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三 (2/2)
文学巴士 www.wx84.cc,元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伯启到沅州,路不通,先派遣令史杨鹏,去告诉新帅,并了解到有关情况,只奏请惩办前帅擅杀之罪,百姓得以安宁。大同的宣尉使法忽鲁丁,用鞭子强迫岭北的百姓运粮,一年几万石。他欺上瞒下,从中贪赃数以万计,朝廷派使臣去监督征收,先后受他贿赂,反而为他游说,最后派伯启去处理。此人故世,伯启开导其子说“:欠官府的钱,虽然人死了,也要征收,与其用钱贿赂别人,不如偿还官府。现在征收的只是你父亲贿赂的数目。”过去受贿赂的人皆害怕,把钱偷偷送还其子,仅钞票就有五百余万缗。伯启后出任真定路总管。在任期间,刑宽政简,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
延。。五年,升迁司农丞,奉命到江浙议定盐法,取消检校官,在浙东、浙西设置六盐仓,设运盐官,运盐有期限,盐出港有次序,船户、仓吏盗卖、漏失一律受罚,报朝廷,经同意形成定规。
英宗就位后,召他入朝任山北廉访使,当时诏令速建西山庙宇,御史观音保等,因是荒年,请求缓建,激怒了皇上,要杀谏阻的人。伯启说“:正因为皇上英明果断,所以才不能不诤谏。岂可弹劾台臣使他们闭口,使政治清明的时代,蒙受杀谏臣的名声。”帝听后不禁有些惊恐。不久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诏令他参加修订大元通制。伯启说“:所谓五刑即刑分五等。如今受黥刑、杖刑者均服役于千里之外,百人中无一人能活着回来,这是一个人身受五种刑法,而不是五等刑法,这法确实应该修改。”丞相同意这个意见,但这时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其建议未能实行。
泰定(1324)初,伯启告老还乡。砀山的人因他贤德,称他住处为“曹公里”伯启庄重严肃,廉洁奉公,在中台推举提拔的人很多;任侍读学士,考试国子时,首先取了吕思诚、姚绂。云南佥事范震说宰臣欺上压下,不予上报,范震含恨而死。伯启将这事写给太史。真州知州吕世英因为人刚直而获罪,伯启为他申了冤,从而严肃了风纪法度。
天历中(1329),起用伯启为淮东廉访使、陕西各道御史台中丞,并派车马相送,伯启叹息说:“我已八十岁,还能忘记‘适可而止’的格言吗?”不赴任。同时被任命的人也都相继离职,天下的士人更认为他很高尚。至顺四年(1335)二月在毗陵逝世,享年七十九岁。有诗文十卷,题名汉泉漫藁,及续集共三卷,流传于世。
李元礼字庭训,真定人。性格庄重,平时不好谈笑。曾任易州、大都路儒学教授、太常太祝、博士、监察御史。为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昭睿顺圣皇后、裕宗文惠明孝皇帝请谥号,撰文歌功颂德,其文格调温和高雅,祭天地和将新崩皇帝灵位供于太庙等仪式的礼文多由他审定。
元贞元年(1295),升监察御史,敢于直言弹劾。元贞二年诏建五台山佛寺,皇太后准备亲自前往,元礼上疏,大略是:
古人言:百姓的利害祸福,是国家的大事,其他人看到听到,但可不管,只有宰相能执行,执行得好坏谏官必须评论。现在朝廷不设谏官,御史的职责就要广开言路,也就是谏官,怎么可以看到得失而一言不发呢?我见五台山修建寺宇,大兴土木,工匠役夫不下几万人,附近各路州县供给烦重,男停耕女停织,万物昂贵,民不聊生!
