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巡省天下 (2/2)
文学巴士 www.wx84.cc,耕耘贞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否则,李泰感觉自己这个穿越者也有些太失败了,被人说卖就卖了!
李泰继续写着自己给朝廷的信件,写完后,便交给白鹤让她送到驿站去。
而白鹤也早就已经习惯了李泰来到幽州后的干活节奏,从容接过便是去处理。
李泰基本上每个月的月末都会写一份月末总结,然后交给朝廷,向朝廷汇报在幽州发生的各种事。
同时也会给圣人,长孙皇后,长乐公主,以及太子李承乾写信,或是聊些幽州见闻,或是谈论幽州的风景。
另外,李泰每个月写日记的习惯,也依旧还是保持了下来。
主要是每个月需要看看自己到底做了什么,需要从日记上抄录下来,否则一个月过去,月初的事情自己又记不得了!
总而言之,李泰在天津发展平稳,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
自己需要得就是维系好与长安的关系,每个月的书信联系自然少不了的。
而李泰建立亲兵的书信,很快便从幽州送到长安来。
这封信送来长安时,李世民倒是刚刚祭祀完了杜淹李纲等人的坟墓,回到两仪殿。
兵部递上了一份奏章,李靖道,“燕王为其亲卫,请奏五百甲胄以及弩矢。”
“五百甲胄弩矢?”李世民听到这数目一愣,倒也马上想起来,自己陆陆续续批准了李泰五百的亲兵。
倒是面色从容,甚至没看那奏章,直接便道,“准奏,另特批一百甲胄备用!”
毕竟李泰身在幽州,现在天津更跟着高句丽通了商船,李世民觉得李泰现在开始注意起保护自己来,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毕竟李世民连李靖等人带兵的时候都不怕谋反,现在李泰正正经经向李世民要求甲胄弓弩,李世民反对什么。
看着燕王的甲胄这么容易通过请求,在场众人却也多有几分感叹。
燕王虽然已经离开了长安,但李世民对于李泰还是相当宠爱的。
不过,现在李泰的事情倒是小事,毕竟不论是李泰在幽州的发展,还是带动沧州的发展,很多的东西都还在建设中。
对于朝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税收并没有明显增长起来,所以对朝廷来说,只要不是李泰回来跟李承乾抢夺皇位,都只是小事而已。
现在朝堂上真正在讨论的是李世民的提议:
“贞观以来,朕兢兢业业,不敢怠慢,但却只知案牍文章,不知道治下百姓到底是贫是富,四方风俗是正是邪,官员品德是贪是廉。
所以打算派遣十三大使巡省天下诸州,诸位有何建议?”
“圣人,此事自然是好事,但如今已入冬日,不日便是要过年节。
若此时派遣使者巡视天下,未免有几分不近人情,还请圣人慎重!”
魏征倒是第一时间跳出来说道。
“此事我自然清楚,等到明年开春,再让人前去巡省天下。
但这人选要先选出来,到了明年春天也好巡查!”
李世民挥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圣人,既如此是否已经定下了十三大使的人选?”房玄龄不由询问道。
“这却未曾。”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目光向李靖看过去。
这时候的李靖已经是右仆射了,至于杜如晦因为赈灾有功升为了左仆射,而房玄龄则是更进一步成为了尚书令。
现在杜如晦继续修运河,那理论上来说,这件事情自然要一个从二品的人牵头去干。
李靖自然也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了。
李靖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还能够牵扯到自己,怀着能躲就躲,不能躲自然是让别人顶上的原则,果断开口道,
“侍中魏征,刚正清廉,朝野共知,臣推举魏征为使!”
