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巴陵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燕子等等意象频繁出现,这些象征意象尽管加强了他的散文作品的形象感和诗意感,但也因为这些意象象征是传统的和公共的意象象征,相对来说也就忽略了作者个人意象性象征的营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象征性意象的神秘感和含蓄蕴藉的意味。因为篇幅所限,这一点我就不再多说了。
(三)叠合式意象。叠合式意象的组构不同于并置式的组接手法,后者一般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不加评论地并置在一起,由此产生出一种陌生和突兀的审美效果。这在诗歌创作中很多见。如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里的“鸡声”、“茅店”、“月”和“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都是并置式意象的组合。或者可以这样说,并置式意象组和更多地存在于诗歌中,而散文则更注重叠合式意象组构。结合李智红的散文,我们就会发现,所谓叠合式意象组构,是散文作者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某一物象进行不同层面、不同时空的叠加重复性描述,简而言之,就是把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意象之上,使作品由单调而渐至丰满,由平面而趋于立体,,由片面而意欲全面。
叠加性意象可以从李智红的散文水晶石榴来说,作品的中心意象是说明“水晶石榴”为了突出这种石榴的特别之处,作者首先从产地——古镇杉阳,这一南方丝绸之路上极其重要的古老驿站说起,旨在说明水晶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然后作者引经据典说明这种石榴来自何处,有何特点,再借助回忆和联想古人诗句赋词和典籍记载,说明石榴的形状,借用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说石榴的产量之多,用白居易“风翻火焰欲烧人”说石榴的色泽之艳,用戴复古“短墙半露石榴红”说石榴之趣,而后考证石榴在这个古镇的栽种历史以及水晶石榴的内部结构形状,再论及石榴的药学价值,最后说到一位画家朋友最喜亦最善画石榴,爱屋及乌“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院中别无他物,全种上了水晶石榴。通道两边摆放的花木盆景,也全是画家精心修剪培育出的水晶石榴。每到五月,整个小院是丹红乱眼,绿荫婆娑,满目是生机盎然的诗情画意。到了秋天,更是硕果满枝,美人脸颊般红润逗人的石榴,像一盏盏小小的灯笼,把个小院点缀得是秋光流盼,情趣盎然。有了这个种满水晶石榴的小院,朋友要画石榴,便再用不着上其他地方。于是,从石榴花打苞画到石榴树挂果,朋友是画得顺手,画得尽兴。我们呢,赶上水晶石榴成熟的时候上朋友家,自然也是摘得顺手,吃得尽兴”作者通过对“水晶石榴”这一中心意象的层层叠加,极大地丰富了“水晶石榴”的寓意,使“水晶石榴”既成为表现的主题对象,又成为古镇古老历史的见证,还是负载作者作品情怀和缅怀古人、惦念朋友的感情符号。
意象叠加的文章,在李智红的作品中还有昆明的雨、惜土如金等篇,就不一一赘述了。
(四)潜沉或扩张式意象。与上述三种意象结构相比,这是一种较为复杂和多义,相对来说也比较高级的意象组合。潜沉,也就是潜沉在全部视觉之下,更加具有隐喻意象。而扩张,则是发散式的富于超验性和创造性的意象建构,它往往以一个意象为基点,而后辐射开来,呈现出丰富纷纭、绵延不断的发散状态。李智红的散文槐树,其旨在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生态自然造成的破坏,就连一棵生长了百多年足以见证小城“历史意蕴上和文化意蕴上的厚重和悠久”的槐树也不能放过,但作者没有将这种批判浅表化,而是着重渲染槐树生长的历史和生存的状态,述说槐树在小城中历史的地位和所经受的苦难,至于槐树的品格以及其它人对槐树的看法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对槐树象征着厚重沧桑的历史、并在槐树生命感受和体验以及槐树本身这一具有潜沉意象最深层的隐喻意义——不仅有对当前社会中工业文明对传统文化蚕食的担忧,也有对现代工业文明割裂历史文明这种苦涩心境的揭示:无私的无奈,自豪的悲哀。由于作者采用的是隐喻的形式,在潜沉层面上,对槐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因而,这一意象就具有更为深邃、更为隐蔽多义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情趣。
