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关山吴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些年在沈老爷子的运作下,沈家绸缎庄因经营的绸缎布匹质优价廉,生意颇好,一连在周边州县开了多家分号。
眼见绸缎布匹供不应求,沈老爷子凑了五万两白银,准备先经陆路运往山东济宁,再雇船沿运河南下,最后到达应天府。
应天府那里沈家专门设了一个收购绸缎布匹的铺子,由本家的一个叔叔管理。
这些年饥荒严重,流民盗贼横行,官府剿匪不力,民间商贸往来现银大多委托镖局押运。
沈家委托的镖局名叫凌风镖局,凌风镖局自成立至现在已有六十余载,三代走镖,信誉良好,镖局里镖师众多,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押运的镖银从来没有失过手或者耽误了时间的。
总镖头同时也是东家的纪长庚不仅武艺高强,为人也很豪爽,结交了不少江湖豪杰。在北直隶、山东、河南、南直隶一带的绿林中颇有名气,只要打出凌风镖局的旗号,很少遇到劫道的。
间或有些宵小之辈不知好歹,也被镖局的镖师三两下给收拾了。甚至偶尔有些小镖局为了安全不惜脸面冒充凌风镖局的,纪长庚听了也不追究,所以在同行中威信颇高,被誉为北直隶五大镖局之一。
相信镖局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影视剧乃至文学作品中常对其有描述。至于这个凌风镖局,当年沈锐在回大名的路上曾经遇到过,后来与纪长庚的儿子纪天成还有一些交集。
后世影视剧里常有一些富家公子怀揣一沓银票吃喝嫖赌,甩手就是一张银票飘过,行走天下无往不利,似乎那银票堪比现代的人民币。
沈锐到了明朝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纸币便于携带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明朝初期,纸币在中国的确是横行无阻的,那时白银是作为储备货币用的,禁止在市面上流通。
这时的纸币叫宝钞,由明庭制造,通行天下,但农民皇帝朱元璋大约是不懂得经济学规律,他想当然的以为,宝钞的发行权在他手里,朝廷里缺钱了,他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想发行多大面额的就发行多大面额的,就像解放前国民党发行的法币一样,无节制发行,这样一来,宝钞泛滥成灾,直接后果便是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直线下降,到后来老百姓便不买账了,打死也不用不收宝钞,甚至官员权贵也十分抵触,毕竟大家出来工作,都是想过的滋润点,你发的工资固定,而物价却嗖嗖地往上涨,吃饭都成问题了,谁还有心上班?
在全社会人民的共同抵触下,宝钞渐渐销声匿迹,白银重新成了高价值货币。用后世的话说,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这就是个信用问题,老百姓最初迫于无奈,选择相信朝廷,用手中的银两换宝钞来用,朝廷却当老百姓都是傻瓜,不停的印钱,老百姓虽然淳朴,却也不会无限制的吃亏,哪个愿意辛辛苦苦一年所得换几张废纸?
当国家信用破产的时候,往往都是灾难性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固然有政治军事原因,但货币问题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明朝虽然当时没有亡国,但后果也很严重,自明成祖之后,百姓见到宝钞犹如惊弓之鸟,宁可以物换物也不肯再用宝钞,明廷也无可奈何。
而影视剧中常见的银票,其实就是在钱庄里存钱的纸质依据,一般情况下并不在市面上流通,类似现代的存折。如果一个钱庄财力雄厚,可能开几家分号,一般而言几个分号开在不同的城市,但能否互相兑现则很难说,原因就不多讲了,就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脑不曾联网的时候,同一家银行你拿这个网点的存折去另外一个网点取钱,肯定取不到,更不用说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了,所以说拿着银票通吃全国的情况估计没有,即便银票能通兑,也是在两个相邻或几个较近的城市之间,而且钱庄收取的手续费肯定不菲。
纸币行不通,这里存钱千里之外取钱也困难重重,只有拿着金银铜钱四处做生意了,但铜钱面值低重量大,不易携带,黄金产量少,难以通兑,而且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理所当然,但随着明中后期经济活跃,白银流通加快,尤其是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后,国家税收都以白银结算,客观上又加快了白银的流通速度。
白银作为高价值的货币,大批量运输时自然有较高风险,官家可以派兵保护,商人只有自己想办法了,一开始由商家向官府申请,自己组织武装,押运重要货物与银两,但商家是要获取利润的,组织的人少了没有威慑力,难以保证安全,人多了成本高,又养不起。
