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白衣文帝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接连几天连绵细丝般的轻雨,把广州的街道冲刷得干干净净,空气中燥热的气息渐渐隐去,秋如约而至。
真是难得的好天气!来到这个城市之后,我的心里充斥着一种不安分的情绪:行走在喧嚣的人群中,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粒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漫无目的的游荡,象所有漂泊的人一样,企图找寻一个停泊下来的驿站——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绪,与“故乡”或是“故土”这样的情结有着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中国人是不习惯于远游的,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就会比较此地与故乡的环境、人群、气候甚至于文化上的差异,最后会得出结论:这座城市与我的故乡是截然不同的。没有故土,没有亲人和朋友,没有曾经熟悉的一切,所以内心难免会生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我相信这种感觉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来便有之,否则就不会有“叶落归根”这一说了。对我而言,最大的区别来自气候上的差异和南方风土人情的感知程度,所以,秋雨之后的阵阵凉意,无疑是稳定情绪的一剂良药,让我在这个初秋傍晚想起这一句话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不过可惜的是,在广州几乎看不到树,也就不会寻到在秋风中飘落的树叶,故而在南国对秋的感知也只有透过连绵秋雨之后些许凉意,嗅出一点味道来。
自古文人多是悲秋,在秋天总是会生出很多的愁绪,然后借助于秋山、秋水、秋叶或是秋雨感时伤怀、睹物思人-这样的文字在古诗词随手可得,不胜枚举。我在广州却无法感觉出这样的气氛,让我念念不忘是在秋雨中等待公车的人们争相拥挤上车的情景,那一刻凉意早已经被空气中热烈的气氛所代替,仿佛是在一场球赛或是音乐会结束之后,疲惫的人们涌出出口,象进行一场战争,更像一出没有秩序的生命落幕剧。
究其原因,那些在雨中等车的人们大多不是“多愁善感”的文人,更不会是象我一样站在人群之外看这幕戏剧的“闲客”他们是为了在这座城市中争取到一个空间而奔波的一份子,没有多少闲情逸致来探讨这个近乎愚蠢的话题。也正是这样的群体构成了南方大众文化的主体,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了南方人群对文化的漠视-一份广州日报或是羊城晚报就是人们对文化最大的奢侈品了。
mandy曾经笑言广州是“文化沙漠”当然这中间有调侃的成分,却也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物质文明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文化危机。
可是让我感到意外的事情,却是在不经意的一个机会寻到了“沙漠中的绿洲”
前些日子,我见到了故乡网的前任管理员“沉香屑”他是一个文静的小伙子,个子高高的,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言谈温文尔雅,典型的一个书生形象。这是初次见到他,可是在网络里面我们早已经是神交已久:正是因为沉香的邀请,我才走进“故乡”并且在“小说沙龙”挂名做了版主。后来开“麦田守望者”也是源于对“故乡”的信任和认可。或许是同在文学圈子里面的缘故吧,我们的话题也是围绕着“文学”、“网络”、“论坛”展开,颇有一些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有想到的是聊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故乡网的总部就在广州,并且另一位早就有心一见的诗友“刀丛中的小诗”也是在“故乡”做事。哈哈一笑之后,我不由得感叹:“这下倒好,杀到故乡的总部来了!”
真的没有想到“故乡”会在广州。形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在于先前在故乡读到的作品中大多是北方作者的文风,所描绘的情景也都带着强烈的北方色彩,这与南方婉约细腻是不相同的。当然这其中也有以偏概全的味道,可是我绝没有想用地域上的差异来抹杀南方文化的意思。实际上,这与我来广州之后所接触的人群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南方文化和作者我还没有见到,如此武断得下结论无疑是不负责任的——故而,我在这里要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些东西的消化和吸收也决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窗外还在下着雨。有北方的老友打来电话说:“这边下雨了,天气凉了下来。现在穿上毛衣还觉得冷呢!”或许,北方的四季分明和南方的变化不大在气候上来说是最大的差异吧?今天在公司听到那首叫做“飘雪”的歌,有同事无限神往的问我:“北方下雪的时候是不是很美啊?”我回答道:“是啊,如果在听这首歌的时候下起雪来,会更美!”她说:“要是南方也下雪就好了!”
