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出场篇 (1/2)
文学巴士 www.wx84.cc,少年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本年,清河王刘竟徙为中山王。
本年,呼韩邪单于接受部下的意见,向汉元帝刘奭奏请:北归自己的匈奴单于王庭。其民众纷纷前来归附,北归之后的呼韩邪单于渐渐在匈奴大草原上站稳脚跟。
永光2年(BC42)2月5日,御史大夫韦玄成被提拔为丞相、右扶风郑弘被提拔为御史大夫。
2月,刘奭下诏罪己。赐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鳏寡孤独及年老者、三老、孝悌、力田者帛。又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吏六百石以上五大夫爵位。勤事吏二级爵位。
3月1日,日食。6月,刘奭大赦天下。
面对即位以来屡次的地震、日食之变,汉元帝刘奭不禁也心中打鼓,于是就找来给事中匡衡来问问。
匡衡,和曾经的牛人萧望之是老乡。萧望之世代务农,到他那一代,弃农就学,拜名师,搞学术,天下闻名。无独有偶,匡衡世代亦是务农,到他这代,也决意弃农从学,搞起学术。
萧望之搞学术,没听说过经费紧张,倒听说他拜了不少名师如夏侯胜。可匡衡要转型找出路,的确不容易。主要原因是:他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到处替人打工为生。这还不算啥,他竟穷到夜里点不起灯来读书。可偏偏他又精力过人,不读书就睡不着觉。于是他想到了一招——借光!
中国历史上,读书人刻苦读书的版本,说也说不完。然而能成为经典的无非以下三种: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囊萤的主人公是车胤、映雪的主人公是孙康、悬梁的主人公是孙敬、刺股的主人公是苏秦,而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正是匡衡!
所谓不吃苦中苦,怎为人上人。精力过人的匡衡,通过数年勤工俭学,终于练得盖世神功——解读《诗经》
在汉朝,你要想在学术界混,就得精通经学。经学的基本书目就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经。不要说熟读六经,只要你成为其中一经的牛人,就足够吃这辈子了!
夏侯胜精通《尚书》,自创了夏侯学,天下无敌。萧望之精治《齐诗》,也很吃得开,仕途上一路高奏凯歌。匡衡精讲《诗经》,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可精于解《诗》的匡衡,仍活得不成人样。问题不在别的,而在于考试。在汉朝,无论你有多大学问,想谋取官职,就得规规矩矩参加考试。考中甲科者可为郎中;考中乙科的可做太子舍人;考中丙科的可补文学掌故。
可学术精湛的匡衡,考试技巧却是一塌糊涂。屡考屡败,惨不忍睹。惨到什么程度?他连考八次,啥科都没中。不过他身上有着偷光苦读的精神,屡败屡战,第九次参加考试,终于赢得一个惨胜——中了丙科!
虽差了点,但总算是考中了。考中的匡衡,马上被补为太常掌故。路漫漫其修远兮,抬头看天,低头看路,匡衡的路,还很长很长…
匡衡很失意,心有郁结却不能鸣之。这时,诸多同行也都对他的冷遇表示不平,于是纷纷上书:像匡衡这等人才,不应呆在地方,应把他调到中央去做文学!
那时,好儒的刘奭还是太子,只能靠边站,想说话却插不上嘴。能拍板说事的,只有汉宣帝刘询。替匡衡说话的奏书,刘询也看到了。他想了想,找来太子太傅萧望之“传闻匡衡学问甚高,麻烦你跑一趟,帮朕去验证一下”
萧望之找了一个助手,把匡衡召到京城,面对面聊了一回。考核完毕,萧望之向刘询报告:匡衡的学术水平,那是相当的好!
刘询点点头,嗯,我知道了。
匡衡在京师等着皇帝的回音。从老乡萧望之对他的欣赏语气中,他有理由满怀希望,信心足足。然而不久,回音来了:匡衡,先回平原郡做文学吧…
就这样,汉宣帝刘询将匡衡打发了。匡衡这辈子,穷过,苦过,多次跌倒过,却从未后悔过。他知道天生命运多舛,也尊重上苍的安排。然而这次,对于刘询的冷遇,他怅然若失,却又莫名其妙。
皇帝你到底是爱我还是恨我呢?如是爱我,连学术大师萧望之都赞不绝口了,为什么皇帝您不将我留在京城?如你恨我,何必如此打击一介小民,与我过不去呢?
匡衡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如戏。漫漫人生路上,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挺不住。咬牙忍泪,一定要挺住!而事实证明,他挺过来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刘询是匡衡的冬天。而属于匡衡的春天,当然就是汉元帝刘奭。刘奭继位后,匡衡犹如一匹长期陷于泥潭的好马,突然拔足而出,奔上了康庄大道!