我听说太后要亲临五台,布施金钱布帛。我认为这样做有五方面坏处:时当盛夏,庄稼茂密,百姓全靠秋收。众多车马必定践踏庄稼,此其一。太后年岁已高,往返数千里,山川险恶,难避暴风烈日,万一圣体调养不好,悔之不及。此其二。皇上登位以来,遵守成法,小心谨慎地保持祖宗基业,一切举动要写入简册,作为万世准则,而像这样的盛举记录下来,不足为后人效法,又有何用呢?此其三。钱财不能从天而降,皆出自百姓,现在支出是以往百倍,劳民伤财,此其四。佛本西方圣人,教育人信奉慈悲,不争取财物,即使拥有天下的珍玩奇宝,也不以为喜;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奉献,也不为此而怒。现在太后为国、为民祈祷佛祖保佑,福未祈到却劳累了圣体,皇上也不能向太后进行早晚问安之礼,悲怀思亲之念,此其五。希望您在深宫,安静养神,遵循先皇后的贤德,使天子能尽孝顺之心,最后能满足百姓的愿望。像这样,不祈福也能来到。
台臣都不敢将元礼这奏疏上报朝廷。
大德元年(1297)侍御史万僧与御史中丞崔。。不合,上奏说:“李御史是崔中丞的私党,他竟敢诽谤佛祖,反对建寺。”帝大怒,派近臣把元礼的奏章交给右丞相完泽、平章政事不忽木等,令他们去审问,不忽木用蒙古语宣读这奏章,完泽听后说“:这正与我的意见相同,我也曾这样进谏过,太后说:‘我并不喜欢建这个寺,而是先帝在世时,曾答应修建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崔。。和万僧在完泽面前对质,不忽木直率地说:“其他御史都害怕不肯说,只有这一位御史肯说实话,确实应该奖赏他。”皇上听完奏章沉思了好一会儿说“:御史说得对。”于是罢万僧的官,复元礼的职。不久,任命元礼为国子司业。因病卒,赠给亚中大夫,翰林直学士、轻车都尉的官职称号。追封陇西郡侯。
王寿字仁卿,涿郡新城人。自幼聪颖好学,年长通晓蒙古文字,任中书省属官。由于朝臣举荐,在宫中侍奉裕宗,自至元十九年(1282)授兵部员外郎,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两次任吏部郎中。至元二十九年授大司农丞,但未到任。
元贞二年(1296)任燕南河北道廉访副使。大德二年(1298)弃官回家。大德三年授集贤直学士,任期满,升侍读学士,不久又升为御史台侍御史。六年二月奉诏去江南祭祀山岳江海之神时,皇帝密旨:去年风、水造成灾害,百姓吃饭都很艰难,凡是所经过的地方,要采访民情。出使回来,上奏说:“百姓的利害得失与官吏的好坏有关,因此应选择公正廉洁的、有才干、关心爱护百姓、刚直不阿、见多识广者为监察官。天灾历代都有,只要及时赈救就能无劳皇上忧虑。只是豪强之家仍然掌握大权,应当免除他们的职务,安置在京师,以便控制,这是长久之道。”
当初,王寿与台臣上奏:“宰相在朝廷内要统帅五官,在朝廷外要统领四海,位尊任重,不能轻易地任用不称职的人。自三代以来,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祸福,无不与相臣之贤与不贤有关。世祖当初设中书省,以忽鲁不花、塔察儿、。。真、安童、伯颜等人为相,以史天泽、刘秉忠、廉希宪、许衡、姚枢等人为辅佐之臣,一时间比唐贞观时期还要昌盛。等到阿合马、郝祯、耿仁、卢世荣、桑哥、忻都等人专权时,破坏法纪,贪污受贿流毒深远。现在阿忽台、伯颜、八都马辛、阿里等人独断专行,蒙蔽欺骗朝廷,几乎动摇了政权,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事实已清楚表明。我以爱君求治之诚意将正邪做一番对比,目的是希望朝臣们能领悟上天爱民之心,戒以往之过失,把握进退时机,这样,国家的事,可从这里理顺。”九年,参议中书省事。十年,改任吏部尚书。
