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我做了个梦 (2/2)
文学巴士 www.wx84.cc,长安朗月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既然潜在市场这么大,最好的办法绝不是点对点上门推销,而是——广撒网,多敛鱼!
思维一转变,顿时豁然开朗,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果然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啊!亏自己还是个现代的心理学博士研究生,惭愧!
泠风激动不已:“哥哥的意思是我们大造舆情,将山东今夏会大旱作为谶言传播开去,让山东地区自发警惕早作准备么?”
李淳风还未答话,马周抢着道:“不错正是如此!虽然谶言未必人人都信,但旱情关乎生计,百姓心中多会加以小心,且旱情之所以成灾,主要是因为人们不知天象,以为天会下雨,但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天仍不雨,这时再想补救却已无计可施了,若是有此谶言在前,只要数日不雨人们心中必然警惕,从而提早预备。”马周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顿时眉飞色舞。
李淳风微微一笑,道:“不过有一点甚为可虑,谶言之术,多有惑民之嫌,诸多时候甚至为取乱之道,若百姓过于惊恐而引起骚乱,必然引来朝堂和官府不满,我等还需从长计议,小心行事。”
马周点头称善,泠风更是连连点头,对两位兄长佩服得五体投地,牛人就是牛人,思虑周到办事严谨,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啊!倒是想不到自己一个从科学时代来的人却要借助迷信,唉,谶纬之术,对国家确实没有好处,以后还是要想办法推广科学啊……
泠风想了想,也发言道:“百姓会恐慌,主要是因为对灾害的未知感和不可控感,如果在传播谶言的同时也传播防灾抗旱的一些方法,百姓对抗旱情就会心里有底,只要民心稳,即使日子艰难些也不会发生骚乱;朝堂戒备谶言,除了怕民乱,还因为灾情往往和执政者的德性联系起来,如果发生大的旱情,就会有人说是陛下失德,尤其是陛下刚刚登基的情况下……”尤其是凤陛下刚刚辣手杀了自己俩兄弟抢了老哥的太子位登基的情况下……
马周与李淳风对视一眼,自然明白泠风话里的意思,暗自点头,这样敏感的时候陛下确实最怕听到“天子无德天降旱魃以罚之”这种言论,而谶言很容易越传越往那个方向去,若是有心人再利用煽动引导一下,那麻烦就大了。
泠风接着道:“要阻止这种情况其实也不难,我们只要在谶言里先说明大旱的原因,先把陛下摘干净了,就不怕被人传歪了。”
李淳风奇道:“大旱的原因?这要如何说明?”
泠风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若是解释些大气环流区域气候什么的,说上十天十夜面前两位大神或许勉勉强强能听明白,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只会种地的农民伯伯们肯定是想都不要想了,只能继续靠神棍大法忽悠了,她眼睛一亮,顿时泛起了一脸奸笑,附到二位兄长耳边一阵嘀咕。
听完她的“办法”,马周脸都绿了,指着泠风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李淳风要好一点,但也是满脸无语。他二人算是明白了,眼前这娃真的是胡说八道,张嘴就来,都不带皱眉的。
但仔细想想,觉得这个说法虽然够扯却还是能自圆其说的。
李淳风摇着头,不知道是无奈还是叹息还是感慨,苦笑道:“散播此言实是我平生最荒唐之事……”
马周万分认同地点着头。
泠风讪笑着道:“久不下雨本来就是天气原因,与其让陛下背这个黑锅,不如还是把责任推回给老天自己吧……”
李淳风与马周对视一眼,不让陛下背黑锅,就敢让老天背黑锅,这才叫胆大包天……
总之在这事上三人算是达成了共识,就按这个荒唐的说法编写谶言。
李淳风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重点:“泠风刚才说到防灾抗旱之法,这确是问题根本,泠风既有此说,可有对策?”
李淳风本来只是试着问一问,但果然就看到泠风点了点头,他心中百感交集地听着泠风开始讲述,“我以为,渡灾主要二策,一为防,二为赈。先说防,防有二途,第一取水,第二节水。取水者,便是打井。久旱无雨,若要用水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打井取水,因此可指导百姓更合理有效地打井,只要提前打好水井,干旱时合理分配便不致断水,百姓自然安定。”
“节水者,也有二法,其一是修建涝池和水窖。从现在到夏,不可能一直无雨,甚至还会有几场雪,这些雨水雪水应想法收集存储起来,可在村旁地势较低处或山坡浅凹地挖坑筑梗,拦截和存储山上和道路上的流水,经澄清后便可供人畜饮用,也可用于灌溉。”
“其二,便是节省灌溉用水和改善栽培之术。北方种植习惯大水漫灌,可改宽畦为窄畦,长畦为短畦,长沟为短沟,控制灌水量,同时选择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溉,这点可多询问经验丰富的老农;栽培之术如深耕深松,使深层土壤变活,增加透水性,以土蓄水。在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表土耕作,疏松表土,同样也是为了增加土壤透气性,还有比如将秸秆粉碎后铺在作物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惜啊,目前的条件微灌、喷灌、管灌技术都用不上……那才是真的节水啊!
