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红楼同人)红楼之孤家寡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妙,徒景年有些郁闷,这种事情,自己这个穿越者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就是了,贾家可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啊,居然不知道这等忌讳,还大张旗鼓地搞得人尽皆知,是个心思敏感的人都会觉得贾家有不臣之心好吧。
不过,徒景年还是劝道:“此事不过是传言而已,何况,贾家算什么人家,老荣国公已经过世了,贾赦是个胸无大志,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贾政是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贾家便是有什么心思,手底下也无一兵一卒,能做出什么事情来,不如先静观其变好了!”
承庆帝听了,微微点了点头,看着徒景年,含笑道:“阿鲤你说得是,嘿嘿,朕倒是看看,这位宝玉到底有什么造化!”
徒景年凑趣道:“这宝玉姓贾,说起来,不就是贾宝玉吗?一块假宝玉,又能翻得出什么浪花来!”
承庆帝听得一愣,继而噗嗤一声笑出声来:“真是促狭,可不是,再好的名字,加上一个贾字,味道就不对了!”
饶是承庆帝不再生气了,但是对贾家,还是生出了不喜之心。连想到当年的贾代善,也感觉贾代善不是什么真的忠君爱国之辈了,只觉贾代善很有私信。再想到贾代善临死还要为自家老二求官,心里更不爽了。亏得承庆帝不是什么昏庸之主,否则的话,就依着贾家搞出个祥瑞来,就直接下旨将贾家抄家灭族了。
但是不能借着祥瑞的借口处置贾家,迁怒还是可以的,只不过,贾赦是个宅男,等闲连大门都不出,贾政在工部做个多他不多,少他不少的员外郎,虽说没什么成绩,也没出过什么错,毕竟,大家瞧他什么都不懂,又迂腐得很,偏偏有个好爹,在皇帝那里挂了号的,想着工部也不差他一个闲人,因此,平常也就是让贾政负责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既是无关紧要,自然就无功无过了!
贾家这边算是暂时找不到发作的由头,但是贾家还有亲戚呢!承庆帝一盘算,贾家看着没什么有出息的,竟是修下了不少出息的亲戚呢!贾赦的原配也就算了,贾赦原配和长子死得有些蹊跷,跟原配家莫名其妙就断了往来,史太君是保龄侯府的人,生了贾宝玉的那个王氏是王家的,贾家还有个宁国府,跟其他六个国公府,甚至几个异姓王关系都不错,这么一算,贾家竟是还有些根基,这些人算是动不了了,然后,承庆帝算是逮着可以发作的人了,那便是林如海。
林如海这人运气实在是不好,当年因为母丧误了科举,间接误了婚事,要不然,他也不会娶了贾敏,后来官至刑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的父亲过世,又得回乡守制,生生丢了詹事府的差事,误了捧下一任皇帝大腿的机会,回来之后,虽说得了兰台寺大夫的职位,但是,这个清贵有了,品级有了,实权却是不足。结果,这回因为岳家,又让承庆帝给惦记上了。
林如海并无什么过失,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人,都挺有一套,林家又不缺钱,除了常规的冰敬炭敬,人情往来,林如海也不贪污受贿,随随便便加罪大臣可不是什么明君之举。但是,顶头上司想给下属穿小鞋,那有的是机会。
因此,原本有望进都察院或者是六部的林如海没多久就接到了一封调令,也没除了他身上兰台寺大夫的官位,却令其调任扬州巡盐御史,即刻出发与原巡盐御史交接!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承庆帝有多器重林如海,将他当做心腹呢,谁又能想到,这纯粹是承庆帝给林如海挖了个坑,顺便观其行为,以图后效呢?
