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论藩镇之得失 (1/2)
文学巴士 www.wx84.cc,五代争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失望的原因倒不是别的,而是只有对藩镇理解十分粗浅的人,才会这样作答;刘陟在他心中留的是个巧言善辩的聪惠形象,见识不该与腐儒相同。
于是王定保接着问道:“二郎平日喜欢看些什么书,《十二经》可曾读过?”
连《十二经》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的刘陟摇了摇头,厚着脸皮编出谎话,“我读过《卫公兵法》......”
“兵书阵图我倒是涉猎不深,你年纪尚小,精力只够钻研一道;对藩镇不甚了解,也在常理之中;那我便从藩镇如何形成开始讲罢。”
因为前世网络环境与教科书的双重作用,刘陟一直觉得藩镇一无是处,如今既然有当代人现身说法,他自然愿听教诲。
“大唐原有十道,分置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可朝廷却将此使屡次废止,又屡次重设,你知道为何么?”
虽然这个问题跟藩镇没什么关系,但刘陟还是顺着回答了,“大唐疆域广袤,前所未有;朝廷无力控制数百个州、上千个县,只能在州县上再设一层行政机构协助管辖;可朝廷设了之后又担忧起地方权柄过重。”
这个回答让王定保颇为满意,他赞许地看了刘陟一眼,又说道:“汉末刺史、州牧之鉴在前,朝廷不得不谨慎。”
“若是天宝年间能一直安定,圣天子或许能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安史之乱却将大唐引上了另一条路。”
“两京沦陷,关东道路阻绝;玄宗皇帝不得已下令各地自募军队,分据险要之地防备叛军。”
“而平定安史之乱后,朝廷便知道再也不能犯守外虚内的错误了;便在以边境重兵防备外敌的同时,用中原已成规模的军士防备边境重兵,形成内外皆实的格局。”
刘陟听着这些跟他了解出入也不大,小声嘀咕了一句,“那我说的也没错,无论初心是什么,终究还是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你错就错在,把藩镇和割据,混为一谈,”王定保的声音陡然增大了几分,同时瞪了刘陟一眼,像是对他不懂装懂有些不悦,“这藩镇,不过是大唐在十道不起监察作用后,在州县上设置的另一种“道”。你连天下藩镇分为几种都不知道,怎么敢妄议藩镇!”
既然是请教,刘陟自然不会生怒,他神色愈加恭谨,一副受教的样子。
王定保这才继续说道;“自宪宗元和中兴以来至黄巢乱国之前,大唐方镇共有四十四个——”
“其中在西北、西南的,如凤翔、东川、西川等镇;主要职责便是为国镇守边关,抵御外辱。这些藩镇贫瘠,无朝廷输送钱粮便不能立足,如何能割据?”
“内部拱戍的,多在中原,如宣武、武宁,义成等;他们控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朝廷讨逆伐叛时,时常调动此类藩镇兵将,这怎么算得上割据?”
“而东南诸镇,鲜设幕府、少置甲兵,多由文臣统帅,十分恭顺。国家军政费用,基本都取于江淮、岭南之地;清海军便是此类藩镇,出镇广州的齐公(徐彦若)于天复元年还派人去京兆输送过税赋,黄巢祸乱天下之前,此类藩镇哪里有割据的影子?”
“位于河朔的魏博、成德、卢龙三镇,因人口稠密,土地肥沃,易于聚敛财货,又有精兵强将,截留税赋,方才有割据的基础,但放到天下藩镇之中,割据的藩镇不足十一;
况且就算他们与朝廷若即若离,朝廷改易或废置州县、增减官额的敕令,也能在河北通行!”
这一套广征博引下来,把见识不足的刘陟辩地哑口无言,不过受前世网络舆论大环境与教科书的影响,他还是不太认同藩镇的积极作用,脸上显得十分纠结。
刘陟这副表情被王定保看在心里,他径直言道:“你有话直说,遮遮掩掩,岂是丈夫所为。”
不吐不快的刘陟立即表明了心中疑问,“可大唐在藩镇林立的局面下,国都数陷,京兆百姓泪尽战乱之中;天子屡迁,圣人威仪不再......”
王定保言辞分文不让,语气更加铿锵有力,“你只知道大唐国都六陷,可知道元和以来的赫赫武功?”
“会昌三年(843年),刘沔攻回鹘,斩俘回鹘军共计四万余,可汗乌介特勤远遁,三年后被传首长安。
大中元年(847年),张仲武讨叛奚,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缴牛羊辎贮等不计其数,并擒其酋入朝,奚人自此式微。
乾符二年(875年),高骈击南诏,破蛮兵二十万之众,擒其酋长数十人,南诏王骠信以子为质,誓约不敢寇边。”
“还有与吐蕃自大中年间而起,持续至咸通年间的战争:
大中元年(8... -->>
失望的原因倒不是别的,而是只有对藩镇理解十分粗浅的人,才会这样作答;刘陟在他心中留的是个巧言善辩的聪惠形象,见识不该与腐儒相同。
于是王定保接着问道:“二郎平日喜欢看些什么书,《十二经》可曾读过?”
