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重生南北灭隋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漫天的大雪在连续飘飞了多日后终于在这天晚上停了下来,之前刺骨的寒风好像也忽然间消失了,不过天气却越发的冷了起来,一轮玉盘般润泽的明月高悬在如墨色般流淌的天空,空中弥漫洒落下来的清冷月光,将雪后的胶州大地照射的如银妆玉砌一般。
因为胶州(后世诸城附近)地处半岛,向东百里左右便是茫茫东海,又是潍河中下游的平原和鲁中南山地的交界处,正好处于一个地形地势的转折点因此雪下的尤其大,数日下来光是平地上竟然就积累了几近两尺厚的积雪。
厚厚的积雪掩盖着胶州大地的平原、山林、山峰,在这明月的照耀下映射着淡淡的银光,若是有人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行走在这雪地里,恍惚间倒也有些梦幻仙境金银台一般的意味。
若有饱学的宿儒们在此看到此景,倒也不介意雪夜扰人清梦,邀上几位至交好友在亭榭楼台中小酌一番,红泥小火炉烫上一壶好酒,斟上一壶好茶,雪夜赏月倒也不失为风雅之事,以前东晋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就干过这事。
相对于富贵人家冬日里闲来无事,便雪天煮茶赏雪的雅致生活不同,这一场持续多日的大降雪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百姓们来说,无疑会给他们增加许多生活压力,不管何时何地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总是占多数的。
不过自从王泽在天保四年当初牟平屯田时发明了火炕之后,火炕就在王勇治下渐渐地流传开了,到如今整个三齐之地的普通百姓都知道了火炕的好处,让这些百姓在冬天里的日子毕竟是好过多了。
另外再加上王勇大力在三齐之地推广曲辕犁和各种先进的耕种方式,而且老天也是颇为照顾,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多次粮食大丰收,粮食大丰收官府征收的税赋又不沉重,可以说在过去的这一年多里是三齐的普通百姓们最为幸福的时光。
不过这么大的降雪终究会给百姓们添出来不少的麻烦,有些住的地方低一些的庄户人家,等天亮起床后会发现自家房子的房门已经被旋风旋来的厚厚积雪给冻住,幸好这些庄户家里的房门都是往里开的,不用担心全家被闷在屋里。
相对往年温暖的冬季,如今这种罕见的大雪天过后总会增加许多冻殍,而如今大家因为吃的饱还有温暖的火炕,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竟然还觉得不太难过,虽然柴火的消耗会增加许多,等天晴后需要赶紧上山去捡一些回来。
不过庄子里的孩子们却不管这些,大清早天刚亮就爬起来的七八岁的男孩子对着屋檐上一排排晶莹剔透的冰凌垂涎三尺,在没有冰棒的古代,孩子们也就只能在这时候才可以感受到冰棒的味道了。
不过往往是这些孩子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用木棍敲断一根冰凌,还没来得及往自己嘴里塞,就被家里或者同村的大人看到,立刻就是一顿训斥,古时候因为医疗条件非常落后,所以非常忌讳小孩子大冬天里吃这些冰冷的玩意。
就在孩子们不顾寒冷一个个从家里跑出来,欢笑着加入玩闹的孩子群的时候,庄子里的青壮和妇女们也一个个走出家门,在村正、屯长的组织下将村子里的积雪清出来一条一丈多宽的道路来,这个是村民们的义务。
另外从村子附近经过的官道也要他们也要去清理,当然这个劳动官府是要给钱的,所以村民们一个个清理积雪干的热火朝天,就想着快点把村子里的积雪清理掉快点去官道清理积雪,好多挣一点钱粮以便过一个宽裕些的好年。
因为有妇女在,所以汉子们干活格外卖力,往往是五六个汉子拉着麻绳在前,然后两个青壮扶着一个雪推,这么一拉就可以推出四尺多的宽度来,厚厚的积雪推得只剩下薄薄一层,只要后面的妇女们用扫把将地面清扫一下即可。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汉子们聊天时总会谈及到天下大势,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总是如此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哪怕是庄户里的百姓闲谈中也总会不知不觉中聊到许多涉及到国事,当然也少不了说一说自家刺史平日里的一些雅士风范。
胶州刺史当然就是萧敬萧望之了,胶州本地的百姓们都知道,自家的刺史乃是南朝萧梁宗室出身,也是饱学多识的文人雅士,想来现在大雪天正是闲来无事与州里的儒士们赏雪的好时候。
还在谈论着军国大事的百姓们不知道如今萧敬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赏雪,他现在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在刺史府的大堂内来回的踱步,脸上也没有了往日淡然的表情,愁眉紧皱。
数日前去支援管帅关城的胶州校尉李顺派人送信回来,说是管帅关城已经被齐军攻破,如今北齐数万大军正在北齐大将独孤永业的率领在准备往胶州而来,希望萧敬赶紧做好准备,而李顺自己则是沿途设立路障等物以便迟延齐军的行进速度。