☆、第76章
近些年来,承庆帝宠幸甄家,巡盐御史的位置已经交给甄家人连续任了好几年,甄家一开始还好,但是时间长了,渐渐胆大妄为起来,一方面欺压盐工,勾结盐商,哄抬官盐的价格,一方面私底下干脆自己找了人直接贩卖私盐,如此两头赚钱,盐税看账本是什么问题也没有,整体却一下子降了不少,毕竟官盐太贵,大家宁可买私盐了,自然盐税就少了,而起码有三成的利润都落在了甄家手里,甄家因此过得极为滋润,极尽奢侈之能事。
哪怕如今朝廷并不指望着江南盐税过日子,但是,见送上京城的盐税越来越少,户部的人又不是傻子,何况相差这么大,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有问题了,因此户部尚书侍郎他们已经跟承庆帝提了好多次了,承庆帝皆不以为意。朝中诸臣对甄家看不顺眼,不但不遮掩,还直接告状,主要还是甄家喜欢吃独食,江南那边的官员,若是不能跟甄家处好关系,给甄家足够的好处,没一个待得长的,这让朝中的大佬如何肯干,江南本是富庶之地,朝中百官得到的孝敬,许多都是来自江南,人家给甄家的多了,给他们的就少了,自然得在朝中给甄家上眼药,谁知道,承庆帝在别的事情上挺英明,遇到甄家的事情,简直像是聋了瞎了一样,一门心思觉得甄家是忠心的。
说起来也不能完全怪承庆帝失察,袒护甄家,主要是因为甄家自从跟薛家勾结之后,通政司那边不说甄家的坏话,反而说江南这边有人私底下贩卖私盐,然后搞出来的都是跟甄家薛家过不去的人家,很是害惨了不少还算规矩的盐商,在抄家的过程中,甄家跟薛家也都好好发了一笔,竟是得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有通政司为其遮掩,锦衣卫又主要是监视朝廷文武百官还有边军动向的,在江南却没太多力量,因此考量下来,承庆帝只当甄家能力不足,不能震慑江南不法盐商,因此,之前便起了换掉巡盐御史的心思。选上林如海自然也有承庆帝的考量,不管怎么样,林梓当年死在任上,林如海也是能臣,承庆帝也没打算将林如海直接坑死。
林如海自己出身姑苏也就算了,林家家族并不兴盛,除了林如海之外,竟是没几个成器的,不过是在当地做个乡绅罢了。但林如海却是贾家的女婿,贾家在江南本来就颇有根基,在金陵很有些声望,贾家跟甄家也是故交,哪怕是看在贾家的份上,甄家应该会跟林如海好好合作,整顿江南盐政的。
承庆帝想得倒好,但是,甄家早就将盐政视作自个的钱袋子,突然来了个人跟自己抢,还指望他们好好配合,那才怪了呢,须知坏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林如海此去江南,以他的性子,不跟甄家对上才怪!
徒景年也没有提醒林如海的意思,林如海又不是傻瓜,原着里面他撑了那么长时间都没问题呢,要不是赶上皇权交替,跟下一任皇帝没感情,被坑死在了任上,也能安安稳稳地回京。何况,整顿盐政虽说艰难,却也是一项了不得的政绩,林如海做好了,自然前途光明。若是他也想要敷衍,或者是跟甄家同流合污,那自然是他自个找死了。
林如海在政治上的敏感度是不差的,自个莫名其妙就被调到江南做个巡盐御史,虽说还顶着兰台寺大夫的职位,巡盐御史也是肥差,非帝王心腹不能为之。可问题是,他宁可不做这个心腹啊!林如海想破了脑袋,也没想通,自个怎么就让承庆帝给惦记上了,他倒是没想到贾家头上,之前贾宝玉出生,他稍微提了两句太过张扬,史太君脸就拉下来了,这不过是岳家,不是自己家,林如海也没有多说的余地,只得作罢,谁知道这事会让自己被承庆帝迁怒呢!