扩张式的意象,主要强调现代散文的弹性和密度,这种弹性和密度不应仅仅指语言的锤炼加工,还应该包括意象的组合创设,即在散文创作中增加意象的宽度和辐射力,使其更加具有艺术的冲击力。于是,在李智红的散文中我们看到,当他们参加笔会所乘坐的汽车“随着公路曲折迂回的延伸,清澈得纤尘不染的冲江河迎面向我们奔腾而来。许多或古老或年轻的树木,都像是跟谁叫劲似的,一古脑儿地向上猛抽着新芽,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大小树木,都在生猛地绿着或者青着,青绿中夹杂着黛绿,浓绿中渗透着淡绿,甚至连那石崖畔上的青苔,也酥油一般腻腻地绿着,滔滔不绝的绿,不但占领了所有的山冈,而且盘踞了所有的峡谷,只空出河两岸少许的地方,留给杜鹃、山茶、古藤、以及嶙峋的怪石。于是,那些高高矮矮的杜鹃,肥肥瘦瘦的山茶,都在紧紧地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甩开膀子,非常火爆地怒放。整个冲江河峡谷,就像是一条被煅烧得恰到火候的钢板,在春天的捶击下,喷溅出五彩缤纷的火花,在那浓得化不开的绿色之中,烙烧出了一串串美丽而芳香的破洞走进香格里拉”
这篇文章由视觉意象“颜色”写来,先是纤尘不染的江河水色,然后扩张到大小树木猛抽着新芽,绿、青、青绿、黛绿、浓绿、淡绿接天连地,两句比喻性意象,进一步扩张这种颜色的感觉。然后是花,而且极度地夸张将峡谷比喻为“一条被煅烧得恰到火候的钢板,在春天的捶击下,喷溅出五彩缤纷的火花,在那浓得化不开的绿色之中,烙烧出了一串串美丽而芳香的破洞”语句长短参差、叠字与排句式行文相交替,加上丰富的想象,密集复叠繁复的意象,读之让人满眼皆绿,又在这绿色中有种种鲜花绽放的其它颜色,让人眼前是一片花团锦簇的世界,令人感受到这颜色强烈的压力。李智红的此类散文以这篇文章为代表。
燕子等等意象频繁出现,这些象征意象尽管加强了他的散文作品的形象感和诗意感,但也因为这些意象象征是传统的和公共的意象象征,相对来说也就忽略了作者个人意象性象征的营造,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象征性意象的神秘感和含蓄蕴藉的意味。因为篇幅所限,这一点我就不再多说了。
(三)叠合式意象。叠合式意象的组构不同于并置式的组接手法,后者一般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不加评论地并置在一起,由此产生出一种陌生和突兀的审美效果。这在诗歌创作中很多见。如温庭筠的诗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里的“鸡声”、“茅店”、“月”和“人迹”、“板桥”、“霜”六个意象,都是并置式意象的组合。或者可以这样说,并置式意象组和更多地存在于诗歌中,而散文则更注重叠合式意象组构。结合李智红的散文,我们就会发现,所谓叠合式意象组构,是散文作者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对某一物象进行不同层面、不同时空的叠加重复性描述,简而言之,就是把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意象之上,使作品由单调而渐至丰满,由平面而趋于立体,,由片面而意欲全面。
