”徐氏去世后,花园屡屡易主,到清乾隆年间,花园为吴县刘恕所有,并经过了重修和扩建。同治年间,一个叫盛康的官员又买下了刘氏的花园,进行了整修。鉴于园子在兵乱中未遭破坏,盛氏以此园幸留,借“刘”“留”同音,改名为留园。
游览留园就象浏览一部小百科全书,历史、地理、地矿、建筑、绘画、书法、诗词、小说、人文、习俗,样样都有,真的值。现在那些建公园的大师大帅们,如果也能这么注重文化底蕴和艺术底蕴,现代园林肯定会有无限的生命力的。
二、虎丘读塔
虎丘,就是老虎一样的山丘。我的望文生义不料与它的真实得名刚好吻合。有文字材料显示:“虎丘不但远望象一只蹲着的老虎,而且深入考察山体时,它的形体也全然象虎。头山门为虎头,门前的两口井正好是虎的双眸,两边对称的风墙仿佛是双耳,临河原有的石阶是牙齿,断梁殿为咽喉,原有的西山桥、东山桥为两前爪,山为虎身,树木为毛,塔就是翘起的尾巴。”有成语说,虎虎生威。虎丘山的威风,在苏州城老远就可以感觉到。坐在汽车上,远远地看见一座突兀耸立的高塔,那就是虎丘塔。它傲立于古苏州城的西北,俯瞰苏州,就象一个帝王俯瞰他足下的群臣一样。于是,心仪加上目抚,便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心嘈嘈,意切切,只怨车子绕道太多,半个多小时才到得虎丘跟前。
踏入虎丘林园的大门,当眼灿黄的银杏和艳红的小叶枫就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也许这就是老秋赠送给我们的一份艳礼。导游说,大家赶快照相吧,这里可以拍到虎丘山的全景呢。于是我们纷纷站在数码的,或者是手工调焦的照相机跟前,做出各种姿态,留下一种兴奋和满足。其实,进入头三门,在海涌桥的桥头,往虎丘林园的深处看,也就能看见断梁殿和远处高出断梁殿顶的一截虎丘塔尖,其余的都是落了叶的和枝叶繁茂的古树。把银杏和枫叶取进镜头,照片上才多出几份艳丽和娇媚。而虎丘塔总好象有几份霸气似的,与我们的视线无法割舍。
过海涌桥,入断梁殿,循阶向虎丘塔行进。道途两旁有憨憨泉、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海涌桥古朴平实,石狮想望成趣;断梁殿奇巧坚固,两截半梁凌空出险。它们是建筑师们实用思想和艺术观赏精巧结合的现实体现。憨憨泉被石栏围在一丈阔的麻石井台当中,井口是六角形的石护,一尺高的样子,普通脸盆大小的井口,还绞着铁丝网罩,仿佛担心小鬼们掉下去。井里隐隐约约有水光,可见憨憨那小和尚的憨厚、勤劳和朴实,还真感动了神灵。老天为虎丘寺的和尚们着实解决了饮水的困难。试剑石那个桌面大的石头,当中一缝直隙约有一寸宽,如果不是附会的故事,吴王阖闾拿过新造的“干将”“莫邪”剑,手起剑落,顽石开裂,便是真的传奇了。而苏州才子唐伯虎瞌睡过的那个大石头,被祝枝山喊作“枕头石”两人在石上掷石子卜儿女,也就给虎丘凭添了一段佳话。说实在的,这枕头石看形状,更象一个大芒果,如果芒果也有唐祝两人那么的风流倜傥,那么的名振古今,也许它就叫做“芒果石”了。真娘应该叫贞娘,是坚守婚姻的模范,而追求有夫之妇的公子王荫祥,又算得上是忠贞爱情的榜样。真娘墓是造给男人们看的——那真娘多好哇从一不二!也是造给女人看的——做女人就该象真娘那样守身如玉。那么王荫祥呢?这个坚强的插足者,这个善良的好色之徒,他躲在真娘墓的背后——不管他笑呢还是哭,如果那些红枫能变成妖冶的火焰,他该当永远地被焚烧着!