不过,他自然也是有野心的人,当年父亲能够入阁为相,他自然想着青出于蓝,因此觉得这次也是个机会,完全可以在巡盐御史上做出点成绩出来,到时候便是自个的资历了。这么一想,林如海也懒得多想了,直接带着妻子贾敏,收拾了一些行礼,顺着运河南下扬州而去。
虽说真正的剧情算是开始了,不过对徒景年来说,这并不重要,他如今哪里管什么神瑛侍者,绛珠仙子,反正在他这个披着嫩皮的老年人看来,这两位都属于问题儿童,一般人是消受不起这样下凡历练的神仙的,反正这些人也就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折腾,看他们两家那样子,就算想要掺和谋朝篡位的事情,也得看自个骨头有几两重啊!因此,他一点也没把他们放在心上,有这个闲心,还不如自个照看一下儿子呢!
承庆帝虽说关注孙子,也没耽误生儿育女,就在贾宝玉出生前一个月,宫里还出生了一个小皇子,算上排行,已经是老十一了。既然都排到两位数了,自然儿子就不稀罕了,何况,这些年来,几个皇子的生母位份都不算高,圣宠也只能说是平常,如德妃那样的盛宠,却是至今都没怀第三个的意思,也不知道承庆帝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对这种古怪的帝王心术,徒景年一向没什么意思,他对女色并不算看重,将来也希望自己的后宫简单一些便好,省得多出什么是非来。
何瑜如今生了皇孙,底气足了起来,太子妃的架子算是端起来了,不再像以前那般拘谨,也有了些威严,不过徒景年依旧觉得有些怪怪的,跟何瑜真心亲近不起来,不过依旧保持着原本的相处态度,给了何瑜足够的尊重便是了。
至于柳昭训和王昭训两人,如今也是乖乖地在何瑜手底下混日子,她们也算明白了,在皇长孙没有长成之前,她们算是没有生孩子的机会了。太子是个讲究规矩体统的人,自然不会对一个不尊敬嫡妻的小妾有什么好感,因此,争相跑何瑜那里刷好感度,今天你送一双绣鞋,明天她就送一个炕屏,总之,跟后宫相比,东宫可是和谐太多了。
皇后之前在阿明出生那会儿的举动显然触怒了承庆帝,尤其皇后私底下说的比如孩子小,还不知道能不能长成之类的话,更是让承庆帝怒气勃发。皇后这种人到了后宫里面,有点自知之明的话,就该多听少说,宫里面便是一块石头都会说话,何况皇后说这些话的时候,压根没避着人呢!她自以为自个长阳宫里都是自己的心腹,自个不好了,他们也没个好下场,觉得他们不会背叛自己,因此很多时候,根本不避讳这些下人。
可是,承庆帝是什么人,当年皇后进了宫,对她就有些戒心,自然,在长阳宫里放了一些自个的人手,有什么风吹草动承庆帝不知道呢?何况还是这般的怨怼诅咒之语,为此,承庆帝已经大半年没给皇后好脸色,原本除了初一十五,偶尔也会给皇后面子,去长阳宫歇息,如今,连初一十五也不能保证了。皇后要是一问,下面人直接就说了,圣上国事繁忙,这会儿正在大明宫呢!还好承庆帝没有在这种日子里面召幸别人,要不然,皇后的脸皮都被扒下来被人踩了。
承庆帝对皇后不假辞色也就算了,连对徒景逸也不复从前的温和慈爱,反而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徒景逸过来请安,他嗯嗯答应两声,公式化地说几句话,然后就没了下文。皇后本来就不是什么沉得住气的人,她早就对承庆帝失望了,明白自己这辈子也别想得了承庆帝的喜爱,但是以前她还算有指望,承庆帝对自个的儿子还是看重的,可如今呢,承庆帝眼里只有那个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孙子,半点不将自个儿子放在心上了!皇后哪里能够忍受这样的事情,因为心中的不确定甚至是恐慌,渐渐的,性格愈发尖酸刻薄起来,宫里的一些小妃嫔如今几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被皇后惦记上,抓住什么把柄折腾自己。
