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儒家的问题 (2/2)
文学巴士 www.wx84.cc,耕耘贞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此的儿子。
但群臣们看着李泰的目光却充满了惊叹,这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应该思考的事吗?
更重要的是,作为李世民的儿子,大唐的一品亲王更有资源去推动这件事情。
李泰从当初开府搬离东宫后,就开始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都在坚持自己的念想。
不说远的,至少他解决掉了蝗灾,已开始筹建农学学府了,所谓天生圣人不过如此吧。
不过,一想到这是李世民的儿子,好像天生圣人的设定也不是不能接受啊。
更进一步想一想,李泰失败还好,如果成功了,那等于是真掀了儒家了底子了。
与儒家为敌,几乎所有人可以说想都不敢去想,但李泰仿佛就有着这么个志向,并且还有行动有资源的在一步步推进,孔颖达知道当初的问题,给儒家到底埋下了多大的坑吗?!
一时之间,在场众人倒是有几分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这时候,杜如晦站出来把众人拉回了现实,开口道:
“圣上,臣杜如晦弹劾越王损公肥私。
朝廷大臣乃国之栋梁,岂可因一句话,便弃品级官位,给他这还没有影的学府做科长。
如此轻慢,把朝廷命官置于何地!”
李泰听到这话,虽感觉自己学府将来绝对会成为一股重要力量,但现在李泰却只能恭敬的对杜如晦道,
“泰知错了,多谢杜公教会,泰并没有任何轻慢朝廷大臣的意思。”
杜如晦看着李泰果断认错,便是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继续对李世民道,
“越王殿下,欲修建农家公学终究是美事一件,朝廷官员因有职责不方便承担。
但臣之小弟杜楚客,少崇奇节,颇有才名,喜欢墨家遗著,如今正在嵩山隐居。
他无职无官,想来做墨科之长,正好合适!”
内政厅里面的大臣,看着杜如晦自荐了自己家小弟后,倒堂而皇之的回到位置上。
仿佛刚才训斥的话,不是你杜如晦说的似的,这年头怎么会有你这么不要脸的人!
但杜如晦这事情做得的确果决,他虽不知道李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就按照李泰就现在所展现出来的志向与智慧,杜如晦感觉李泰需要人进行引导。
否则李泰对太子李承乾绝对会有很大威胁,一种威胁并不是说李泰能因此成为太子。
而是说只要李泰成立的这座学府,并从学府中真走出几个人才,那他们天生就会盘踞在李泰身边,成为李泰的政治团体。
所以杜如晦让杜楚客在李泰身边,就是等到哪一天,李泰做错事时,杜楚客能遏制住李泰的所作所为,让李泰没做傻事的资本。
事实上,至少听了今天的话,没人感觉李泰能够登上皇帝的位子。
在他们看来,李泰一不是嫡长子,这天子顺位自然轮不到李泰,前面还有李承乾呢!
而第二点也是最致命的,那就是李泰认为儒学有问题,这等于是彻底的得罪了儒生。
可以说李世民的儿子谁都有可能成为李世民的继承人,但就是李泰最不可能。
因为只要李泰流露出要夺嫡的可能,那天下儒生就都会向李泰的对手汇聚。
而当太子加上了天下儒士的支持,在场众人不认为李泰有任何翻盘的可能。
毕竟李泰拿头翻盘,还不如指望向来聪颖仁性的李承乾疯了,要造李世民的反好了!