越过山梁,别过真娘墓,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阔大的赤色石台展现在山谷间。导游说,这就是有名的“千人石”传说晋代高僧竺道生曾在虎丘寺讲经说法,寺外千人聚听,列坐于这个石台上,于是,便有了“千人坐”的说法。千人石是虎丘园林风景的聚焦台。回望东南,真娘墓之后是孙武亭,亭前有小广场,可从千人石登台阶而上;下看东北,点头石下有园林池沼样本白莲池;仰观西北,生公讲台旁边有纪念陈抟、吕洞宾相遇于虎丘的二仙亭,亭侧石壁上颜真卿书写的“虎丘剑池”四个擘窠大字,气势雄浑地招引你进入“别有洞天”的圆拱门,依傍米芾先生手书的“风壑云泉”站在一丈来阔的口子上,品味虎丘剑池。剑池是三面削立的红岩围护的一泓绿水,池面呈三角形,最宽处约有一丈五尺,最窄处不到三尺,正对着缺口的峭壁上刻着篆字“剑池”池水沉静无波,倒影着一隙天光和岩顶参差的树影。循“风壑云泉”石刻前的石阶而上,经可中亭,过双井桥,转折就到了虎丘寺和虎丘塔的跟前。
我等与佛法缘分不厚,匆匆过了大雄宝殿,匆匆进了五贤堂。五贤者,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王禹偁、苏轼也。都是与苏州有着密切关系的唐宋名家。他们或为政苏州,或优游苏州(苏轼),在苏州留下了千年传诵的佳话,都不愧为“旷代风流”
五贤堂东侧有望苏台,可以远眺苏州全景。天气变坏,阳光消隐,苏州上空浮悬着一漫薄雾,往远处眺,越远越迷茫,越不知所以了。
幸好虎丘塔只开放了一层给游览者参观,如果我们可以登上七层塔顶,从顶层的塔窗洞远眺,那是多么惬意、又多么让人失望的事情啊!虎丘塔从明朝开始,慢慢变成了一座斜塔,塔顶向东北倾斜两米了!岌岌可危的千年古塔,即使用钢筋水泥加固了,也不敢向游人开放高层。岌岌可危的千年古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比,它倾斜得让人惊心动魄。
环绕虎丘塔而行,仰望这座四十五米高,七层八角的巨塔,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进入虎丘塔的肚腹,抚拍塔心室的门洞和外塔的门墙,我感到了佛教浮屠的魅力和压力。从北宋建隆二年到今天,虎丘塔已经一千零四十六岁了,它苍苍老矣,自古以来却是苏州古城的标志和象征。
民间流传着“先见虎丘塔,晚见苏州城”的说法,今天我们坐着豪华大巴进入苏州古城,感觉依然如是。
从虎丘塔下来,走五十三石梯,便觉得虎丘之行结束了。匆匆下得十八折,穿出通幽轩,过小武当,来到中和桥,回头虎丘山,最打眼的依然是虎丘塔。在这里回望虎丘,与在海涌桥远看虎丘,感觉不一样,于是,站定下来,照张相,留个影,然后说声再见了,便驱车走了。
三、寻钟寒山寺
唐朝那个叫张继的写了一首诗夜泊枫桥,诗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猜,寒山寺外的枫桥畔,苏州古运河的客船上,肯定景色特迷人,可以消解人的百结愁肠。要不然,张继先生何以半夜三更的,还跑到苏州城七八里外的枫桥来?冬天了,那么大的霜,江风瑟瑟,寒意垂垂,鸟儿都冻得睡不着,在呱嘟呱嘟的叫唤;月亮都落山了,两三点渔火冷冷清清的亮着,仿佛也要打瞌睡了。——哎哟,你听——当——当——当寒山寺的钟声传过来了——哦,能够消愁解恨的原来是它!
