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诸天:从四合院治禽开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荣国府。
得知秦钟中了第三十六名,贾政的情绪十分复杂。
上月乡试结束,杨庆点评秦钟答案的时候,他也参与其中。
他觉得秦钟文章写的极好,甚至有“解元”之姿。
但杨庆却觉得他最多就是二十名,极有可能是三十名以外,说他若想在下一科考中进士,还得下死功夫。
如今听到名次,果然是‘三十名以外’……贾政除了佩服杨庆的学问和眼光,也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当时只是心里想想,而没有发表意见,若不然就贻笑大方了。
当然,这点小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贾政叫来贾宝玉,教他等会子和贾兰一起,把早已备下的礼物送去秦家。
贾宝玉最不喜热闹,尤其是这种‘仕途经济’的热闹,但秦钟是他的知己,他当然不会装病推拒。
他换了身衣服,带着小侄子贾兰,和同样去送礼的大舅哥薛蟠一起往秦家赶去。
自从贾宝玉不再闹腾之后,薛蟠和他的关系也恢复了正常。
其实就算没恢复正常,薛蟠这些日子也没空管贾宝玉和自己妹妹的事,他正为夏金桂头疼呢!
夏金桂嫁过来后,也安分过一阵子,不过很快,她就恢复了本性。
为了拿捏薛蟠,她可谓是智计百出,不但把家里闹得翻天覆地,还气得薛姨妈和宝姐姐暗自垂泪。
比如,她为了收拾香菱,先把自己的丫鬟宝蟾给了薛蟠,让香菱跟着自己;接着再往自己枕头里放纸人使用镇魇魔法……过两日假装意外发现之后,再明着说宝蟾害自己,实则通过言语暗示,让整日和宝蟾在一起的薛蟠,去怀疑和自己在一起的香菱。
可惜,她没能如愿让薛蟠打香菱一顿,并把这丫头赶出去。
因为此前的马道婆事件,薛姨妈等人亲身经历过,此时还记忆犹新。
她们不敢怠慢,立刻去请这方面的专家,也就是杨庆。
杨庆没有推辞,而是从结果推导过程,把夏金桂自导自演要害香菱的事,偷偷告诉了薛姨妈和宝姐姐,让她们自己决定要不要说出来。
薛姨妈到底更爱儿子一些,看不得他被夏金桂挟制,于是便把这事告诉了薛蟠,然后让香菱以后跟着宝钗,不要再去夏金桂房里。
薛蟠听了大为光火,拿着门闩要去暴揍夏金桂。
然而夏金桂非但不怕他,还哭闹着把身子凑上去任他打骂。
薛蟠瞬间就没了威风,全身上下就剩了手上那条门闩是硬的。
最后虽然没有直接治死香菱,夏金桂却也心满意足,再加上已经把薛蟠吃得死死地,便愈发得意起来,不但敢和身为她婆婆的薛姨妈驳嘴,还公然聚众赌钱,平日不顺心了,也肆意打骂……
具体可以参考星爷版唐伯虎的那八位老婆,区别是她们可能喜欢吃鸡翅膀,而夏金桂不喜欢吃肉,只喜欢吃油炸鸡骨头。
最近这段时间,薛姨妈和宝姐姐干脆就不理会夏金桂了,而薛蟠也没办法,只能每日悔恨,不该娶这个“搅家星”。
值得一提的是,薛家住在荣府,贾家的人都知道夏金桂的事,贾宝玉也不例外。
贾宝玉一开始听人说夏金桂有多好多好,还想去见她来着,现在他再也不敢提这话了。
***
放榜当日,秦钟家里张灯结彩、摆酒设宴。
次日,秦钟去顺天府衙赴鹿鸣宴,拜见座师的同时,和同一届的举人结交。
秦钟的年龄和跟脚,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得知他如此年轻便能中举,离不开长姐的谆谆教诲之后,众人都盛赞秦可卿之德,说她不但把名声糟糕的宁国府治理得极好,还把他这个兄弟教得这般出色,俨然就是女性楷模……
这样的话题,甚至形成了士林舆论,没两日就乘着满含桂香的秋风,传进了荣国府里,把王熙凤羡慕得不行。
“兰儿他越发进益了,三五年后,定然也能取个功名回来。”
王熙凤抿了口茶,笑着对李纨说道。
“多亏了蓉哥儿媳妇和杨管家,我反倒不用操心了。”
贾兰去杨庆那里补习,是通过秦可卿介绍的,平时也在她那儿吃,所以李纨也非常感激她。
“咯咯咯……我和杨管家怎么了?”