至于徒景逸,本来就被皇后教得有点歪了,如今大起大落,心理失衡之下,性格更是连从前都不如了,整个人显得有些喜怒无常起来,身边伺候的太监都动辄得咎,何况是别人。尤其他才十一二岁的人,就有了不浅的心机,叫一般人看了竟是有些害怕起来。他如今倒是没有跟徒景年作对的本钱,欺软怕硬之下,却是往往跟徒景睿这个地位有些相当的兄弟针锋相对,两人相差不过是几个月,但是皇家哪来的孩子,一个个虽说不是满肚子坏水,也差不到哪儿去了,两人互相斗法,又将自己身边伺候的人牵扯了进去,倒是让不少人遭了池鱼之殃,偏偏对方一个是皇后之子,一个是宠妃之子,都不是什么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反而是块铁板,因此,只有自认倒霉的份。
对于孩子们之间不管是恶性还是良性的竞争,承庆帝表现出了一种近乎残酷的放任态度,反正这么点大孩子,也造不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来,承庆帝尽管听说了宫学里面的那些事情,却一直保持了漠视的态度,结果宫学里的事情是愈演愈烈,让一干师傅们实在是吃不消了。
终于,宫学里面发生了一件难以收拾的事情,宫学那些师傅们哪怕觉得脖子上已经凉飕飕的,还是苦着脸跑过来禀报了。
☆、第77章
跟以前的小打小闹相比,宫学里面这次是闹出人命来了!
起因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开课之前,徒景睿身边一个伴读的砚台找不到了,这个伴读却是甄家出来的,名叫甄璋,算是徒景睿的表兄,因此,在一众伴读里面很有面子。甄家如今有钱有势,子孙甭管读书怎么样,文房四宝用的即便不是最好的,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个伴读丢失的砚台便是一块鱼子罗文砚,那可是歙砚中的上品,更兼还是南唐那会儿传下来的珍品,没个几千两银子都拿不下来。
哪怕这个伴读是甄家嫡系的子弟呢,平白无故丢了几千两的砚台,回去也是不好交代的,因此,便吵着要将砚台搜出来。
问题是,宫学里面读书的,谁家不是有点背景底气的,不说几个皇子还有一些宗室子弟,便是最小透明的徒景平和徒景清,身边的伴读虽说也有出自外家的,但是也选了一些背景比较深厚的人家,免得在宫里被人欺负,当然,对于那些人家来说,做皇子伴读也是很有好处的,一来,是宫学里面师资力量好,二来,如今这会儿看不出什么夺嫡的风险,毕竟太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太子又是个挺宽厚的人,将来自己的兄弟怎么着混个郡王的爵位是没问题的,到时候,自家孩子跟郡王有同窗之谊,有个郡王做靠山,就算不能横着走,对自家的前途也是有好处的。
甄家虽说挺牛气,但是甄家这会儿的影响力仅仅是在江南,德妃的枕头风再厉害,也不能叫承庆帝随随便便就问罪京中的文武大臣吧,何况,后宫还不得干政呢!因此,一个个也是底气十足。甄家那个伴读喊着要搜查,剩下的人就是冷笑,脾气暴躁地直接就讥讽起来,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你以为你是谁啊,你说搜查就搜查,真让你搜了,小爷我的面子往哪儿放!
有的直接就谩骂起来,他们哪个不是天之骄子,在家被家里捧着,就算在宫学里面,那些先生等闲也不好随意处罚这些伴读,他们在宫学里面又是抱团的,谁怕谁啊!
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徒景逸身边一个伴读的书袋掉了,里面赫然露出了一块鱼子罗文砚出来,他自个也傻了眼,开玩笑,徒景逸身边的伴读其实苏家的很少,毕竟苏均一家子就差没有被直接赶出门去了,苏均能拉拢的族人,多半是没太大本事的,这样的人家,哪有足够的底气给皇子做伴读,因此,徒景逸身边的伴读却是皇后召见外命妇的时候,找的一些勋贵家的子弟。
不妙,徒景年有些郁闷,这种事情,自己这个穿越者一时半会儿想不到就是了,贾家可是土生土长的古人啊,居然不知道这等忌讳,还大张旗鼓地搞得人尽皆知,是个心思敏感的人都会觉得贾家有不臣之心好吧。
不过,徒景年还是劝道:“此事不过是传言而已,何况,贾家算什么人家,老荣国公已经过世了,贾赦是个胸无大志,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贾政是个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贾家便是有什么心思,手底下也无一兵一卒,能做出什么事情来,不如先静观其变好了!”