——寒山寺就这样一举成名了!你想拦也拦不住。一千多年让人们叨念不绝。
到了苏州,就非得去看看寒山寺不可了。
一路上默默吟咏着夜泊枫桥,心里有一种让人带着去相看结婚对象的感觉,那个他(她)静静地守侯在姑苏城外,成千上万的人来瞧过,我来相看,会中我的意么?他(她)古朴灵秀呢,还是娇艳张扬?特别是那个钟声,它会要了你的钟爱,萦萦回回地长久在你的记忆中鸣响吗?
——哇,前面就是枫桥啦!——不是?是江村桥?结构形态跟枫桥一样,枫桥还在运河的那头。哦,就当江村桥是枫桥吧,圆圆的一拱石桥,就象半个月亮浮在水光之上。你看,一个姑娘打着一把红雨伞,从河的对岸登桥了,到了桥顶,她款款而下,似是朝你而来,却从你的身边飘然而去。——你为何不把她在桥上的倩影留住呢?你看看,古桥、美女、红雨伞、飘飘的雨丝,幽幽的桥头古樟,粼粼的桥下清波,静静的几条小货船,太美了!——你傻了眼吧!
眼是傻了,心思却没傻,自己贴到桥上留个影,还悄悄地想——
昼行姑苏雨潇潇
红伞遮寒过枫桥;
情知他乡皆异客
暗想桥畔走吾娇。
——臭美呢!
也许,桥下傍岸停靠的那几条小船,就是当年张继抱愁卧眠的客船吧。——张继呢?他回姑苏城吃早点去了。——今天晚上他还会来么?不晓得,也许他要赶回唐朝去了。那么你且在桥畔呆着吧——
 ... -->>
一、留园印象
在中学教书的时候,和一群孩子习读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就萌生了对苏州园林的向往之情,常常闭目神思苏州园林如画如诗的美景。那种如幻如梦的景象,却象饥渴时候的馋虫,更勾引出我对苏州园林的渴望。
这回,县委组织我们到苏州学习培训,闲暇之际,便几个人相约着去游览了留园。
留园是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上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游览了留园,即使我们行色匆匆,也算对苏州园林有了一个具体的印象。也就不枉到苏州一趟了。
进留园是一道极简易、极普通的石库门,从门道上看,留园似乎并不怎么样的。走进大门,便是宽敞的门厅,当中立着一座大型漆雕屏风,屏风正面用各色宝石镶嵌着留园全景图,一看这图就不免咋舌——不仅仅是为留园的景象,更为这屏风的金贵,何况屏风背面还题刻着俞樾老先生撰写的留园记。
然后通过一道狭窄幽暗的过道,进入腰门,两侧墙壁上镶嵌的书法碑刻,或行书、或楷书,娟秀工整,让人留连难舍。只是导游催促,在前面介绍漏窗了,我一个人落在后边,担心错过了好景致,只好匆匆跟上。
品读留园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你看,一个天井,一个漏窗,一丛小竹子,就是一道景观;一面墙,一棵斜树,一弯曲曲折折的老藤爬在墙上,又是一道景观;一条长廊,一扇长窗,窗外一池秋水,水面斜伸一枝金黄的秋叶,就是一幅画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苏州园林“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在留园的亭台假山之间游览,你不照张相,留个影,那是特遗憾的事情。背景不但要有轩台,还要有池沼,有太湖石堆叠的假山,最好把那一枝黄灿灿的银杏叶也切进来。然后绕过半个池沼,循着一条高低屈曲的小道,过溪涧,登山丘,穿丛林,入风雨亭。缩微的大自然景象,被无数的太湖石、树木、竹林堆叠遮掩得栩栩如生。你不得不佩服建园工匠们的巧夺天工。