接到李顺的军报萧敬不管是从哪方面考虑都不敢耽搁,当即向周边州郡和王勇所在的上将军行在济北郡前线发出了急报,同时将响应李顺出发前就发出的征召令前来胶州城报道的民兵们也组织起来。
李顺的急报送过来刚刚五六天功夫... -->>
漫天的大雪在连续飘飞了多日后终于在这天晚上停了下来,之前刺骨的寒风好像也忽然间消失了,不过天气却越发的冷了起来,一轮玉盘般润泽的明月高悬在如墨色般流淌的天空,空中弥漫洒落下来的清冷月光,将雪后的胶州大地照射的如银妆玉砌一般。
因为胶州(后世诸城附近)地处半岛,向东百里左右便是茫茫东海,又是潍河中下游的平原和鲁中南山地的交界处,正好处于一个地形地势的转折点因此雪下的尤其大,数日下来光是平地上竟然就积累了几近两尺厚的积雪。
厚厚的积雪掩盖着胶州大地的平原、山林、山峰,在这明月的照耀下映射着淡淡的银光,若是有人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行走在这雪地里,恍惚间倒也有些梦幻仙境金银台一般的意味。
若有饱学的宿儒们在此看到此景,倒也不介意雪夜扰人清梦,邀上几位至交好友在亭榭楼台中小酌一番,红泥小火炉烫上一壶好酒,斟上一壶好茶,雪夜赏月倒也不失为风雅之事,以前东晋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就干过这事。
相对于富贵人家冬日里闲来无事,便雪天煮茶赏雪的雅致生活不同,这一场持续多日的大降雪对于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贫苦百姓们来说,无疑会给他们增加许多生活压力,不管何时何地生活在最底层的百姓总是占多数的。
不过自从王泽在天保四年当初牟平屯田时发明了火炕之后,火炕就在王勇治下渐渐地流传开了,到如今整个三齐之地的普通百姓都知道了火炕的好处,让这些百姓在冬天里的日子毕竟是好过多了。
另外再加上王勇大力在三齐之地推广曲辕犁和各种先进的耕种方式,而且老天也是颇为照顾,这一年里风调雨顺多次粮食大丰收,粮食大丰收官府征收的税赋又不沉重,可以说在过去的这一年多里是三齐的普通百姓们最为幸福的时光。
不过这么大的降雪终究会给百姓们添出来不少的麻烦,有些住的地方低一些的庄户人家,等天亮起床后会发现自家房子的房门已经被旋风旋来的厚厚积雪给冻住,幸好这些庄户家里的房门都是往里开的,不用担心全家被闷在屋里。
相对往年温暖的冬季,如今这种罕见的大雪天过后总会增加许多冻殍,而如今大家因为吃的饱还有温暖的火炕,在这么寒冷的天气里竟然还觉得不太难过,虽然柴火的消耗会增加许多,等天晴后需要赶紧上山去捡一些回来。
不过庄子里的孩子们却不管这些,大清早天刚亮就爬起来的七八岁的男孩子对着屋檐上一排排晶莹剔透的冰凌垂涎三尺,在没有冰棒的古代,孩子们也就只能在这时候才可以感受到冰棒的味道了。
不过往往是这些孩子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用木棍敲断一根冰凌,还没来得及往自己嘴里塞,就被家里或者同村的大人看到,立刻就是一顿训斥,古时候因为医疗条件非常落后,所以非常忌讳小孩子大冬天里吃这些冰冷的玩意。
就在孩子们不顾寒冷一个个从家里跑出来,欢笑着加入玩闹的孩子群的时候,庄子里的青壮和妇女们也一个个走出家门,在村正、屯长的组织下将村子里的积雪清出来一条一丈多宽的道路来,这个是村民们的义务。
另外从村子附近经过的官道也要他们也要去清理,当然这个劳动官府是要给钱的,所以村民们一个个清理积雪干的热火朝天,就想着快点把村子里的积雪清理掉快点去官道清理积雪,好多挣一点钱粮以便过一个宽裕些的好年。
因为有妇女在,所以汉子们干活格外卖力,往往是五六个汉子拉着麻绳在前,然后两个青壮扶着一个雪推,这么一拉就可以推出四尺多的宽度来,厚厚的积雪推得只剩下薄薄一层,只要后面的妇女们用扫把将地面清扫一下即可。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的汉子们聊天时总会谈及到天下大势,不管是古代还是后世总是如此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哪怕是庄户里的百姓闲谈中也总会不知不觉中聊到许多涉及到国事,当然也少不了说一说自家刺史平日里的一些雅士风范。
胶州刺史当然就是萧敬萧望之了,胶州本地的百姓们都知道,自家的刺史乃是南朝萧梁宗室出身,也是饱学多识的文人雅士,想来现在大雪天正是闲来无事与州里的儒士们赏雪的好时候。
还在谈论着军国大事的百姓们不知道如今萧敬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赏雪,他现在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焦躁不安,在刺史府的大堂内来回的踱步,脸上也没有了往日淡然的表情,愁眉紧皱。
数日前去支援管帅关城的胶州校尉李顺派人送信回来,说是管帅关城已经被齐军攻破,如今北齐数万大军正在北齐大将独孤永业的率领在准备往胶州而来,希望萧敬赶紧做好准备,而李顺自己则是沿途设立路障等物以便迟延齐军的行进速度。
接到李顺的军报萧敬不管是从哪方面考虑都不敢耽搁,当即向周边州郡和王勇所在的上将军行在济北郡前线发出了急报,同时将响应李顺出发前就发出的征召令前来胶州城报道的民兵们也组织起来。
李顺的急报送过来刚刚五六天功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