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金品典当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纸品,季凡想起自己由于家境贫寒,长期以来一直使用那种纸质粗糙的毛边纸习字作画的情景。心中不由感慨万千“薰老,你这‘师牛堂’的宣纸,可是彰显珍贵,如今在市场上已达到了每刀十万元的价位,真可谓一纸值千金啊!
“不愧为从事典当的专业人士,这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泾县宣纸厂特地为国画大师李可染专门定制的纸品,我前些年有幸得到几张,一直保留至今。”薰树礼心中对季凡的喜爱又多了几分“季凡你还是来品评一下老朽地拙作。”
季凡面带笑意凝心聚意仔细地审视起这幅荷花图。此画画的是荷塘一角:花叶都被狂风吹挤在一起,浮萍亦围聚拢来。在一片混沌甚至有些混乱地格局中,荷叶之下,荷梗之后,却有水光浮现,空气流动;花朵是粉色的,花瓣已开始凋零脱落;老叶残花之旁,有新叶矗起,野草丛生。深浅红白之中,点线纠结之间,秩序渐次分明。于是拥挤之中有了疏朗。浓黑之中有了淡荡,混沌之中有了灵气,生命交替之中有了蓬勃的生机。与右下形成对比的是,在浮萍之上。空着所有,于是水接遥天,益显荷塘的无尽。为观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无穷空间。
“此画层次虽显繁复却不杂乱。采用泼墨焦墨笔法,层层晕染,墨叶红花,随风摇摆,挺拔雄健,颇具巧思。整个画面有动有静,有刚有柔,形神兼顾,洒脱脱俗,气势宏阔,深厚苍劲,凝重幽深,以情抒怀,极富诗意,颇有‘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好一个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语道出此画的精髓,季凡你既然精通书画之道,我这幅画还未来得及题字,你给上面题字留念如何?”董树礼诚意邀请道。
“董老你这幅画是难得的佳作,我怕自已胡乱涂鸦,反倒破坏了这画的意境。”季凡谦逊地说道。
“我相信自己不会看走眼地,你就不要过于自谦了。”董树礼说着递给他一只毛笔,此笔笔锋长硕饱满,竹制笔管填蓝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季凡提起笔蘸上浓墨在旁边的废纸上试笔,只感觉笔锋强劲有锋芒,毛笔作为中国人民发明的书写和作画的独特用具,依据制作笔头地不同材料,分别有数种名称,通常为羊毫、兔毫、狼毫等,此笔笔锋与以坚劲著称的兔毫笔还要略胜一筹,令季凡颇为惊讶“董老,此为何笔竟如此刚劲有力。”
“鼠须管可否听说过?”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鼠须笔啊!季凡不禁茅塞顿开,鼠须笔又称“鼠须管”或“鼠管”何为“鼠须笔?”若从字面上看,其笔头似乎是取老鼠地胡须做成,其实不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鼬鼠”(即黄鼠狼)一节里写道:“其毫与尾可作笔,严冬用之不折,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
—
古代书法家和文人中,多喜用此种笔。唐代何延之兰亭记说:“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同为唐代的张彦远书法要录也写道:“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上述引文中的“右军”正是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宋代,苏东坡也是喜爱用鼠须笔书写,他在题所书宝月塔铭里写道:“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庭珪墨,皆一代之选也。”与“鼠须”相提并论的“栗尾”也是用鼬鼠的毛做成的笔,同样名贵,宋代欧阳修还以鼠须、栗尾笔作“润笔。”
季凡气定神闲提起笔,略微思索片刻,毅然挥毫书就,一气呵成,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几个大字跃然纸上,字体自然还是他最为拿手的脱胎于好太古碑法贴似隶似楷的凡体字。
“说的不好,还请董老多多给予斧正。”季凡题完字,掏出鸡血石印章在上面加盖上自己的名号,这才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此法古拙朴雅,气静神凝,笔意老到,自然生动,如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这竟是出自年轻人之手笔。”董树礼对季凡的字是大加赞赏,接着他话锋一转问道:“书法讲究师承传统古法,你这字似隶似楷,我实不知出自何处?”