十一年武宗就位,先后任命为御史中丞、左丞。至大二年(1309)三月因病求人代行其职务,三年夏升迁为太子宾客、集贤大学士。是年九月卒,享年六十。第二年,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蓟国公,谥号文正。
王倚字辅臣,祖先为东莱人。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平易近人,但不苟合。读书要亲自实践,不寻章摘句。世祖选良家子弟侍奉太子,当时王倚二十岁,在众人中,容貌风度特别壮美,太保刘秉忠很器重他,因而应选。王倚服侍谨慎、恭敬,于是得到信任。皇帝诏太子裁决天下事,凡是政务急迫关系到百姓疾苦的事,倚则知无不言。这时,官职不完备,汤沐分邑管理,地广事多,应该有主管隶属,于是命倚任工部尚书,总管所属民匠事务。
至元二十一年(1284),诏设东宫属官,命倚任家丞并掌管诸物和布帛出入。后因病辞职,但仍享有太子家丞俸禄的优厚待遇。王倚上奏说“:不从事工作而享受俸禄心中确实不安。”极力多次辞谢,才同意。二十六年皇孙出镇怀孟,帝选老臣中熟练通达的人护送,选倚委以重任。辞别皇帝,帝看了他好长时间,对侍臣说“:倚修己洁身,辅佐皇孙,是最适合的人了。”到行军时,凡扎营处军纪严肃。不久,便召回去了。
二十八年,授礼部尚书,因病辞谢。第二年卒,享年五十三岁。赠正议大夫、礼部尚书,追封太原郡侯,谥号忠肃。
刘正字清卿,清州人。好学,十五岁就学习衙门公事,初任制国用使司令史,后升迁尚书户部令史。至元八年(1271)取消转运司,设局核实拖欠租税,由刘正主管此事。大都运司欠赋税银五百四十七锭,逮捕了倪运使等四人,经审查确实不欠,却长期不予结案。刘正察出是冤案。至元五年李介甫领取租税的七张收据,其款与欠税数相合,字迹是司库辛德柔写的。辛原很贫困,发迹后交结权贵,没人敢问此事。刘正查到实情,告诉尚书审讯他,收回了全部租税银。辛服罪,被冤的四人获释,刘正因此出名。后调任枢密院令史。
十四年诸王昔里吉反叛,刘正到居庸关,守卫认为前面形势紧急,要求暂退,刘正说:“我的职务该进而不进,后面的人就更加害怕。”他出关到上都,边将请求以金银符充实战赏,中书令工部铸造发给,后来要查究处理。刘正说:“军赏贵在迅速,先造符印再请示,也是可以的!”帝不再追查此事。
十五年提拔为左司都司,当时主持国政的阿合马与阿里伯、崔斌不合,诬陷二人盗官粮四十万,命刑部尚书李子忠与刘正兼程前往审查,后又派北京行省参知政事张澍等四人共同处理,竟将二人判处死刑,刘正因此称病回家。
十八年召入朝为左司员外郎。十九年春,阿合马合并中书左右司,刘正因而为左右司员外郎。三月阿合马被罢职,火鲁霍孙为左右丞相,再任命刘正任左司员外郎,刘正告假回家。九月中书传旨,将刘正与参政咱喜鲁丁逮捕一同送至京师,帝问:“你们与阿合马是同党,能无罪吗?”刘正说:“我不曾依附他,只是听从法令罢了。”几天后阿合马奸党多数处死,又将刘正械到拱卫司,火鲁霍孙说“:皇上曾说刘正是穿白衣,在炭穴中行走十年而身不污,可称得上廉洁。”由此免罪回家。
二十年春枢密院上奏举刘正为经历,后升参议枢密院事。二十五年桑哥设尚书省,升正为户部侍郎、户部尚书。曾核查河间盐运官亏欠盐课之事,几乎判罪,于是告病回家。二十八年桑哥倒台,完泽为丞相,恢复刘正户部尚书,又升参议。湖南马宣慰的庶子争荫不得而诬告其兄藏宋朝官员金银,正判他有诬告罪,仍让其兄为官。济南张同知的儿子求两淮转运使之职,正知不称职,不准。张散布流言,说他在判处湖南马宣慰争荫的案子上徇私情。帝召正追问,正说明真相,事情终于了结。
