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尘一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父亲是那么酷爱楚剧,往往不见其人,已闻其声。脚步走到那里,都伴随楚剧的腔韵。父亲说,唱一唱,做活不累,活着也不累。父亲也喜欢与人谈论,谁唱得好,谁唱得不好,边说边模仿。有人让他来一段,他准会欣然开唱。以致耳濡目染,我在小小年纪也对楚剧发生兴味,家里又多半个戏迷。
武汉三镇最繁华地段数江汉路,而看戏最理想所在也在江汉路:一座西式老楼,高低三层,每层均有戏场相接。想想,那该有多少场戏同时上演?又该是如何的热闹?戏班多,艺团多,京剧汉剧楚剧,评书相声杂技,想听什么,看什么,悉由尊便。所以,那往往也是人头攒动之地。最有趣是一张通票,藉着各种演出时间错落,在那儿泡一天,能赶早中晚三场。所以,那地方真不愧一个名字——民众乐园。
去民众乐园如同过节。一家人穿上干净衣服,带上一应吃用,趁兴而去,尽兴而归。虽家住较远武昌,也定要乘车坐舟,过江跨桥,不辞那辛苦。那年月,文化生活不象如今这么丰富,戏曲这种艺术,自然很受欢迎。按父亲话说,戏是真人真演,故事戏文、锣鼓丝弦、服装道具应有尽有,看戏,是大享受了。
父亲因为工作忙,看戏只能在闲暇日子。他为人节俭,看戏却不吝啬,甚至愿意请客作东。父亲祖藉汉阳乡下,乡情乡音,故最好楚剧,而以他当时年龄,当属第二代楚剧迷。后来听说父亲不仅喜欢,还粉墨登场过,在单位的文艺活动中出演讨学钱的先生。
由清代某花鼓戏演进而来的楚剧,通俗易懂,颇能反映平民生活及社会现象。父亲很喜欢葛麻:一个叫葛麻的雇工,以机智戏弄了嫌贫爱富的马员外,并撮合小姐与穷书生的姻缘。父亲还喜欢杨绊讨亲:乐于助人的赵能言,为搭救上吊的陈老头,以说亲为饵骗取债主杨绊聘金纹银100两,最后又把狗塞进轿中,并让其立下“迎亲以后不找媒人”的字据,使财主告状无门。虽是短戏,却又是痛快淋漓的喜剧。父亲没有文化,但讲了两句听来的道理:卑贱者最聪明,富贵者最愚蠢。
在武昌,也有许多地方看戏。八十年代前期是楚剧的黄金季节,几乎所有影院和公园都有演出,有的地方还推出连台本长戏四下河南、宝莲灯,父亲得空仍会带上我,来个大快朵颐。在湖北剧场观赏的传奇剧蝴蝶杯,是父亲平生引以为傲的精神大餐,散场后,父亲仍坐在那里回味着张巧珍、李祖勋、李雅樵、熊剑啸等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便是幼小的我,脑海里也如痴如迷地印下一个绚丽的影象:凤莲的蝴蝶杯上方,翩翩飞起两只彩蝶
八十年代末,积劳成疾的父亲风湿性心脏病恶化,双腿浮肿的他虽闲居在家,却再也无法出门观戏。此时,楚剧的境况也大异,人们习惯了机器和音带,城市里少之又少的一部分人怀着缅怀的心理从中获寻着楚剧的气脉。冬天的父亲穿着厚重的棉袄,袖着双手伏在机器前,眉头痛苦地拧成结,任楚腔楚韵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间流淌,直到浑浊而迷离的双眼再也不去睁开
如今,我听不到楚剧,或者已然失却那份心性。偶尔路经音像店时,我会到那最寂清的角落驻足,看看带架上那些熟悉的戏带,想着在那寥寥落落、白发苍苍的听者中,已然失去的父亲的身影,然后黯然无声地离开。
负着生活的沉重,却一刻不停对楚剧的吟唱,这就是父亲。年幼丧父的他,和祖母相依为命度过孤苦的童年,继尔又挑起成家立业的重任。他是一个卑微的劳动者,毕生都为生活的寒苦奔碌,可我从未见过他的痛苦,也许直至病体沉重,也才有了痛苦吧,而这种痛苦并不只是来自身体,那是失重的肩膀对岁月和命运的落寞和叹息。但我记住了父亲的快乐,便如同我记住一种永恒的事物。这快乐是丰富的,那里面有楚剧、父亲和我。楚剧用它悲笑所串成的爱,悬佩在父亲的胸前,使父亲心中也有了这悲笑和爱。因此,楚剧属于父亲,也属于我;而我和楚剧,竟都属于父亲了。与父亲孤苦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已经可堪回味。此刻,因那些时光的不再返回,竟无法阻止泪水的长流。