“此法脱胎于好太古碑法贴,是我在好太古碑法贴中获得启发,加以改进而胡乱书就的。”
“你这字与此画珠连壁合,相得益彰,为老朽这幅画增色不少啊!”董树礼满意地说道“你看我这老头子光顾着闲聊,差点把你正经事给忘了。他说着取出倒紫砂壶和细瓷茶具,沏上一壶热茶,给二人倒上一杯“来你们先喝点茶。”
季凡细品一口这茶香四溢的西湖龙井,饶有兴趣看着董树礼在旁边忙碌着,一张徵作白木束腰的四仙桌上罗列着各种用来品香的香具,一只盈手可握的仿哥窑香炉,色呈米黄,胎质精细,汁纯净,层均匀,器面晶莹光净,曲线柔和自然,器面上遍布黑色、米黄色浅线相互交织而成的“金丝铁线”开片纹,还有同为瓷质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块银打制而成的包浆幽亮的七孔香插筒,分别插着紫铜绣节款式的香匙、香夹、压灰扇、探针、顶花、灰铲、香帚。闻所未闻各式各样的香具让季凡和苏晚亭看得有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看见没,这才是真正玩香品香之人啊!”苏晚亭冲着季凡笑道。
“品香与饮茶、插花、下棋博奕、吟诗作画等同为一项高雅的艺术,由于它是一项烧钱的休闲,这种侈昂贵的活动,并非人人可为,即使在古代,品香也都是贵族专属的。中国香文化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它强调‘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这四种美德。”薰树礼神情愉悦地说道。
“自春秋至汉魏开始初步发展,早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五代的诗人罗隐在诗中曾这样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暧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到了盛唐,熏香已经很普遍了。进入宋代,由于士大夫崇尚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又着力从精神层面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老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宋以后的一千年里,由于战乱频繁,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品香也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日渐式微,这炉幽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
纸品,季凡想起自己由于家境贫寒,长期以来一直使用那种纸质粗糙的毛边纸习字作画的情景。心中不由感慨万千“薰老,你这‘师牛堂’的宣纸,可是彰显珍贵,如今在市场上已达到了每刀十万元的价位,真可谓一纸值千金啊!
“不愧为从事典当的专业人士,这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泾县宣纸厂特地为国画大师李可染专门定制的纸品,我前些年有幸得到几张,一直保留至今。”薰树礼心中对季凡的喜爱又多了几分“季凡你还是来品评一下老朽地拙作。”
季凡面带笑意凝心聚意仔细地审视起这幅荷花图。此画画的是荷塘一角:花叶都被狂风吹挤在一起,浮萍亦围聚拢来。在一片混沌甚至有些混乱地格局中,荷叶之下,荷梗之后,却有水光浮现,空气流动;花朵是粉色的,花瓣已开始凋零脱落;老叶残花之旁,有新叶矗起,野草丛生。深浅红白之中,点线纠结之间,秩序渐次分明。于是拥挤之中有了疏朗。浓黑之中有了淡荡,混沌之中有了灵气,生命交替之中有了蓬勃的生机。与右下形成对比的是,在浮萍之上。空着所有,于是水接遥天,益显荷塘的无尽。为观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无穷空间。
“此画层次虽显繁复却不杂乱。采用泼墨焦墨笔法,层层晕染,墨叶红花,随风摇摆,挺拔雄健,颇具巧思。整个画面有动有静,有刚有柔,形神兼顾,洒脱脱俗,气势宏阔,深厚苍劲,凝重幽深,以情抒怀,极富诗意,颇有‘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境界。”
“好一个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语道出此画的精髓,季凡你既然精通书画之道,我这幅画还未来得及题字,你给上面题字留念如何?”董树礼诚意邀请道。
“董老你这幅画是难得的佳作,我怕自已胡乱涂鸦,反倒破坏了这画的意境。”季凡谦逊地说道。
“我相信自己不会看走眼地,你就不要过于自谦了。”董树礼说着递给他一只毛笔,此笔笔锋长硕饱满,竹制笔管填蓝楷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季凡提起笔蘸上浓墨在旁边的废纸上试笔,只感觉笔锋强劲有锋芒,毛笔作为中国人民发明的书写和作画的独特用具,依据制作笔头地不同材料,分别有数种名称,通常为羊毫、兔毫、狼毫等,此笔笔锋与以坚劲著称的兔毫笔还要略胜一筹,令季凡颇为惊讶“董老,此为何笔竟如此刚劲有力。”
“鼠须管可否听说过?”