秦可卿这时刚走到房外,还没挑起帘子,就听李纨提到了自己和杨庆。
“来的这么晚,是不是背着我偷吃好东西了?”
王熙凤一边打趣,一边拉秦可卿在自己身边坐下。
“我那儿的好东西,婶子你什么没尝过?”
秦可卿这句话有些歧义,让王熙凤脸上红了一下。
瑞珠拎着食盒走到桌边,从里面拿出一盒曲奇饼干,还有几份精致的小蛋糕。
李纨赞道:“吃来吃去,还是你那里的点心好吃。”
就在她们用下午茶的时候,杨庆也和林黛玉在小书房说话。
“这个故事写的极好,只是促狭了些。”
林黛玉拿着那篇《范进中举》,对杨庆笑道。
杨庆见她一笑,心里‘哦呼’一声,面上却仍假装正经道: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不考科举的人看了这篇文章,自然觉得可笑。而对于许多屡试屡败的生员来说,这篇文章一定写到了他们心里,令他们感同身受。”
林黛玉轻轻颔首,显然是认同这番话。
她和贾宝玉不同,贾宝玉是发自内心的不喜欢经济仕途,但她对世人追求功名却并没有什么偏见。
毕竟林如海就是当年的探花郎,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否定她的父亲。
“林姑娘,能不能教我说姑苏话,以后有机会,我想去那里游玩。”
杨庆当然会姑苏话,之所以还要跟林妹妹学,无非就是想听她这么说罢了。
林黛玉虽然有心教他,却也有些迟疑:“妙玉从小在姑苏长大,我可不敢在她面前班门弄斧。”
杨庆笑道:“也不用那么标准,说出来能让人听懂就行了。”
林黛玉这才答应下来,用手边那篇《范进中举》作为范例,用心地教杨庆姑苏话。... -->>
荣国府。
得知秦钟中了第三十六名,贾政的情绪十分复杂。
上月乡试结束,杨庆点评秦钟答案的时候,他也参与其中。
他觉得秦钟文章写的极好,甚至有“解元”之姿。
但杨庆却觉得他最多就是二十名,极有可能是三十名以外,说他若想在下一科考中进士,还得下死功夫。
如今听到名次,果然是‘三十名以外’……贾政除了佩服杨庆的学问和眼光,也有一丝庆幸,庆幸自己当时只是心里想想,而没有发表意见,若不然就贻笑大方了。
当然,这点小情绪很快就消失了。
贾政叫来贾宝玉,教他等会子和贾兰一起,把早已备下的礼物送去秦家。
贾宝玉最不喜热闹,尤其是这种‘仕途经济’的热闹,但秦钟是他的知己,他当然不会装病推拒。
他换了身衣服,带着小侄子贾兰,和同样去送礼的大舅哥薛蟠一起往秦家赶去。
自从贾宝玉不再闹腾之后,薛蟠和他的关系也恢复了正常。
其实就算没恢复正常,薛蟠这些日子也没空管贾宝玉和自己妹妹的事,他正为夏金桂头疼呢!