所以,他们也就想要看看李泰到底能够研究出什么东西来。
说不定自己还能趁机收割一波底蕴,以后自己也不再是官宦世家,而是类似五家七望的顶尖世家了。
只不过,杜如晦做事的决断还真快,甚至连人选杜楚客都算了好了。
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杜如晦,很显然在越是大问题上,杜如晦的决断就越是敏锐。
原本李世民想要随便给李泰一份口谕,让李泰去太史局或者太医局领人。
但现在,李世民感觉自己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青雀你且先回去,剩下的农,医,数三科科长,过些天我会给你补上的!”李世民对李泰道。
而李泰看着李世民准备认真的思索安排人员,不由开口道,
“阿耶,农科科长以后要统领全校科目,所以我准备暂时先留着,等以后真正能出一位农学大家,能够让学府内的众人信服,我再让他统领农科。”
听到李泰这话,李世民不由轻笑了一下,开口道,“我知道了。”
得到李世民的保证,李泰也就安心的告辞了,毕竟自己这次的两个目的达到了。
一是合理的把郑家纺织产业纳入到自己体系下,至少以后不会再有御史不长眼的去告状。
现在众人关心的都是李泰想挖孔夫子墙脚的志向,对比郑家的织布产业这点小事,拿来对比听了都觉得庸俗。
二就是自己想从李世民的手中能不能扣点人过来。
原本李世民对李泰想要建立农业学府,也就怀着李泰无聊,所以想要建立个学府,就当给人扫盲了,自己何必介怀。
但在听李泰的话,听到李泰想要找到大汉虽强却亡的问题,而且很可能是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那这学府的立意就瞬间拔高起来了。
能不能找到自然另说,但无可否认,这件事对李世民来说本身就值得重视了。
当然,现在李泰的农业学府,甚至连火苗都算不上,顶多就是李泰自己打算弄出一个火种来,至于以后到底是被狂风吹倒,还是野火燎原,那是只有历史才能决定的事。
至于现在,随着李泰把流浪长安的人口吸纳,同时又推出一文钱就能买卖的开水,不得不说,长安一众大臣到底暂时不需要担心今年长安有人会冻死的事。
而他们的注意力,也随着冬天的到来,开始进入到准备大朝会,以及每年正月的常考上。
他们也是要选拔优秀举子,吸纳优秀的人才进入朝廷。
至于李泰的农业学府,稍微派遣个人去注意一下,这都是看在李泰面子上。
毕竟一座学府,难道还真的能翻了天不成。
(本章完)
如此的儿子。
但群臣们看着李泰的目光却充满了惊叹,这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应该思考的事吗?
更重要的是,作为李世民的儿子,大唐的一品亲王更有资源去推动这件事情。
李泰从当初开府搬离东宫后,就开始一步一步的走到现在,都在坚持自己的念想。
不说远的,至少他解决掉了蝗灾,已开始筹建农学学府了,所谓天生圣人不过如此吧。
不过,一想到这是李世民的儿子,好像天生圣人的设定也不是不能接受啊。
更进一步想一想,李泰失败还好,如果成功了,那等于是真掀了儒家了底子了。
与儒家为敌,几乎所有人可以说想都不敢去想,但李泰仿佛就有着这么个志向,并且还有行动有资源的在一步步推进,孔颖达知道当初的问题,给儒家到底埋下了多大的坑吗?!
一时之间,在场众人倒是有几分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
这时候,杜如晦站出来把众人拉回了现实,开口道:
“圣上,臣杜如晦弹劾越王损公肥私。
朝廷大臣乃国之栋梁,岂可因一句话,便弃品级官位,给他这还没有影的学府做科长。
如此轻慢,把朝廷命官置于何地!”
李泰听到这话,虽感觉自己学府将来绝对会成为一股重要力量,但现在李泰却只能恭敬的对杜如晦道,
“泰知错了,多谢杜公教会,泰并没有任何轻慢朝廷大臣的意思。”
杜如晦看着李泰果断认错,便是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继续对李世民道,
“越王殿下,欲修建农家公学终究是美事一件,朝廷官员因有职责不方便承担。
但臣之小弟杜楚客,少崇奇节,颇有才名,喜欢墨家遗著,如今正在嵩山隐居。
他无职无官,想来做墨科之长,正好合适!”
内政厅里面的大臣,看着杜如晦自荐了自己家小弟后,倒堂而皇之的回到位置上。
仿佛刚才训斥的话,不是你杜如晦说的似的,这年头怎么会有你这么不要脸的人!