李世民倒没想到,自己还没有开口,李靖便是已经给自己推荐了看起来最是合适的魏征。
甚至就算是魏征本人也都是案首挺胸,仿佛舍我其谁的样子。
李世民摇头,道:“玄成箴观朕失、不可一日离左右,还是以卿为主使,其余副使由卿与诸位共同商议而定。
此十三人使于四方,观省风俗,察长吏贤与不肖,问民间疾苦,敬礼老年,赈济贫乏,起用久滞之士,使臣所至,如朕亲临。”
听到这话,李靖倒有几分意外,但也对着李世民恭敬回答,“臣遵旨。”
说实话,李世民现在已经渐渐开始给李靖执行一些文官职务,剥离一部分李靖武官职务。
毕竟李靖取得了灭亡东突厥的功绩,随着李靖的年龄渐渐变大,李世民也希望给李靖一个体面的离开,而现在给与李靖这种巡视职务,便是希望李靖能自行请辞的意思。
毕竟巡视组这种东西你干得不好得罪皇帝,你要是干得好了,那可是得罪同僚的。
而李靖虽然现在还体会不到李世民的心思,但李靖在官场上那是真的稳。
基本上在巡视组干上一段的时间,很快就会体会到李世民的苦心了。
事实就是李靖在巡视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患了足疾,上表请辞自己的右仆射的职务。
当然等到吐谷浑打过来的时候,他的足疾又好了,打完了吐谷浑不久,足疾又是回来了。
不得不说,这种间歇性足疾,被李靖用得那是炉火纯青。
很快随着李靖被任免为主使,其他的副使在重臣讨论下,一一的确定下来。
这次朝廷派遣观风使巡查天下大州的想法很快便被确定下来。
当然,这个消息因为是公开发布的消息,李世民也没有隐瞒。
但是具体的巡查时间路线,甚至是谁去负责,这些消息却是被朝廷有意识的封锁了。
为得就是在这些官员的头顶上悬上一柄刀刃,让他们做事能够三思而后行。
李世民看着这名单,思索了一下,说道,“幽州由张亮负责吗……
在张亮身边再加一人,中书舍人岑文本前去记录天津城以及沧州的事务。
告知张亮,岑文本只录不述,一切行动还是以他为主!”
(本章完)
否则,李泰感觉自己这个穿越者也有些太失败了,被人说卖就卖了!
李泰继续写着自己给朝廷的信件,写完后,便交给白鹤让她送到驿站去。
而白鹤也早就已经习惯了李泰来到幽州后的干活节奏,从容接过便是去处理。
李泰基本上每个月的月末都会写一份月末总结,然后交给朝廷,向朝廷汇报在幽州发生的各种事。
同时也会给圣人,长孙皇后,长乐公主,以及太子李承乾写信,或是聊些幽州见闻,或是谈论幽州的风景。
另外,李泰每个月写日记的习惯,也依旧还是保持了下来。
主要是每个月需要看看自己到底做了什么,需要从日记上抄录下来,否则一个月过去,月初的事情自己又记不得了!
总而言之,李泰在天津发展平稳,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
自己需要得就是维系好与长安的关系,每个月的书信联系自然少不了的。
而李泰建立亲兵的书信,很快便从幽州送到长安来。
这封信送来长安时,李世民倒是刚刚祭祀完了杜淹李纲等人的坟墓,回到两仪殿。
兵部递上了一份奏章,李靖道,“燕王为其亲卫,请奏五百甲胄以及弩矢。”
“五百甲胄弩矢?”李世民听到这数目一愣,倒也马上想起来,自己陆陆续续批准了李泰五百的亲兵。
倒是面色从容,甚至没看那奏章,直接便道,“准奏,另特批一百甲胄备用!”