被假山、池沼、回廊和树林连接起来的,是那些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楼馆山房。光看名字就让人眼花缭乱了:涵碧山房、明瑟楼、曲溪楼、西楼、远翠阁、五峰仙馆、冠云楼、清凤池馆、还读我书斋、林泉耆硕之馆等等。
据说,这些楼馆山房的名字都是有来头的。比如,明瑟楼就是从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之中取来的,意寓这里环境清洁明净。明瑟楼的底层另外叫做“恰杭”“杭”者“航”也,又是从杜甫的诗句“野航恰受三两人”得来的,隐寓这座楼阁两面临水,恰如一艘航船徐徐航行。
涵碧山房也有出处,宋代理学家朱熹有诗云:“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涵碧意思是水波轻漾,池水清碧。涵碧山房跟前有一眼荷池,秋冬之际,池水清澈,楼阁倒影别有情趣;倘若夏日来临,碧水之上芰荷亭亭,粉瓣扶风,这又是一番妙境。坐房中赏荷,便宜情悦性赏心悦目了。
再说还读我书斋,这座处在园东部一个封闭的小庭院中,自成一体的楼房,则是从陶渊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诗句中取的名。书斋环境清幽素雅,嵌着九十九块宋贤书家六十五人的书法石刻,苏黄米蔡四大家之外,还有司马光、王安石、秦观、文天祥、陆游等名贤的书法,真可谓洋洋大观,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别的楼馆就不介绍了,说多了有“掉书袋”之嫌。再说,我自己匆匆来,又匆匆去,也记忆不了那么多,但是,我佩服取楼馆名字的人的学问,诗词歌赋,经史子集都懂得,都记得,还能够运用于生活,确实不简单。我们现在读书就不一样了,读过的诗文象过眼云烟,美则美矣,掉头就还给书本了,一旦要用,便摸东不摸西的,找书都不晓得怎么去找。惭愧!
冠云楼前有座冠云峰,是为天下名峰。如果忘记了它,真有点对不住留园。因为太湖石的四大特色“瘦皱漏透”它全占了,它一峰兀立,有两层楼高,正看侧看都有趣味。俞樾赞美它“如翔如舞,如伏如跧,透逾灵璧,巧夺平泉”有人看它象观音,叫它观音峰。有人看它象雄鹰搏击灵龟,叫它鹰斗龟。它四周小峰起伏,如众星拱月。据说,冠云峰是宋代皇家筹措的花石纲之一,不知是不是水浒好汉晁头领带领弟兄们打劫的那一批,倘若是的,那这个“镇园之宝”就更添了一分传奇色彩,更加价值连城了。
走出留园,还有一个想法——留园为什么取了这样一个怪名字?导游一开张就讲了,只怪我没用心听讲。原来这座园林是明代被罢职官员徐泰时和画家周秉忠一起建的私家花园,当时叫“东园”徐氏去世后,花园屡屡易主,到清乾隆年间,花园为吴县刘恕所有,并经过了重修和扩建。同治年间,一个叫盛康的官员又买下了刘氏的花园,进行了整修。鉴于园子在兵乱中未遭破坏,盛氏以此园幸留,借“刘”“留”同音,改名为留园。
游览留园就象浏览一部小百科全书,历史、地理、地矿、建筑、绘画、书法、诗词、小说、人文、习俗,样样都有,真的值。现在那些建公园的大师大帅们,如果也能这么注重文化底蕴和艺术底蕴,现代园林肯定会有无限的生命力的。
二、虎丘读塔