三十年先后任侍御史、吏部尚书、江南行御史台中丞。大德元年(1297)改同枢密院佥事,不久出任云南行中书省左丞。右丞忙兀突鲁迷失请求征伐缅甸,刘正认为不可,不久二人都被召回朝廷,正仍极力说明不能征伐的原因,不听从,这次征伐果然无功,云南百姓每年要缴纳的金银,接近中庆城所缴纳之数,百姓逃到离边寨远的地方。秋季行省派遣官吏带着军队去征收,人马口粮、草料、往返的费用,每年以万计。被差遣的官吏必须重重贿赂省臣,才能得到派遣。征收金银的数量,一定是十加二成,而赠送的钱财同缴纳官府的也一样多,派遣的人又把铜混在白银中缴纳给官府。刘正首先上疏指出他们弄虚作假,给官秤,使本地的官亲自到官府缴纳,才革除弊端。刘正到任的官府的储蓄为二百七十万索,白银一百锭,经过四年,储蓄达一千零七十万索,金一百锭,银三千锭。
七年秋,回到清州。八年六月以左丞身份巡察江西,十月巡察江浙。武宗即位,召入朝为左丞,升右丞。至大二年(1309)恳辞回家。仁宗即位,召集老臣商议国事,正到宫廷,提出八项建议:一守成宪,二重省台,三辨邪正,四贵名爵,五正官符,六开言路,七慎赏罚,八节财用。适逢大赦,改年号,召集群臣讨论了刘正的八项建议,并付诸实行。
仁宗初期政治产生广泛影响,其中刘正和老臣们做了很大贡献。正累次辞官都未获准,拜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讨论如何管理河南、淮、浙、江西的民田,增加茶盐课税,正极力反对,终没听从。这年大旱,农田无收。监察官认为天灾的发生,是由于执政者不称职,奸邪蒙蔽圣上,百姓多受冤屈,伤了天地和气所造成的。皇帝诏令朝臣讨论,平章李孟说:“调理的责任,儒臣只我李孟一人,请求辞职,让与贤人。”平章忽都不丁说:“台臣不能明察奸邪,批评时政,还追究别人。”刘正说:“御史台与中书省是一家,应该同心协力,或可或不可,均择善而行,怎能分彼此?”右丞相帖木迭儿传旨,廉访司权太大,审察诸事不能实事求是,从现在起不许独自决定六品以下官员之去留。忽都不丁、李孟准备讨论施行,刘正说:“人可选择,法不能更换。”延。。六年(1319)卒,赠宣力赞治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赵国公,谥号忠宣。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幼年时聪明好学,壮年叙为宣慰司令史。又选为令史,调至河间等路转运盐司任经历。
过去在军籍的盐户,全部除名,按人口为定额运盐,后雇旧户代为煮盐,工钱很少。谢让说:“军队削籍为民,应同原盐户共同服役,不能少给工钱,造成困难。今后雇工必多付工钱才行。”原先,逃走的人家依照命令按户口纳盐,因此,豪强设法不交,造成困难户更困难。谢让命令按物力多少,决定缴纳等级。
提拔为南台御史后,举荐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哈剌哈孙答剌罕可任御史大夫,山东廉访史陈天祥可任御史中丞,右司员外郎高日方可任御史。有人弹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以及违法之事,帝派使臣与让一同察问。被劾者承认了错误,诏令谢让与他们同去朝廷,大家都很担忧,谢让坦然若无其事,台纲因此更加严肃。
大德年间,诏令谢让为陕西行御史台都事,有权决定御史封事、文移。又召回朝廷任中书省右司都事,升迁户部员外郎。当时东胜、云、丰等州遭灾,官府害怕求领郡买粮有人从中取利,关闭了买卖,朝廷得知,谢让立即禁止,指出关闭有罪,三州的百姓因此保住生命的人不少。
