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战国策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失平陆,只要能保全聊城之地,齐国也会一意孤行,在所不惜。如今楚、魏先后退兵,可燕国的援军仍然毫无消息,齐国既没有了外患,就会与你相持下去直至最终定出成败。一年之后,我恐怕就见不到将军之面了。
总之,攻取聊城是秦国既定不变的方略,你切莫举棋不定。将军知道吗?目下燕国内乱,君臣失措,上下惶惑。燕将栗腹率领百万军队进攻赵国,却屡战屡败,燕国本是万乘强国,却被赵国围困。土地被掠夺,国君遭困厄,为天下诸侯耻笑。现在,大臣不足以倚仗,兵祸连连,国难深重,民心涣散。燕王正处在心惊胆战、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你却能指挥早已疲惫不堪的聊城子民,抗拒整个齐国的兵马,已历一年,聊城现今仍安如磬石,将军确如墨翟一般善于攻守;士兵们饥饿到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而始终没有背弃你的想法,你确如孙膑、吴起一样善于用兵。就凭这两条,将军足可成名于天下!
因此,我替你打算,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甲胃,回国向燕王复命,他一定会很高兴。燕国的官吏子民见到你,会如同见到父母一般敬爱热情,新朋故交会抓着你的胳膊赞扬将军的赫赫战功,这样将军就会名扬天下。然后,将军上可辅佐国君,统制群臣;下可存恤百姓,奉养说客;矫正国弊,改革陋俗,完全能够建立更大的功名。如果将军不愿回去,是否能考虑一下抛弃世俗的成见,隐居于齐呢?我会让齐王赐你封地,与秦国的魏冉、商鞅般富有,代代相袭,与齐并存,这是另一条出路。这两者,一是扬名当世;一是富贵安逸,希望你慎重考虑,选择其中一种。
我还听说过于看重小节,难以建树大功;不堪忍受小辱,难以成就威名。从前管仲弯弓射中桓公的带钩,这是篡逆作乱;不能为公子纠死义,这是贪生惜命;身陷囚笼,这是奇耻大辱。有了这三种行径,虽乡民野老也不会与之交往,君主也不会以之为臣。如果管仲因此困辱抑制自己的志向,不再出仕,以卑贱的劳作辱没一生。可是他却在身兼三种恶行的情况下,执掌齐国政事,扶正天下,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桓公得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自己也名满天下,光耀邻邦。
曹沫是鲁国的将军,三战三败,失地千里。如果他发誓永远不离开疆场,不顾后果一意孤行,他一定会战死沙场,那就不过是一个丧师身殁的败将而已。这样一来,就不能称为勇士;功名淹没,不能算是聪明。可是,他能隐忍三次败北的耻辱,与庄公重新谋划。齐桓公威服天下之后,召集诸侯会盟,曹沫就凭着一柄宝剑,在祭坛之上劫持桓公,从容不迫,义正辞严,一朝收回失地,天下为之震动。他的威名更远播吴楚而名重后世。以上说的管仲、曹沫两个人,并不是不能遵行小节,为小耻而死,只是他们认为功名未立,壮志未酬,愤而求死是不明智的做法。所以才决定抛弃愤恨之心,成就一生的功名;忍受一时耻辱,建立万世功业。他们的功业可与三王争高低,声名可与天地共短长,愿将军三思而后行!”
燕将深为折服,答复鲁仲连说:“谨遵先生之命。”于是,背着兵器撤军回国。因此说,解除齐兵对聊城的围困,使百姓免遭刀兵之祸,全是鲁仲连的功劳呀!
<b>评析</b>
鲁仲连的游说令人顿生豪气、让人为之动容、折服。他非常善于调动人的情感,既善于分析形势,以时局胁迫燕将就范,又善于激发男人心灵深处的英雄豪情和凌云壮志,以高尚的事物打动燕将。
一开始鲁仲连就单刀直入,抓住燕将死守聊城不敢回国的根本原因不放,指出燕将不要因为谗言造成的一时激愤而失去太多。紧接着用事实指出齐国一定会非要要攻下聊城不可,以此打消燕将的侥幸心理,用武力威胁燕将必须放弃守城。威胁完之后,又夸奖燕将如同墨翟、孙膑、吴起一般,让他心生欣慰、踌躇满志,并且指出了燕将班师回国后的美好前景。最后,他用管仲、曹沫的非凡事迹和英雄壮举,再一次地说明了忍小辱、成大功的必要性,再一次激荡起燕将心中成大业、立大功的雄心壮志。整个游说过程不仅极具说服力,而且形式上非常的壮美,情感上让人激情荡漾、极富感染力。古人具有这般厉害的口才,生为后来者,我们只有勤学苦练,方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宗啊!