叠加性意象可以从李智红的散文水晶石榴来说,作品的中心意象是说明“水晶石榴”为了突出这种石榴的特别之处,作者首先从产地——古镇杉阳,这一南方丝绸之路上极其重要的古老驿站说起,旨在说明水晶石榴是水果中的佳品。然后作者引经据典说明这种石榴来自何处,有何特点,再借助回忆和联想古人诗句赋词和典籍记载,说明石榴的形状,借用杜牧“似火石榴映小山”说石榴的产量之多,用白居易“风翻火焰欲烧人”说石榴的色泽之艳,用戴复古“短墙半露石榴红”说石榴之趣,而后考证石榴在这个古镇的栽种历史以及水晶石榴的内部结构形状,再论及石榴的药学价值,最后说到一位画家朋友最喜亦最善画石榴,爱屋及乌“一个不大不小的院落,院中别无他物,全种上了水晶石榴。通道两边摆放的花木盆景,也全是画家精心修剪培育出的水晶石榴。每到五月,整个小院是丹红乱眼,绿荫婆娑,满目是生机盎然的诗情画意。到了秋天,更是硕果满枝,美人脸颊般红润逗人的石榴,像一盏盏小小的灯笼,把个小院点缀得是秋光流盼,情趣盎然。有了这个种满水晶石榴的小院,朋友要画石榴,便再用不着上其他地方。于是,从石榴花打苞画到石榴树挂果,朋友是画得顺手,画得尽兴。我们呢,赶上水晶石榴成熟的时候上朋友家,自然也是摘得顺手,吃得尽兴”作者通过对“水晶石榴”这一中心意象的层层叠加,极大地丰富了“水晶石榴”的寓意,使“水晶石榴”既成为表现的主题对象,又成为古镇古老历史的见证,还是负载作者作品情怀和缅怀古人、惦念朋友的感情符号。
意象叠加的文章,在李智红的作品中还有昆明的雨、惜土如金等篇,就不一一赘述了。
(四)潜沉或扩张式意象。与上述三种意象结构相比,这是一种较为复杂和多义,相对来说也比较高级的意象组合。潜沉,也就是潜沉在全部视觉之下,更加具有隐喻意象。而扩张,则是发散式的富于超验性和创造性的意象建构,它往往以一个意象为基点,而后辐射开来,呈现出丰富纷纭、绵延不断的发散状态。李智红的散文槐树,其旨在批判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生态自然造成的破坏,就连一棵生长了百多年足以见证小城“历史意蕴上和文化意蕴上的厚重和悠久”的槐树也不能放过,但作者没有将这种批判浅表化,而是着重渲染槐树生长的历史和生存的状态,述说槐树在小城中历史的地位和所经受的苦难,至于槐树的品格以及其它人对槐树的看法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对槐树象征着厚重沧桑的历史、并在槐树生命感受和体验以及槐树本身这一具有潜沉意象最深层的隐喻意义——不仅有对当前社会中工业文明对传统文化蚕食的担忧,也有对现代工业文明割裂历史文明这种苦涩心境的揭示:无私的无奈,自豪的悲哀。由于作者采用的是隐喻的形式,在潜沉层面上,对槐树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描写,因而,这一意象就具有更为深邃、更为隐蔽多义的思想意蕴和审美情趣。
扩张式的意象,主要强调现代散文的弹性和密度,这种弹性和密度不应仅仅指语言的锤炼加工,还应该包括意象的组合创设,即在散文创作中增加意象的宽度和辐射力,使其更加具有艺术的冲击力。于是,在李智红的散文中我们看到,当他们参加笔会所乘坐的汽车“随着公路曲折迂回的延伸,清澈得纤尘不染的冲江河迎面向我们奔腾而来。许多或古老或年轻的树木,都像是跟谁叫劲似的,一古脑儿地向上猛抽着新芽,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大小树木,都在生猛地绿着或者青着,青绿中夹杂着黛绿,浓绿中渗透着淡绿,甚至连那石崖畔上的青苔,也酥油一般腻腻地绿着,滔滔不绝的绿,不但占领了所有的山冈,而且盘踞了所有的峡谷,只空出河两岸少许的地方,留给杜鹃、山茶、古藤、以及嶙峋的怪石。于是,那些高高矮矮的杜鹃,肥肥瘦瘦的山茶,都在紧紧地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甩开膀子,非常火爆地怒放。整个冲江河峡谷,就像是一条被煅烧得恰到火候的钢板,在春天的捶击下,喷溅出五彩缤纷的火花,在那浓得化不开的绿色之中,烙烧出了一串串美丽而芳香的破洞走进香格里拉”
这篇文章由视觉意象“颜色”写来,先是纤尘不染的江河水色,然后扩张到大小树木猛抽着新芽,绿、青、青绿、黛绿、浓绿、淡绿接天连地,两句比喻性意象,进一步扩张这种颜色的感觉。然后是花,而且极度地夸张将峡谷比喻为“一条被煅烧得恰到火候的钢板,在春天的捶击下,喷溅出五彩缤纷的火花,在那浓得化不开的绿色之中,烙烧出了一串串美丽而芳香的破洞”语句长短参差、叠字与排句式行文相交替,加上丰富的想象,密集复叠繁复的意象,读之让人满眼皆绿,又在这绿色中有种种鲜花绽放的其它颜色,让人眼前是一片花团锦簇的世界,令人感受到这颜色强烈的压力。李智红的此类散文以这篇文章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