夏金桂嫁过来后,也安分过一阵子,不过很快,她就恢复了本性。
为了拿捏薛蟠,她可谓是智计百出,不但把家里闹得翻天覆地,还气得薛姨妈和宝姐姐暗自垂泪。
比如,她为了收拾香菱,先把自己的丫鬟宝蟾给了薛蟠,让香菱跟着自己;接着再往自己枕头里放纸人使用镇魇魔法……过两日假装意外发现之后,再明着说宝蟾害自己,实则通过言语暗示,让整日和宝蟾在一起的薛蟠,去怀疑和自己在一起的香菱。
可惜,她没能如愿让薛蟠打香菱一顿,并把这丫头赶出去。
因为此前的马道婆事件,薛姨妈等人亲身经历过,此时还记忆犹新。
她们不敢怠慢,立刻去请这方面的专家,也就是杨庆。
杨庆没有推辞,而是从结果推导过程,把夏金桂自导自演要害香菱的事,偷偷告诉了薛姨妈和宝姐姐,让她们自己决定要不要说出来。
薛姨妈到底更爱儿子一些,看不得他被夏金桂挟制,于是便把这事告诉了薛蟠,然后让香菱以后跟着宝钗,不要再去夏金桂房里。
薛蟠听了大为光火,拿着门闩要去暴揍夏金桂。
然而夏金桂非但不怕他,还哭闹着把身子凑上去任他打骂。
薛蟠瞬间就没了威风,全身上下就剩了手上那条门闩是硬的。
最后虽然没有直接治死香菱,夏金桂却也心满意足,再加上已经把薛蟠吃得死死地,便愈发得意起来,不但敢和身为她婆婆的薛姨妈驳嘴,还公然聚众赌钱,平日不顺心了,也肆意打骂……
具体可以参考星爷版唐伯虎的那八位老婆,区别是她们可能喜欢吃鸡翅膀,而夏金桂不喜欢吃肉,只喜欢吃油炸鸡骨头。
最近这段时间,薛姨妈和宝姐姐干脆就不理会夏金桂了,而薛蟠也没办法,只能每日悔恨,不该娶这个“搅家星”。
值得一提的是,薛家住在荣府,贾家的人都知道夏金桂的事,贾宝玉也不例外。
贾宝玉一开始听人说夏金桂有多好多好,还想去见她来着,现在他再也不敢提这话了。
***
放榜当日,秦钟家里张灯结彩、摆酒设宴。
次日,秦钟去顺天府衙赴鹿鸣宴,拜见座师的同时,和同一届的举人结交。
秦钟的年龄和跟脚,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
得知他如此年轻便能中举,离不开长姐的谆谆教诲之后,众人都盛赞秦可卿之德,说她不但把名声糟糕的宁国府治理得极好,还把他这个兄弟教得这般出色,俨然就是女性楷模……
这样的话题,甚至形成了士林舆论,没两日就乘着满含桂香的秋风,传进了荣国府里,把王熙凤羡慕得不行。
“兰儿他越发进益了,三五年后,定然也能取个功名回来。”
王熙凤抿了口茶,笑着对李纨说道。
“多亏了蓉哥儿媳妇和杨管家,我反倒不用操心了。”
贾兰去杨庆那里补习,是通过秦可卿介绍的,平时也在她那儿吃,所以李纨也非常感激她。
“咯咯咯……我和杨管家怎么了?”
秦可卿这时刚走到房外,还没挑起帘子,就听李纨提到了自己和杨庆。
“来的这么晚,是不是背着我偷吃好东西了?”
王熙凤一边打趣,一边拉秦可卿在自己身边坐下。
“我那儿的好东西,婶子你什么没尝过?”
秦可卿这句话有些歧义,让王熙凤脸上红了一下。
瑞珠拎着食盒走到桌边,从里面拿出一盒曲奇饼干,还有几份精致的小蛋糕。
李纨赞道:“吃来吃去,还是你那里的点心好吃。”
就在她们用下午茶的时候,杨庆也和林黛玉在小书房说话。
“这个故事写的极好,只是促狭了些。”
林黛玉拿着那篇《范进中举》,对杨庆笑道。
杨庆见她一笑,心里‘哦呼’一声,面上却仍假装正经道: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不考科举的人看了这篇文章,自然觉得可笑。而对于许多屡试屡败的生员来说,这篇文章一定写到了他们心里,令他们感同身受。”
林黛玉轻轻颔首,显然是认同这番话。
她和贾宝玉不同,贾宝玉是发自内心的不喜欢经济仕途,但她对世人追求功名却并没有什么偏见。
毕竟林如海就是当年的探花郎,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否定她的父亲。
“林姑娘,能不能教我说姑苏话,以后有机会,我想去那里游玩。”
杨庆当然会姑苏话,之所以还要跟林妹妹学,无非就是想听她这么说罢了。
林黛玉虽然有心教他,却也有些迟疑:“妙玉从小在姑苏长大,我可不敢在她面前班门弄斧。”
杨庆笑道:“也不用那么标准,说出来能让人听懂就行了。”
林黛玉这才答应下来,用手边那篇《范进中举》作为范例,用心地教杨庆姑苏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