承庆帝听了,微微点了点头,看着徒景年,含笑道:“阿鲤你说得是,嘿嘿,朕倒是看看,这位宝玉到底有什么造化!”
徒景年凑趣道:“这宝玉姓贾,说起来,不就是贾宝玉吗?一块假宝玉,又能翻得出什么浪花来!”
承庆帝听得一愣,继而噗嗤一声笑出声来:“真是促狭,可不是,再好的名字,加上一个贾字,味道就不对了!”
饶是承庆帝不再生气了,但是对贾家,还是生出了不喜之心。连想到当年的贾代善,也感觉贾代善不是什么真的忠君爱国之辈了,只觉贾代善很有私信。再想到贾代善临死还要为自家老二求官,心里更不爽了。亏得承庆帝不是什么昏庸之主,否则的话,就依着贾家搞出个祥瑞来,就直接下旨将贾家抄家灭族了。
但是不能借着祥瑞的借口处置贾家,迁怒还是可以的,只不过,贾赦是个宅男,等闲连大门都不出,贾政在工部做个多他不多,少他不少的员外郎,虽说没什么成绩,也没出过什么错,毕竟,大家瞧他什么都不懂,又迂腐得很,偏偏有个好爹,在皇帝那里挂了号的,想着工部也不差他一个闲人,因此,平常也就是让贾政负责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既是无关紧要,自然就无功无过了!
贾家这边算是暂时找不到发作的由头,但是贾家还有亲戚呢!承庆帝一盘算,贾家看着没什么有出息的,竟是修下了不少出息的亲戚呢!贾赦的原配也就算了,贾赦原配和长子死得有些蹊跷,跟原配家莫名其妙就断了往来,史太君是保龄侯府的人,生了贾宝玉的那个王氏是王家的,贾家还有个宁国府,跟其他六个国公府,甚至几个异姓王关系都不错,这么一算,贾家竟是还有些根基,这些人算是动不了了,然后,承庆帝算是逮着可以发作的人了,那便是林如海。
林如海这人运气实在是不好,当年因为母丧误了科举,间接误了婚事,要不然,他也不会娶了贾敏,后来官至刑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的父亲过世,又得回乡守制,生生丢了詹事府的差事,误了捧下一任皇帝大腿的机会,回来之后,虽说得了兰台寺大夫的职位,但是,这个清贵有了,品级有了,实权却是不足。结果,这回因为岳家,又让承庆帝给惦记上了。
林如海并无什么过失,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人,都挺有一套,林家又不缺钱,除了常规的冰敬炭敬,人情往来,林如海也不贪污受贿,随随便便加罪大臣可不是什么明君之举。但是,顶头上司想给下属穿小鞋,那有的是机会。
因此,原本有望进都察院或者是六部的林如海没多久就接到了一封调令,也没除了他身上兰台寺大夫的官位,却令其调任扬州巡盐御史,即刻出发与原巡盐御史交接!不明白的人,还以为承庆帝有多器重林如海,将他当做心腹呢,谁又能想到,这纯粹是承庆帝给林如海挖了个坑,顺便观其行为,以图后效呢?