“再说赈,赈可分官赈和民赈,官赈自然便是朝廷抚恤,若朝廷能早知大旱而提前调拨分配好粮食,而不是等到灾情严重时再做处理,就能避免饿死人命,同时官府有举措,百姓便更心安;民赈则要靠各地方乡绅富户,若这些人能出钱出粮,及时接济百姓,也能活人无数。总之,赈的关键就是提前备好粮食,及时供应灾区,保证灾区百姓平稳渡灾。”
说着泠风又拿出几张纸,递给二人,道:“这是详细的说明,还有打井时如何寻找水源的一些方法。”
马周与李淳风早就听得七荤八素云里雾里,其它的知识也就罢了,农业方面的他俩根本就是睁眼瞎,泠风说的前半截还能听得明白,到了灌溉栽培什么的他们是一个字都没听懂。这时候晕乎乎地接过纸来,大略扫了一眼,果然言之甚详,后面还附着一篇[打井——寻水之术],写满了如“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等十几条找水方法,后面各自附着详细解释。
其实泠风对自己写的关于农事的那部分东西也是一知半解,毕竟她也从来没下过地,她只能想着到时候多找几个老农来仔细问问,逐条参照对证一下,可别生搬硬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说李淳风和马周再一次被泠风深深震惊,回过神来后三人便开始仔细商议整个行动的计划,确定每一个步骤都能尽在掌握万无一失。泠风这才知道,制定这么一次行动需要考虑如此之多的细节,从百姓到州县再到朝堂,不能有一处闪失,任何变故都要备下应对之策,真可谓是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一直到深夜,李淳风和马周还在商讨,泠风终于撑不住自己又先睡去了。第二天醒来,她便看见几上满满一纸计划书,忙拿过来逐条仔细查看,不由赞叹不已,足可见马周李淳风二人定策之精密,考虑之深远,确是经世之才!
?既然潜在市场这么大,最好的办法绝不是点对点上门推销,而是——广撒网,多敛鱼!
思维一转变,顿时豁然开朗,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果然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啊!亏自己还是个现代的心理学博士研究生,惭愧!
泠风激动不已:“哥哥的意思是我们大造舆情,将山东今夏会大旱作为谶言传播开去,让山东地区自发警惕早作准备么?”
李淳风还未答话,马周抢着道:“不错正是如此!虽然谶言未必人人都信,但旱情关乎生计,百姓心中多会加以小心,且旱情之所以成灾,主要是因为人们不知天象,以为天会下雨,但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天仍不雨,这时再想补救却已无计可施了,若是有此谶言在前,只要数日不雨人们心中必然警惕,从而提早预备。”马周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顿时眉飞色舞。
李淳风微微一笑,道:“不过有一点甚为可虑,谶言之术,多有惑民之嫌,诸多时候甚至为取乱之道,若百姓过于惊恐而引起骚乱,必然引来朝堂和官府不满,我等还需从长计议,小心行事。”
马周点头称善,泠风更是连连点头,对两位兄长佩服得五体投地,牛人就是牛人,思虑周到办事严谨,自己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啊!倒是想不到自己一个从科学时代来的人却要借助迷信,唉,谶纬之术,对国家确实没有好处,以后还是要想办法推广科学啊……
泠风想了想,也发言道:“百姓会恐慌,主要是因为对灾害的未知感和不可控感,如果在传播谶言的同时也传播防灾抗旱的一些方法,百姓对抗旱情就会心里有底,只要民心稳,即使日子艰难些也不会发生骚乱;朝堂戒备谶言,除了怕民乱,还因为灾情往往和执政者的德性联系起来,如果发生大的旱情,就会有人说是陛下失德,尤其是陛下刚刚登基的情况下……”尤其是凤陛下刚刚辣手杀了自己俩兄弟抢了老哥的太子位登基的情况下……
马周与李淳风对视一眼,自然明白泠风话里的意思,暗自点头,这样敏感的时候陛下确实最怕听到“天子无德天降旱魃以罚之”这种言论,而谶言很容易越传越往那个方向去,若是有心人再利用煽动引导一下,那麻烦就大了。
泠风接着道:“要阻止这种情况其实也不难,我们只要在谶言里先说明大旱的原因,先把陛下摘干净了,就不怕被人传歪了。”
李淳风奇道:“大旱的原因?这要如何说明?”