提拔匡衡的人,不是别人... -->>
本年,清河王刘竟徙为中山王。
本年,呼韩邪单于接受部下的意见,向汉元帝刘奭奏请:北归自己的匈奴单于王庭。其民众纷纷前来归附,北归之后的呼韩邪单于渐渐在匈奴大草原上站稳脚跟。
永光2年(BC42)2月5日,御史大夫韦玄成被提拔为丞相、右扶风郑弘被提拔为御史大夫。
2月,刘奭下诏罪己。赐民爵一级。女子每百户牛酒。鳏寡孤独及年老者、三老、孝悌、力田者帛。又赐诸侯王、公主、列侯黄金。吏六百石以上五大夫爵位。勤事吏二级爵位。
3月1日,日食。6月,刘奭大赦天下。
面对即位以来屡次的地震、日食之变,汉元帝刘奭不禁也心中打鼓,于是就找来给事中匡衡来问问。
匡衡,和曾经的牛人萧望之是老乡。萧望之世代务农,到他那一代,弃农就学,拜名师,搞学术,天下闻名。无独有偶,匡衡世代亦是务农,到他这代,也决意弃农从学,搞起学术。
萧望之搞学术,没听说过经费紧张,倒听说他拜了不少名师如夏侯胜。可匡衡要转型找出路,的确不容易。主要原因是:他很穷!穷到什么程度?到处替人打工为生。这还不算啥,他竟穷到夜里点不起灯来读书。可偏偏他又精力过人,不读书就睡不着觉。于是他想到了一招——借光!
中国历史上,读书人刻苦读书的版本,说也说不完。然而能成为经典的无非以下三种: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偷光。
囊萤的主人公是车胤、映雪的主人公是孙康、悬梁的主人公是孙敬、刺股的主人公是苏秦,而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正是匡衡!
所谓不吃苦中苦,怎为人上人。精力过人的匡衡,通过数年勤工俭学,终于练得盖世神功——解读《诗经》
在汉朝,你要想在学术界混,就得精通经学。经学的基本书目就是《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六经。不要说熟读六经,只要你成为其中一经的牛人,就足够吃这辈子了!
夏侯胜精通《尚书》,自创了夏侯学,天下无敌。萧望之精治《齐诗》,也很吃得开,仕途上一路高奏凯歌。匡衡精讲《诗经》,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可精于解《诗》的匡衡,仍活得不成人样。问题不在别的,而在于考试。在汉朝,无论你有多大学问,想谋取官职,就得规规矩矩参加考试。考中甲科者可为郎中;考中乙科的可做太子舍人;考中丙科的可补文学掌故。
可学术精湛的匡衡,考试技巧却是一塌糊涂。屡考屡败,惨不忍睹。惨到什么程度?他连考八次,啥科都没中。不过他身上有着偷光苦读的精神,屡败屡战,第九次参加考试,终于赢得一个惨胜——中了丙科!
虽差了点,但总算是考中了。考中的匡衡,马上被补为太常掌故。路漫漫其修远兮,抬头看天,低头看路,匡衡的路,还很长很长…
匡衡很失意,心有郁结却不能鸣之。这时,诸多同行也都对他的冷遇表示不平,于是纷纷上书:像匡衡这等人才,不应呆在地方,应把他调到中央去做文学!
那时,好儒的刘奭还是太子,只能靠边站,想说话却插不上嘴。能拍板说事的,只有汉宣帝刘询。替匡衡说话的奏书,刘询也看到了。他想了想,找来太子太傅萧望之“传闻匡衡学问甚高,麻烦你跑一趟,帮朕去验证一下”
萧望之找了一个助手,把匡衡召到京城,面对面聊了一回。考核完毕,萧望之向刘询报告:匡衡的学术水平,那是相当的好!
刘询点点头,嗯,我知道了。
匡衡在京师等着皇帝的回音。从老乡萧望之对他的欣赏语气中,他有理由满怀希望,信心足足。然而不久,回音来了:匡衡,先回平原郡做文学吧…
就这样,汉宣帝刘询将匡衡打发了。匡衡这辈子,穷过,苦过,多次跌倒过,却从未后悔过。他知道天生命运多舛,也尊重上苍的安排。然而这次,对于刘询的冷遇,他怅然若失,却又莫名其妙。
皇帝你到底是爱我还是恨我呢?如是爱我,连学术大师萧望之都赞不绝口了,为什么皇帝您不将我留在京城?如你恨我,何必如此打击一介小民,与我过不去呢?
匡衡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如戏。漫漫人生路上,敌人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挺不住。咬牙忍泪,一定要挺住!而事实证明,他挺过来了!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刘询是匡衡的冬天。而属于匡衡的春天,当然就是汉元帝刘奭。刘奭继位后,匡衡犹如一匹长期陷于泥潭的好马,突然拔足而出,奔上了康庄大道!
提拔匡衡的人,不是别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