再说某个商户不可能时时运送重要物资与金钱,养着这样一些人的确浪费。所以很快一个专门替人押运贵重货物与金银财宝的行业兴起了,类似于今天的武装押运公司,当时人们称之为镖局,相比较而言,镖... -->>
这些年在沈老爷子的运作下,沈家绸缎庄因经营的绸缎布匹质优价廉,生意颇好,一连在周边州县开了多家分号。
眼见绸缎布匹供不应求,沈老爷子凑了五万两白银,准备先经陆路运往山东济宁,再雇船沿运河南下,最后到达应天府。
应天府那里沈家专门设了一个收购绸缎布匹的铺子,由本家的一个叔叔管理。
这些年饥荒严重,流民盗贼横行,官府剿匪不力,民间商贸往来现银大多委托镖局押运。
沈家委托的镖局名叫凌风镖局,凌风镖局自成立至现在已有六十余载,三代走镖,信誉良好,镖局里镖师众多,个个都是行家里手,押运的镖银从来没有失过手或者耽误了时间的。
总镖头同时也是东家的纪长庚不仅武艺高强,为人也很豪爽,结交了不少江湖豪杰。在北直隶、山东、河南、南直隶一带的绿林中颇有名气,只要打出凌风镖局的旗号,很少遇到劫道的。
间或有些宵小之辈不知好歹,也被镖局的镖师三两下给收拾了。甚至偶尔有些小镖局为了安全不惜脸面冒充凌风镖局的,纪长庚听了也不追究,所以在同行中威信颇高,被誉为北直隶五大镖局之一。
相信镖局大多数人并不陌生,影视剧乃至文学作品中常对其有描述。至于这个凌风镖局,当年沈锐在回大名的路上曾经遇到过,后来与纪长庚的儿子纪天成还有一些交集。
后世影视剧里常有一些富家公子怀揣一沓银票吃喝嫖赌,甩手就是一张银票飘过,行走天下无往不利,似乎那银票堪比现代的人民币。
沈锐到了明朝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纸币便于携带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明朝初期,纸币在中国的确是横行无阻的,那时白银是作为储备货币用的,禁止在市面上流通。
这时的纸币叫宝钞,由明庭制造,通行天下,但农民皇帝朱元璋大约是不懂得经济学规律,他想当然的以为,宝钞的发行权在他手里,朝廷里缺钱了,他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想发行多大面额的就发行多大面额的,就像解放前国民党发行的法币一样,无节制发行,这样一来,宝钞泛滥成灾,直接后果便是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直线下降,到后来老百姓便不买账了,打死也不用不收宝钞,甚至官员权贵也十分抵触,毕竟大家出来工作,都是想过的滋润点,你发的工资固定,而物价却嗖嗖地往上涨,吃饭都成问题了,谁还有心上班?
在全社会人民的共同抵触下,宝钞渐渐销声匿迹,白银重新成了高价值货币。用后世的话说,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这就是个信用问题,老百姓最初迫于无奈,选择相信朝廷,用手中的银两换宝钞来用,朝廷却当老百姓都是傻瓜,不停的印钱,老百姓虽然淳朴,却也不会无限制的吃亏,哪个愿意辛辛苦苦一年所得换几张废纸?
当国家信用破产的时候,往往都是灾难性的,国民党败退台湾固然有政治军事原因,但货币问题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明朝虽然当时没有亡国,但后果也很严重,自明成祖之后,百姓见到宝钞犹如惊弓之鸟,宁可以物换物也不肯再用宝钞,明廷也无可奈何。
而影视剧中常见的银票,其实就是在钱庄里存钱的纸质依据,一般情况下并不在市面上流通,类似现代的存折。如果一个钱庄财力雄厚,可能开几家分号,一般而言几个分号开在不同的城市,但能否互相兑现则很难说,原因就不多讲了,就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脑不曾联网的时候,同一家银行你拿这个网点的存折去另外一个网点取钱,肯定取不到,更不用说交通通信不发达的古代了,所以说拿着银票通吃全国的情况估计没有,即便银票能通兑,也是在两个相邻或几个较近的城市之间,而且钱庄收取的手续费肯定不菲。
纸币行不通,这里存钱千里之外取钱也困难重重,只有拿着金银铜钱四处做生意了,但铜钱面值低重量大,不易携带,黄金产量少,难以通兑,而且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所以白银成为流通货币理所当然,但随着明中后期经济活跃,白银流通加快,尤其是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后,国家税收都以白银结算,客观上又加快了白银的流通速度。
白银作为高价值的货币,大批量运输时自然有较高风险,官家可以派兵保护,商人只有自己想办法了,一开始由商家向官府申请,自己组织武装,押运重要货物与银两,但商家是要获取利润的,组织的人少了没有威慑力,难以保证安全,人多了成本高,又养不起。
再说某个商户不可能时时运送重要物资与金钱,养着这样一些人的确浪费。所以很快一个专门替人押运贵重货物与金银财宝的行业兴起了,类似于今天的武装押运公司,当时人们称之为镖局,相比较而言,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