泠风心中暗暗叹了口气,若是解释些大气环流区域气候什么的,说上十天十夜面前两位大神或许勉勉强强能听明白,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只会种地的农民伯伯们肯定是想都不要想了,只能继续靠神棍大法忽悠了,她眼睛一亮,顿时泛起了一脸奸笑,附到二位兄长耳边一阵嘀咕。
听完她的“办法”,马周脸都绿了,指着泠风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李淳风要好一点,但也是满脸无语。他二人算是明白了,眼前这娃真的是胡说八道,张嘴就来,都不带皱眉的。
但仔细想想,觉得这个说法虽然够扯却还是能自圆其说的。
李淳风摇着头,不知道是无奈还是叹息还是感慨,苦笑道:“散播此言实是我平生最荒唐之事……”
马周万分认同地点着头。
泠风讪笑着道:“久不下雨本来就是天气原因,与其让陛下背这个黑锅,不如还是把责任推回给老天自己吧……”
李淳风与马周对视一眼,不让陛下背黑锅,就敢让老天背黑锅,这才叫胆大包天……
总之在这事上三人算是达成了共识,就按这个荒唐的说法编写谶言。
李淳风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重点:“泠风刚才说到防灾抗旱之法,这确是问题根本,泠风既有此说,可有对策?”
李淳风本来只是试着问一问,但果然就看到泠风点了点头,他心中百感交集地听着泠风开始讲述,“我以为,渡灾主要二策,一为防,二为赈。先说防,防有二途,第一取水,第二节水。取水者,便是打井。久旱无雨,若要用水最有效的途径便是打井取水,因此可指导百姓更合理有效地打井,只要提前打好水井,干旱时合理分配便不致断水,百姓自然安定。”
“节水者,也有二法,其一是修建涝池和水窖。从现在到夏,不可能一直无雨,甚至还会有几场雪,这些雨水雪水应想法收集存储起来,可在村旁地势较低处或山坡浅凹地挖坑筑梗,拦截和存储山上和道路上的流水,经澄清后便可供人畜饮用,也可用于灌溉。”
“其二,便是节省灌溉用水和改善栽培之术。北方种植习惯大水漫灌,可改宽畦为窄畦,长畦为短畦,长沟为短沟,控制灌水量,同时选择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灌溉,这点可多询问经验丰富的老农;栽培之术如深耕深松,使深层土壤变活,增加透水性,以土蓄水。在作物生育期中在株行间进行表土耕作,疏松表土,同样也是为了增加土壤透气性,还有比如将秸秆粉碎后铺在作物行间,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惜啊,目前的条件微灌、喷灌、管灌技术都用不上……那才是真的节水啊!
“再说赈,赈可分官赈和民赈,官赈自然便是朝廷抚恤,若朝廷能早知大旱而提前调拨分配好粮食,而不是等到灾情严重时再做处理,就能避免饿死人命,同时官府有举措,百姓便更心安;民赈则要靠各地方乡绅富户,若这些人能出钱出粮,及时接济百姓,也能活人无数。总之,赈的关键就是提前备好粮食,及时供应灾区,保证灾区百姓平稳渡灾。”
说着泠风又拿出几张纸,递给二人,道:“这是详细的说明,还有打井时如何寻找水源的一些方法。”
马周与李淳风早就听得七荤八素云里雾里,其它的知识也就罢了,农业方面的他俩根本就是睁眼瞎,泠风说的前半截还能听得明白,到了灌溉栽培什么的他们是一个字都没听懂。这时候晕乎乎地接过纸来,大略扫了一眼,果然言之甚详,后面还附着一篇[打井——寻水之术],写满了如“大山低嘴下,打井挖泉水量大”“大山突一咀,打井多有水”“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等十几条找水方法,后面各自附着详细解释。
其实泠风对自己写的关于农事的那部分东西也是一知半解,毕竟她也从来没下过地,她只能想着到时候多找几个老农来仔细问问,逐条参照对证一下,可别生搬硬套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不说李淳风和马周再一次被泠风深深震惊,回过神来后三人便开始仔细商议整个行动的计划,确定每一个步骤都能尽在掌握万无一失。泠风这才知道,制定这么一次行动需要考虑如此之多的细节,从百姓到州县再到朝堂,不能有一处闪失,任何变故都要备下应对之策,真可谓是方方面面事无巨细。
一直到深夜,李淳风和马周还在商讨,泠风终于撑不住自己又先睡去了。第二天醒来,她便看见几上满满一纸计划书,忙拿过来逐条仔细查看,不由赞叹不已,足可见马周李淳风二人定策之精密,考虑之深远,确是经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