但杜如晦这事情做得的确果决,他虽不知道李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但就按照李泰就现在所展现出来的志向与智慧,杜如晦感觉李泰需要人进行引导。
否则李泰对太子李承乾绝对会有很大威胁,一种威胁并不是说李泰能因此成为太子。
而是说只要李泰成立的这座学府,并从学府中真走出几个人才,那他们天生就会盘踞在李泰身边,成为李泰的政治团体。
所以杜如晦让杜楚客在李泰身边,就是等到哪一天,李泰做错事时,杜楚客能遏制住李泰的所作所为,让李泰没做傻事的资本。
事实上,至少听了今天的话,没人感觉李泰能够登上皇帝的位子。
在他们看来,李泰一不是嫡长子,这天子顺位自然轮不到李泰,前面还有李承乾呢!
而第二点也是最致命的,那就是李泰认为儒学有问题,这等于是彻底的得罪了儒生。
可以说李世民的儿子谁都有可能成为李世民的继承人,但就是李泰最不可能。
因为只要李泰流露出要夺嫡的可能,那天下儒生就都会向李泰的对手汇聚。
而当太子加上了天下儒士的支持,在场众人不认为李泰有任何翻盘的可能。
毕竟李泰拿头翻盘,还不如指望向来聪颖仁性的李承乾疯了,要造李世民的反好了!
所以,他们也就想要看看李泰到底能够研究出什么东西来。
说不定自己还能趁机收割一波底蕴,以后自己也不再是官宦世家,而是类似五家七望的顶尖世家了。
只不过,杜如晦做事的决断还真快,甚至连人选杜楚客都算了好了。
李世民听到杜如晦的话,倒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杜如晦,很显然在越是大问题上,杜如晦的决断就越是敏锐。
原本李世民想要随便给李泰一份口谕,让李泰去太史局或者太医局领人。
但现在,李世民感觉自己要好好的考虑一下了。
“青雀你且先回去,剩下的农,医,数三科科长,过些天我会给你补上的!”李世民对李泰道。
而李泰看着李世民准备认真的思索安排人员,不由开口道,
“阿耶,农科科长以后要统领全校科目,所以我准备暂时先留着,等以后真正能出一位农学大家,能够让学府内的众人信服,我再让他统领农科。”
听到李泰这话,李世民不由轻笑了一下,开口道,“我知道了。”
得到李世民的保证,李泰也就安心的告辞了,毕竟自己这次的两个目的达到了。
一是合理的把郑家纺织产业纳入到自己体系下,至少以后不会再有御史不长眼的去告状。
现在众人关心的都是李泰想挖孔夫子墙脚的志向,对比郑家的织布产业这点小事,拿来对比听了都觉得庸俗。
二就是自己想从李世民的手中能不能扣点人过来。
原本李世民对李泰想要建立农业学府,也就怀着李泰无聊,所以想要建立个学府,就当给人扫盲了,自己何必介怀。
但在听李泰的话,听到李泰想要找到大汉虽强却亡的问题,而且很可能是任何一个帝国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那这学府的立意就瞬间拔高起来了。
能不能找到自然另说,但无可否认,这件事对李世民来说本身就值得重视了。
当然,现在李泰的农业学府,甚至连火苗都算不上,顶多就是李泰自己打算弄出一个火种来,至于以后到底是被狂风吹倒,还是野火燎原,那是只有历史才能决定的事。
至于现在,随着李泰把流浪长安的人口吸纳,同时又推出一文钱就能买卖的开水,不得不说,长安一众大臣到底暂时不需要担心今年长安有人会冻死的事。
而他们的注意力,也随着冬天的到来,开始进入到准备大朝会,以及每年正月的常考上。
他们也是要选拔优秀举子,吸纳优秀的人才进入朝廷。
至于李泰的农业学府,稍微派遣个人去注意一下,这都是看在李泰面子上。
毕竟一座学府,难道还真的能翻了天不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