虎丘,就是老虎一样的山丘。我的望文生义不料与它的真实得名刚好吻合。有文字材料显示:“虎丘不但远望象一只蹲着的老虎,而且深入考察山体时,它的形体也全然象虎。头山门为虎头,门前的两口井正好是虎的双眸,两边对称的风墙仿佛是双耳,临河原有的石阶是牙齿,断梁殿为咽喉,原有的西山桥、东山桥为两前爪,山为虎身,树木为毛,塔就是翘起的尾巴。”有成语说,虎虎生威。虎丘山的威风,在苏州城老远就可以感觉到。坐在汽车上,远远地看见一座突兀耸立的高塔,那就是虎丘塔。它傲立于古苏州城的西北,俯瞰苏州,就象一个帝王俯瞰他足下的群臣一样。于是,心仪加上目抚,便有点相见恨晚的感觉,心嘈嘈,意切切,只怨车子绕道太多,半个多小时才到得虎丘跟前。
踏入虎丘林园的大门,当眼灿黄的银杏和艳红的小叶枫就给了我们一个惊喜,也许这就是老秋赠送给我们的一份艳礼。导游说,大家赶快照相吧,这里可以拍到虎丘山的全景呢。于是我们纷纷站在数码的,或者是手工调焦的照相机跟前,做出各种姿态,留下一种兴奋和满足。其实,进入头三门,在海涌桥的桥头,往虎丘林园的深处看,也就能看见断梁殿和远处高出断梁殿顶的一截虎丘塔尖,其余的都是落了叶的和枝叶繁茂的古树。把银杏和枫叶取进镜头,照片上才多出几份艳丽和娇媚。而虎丘塔总好象有几份霸气似的,与我们的视线无法割舍。
过海涌桥,入断梁殿,循阶向虎丘塔行进。道途两旁有憨憨泉、试剑石、枕头石、真娘墓。海涌桥古朴平实,石狮想望成趣;断梁殿奇巧坚固,两截半梁凌空出险。它们是建筑师们实用思想和艺术观赏精巧结合的现实体现。憨憨泉被石栏围在一丈阔的麻石井台当中,井口是六角形的石护,一尺高的样子,普通脸盆大小的井口,还绞着铁丝网罩,仿佛担心小鬼们掉下去。井里隐隐约约有水光,可见憨憨那小和尚的憨厚、勤劳和朴实,还真感动了神灵。老天为虎丘寺的和尚们着实解决了饮水的困难。试剑石那个桌面大的石头,当中一缝直隙约有一寸宽,如果不是附会的故事,吴王阖闾拿过新造的“干将”“莫邪”剑,手起剑落,顽石开裂,便是真的传奇了。而苏州才子唐伯虎瞌睡过的那个大石头,被祝枝山喊作“枕头石”两人在石上掷石子卜儿女,也就给虎丘凭添了一段佳话。说实在的,这枕头石看形状,更象一个大芒果,如果芒果也有唐祝两人那么的风流倜傥,那么的名振古今,也许它就叫做“芒果石”了。真娘应该叫贞娘,是坚守婚姻的模范,而追求有夫之妇的公子王荫祥,又算得上是忠贞爱情的榜样。真娘墓是造给男人们看的——那真娘多好哇从一不二!也是造给女人看的——做女人就该象真娘那样守身如玉。那么王荫祥呢?这个坚强的插足者,这个善良的好色之徒,他躲在真娘墓的背后——不管他笑呢还是哭,如果那些红枫能变成妖冶的火焰,他该当永远地被焚烧着!
越过山梁,别过真娘墓,眼前豁然开朗,一个阔大的赤色石台展现在山谷间。导游说,这就是有名的“千人石”传说晋代高僧竺道生曾在虎丘寺讲经说法,寺外千人聚听,列坐于这个石台上,于是,便有了“千人坐”的说法。千人石是虎丘园林风景的聚焦台。回望东南,真娘墓之后是孙武亭,亭前有小广场,可从千人石登台阶而上;下看东北,点头石下有园林池沼样本白莲池;仰观西北,生公讲台旁边有纪念陈抟、吕洞宾相遇于虎丘的二仙亭,亭侧石壁上颜真卿书写的“虎丘剑池”四个擘窠大字,气势雄浑地招引你进入“别有洞天”的圆拱门,依傍米芾先生手书的“风壑云泉”站在一丈来阔的口子上,品味虎丘剑池。剑池是三面削立的红岩围护的一泓绿水,池面呈三角形,最宽处约有一丈五尺,最窄处不到三尺,正对着缺口的峭壁上刻着篆字“剑池”池水沉静无波,倒影着一隙天光和岩顶参差的树影。循“风壑云泉”石刻前的石阶而上,经可中亭,过双井桥,转折就到了虎丘寺和虎丘塔的跟前。