毕竟李泰身在幽州,现在天津更跟着高句丽通了商船,李世民觉得李泰现在开始注意起保护自己来,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毕竟李世民连李靖等人带兵的时候都不怕谋反,现在李泰正正经经向李世民要求甲胄弓弩,李世民反对什么。
看着燕王的甲胄这么容易通过请求,在场众人却也多有几分感叹。
燕王虽然已经离开了长安,但李世民对于李泰还是相当宠爱的。
不过,现在李泰的事情倒是小事,毕竟不论是李泰在幽州的发展,还是带动沧州的发展,很多的东西都还在建设中。
对于朝廷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税收并没有明显增长起来,所以对朝廷来说,只要不是李泰回来跟李承乾抢夺皇位,都只是小事而已。
现在朝堂上真正在讨论的是李世民的提议:
“贞观以来,朕兢兢业业,不敢怠慢,但却只知案牍文章,不知道治下百姓到底是贫是富,四方风俗是正是邪,官员品德是贪是廉。
所以打算派遣十三大使巡省天下诸州,诸位有何建议?”
“圣人,此事自然是好事,但如今已入冬日,不日便是要过年节。
若此时派遣使者巡视天下,未免有几分不近人情,还请圣人慎重!”
魏征倒是第一时间跳出来说道。
“此事我自然清楚,等到明年开春,再让人前去巡省天下。
但这人选要先选出来,到了明年春天也好巡查!”
李世民挥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圣人,既如此是否已经定下了十三大使的人选?”房玄龄不由询问道。
“这却未曾。”李世民思索了一会儿,目光向李靖看过去。
这时候的李靖已经是右仆射了,至于杜如晦因为赈灾有功升为了左仆射,而房玄龄则是更进一步成为了尚书令。
现在杜如晦继续修运河,那理论上来说,这件事情自然要一个从二品的人牵头去干。
李靖自然也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了。
李靖没想到,这件事情居然还能够牵扯到自己,怀着能躲就躲,不能躲自然是让别人顶上的原则,果断开口道,
“侍中魏征,刚正清廉,朝野共知,臣推举魏征为使!”
李世民倒没想到,自己还没有开口,李靖便是已经给自己推荐了看起来最是合适的魏征。
甚至就算是魏征本人也都是案首挺胸,仿佛舍我其谁的样子。
李世民摇头,道:“玄成箴观朕失、不可一日离左右,还是以卿为主使,其余副使由卿与诸位共同商议而定。
此十三人使于四方,观省风俗,察长吏贤与不肖,问民间疾苦,敬礼老年,赈济贫乏,起用久滞之士,使臣所至,如朕亲临。”
听到这话,李靖倒有几分意外,但也对着李世民恭敬回答,“臣遵旨。”
说实话,李世民现在已经渐渐开始给李靖执行一些文官职务,剥离一部分李靖武官职务。
毕竟李靖取得了灭亡东突厥的功绩,随着李靖的年龄渐渐变大,李世民也希望给李靖一个体面的离开,而现在给与李靖这种巡视职务,便是希望李靖能自行请辞的意思。
毕竟巡视组这种东西你干得不好得罪皇帝,你要是干得好了,那可是得罪同僚的。
而李靖虽然现在还体会不到李世民的心思,但李靖在官场上那是真的稳。
基本上在巡视组干上一段的时间,很快就会体会到李世民的苦心了。
事实就是李靖在巡视结束后的第二天,就患了足疾,上表请辞自己的右仆射的职务。
当然等到吐谷浑打过来的时候,他的足疾又好了,打完了吐谷浑不久,足疾又是回来了。
不得不说,这种间歇性足疾,被李靖用得那是炉火纯青。
很快随着李靖被任免为主使,其他的副使在重臣讨论下,一一的确定下来。
这次朝廷派遣观风使巡查天下大州的想法很快便被确定下来。
当然,这个消息因为是公开发布的消息,李世民也没有隐瞒。
但是具体的巡查时间路线,甚至是谁去负责,这些消息却是被朝廷有意识的封锁了。
为得就是在这些官员的头顶上悬上一柄刀刃,让他们做事能够三思而后行。
李世民看着这名单,思索了一下,说道,“幽州由张亮负责吗……
在张亮身边再加一人,中书舍人岑文本前去记录天津城以及沧州的事务。
告知张亮,岑文本只录不述,一切行动还是以他为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