父亲是那么酷爱楚剧,往往不见其人,已闻其声。脚步走到那里,都伴随楚剧的腔韵。父亲说,唱一唱,做活不累,活着也不累。父亲也喜欢与人谈论,谁唱得好,谁唱得不好,边说边模仿。有人让他来一段,他准会欣然开唱。以致耳濡目染,我在小小年纪也对楚剧发生兴味,家里又多半个戏迷。
武汉三镇最繁华地段数江汉路,而看戏最理想所在也在江汉路:一座西式老楼,高低三层,每层均有戏场相接。想想,那该有多少场戏同时上演?又该是如何的热闹?戏班多,艺团多,京剧汉剧楚剧,评书相声杂技,想听什么,看什么,悉由尊便。所以,那往往也是人头攒动之地。最有趣是一张通票,藉着各种演出时间错落,在那儿泡一天,能赶早中晚三场。所以,那地方真不愧一个名字——民众乐园。
去民众乐园如同过节。一家人穿上干净衣服,带上一应吃用,趁兴而去,尽兴而归。虽家住较远武昌,也定要乘车坐舟,过江跨桥,不辞那辛苦。那年月,文化生活不象如今这么丰富,戏曲这种艺术,自然很受欢迎。按父亲话说,戏是真人真演,故事戏文、锣鼓丝弦、服装道具应有尽有,看戏,是大享受了。
父亲因为工作忙,看戏只能在闲暇日子。他为人节俭,看戏却不吝啬,甚至愿意请客作东。父亲祖藉汉阳乡下,乡情乡音,故最好楚剧,而以他当时年龄,当属第二代楚剧迷。后来听说父亲不仅喜欢,还粉墨登场过,在单位的文艺活动中出演讨学钱的先生。
由清代某花鼓戏演进而来的楚剧,通俗易懂,颇能反映平民生活及社会现象。父亲很喜欢葛麻:一个叫葛麻的雇工,以机智戏弄了嫌贫爱富的马员外,并撮合小姐与穷书生的姻缘。父亲还喜欢杨绊讨亲:乐于助人的赵能言,为搭救上吊的陈老头,以说亲为饵骗取债主杨绊聘金纹银100两,最后又把狗塞进轿中,并让其立下“迎亲以后不找媒人”的字据,使财主告状无门。虽是短戏,却又是痛快淋漓的喜剧。父亲没有文化,但讲了两句听来的道理:卑贱者最聪明,富贵者最愚蠢。
在武昌,也有许多地方看戏。八十年代前期是楚剧的黄金季节,几乎所有影院和公园都有演出,有的地方还推出连台本长戏四下河南、宝莲灯,父亲得空仍会带上我,来个大快朵颐。在湖北剧场观赏的传奇剧蝴蝶杯,是父亲平生引以为傲的精神大餐,散场后,父亲仍坐在那里回味着张巧珍、李祖勋、李雅樵、熊剑啸等艺术家的精湛表演。便是幼小的我,脑海里也如痴如迷地印下一个绚丽的影象:凤莲的蝴蝶杯上方,翩翩飞起两只彩蝶
八十年代末,积劳成疾的父亲风湿性心脏病恶化,双腿浮肿的他虽闲居在家,却再也无法出门观戏。此时,楚剧的境况也大异,人们习惯了机器和音带,城市里少之又少的一部分人怀着缅怀的心理从中获寻着楚剧的气脉。冬天的父亲穿着厚重的棉袄,袖着双手伏在机器前,眉头痛苦地拧成结,任楚腔楚韵一遍又一遍地在心间流淌,直到浑浊而迷离的双眼再也不去睁开
如今,我听不到楚剧,或者已然失却那份心性。偶尔路经音像店时,我会到那最寂清的角落驻足,看看带架上那些熟悉的戏带,想着在那寥寥落落、白发苍苍的听者中,已然失去的父亲的身影,然后黯然无声地离开。
负着生活的沉重,却一刻不停对楚剧的吟唱,这就是父亲。年幼丧父的他,和祖母相依为命度过孤苦的童年,继尔又挑起成家立业的重任。他是一个卑微的劳动者,毕生都为生活的寒苦奔碌,可我从未见过他的痛苦,也许直至病体沉重,也才有了痛苦吧,而这种痛苦并不只是来自身体,那是失重的肩膀对岁月和命运的落寞和叹息。但我记住了父亲的快乐,便如同我记住一种永恒的事物。这快乐是丰富的,那里面有楚剧、父亲和我。楚剧用它悲笑所串成的爱,悬佩在父亲的胸前,使父亲心中也有了这悲笑和爱。因此,楚剧属于父亲,也属于我;而我和楚剧,竟都属于父亲了。与父亲孤苦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已经可堪回味。此刻,因那些时光的不再返回,竟无法阻止泪水的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