我等与佛法缘分不厚,匆匆过了大雄宝殿,匆匆进了五贤堂。五贤者,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王禹偁、苏轼也。都是与苏州有着密切关系的唐宋名家。他们或为政苏州,或优游苏州(苏轼),在苏州留下了千年传诵的佳话,都不愧为“旷代风流”
五贤堂东侧有望苏台,可以远眺苏州全景。天气变坏,阳光消隐,苏州上空浮悬着一漫薄雾,往远处眺,越远越迷茫,越不知所以了。
幸好虎丘塔只开放了一层给游览者参观,如果我们可以登上七层塔顶,从顶层的塔窗洞远眺,那是多么惬意、又多么让人失望的事情啊!虎丘塔从明朝开始,慢慢变成了一座斜塔,塔顶向东北倾斜两米了!岌岌可危的千年古塔,即使用钢筋水泥加固了,也不敢向游人开放高层。岌岌可危的千年古塔,与意大利比萨斜塔比,它倾斜得让人惊心动魄。
环绕虎丘塔而行,仰望这座四十五米高,七层八角的巨塔,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进入虎丘塔的肚腹,抚拍塔心室的门洞和外塔的门墙,我感到了佛教浮屠的魅力和压力。从北宋建隆二年到今天,虎丘塔已经一千零四十六岁了,它苍苍老矣,自古以来却是苏州古城的标志和象征。
民间流传着“先见虎丘塔,晚见苏州城”的说法,今天我们坐着豪华大巴进入苏州古城,感觉依然如是。
从虎丘塔下来,走五十三石梯,便觉得虎丘之行结束了。匆匆下得十八折,穿出通幽轩,过小武当,来到中和桥,回头虎丘山,最打眼的依然是虎丘塔。在这里回望虎丘,与在海涌桥远看虎丘,感觉不一样,于是,站定下来,照张相,留个影,然后说声再见了,便驱车走了。
三、寻钟寒山寺
唐朝那个叫张继的写了一首诗夜泊枫桥,诗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我猜,寒山寺外的枫桥畔,苏州古运河的客船上,肯定景色特迷人,可以消解人的百结愁肠。要不然,张继先生何以半夜三更的,还跑到苏州城七八里外的枫桥来?冬天了,那么大的霜,江风瑟瑟,寒意垂垂,鸟儿都冻得睡不着,在呱嘟呱嘟的叫唤;月亮都落山了,两三点渔火冷冷清清的亮着,仿佛也要打瞌睡了。——哎哟,你听——当——当——当寒山寺的钟声传过来了——哦,能够消愁解恨的原来是它!
——寒山寺就这样一举成名了!你想拦也拦不住。一千多年让人们叨念不绝。
到了苏州,就非得去看看寒山寺不可了。
一路上默默吟咏着夜泊枫桥,心里有一种让人带着去相看结婚对象的感觉,那个他(她)静静地守侯在姑苏城外,成千上万的人来瞧过,我来相看,会中我的意么?他(她)古朴灵秀呢,还是娇艳张扬?特别是那个钟声,它会要了你的钟爱,萦萦回回地长久在你的记忆中鸣响吗?
——哇,前面就是枫桥啦!——不是?是江村桥?结构形态跟枫桥一样,枫桥还在运河的那头。哦,就当江村桥是枫桥吧,圆圆的一拱石桥,就象半个月亮浮在水光之上。你看,一个姑娘打着一把红雨伞,从河的对岸登桥了,到了桥顶,她款款而下,似是朝你而来,却从你的身边飘然而去。——你为何不把她在桥上的倩影留住呢?你看看,古桥、美女、红雨伞、飘飘的雨丝,幽幽的桥头古樟,粼粼的桥下清波,静静的几条小货船,太美了!——你傻了眼吧!
眼是傻了,心思却没傻,自己贴到桥上留个影,还悄悄地想——
昼行姑苏雨潇潇
红伞遮寒过枫桥;
情知他乡皆异客
暗想桥畔走吾娇。
——臭美呢!
也许,桥下傍岸停靠的那几条小船,就是当年张继抱愁卧眠的客船吧。——张继呢?他回姑苏城吃早点去了。——今天晚上他还会来么?不晓得,也许他要赶回唐朝去了。那么你且在桥畔呆着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