可是,如果南方冬天也可以下雪的话,那还是南方吗?我想,文化亦然。
2002年9月17日22:30于广州
接连几天连绵细丝般的轻雨,把广州的街道冲刷得干干净净,空气中燥热的气息渐渐隐去,秋如约而至。
真是难得的好天气!来到这个城市之后,我的心里充斥着一种不安分的情绪:行走在喧嚣的人群中,我觉得自己仿佛是一粒飘浮在空气中的尘埃,漫无目的的游荡,象所有漂泊的人一样,企图找寻一个停泊下来的驿站——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绪,与“故乡”或是“故土”这样的情结有着很大的关系。绝大多数中国人是不习惯于远游的,初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他就会比较此地与故乡的环境、人群、气候甚至于文化上的差异,最后会得出结论:这座城市与我的故乡是截然不同的。没有故土,没有亲人和朋友,没有曾经熟悉的一切,所以内心难免会生出一种怅然若失的情绪。我相信这种感觉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来便有之,否则就不会有“叶落归根”这一说了。对我而言,最大的区别来自气候上的差异和南方风土人情的感知程度,所以,秋雨之后的阵阵凉意,无疑是稳定情绪的一剂良药,让我在这个初秋傍晚想起这一句话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不过可惜的是,在广州几乎看不到树,也就不会寻到在秋风中飘落的树叶,故而在南国对秋的感知也只有透过连绵秋雨之后些许凉意,嗅出一点味道来。
自古文人多是悲秋,在秋天总是会生出很多的愁绪,然后借助于秋山、秋水、秋叶或是秋雨感时伤怀、睹物思人-这样的文字在古诗词随手可得,不胜枚举。我在广州却无法感觉出这样的气氛,让我念念不忘是在秋雨中等待公车的人们争相拥挤上车的情景,那一刻凉意早已经被空气中热烈的气氛所代替,仿佛是在一场球赛或是音乐会结束之后,疲惫的人们涌出出口,象进行一场战争,更像一出没有秩序的生命落幕剧。
究其原因,那些在雨中等车的人们大多不是“多愁善感”的文人,更不会是象我一样站在人群之外看这幕戏剧的“闲客”他们是为了在这座城市中争取到一个空间而奔波的一份子,没有多少闲情逸致来探讨这个近乎愚蠢的话题。也正是这样的群体构成了南方大众文化的主体,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了南方人群对文化的漠视-一份广州日报或是羊城晚报就是人们对文化最大的奢侈品了。
mandy曾经笑言广州是“文化沙漠”当然这中间有调侃的成分,却也是说明了一个问题:在物质文明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文化危机。
可是让我感到意外的事情,却是在不经意的一个机会寻到了“沙漠中的绿洲”
前些日子,我见到了故乡网的前任管理员“沉香屑”他是一个文静的小伙子,个子高高的,说起话来不紧不慢,言谈温文尔雅,典型的一个书生形象。这是初次见到他,可是在网络里面我们早已经是神交已久:正是因为沉香的邀请,我才走进“故乡”并且在“小说沙龙”挂名做了版主。后来开“麦田守望者”也是源于对“故乡”的信任和认可。或许是同在文学圈子里面的缘故吧,我们的话题也是围绕着“文学”、“网络”、“论坛”展开,颇有一些相见恨晚的感觉。没有想到的是聊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故乡网的总部就在广州,并且另一位早就有心一见的诗友“刀丛中的小诗”也是在“故乡”做事。哈哈一笑之后,我不由得感叹:“这下倒好,杀到故乡的总部来了!”
真的没有想到“故乡”会在广州。形成这种错觉的原因在于先前在故乡读到的作品中大多是北方作者的文风,所描绘的情景也都带着强烈的北方色彩,这与南方婉约细腻是不相同的。当然这其中也有以偏概全的味道,可是我绝没有想用地域上的差异来抹杀南方文化的意思。实际上,这与我来广州之后所接触的人群有很大的关系。真正的南方文化和作者我还没有见到,如此武断得下结论无疑是不负责任的——故而,我在这里要了解的东西还有很多,这些东西的消化和吸收也决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
窗外还在下着雨。有北方的老友打来电话说:“这边下雨了,天气凉了下来。现在穿上毛衣还觉得冷呢!”或许,北方的四季分明和南方的变化不大在气候上来说是最大的差异吧?今天在公司听到那首叫做“飘雪”的歌,有同事无限神往的问我:“北方下雪的时候是不是很美啊?”我回答道:“是啊,如果在听这首歌的时候下起雪来,会更美!”她说:“要是南方也下雪就好了!”
可是,如果南方冬天也可以下雪的话,那还是南方吗?我想,文化亦然。
2002年9月17日22:30于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