连《十二经》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的刘陟摇了摇头,厚着脸皮编出谎话,“我读过《卫公兵法》......”
“兵书阵图我倒是涉猎不深,你年纪尚小,精力只够钻研一道;对藩镇不甚了解,也在常理之中;那我便从藩镇如何形成开始讲罢。”
因为前世网络环境与教科书的双重作用,刘陟一直觉得藩镇一无是处,如今既然有当代人现身说法,他自然愿听教诲。
“大唐原有十道,分置十道按察采访处置使,可朝廷却将此使屡次废止,又屡次重设,你知道为何么?”
虽然这个问题跟藩镇没什么关系,但刘陟还是顺着回答了,“大唐疆域广袤,前所未有;朝廷无力控制数百个州、上千个县,只能在州县上再设一层行政机构协助管辖;可朝廷设了之后又担忧起地方权柄过重。”
这个回答让王定保颇为满意,他赞许地看了刘陟一眼,又说道:“汉末刺史、州牧之鉴在前,朝廷不得不谨慎。”
“若是天宝年间能一直安定,圣天子或许能想出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可安史之乱却将大唐引上了另一条路。”
“两京沦陷,关东道路阻绝;玄宗皇帝不得已下令各地自募军队,分据险要之地防备叛军。”
“而平定安史之乱后,朝廷便知道再也不能犯守外虚内的错误了;便在以边境重兵防备外敌的同时,用中原已成规模的军士防备边境重兵,形成内外皆实的格局。”
刘陟听着这些跟他了解出入也不大,小声嘀咕了一句,“那我说的也没错,无论初心是什么,终究还是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你错就错在,把藩镇和割据,混为一谈,”王定保的声音陡然增大了几分,同时瞪了刘陟一眼,像是对他不懂装懂有些不悦,“这藩镇,不过是大唐在十道不起监察作用后,在州县上设置的另一种“道”。你连天下藩镇分为几种都不知道,怎么敢妄议藩镇!”
既然是请教,刘陟自然不会生怒,他神色愈加恭谨,一副受教的样子。
王定保这才继续说道;“自宪宗元和中兴以来至黄巢乱国之前,大唐方镇共有四十四个——”
“其中在西北、西南的,如凤翔、东川、西川等镇;主要职责便是为国镇守边关,抵御外辱。这些藩镇贫瘠,无朝廷输送钱粮便不能立足,如何能割据?”
“内部拱戍的,多在中原,如宣武、武宁,义成等;他们控遏河朔,屏障关中,沟通江淮;朝廷讨逆伐叛时,时常调动此类藩镇兵将,这怎么算得上割据?”
“而东南诸镇,鲜设幕府、少置甲兵,多由文臣统帅,十分恭顺。国家军政费用,基本都取于江淮、岭南之地;清海军便是此类藩镇,出镇广州的齐公(徐彦若)于天复元年还派人去京兆输送过税赋,黄巢祸乱天下之前,此类藩镇哪里有割据的影子?”
“位于河朔的魏博、成德、卢龙三镇,因人口稠密,土地肥沃,易于聚敛财货,又有精兵强将,截留税赋,方才有割据的基础,但放到天下藩镇之中,割据的藩镇不足十一;
况且就算他们与朝廷若即若离,朝廷改易或废置州县、增减官额的敕令,也能在河北通行!”
这一套广征博引下来,把见识不足的刘陟辩地哑口无言,不过受前世网络舆论大环境与教科书的影响,他还是不太认同藩镇的积极作用,脸上显得十分纠结。
刘陟这副表情被王定保看在心里,他径直言道:“你有话直说,遮遮掩掩,岂是丈夫所为。”
不吐不快的刘陟立即表明了心中疑问,“可大唐在藩镇林立的局面下,国都数陷,京兆百姓泪尽战乱之中;天子屡迁,圣人威仪不再......”
王定保言辞分文不让,语气更加铿锵有力,“你只知道大唐国都六陷,可知道元和以来的赫赫武功?”
“会昌三年(843年),刘沔攻回鹘,斩俘回鹘军共计四万余,可汗乌介特勤远遁,三年后被传首长安。
大中元年(847年),张仲武讨叛奚,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缴牛羊辎贮等不计其数,并擒其酋入朝,奚人自此式微。
乾符二年(875年),高骈击南诏,破蛮兵二十万之众,擒其酋长数十人,南诏王骠信以子为质,誓约不敢寇边。”
“还有与吐蕃自大中年间而起,持续至咸通年间的战争:
大中元年(8...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