失平陆,只要能保全聊城之地,齐国也会一意孤行,在所不惜。如今楚、魏先后退兵,可燕国的援军仍然毫无消息,齐国既没有了外患,就会与你相持下去直至最终定出成败。一年之后,我恐怕就见不到将军之面了。
总之,攻取聊城是秦国既定不变的方略,你切莫举棋不定。将军知道吗?目下燕国内乱,君臣失措,上下惶惑。燕将栗腹率领百万军队进攻赵国,却屡战屡败,燕国本是万乘强国,却被赵国围困。土地被掠夺,国君遭困厄,为天下诸侯耻笑。现在,大臣不足以倚仗,兵祸连连,国难深重,民心涣散。燕王正处在心惊胆战、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你却能指挥早已疲惫不堪的聊城子民,抗拒整个齐国的兵马,已历一年,聊城现今仍安如磬石,将军确如墨翟一般善于攻守;士兵们饥饿到食人肉炊人骨的地步,而始终没有背弃你的想法,你确如孙膑、吴起一样善于用兵。就凭这两条,将军足可成名于天下!
因此,我替你打算,不如罢兵休斗,保全车仗甲胃,回国向燕王复命,他一定会很高兴。燕国的官吏子民见到你,会如同见到父母一般敬爱热情,新朋故交会抓着你的胳膊赞扬将军的赫赫战功,这样将军就会名扬天下。然后,将军上可辅佐国君,统制群臣;下可存恤百姓,奉养说客;矫正国弊,改革陋俗,完全能够建立更大的功名。如果将军不愿回去,是否能考虑一下抛弃世俗的成见,隐居于齐呢?我会让齐王赐你封地,与秦国的魏冉、商鞅般富有,代代相袭,与齐并存,这是另一条出路。这两者,一是扬名当世;一是富贵安逸,希望你慎重考虑,选择其中一种。
我还听说过于看重小节,难以建树大功;不堪忍受小辱,难以成就威名。从前管仲弯弓射中桓公的带钩,这是篡逆作乱;不能为公子纠死义,这是贪生惜命;身陷囚笼,这是奇耻大辱。有了这三种行径,虽乡民野老也不会与之交往,君主也不会以之为臣。如果管仲因此困辱抑制自己的志向,不再出仕,以卑贱的劳作辱没一生。可是他却在身兼三种恶行的情况下,执掌齐国政事,扶正天下,九次召集诸侯会盟,使桓公得以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自己也名满天下,光耀邻邦。
曹沫是鲁国的将军,三战三败,失地千里。如果他发誓永远不离开疆场,不顾后果一意孤行,他一定会战死沙场,那就不过是一个丧师身殁的败将而已。这样一来,就不能称为勇士;功名淹没,不能算是聪明。可是,他能隐忍三次败北的耻辱,与庄公重新谋划。齐桓公威服天下之后,召集诸侯会盟,曹沫就凭着一柄宝剑,在祭坛之上劫持桓公,从容不迫,义正辞严,一朝收回失地,天下为之震动。他的威名更远播吴楚而名重后世。以上说的管仲、曹沫两个人,并不是不能遵行小节,为小耻而死,只是他们认为功名未立,壮志未酬,愤而求死是不明智的做法。所以才决定抛弃愤恨之心,成就一生的功名;忍受一时耻辱,建立万世功业。他们的功业可与三王争高低,声名可与天地共短长,愿将军三思而后行!”
燕将深为折服,答复鲁仲连说:“谨遵先生之命。”于是,背着兵器撤军回国。因此说,解除齐兵对聊城的围困,使百姓免遭刀兵之祸,全是鲁仲连的功劳呀!
<b>评析</b>
鲁仲连的游说令人顿生豪气、让人为之动容、折服。他非常善于调动人的情感,既善于分析形势,以时局胁迫燕将就范,又善于激发男人心灵深处的英雄豪情和凌云壮志,以高尚的事物打动燕将。
一开始鲁仲连就单刀直入,抓住燕将死守聊城不敢回国的根本原因不放,指出燕将不要因为谗言造成的一时激愤而失去太多。紧接着用事实指出齐国一定会非要要攻下聊城不可,以此打消燕将的侥幸心理,用武力威胁燕将必须放弃守城。威胁完之后,又夸奖燕将如同墨翟、孙膑、吴起一般,让他心生欣慰、踌躇满志,并且指出了燕将班师回国后的美好前景。最后,他用管仲、曹沫的非凡事迹和英雄壮举,再一次地说明了忍小辱、成大功的必要性,再一次激荡起燕将心中成大业、立大功的雄心壮志。整个游说过程不仅极具说服力,而且形式上非常的壮美,情感上让人激情荡漾、极富感染力。古人具有这般厉害的口才,生为后来者,我们只有勤学苦练,方能对得起我们的祖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