☆、第76章
近些年来,承庆帝宠幸甄家,巡盐御史的位置已经交给甄家人连续任了好几年,甄家一开始还好,但是时间长了,渐渐胆大妄为起来,一方面欺压盐工,勾结盐商,哄抬官盐的价格,一方面私底下干脆自己找了人直接贩卖私盐,如此两头赚钱,盐税看账本是什么问题也没有,整体却一下子降了不少,毕竟官盐太贵,大家宁可买私盐了,自然盐税就少了,而起码有三成的利润都落在了甄家手里,甄家因此过得极为滋润,极尽奢侈之能事。
哪怕如今朝廷并不指望着江南盐税过日子,但是,见送上京城的盐税越来越少,户部的人又不是傻子,何况相差这么大,就算是傻子也知道有问题了,因此户部尚书侍郎他们已经跟承庆帝提了好多次了,承庆帝皆不以为意。朝中诸臣对甄家看不顺眼,不但不遮掩,还直接告状,主要还是甄家喜欢吃独食,江南那边的官员,若是不能跟甄家处好关系,给甄家足够的好处,没一个待得长的,这让朝中的大佬如何肯干,江南本是富庶之地,朝中百官得到的孝敬,许多都是来自江南,人家给甄家的多了,给他们的就少了,自然得在朝中给甄家上眼药,谁知道,承庆帝在别的事情上挺英明,遇到甄家的事情,简直像是聋了瞎了一样,一门心思觉得甄家是忠心的。
说起来也不能完全怪承庆帝失察,袒护甄家,主要是因为甄家自从跟薛家勾结之后,通政司那边不说甄家的坏话,反而说江南这边有人私底下贩卖私盐,然后搞出来的都是跟甄家薛家过不去的人家,很是害惨了不少还算规矩的盐商,在抄家的过程中,甄家跟薛家也都好好发了一笔,竟是得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有通政司为其遮掩,锦衣卫又主要是监视朝廷文武百官还有边军动向的,在江南却没太多力量,因此考量下来,承庆帝只当甄家能力不足,不能震慑江南不法盐商,因此,之前便起了换掉巡盐御史的心思。选上林如海自然也有承庆帝的考量,不管怎么样,林梓当年死在任上,林如海也是能臣,承庆帝也没打算将林如海直接坑死。
林如海自己出身姑苏也就算了,林家家族并不兴盛,除了林如海之外,竟是没几个成器的,不过是在当地做个乡绅罢了。但林如海却是贾家的女婿,贾家在江南本来就颇有根基,在金陵很有些声望,贾家跟甄家也是故交,哪怕是看在贾家的份上,甄家应该会跟林如海好好合作,整顿江南盐政的。
承庆帝想得倒好,但是,甄家早就将盐政视作自个的钱袋子,突然来了个人跟自己抢,还指望他们好好配合,那才怪了呢,须知坏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林如海此去江南,以他的性子,不跟甄家对上才怪!
徒景年也没有提醒林如海的意思,林如海又不是傻瓜,原着里面他撑了那么长时间都没问题呢,要不是赶上皇权交替,跟下一任皇帝没感情,被坑死在了任上,也能安安稳稳地回京。何况,整顿盐政虽说艰难,却也是一项了不得的政绩,林如海做好了,自然前途光明。若是他也想要敷衍,或者是跟甄家同流合污,那自然是他自个找死了。
林如海在政治上的敏感度是不差的,自个莫名其妙就被调到江南做个巡盐御史,虽说还顶着兰台寺大夫的职位,巡盐御史也是肥差,非帝王心腹不能为之。可问题是,他宁可不做这个心腹啊!林如海想破了脑袋,也没想通,自个怎么就让承庆帝给惦记上了,他倒是没想到贾家头上,之前贾宝玉出生,他稍微提了两句太过张扬,史太君脸就拉下来了,这不过是岳家,不是自己家,林如海也没有多说的余地,只得作罢,谁知道这事会让自己被承庆帝迁怒呢!