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鼠须笔啊!季凡不禁茅塞顿开,鼠须笔又称“鼠须管”或“鼠管”何为“鼠须笔?”若从字面上看,其笔头似乎是取老鼠地胡须做成,其实不然,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鼬鼠”(即黄鼠狼)一节里写道:“其毫与尾可作笔,严冬用之不折,世所谓鼠须、栗尾者是也。
—
古代书法家和文人中,多喜用此种笔。唐代何延之兰亭记说:“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同为唐代的张彦远书法要录也写道:“右军写兰亭序以鼠须笔。”上述引文中的“右军”正是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宋代,苏东坡也是喜爱用鼠须笔书写,他在题所书宝月塔铭里写道:“予撰宝月塔铭,使澄心堂纸、鼠须笔、李庭珪墨,皆一代之选也。”与“鼠须”相提并论的“栗尾”也是用鼬鼠的毛做成的笔,同样名贵,宋代欧阳修还以鼠须、栗尾笔作“润笔。”
季凡气定神闲提起笔,略微思索片刻,毅然挥毫书就,一气呵成,连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几个大字跃然纸上,字体自然还是他最为拿手的脱胎于好太古碑法贴似隶似楷的凡体字。
“说的不好,还请董老多多给予斧正。”季凡题完字,掏出鸡血石印章在上面加盖上自己的名号,这才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
“此法古拙朴雅,气静神凝,笔意老到,自然生动,如不是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这竟是出自年轻人之手笔。”董树礼对季凡的字是大加赞赏,接着他话锋一转问道:“书法讲究师承传统古法,你这字似隶似楷,我实不知出自何处?”
“此法脱胎于好太古碑法贴,是我在好太古碑法贴中获得启发,加以改进而胡乱书就的。”
“你这字与此画珠连壁合,相得益彰,为老朽这幅画增色不少啊!”董树礼满意地说道“你看我这老头子光顾着闲聊,差点把你正经事给忘了。他说着取出倒紫砂壶和细瓷茶具,沏上一壶热茶,给二人倒上一杯“来你们先喝点茶。”
季凡细品一口这茶香四溢的西湖龙井,饶有兴趣看着董树礼在旁边忙碌着,一张徵作白木束腰的四仙桌上罗列着各种用来品香的香具,一只盈手可握的仿哥窑香炉,色呈米黄,胎质精细,汁纯净,层均匀,器面晶莹光净,曲线柔和自然,器面上遍布黑色、米黄色浅线相互交织而成的“金丝铁线”开片纹,还有同为瓷质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由整块银打制而成的包浆幽亮的七孔香插筒,分别插着紫铜绣节款式的香匙、香夹、压灰扇、探针、顶花、灰铲、香帚。闻所未闻各式各样的香具让季凡和苏晚亭看得有些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看见没,这才是真正玩香品香之人啊!”苏晚亭冲着季凡笑道。
“品香与饮茶、插花、下棋博奕、吟诗作画等同为一项高雅的艺术,由于它是一项烧钱的休闲,这种侈昂贵的活动,并非人人可为,即使在古代,品香也都是贵族专属的。中国香文化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它强调‘净心契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这四种美德。”薰树礼神情愉悦地说道。
“自春秋至汉魏开始初步发展,早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五代的诗人罗隐在诗中曾这样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暧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到了盛唐,熏香已经很普遍了。进入宋代,由于士大夫崇尚高标准的物质生活,又着力从精神层面倡导和提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老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唐宋以后的一千年里,由于战乱频繁,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趋于粗疏萎顿,品香也与诗、词、乐、舞、棋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也日渐式微,这炉幽香传至清末,终于在风雨飘摇中火尽灰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