不过,他自然也是有野心的人,当年父亲能够入阁为相,他自然想着青出于蓝,因此觉得这次也是个机会,完全可以在巡盐御史上做出点成绩出来,到时候便是自个的资历了。这么一想,林如海也懒得多想了,直接带着妻子贾敏,收拾了一些行礼,顺着运河南下扬州而去。
虽说真正的剧情算是开始了,不过对徒景年来说,这并不重要,他如今哪里管什么神瑛侍者,绛珠仙子,反正在他这个披着嫩皮的老年人看来,这两位都属于问题儿童,一般人是消受不起这样下凡历练的神仙的,反正这些人也就是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折腾,看他们两家那样子,就算想要掺和谋朝篡位的事情,也得看自个骨头有几两重啊!因此,他一点也没把他们放在心上,有这个闲心,还不如自个照看一下儿子呢!
承庆帝虽说关注孙子,也没耽误生儿育女,就在贾宝玉出生前一个月,宫里还出生了一个小皇子,算上排行,已经是老十一了。既然都排到两位数了,自然儿子就不稀罕了,何况,这些年来,几个皇子的生母位份都不算高,圣宠也只能说是平常,如德妃那样的盛宠,却是至今都没怀第三个的意思,也不知道承庆帝究竟是个什么打算。
对这种古怪的帝王心术,徒景年一向没什么意思,他对女色并不算看重,将来也希望自己的后宫简单一些便好,省得多出什么是非来。
何瑜如今生了皇孙,底气足了起来,太子妃的架子算是端起来了,不再像以前那般拘谨,也有了些威严,不过徒景年依旧觉得有些怪怪的,跟何瑜真心亲近不起来,不过依旧保持着原本的相处态度,给了何瑜足够的尊重便是了。
至于柳昭训和王昭训两人,如今也是乖乖地在何瑜手底下混日子,她们也算明白了,在皇长孙没有长成之前,她们算是没有生孩子的机会了。太子是个讲究规矩体统的人,自然不会对一个不尊敬嫡妻的小妾有什么好感,因此,争相跑何瑜那里刷好感度,今天你送一双绣鞋,明天她就送一个炕屏,总之,跟后宫相比,东宫可是和谐太多了。
皇后之前在阿明出生那会儿的举动显然触怒了承庆帝,尤其皇后私底下说的比如孩子小,还不知道能不能长成之类的话,更是让承庆帝怒气勃发。皇后这种人到了后宫里面,有点自知之明的话,就该多听少说,宫里面便是一块石头都会说话,何况皇后说这些话的时候,压根没避着人呢!她自以为自个长阳宫里都是自己的心腹,自个不好了,他们也没个好下场,觉得他们不会背叛自己,因此很多时候,根本不避讳这些下人。
可是,承庆帝是什么人,当年皇后进了宫,对她就有些戒心,自然,在长阳宫里放了一些自个的人手,有什么风吹草动承庆帝不知道呢?何况还是这般的怨怼诅咒之语,为此,承庆帝已经大半年没给皇后好脸色,原本除了初一十五,偶尔也会给皇后面子,去长阳宫歇息,如今,连初一十五也不能保证了。皇后要是一问,下面人直接就说了,圣上国事繁忙,这会儿正在大明宫呢!还好承庆帝没有在这种日子里面召幸别人,要不然,皇后的脸皮都被扒下来被人踩了。
承庆帝对皇后不假辞色也就算了,连对徒景逸也不复从前的温和慈爱,反而摆出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徒景逸过来请安,他嗯嗯答应两声,公式化地说几句话,然后就没了下文。皇后本来就不是什么沉得住气的人,她早就对承庆帝失望了,明白自己这辈子也别想得了承庆帝的喜爱,但是以前她还算有指望,承庆帝对自个的儿子还是看重的,可如今呢,承庆帝眼里只有那个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孙子,半点不将自个儿子放在心上了!皇后哪里能够忍受这样的事情,因为心中的不确定甚至是恐慌,渐渐的,性格愈发尖酸刻薄起来,宫里的一些小妃嫔如今几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被皇后惦记上,抓住什么把柄折腾自己。
至于徒景逸,本来就被皇后教得有点歪了,如今大起大落,心理失衡之下,性格更是连从前都不如了,整个人显得有些喜怒无常起来,身边伺候的太监都动辄得咎,何况是别人。尤其他才十一二岁的人,就有了不浅的心机,叫一般人看了竟是有些害怕起来。他如今倒是没有跟徒景年作对的本钱,欺软怕硬之下,却是往往跟徒景睿这个地位有些相当的兄弟针锋相对,两人相差不过是几个月,但是皇家哪来的孩子,一个个虽说不是满肚子坏水,也差不到哪儿去了,两人互相斗法,又将自己身边伺候的人牵扯了进去,倒是让不少人遭了池鱼之殃,偏偏对方一个是皇后之子,一个是宠妃之子,都不是什么可以随便捏的软柿子,反而是块铁板,因此,只有自认倒霉的份。
对于孩子们之间不管是恶性还是良性的竞争,承庆帝表现出了一种近乎残酷的放任态度,反正这么点大孩子,也造不成什么严重的后果来,承庆帝尽管听说了宫学里面的那些事情,却一直保持了漠视的态度,结果宫学里的事情是愈演愈烈,让一干师傅们实在是吃不消了。
终于,宫学里面发生了一件难以收拾的事情,宫学那些师傅们哪怕觉得脖子上已经凉飕飕的,还是苦着脸跑过来禀报了。
☆、第77章
跟以前的小打小闹相比,宫学里面这次是闹出人命来了!
起因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开课之前,徒景睿身边一个伴读的砚台找不到了,这个伴读却是甄家出来的,名叫甄璋,算是徒景睿的表兄,因此,在一众伴读里面很有面子。甄家如今有钱有势,子孙甭管读书怎么样,文房四宝用的即便不是最好的,也差不到哪里去,这个伴读丢失的砚台便是一块鱼子罗文砚,那可是歙砚中的上品,更兼还是南唐那会儿传下来的珍品,没个几千两银子都拿不下来。
哪怕这个伴读是甄家嫡系的子弟呢,平白无故丢了几千两的砚台,回去也是不好交代的,因此,便吵着要将砚台搜出来。
问题是,宫学里面读书的,谁家不是有点背景底气的,不说几个皇子还有一些宗室子弟,便是最小透明的徒景平和徒景清,身边的伴读虽说也有出自外家的,但是也选了一些背景比较深厚的人家,免得在宫里被人欺负,当然,对于那些人家来说,做皇子伴读也是很有好处的,一来,是宫学里面师资力量好,二来,如今这会儿看不出什么夺嫡的风险,毕竟太子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太子又是个挺宽厚的人,将来自己的兄弟怎么着混个郡王的爵位是没问题的,到时候,自家孩子跟郡王有同窗之谊,有个郡王做靠山,就算不能横着走,对自家的前途也是有好处的。
甄家虽说挺牛气,但是甄家这会儿的影响力仅仅是在江南,德妃的枕头风再厉害,也不能叫承庆帝随随便便就问罪京中的文武大臣吧,何况,后宫还不得干政呢!因此,一个个也是底气十足。甄家那个伴读喊着要搜查,剩下的人就是冷笑,脾气暴躁地直接就讥讽起来,总之就是一个意思,你以为你是谁啊,你说搜查就搜查,真让你搜了,小爷我的面子往哪儿放!
有的直接就谩骂起来,他们哪个不是天之骄子,在家被家里捧着,就算在宫学里面,那些先生等闲也不好随意处罚这些伴读,他们在宫学里面又是抱团的,谁怕谁啊!
结果不知道怎么回事,徒景逸身边一个伴读的书袋掉了,里面赫然露出了一块鱼子罗文砚出来,他自个也傻了眼,开玩笑,徒景逸身边的伴读其实苏家的很少,毕竟苏均一家子就差没有被直接赶出门去了,苏均能拉拢的族人,多半是没太大本事的,这样的人家,哪有足够的底气给皇子做伴读,因此,徒景逸身边的伴读却是皇后召见外命妇的时候,找的一些勋贵家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