四年,授宗正府郎中,提拔为监察御史,升迁中书省右司员外郎,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当时广西两江岑雄、黄圣许等,多次互相仇杀,是一边患。谢让说“:这帮人可用怀柔不能用武力,放宽法令牵制,使他们不致专横。若用中原百姓去争不毛之地,不是长久的打算。”于是写榜告示,以分化他们。湖广宣慰使张国纪要在江南收夏税,谢让极力说明其危害。升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这时江淮驻军二十余万,亲王镇守扬州,以两淮税收作为军费,并从湖广、江西水道运粮以补充不足。这一年总计将近三十万石,谢让请求卖掉三十万引淮盐供给军队饮食费用,免去远运的劳累,对公私都有利。
至大元年(1308)转任户部侍郎。京仓主管账目的官吏以粮仓多缝隙,长久下雨米易坏,请求在米上盖糠秕,实际上是想将糠秕混入米中,分给手艺人及守卫。谢让看出他的意图,用庄稼秆换去糠秕,除去奸诈。二年,升西台治书侍御史。三年升治书侍御史,未上任,又改任枢密佥事,不久升户部尚书。仁宗在东宫,因让是先朝老臣,召见让赐酒,表示关怀。四年改任刑部尚书。
仁宗即位,加封正议大夫,入宫叩谢,又赐一杯酒,谢让尽情喝下。帝说:“有人说老尚书不饮酒,为什么喝了?”谢让说:“君赐酒不能不饮。”一会儿,醉得站不稳了,命人扶出。原先,尚书省掌权的大臣设法陷害留守郑阿尔思兰,并籍没了他的家产,尚书省撤销了,而这桩冤案还未昭雪,谢让了解此事,把抄家的财物还给他。帝有令:六部有难确定的事,必须同谢让商议后报皇上。户部改变钞法,礼部讨论礼文,谢让都参知。刑部有案,让未署字就盖官印,属官害怕,私自仿让签署,事情发现,谢让认为关系不大,且怜悯吏会因此而罢官。于是看着字说:“是我签署的。”他竟是如此宽厚。让上奏:“古今天下都有规章来辅助治理,堂堂圣朝难道无法令做准则,使官吏凭感情用事,百姓遭受毒害。”帝称赞并采纳了这意见。于是命中书省纂集典章,令谢让任校正官,赐给他青鼠裘服一套、侍宴服六套。
朝廷因吏多办事迟缓,斥责官署案卷未能按照规定办理,令下达后谢让说:“刑狱不是钱、谷、官吏任免之类的事,即使多费些时间还怕定案不准,怎么可以一切都按通常的规矩行事?”于是告诉宰相,宰相说:“尚书说得对。”升陕西行省参知政事,不久,授给西台侍御史,又授侍御史。延。。四年(1317)十月卒,享年六十六岁。赠正奉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号宪穆。
韩若愚字希贤,保定满城人。由武卫府史授通惠河道所都事,开河有功,诏赐锦衣一套。升迁留守司都事,不久又升经历,出任蓟州知州,改任中书左司都事。当时监督焚烧模糊不清钞票的人为表现自己,把这些钞票都说成伪钞,使管库的人受到冤屈,且定了案。若愚知道是冤案,为之翻案,使十多人免死。升迁刑部郎中,管理各路宝钞库,又升为吏部郎中。
仁宗即位,按先例凡在太子官邸的官吏,不再迁调,若愚则以时间定他的资格官阶,并写成命令。皇庆元年(1312),授内台都事,后改刑部侍郎,不久,提拔为中书左司郎中。当时讨论禁止百姓田猎,违犯的处以死罪。若愚以孟子对齐宣王的花园占地方圆四十里,杀麋鹿的如杀人一样处以死罪这一事进行的批评,来反对对百姓田猎处以死刑的错误规定。当时参政曹鼎新辞官,帝说:“只要效法韩若愚廉勤就够了,还辞什么官?”继续命若愚参议中书省的事务。铁木迭儿为右丞相,以自己的喜爱和厌恶来对待百官,他恨若愚不依附自己,虚构罪名陷害若愚,未成。拜若愚户部尚书。延。。六年(1319)对河间等路囚犯,无论罪行轻重,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又授参议中书省的事务。铁木迭儿复任丞相,因旧怨诬陷若愚,想杀他未成。后又夺若愚的官职,除名回乡。
至治三年(1323),若愚的冤屈得到昭雪,泰定元年(1324)复其官职,不久授刑部尚书,调湖广省参知政事,未上任改詹事丞。八月命宣抚江浙,但留任侍御史。当时左丞相倒剌沙滥用权势,以事诬陷侍御史亦怜珍等,下枢密狱,无人敢言其冤,若愚用计奏左丞相倒剌沙任右大夫,了结此事。三年提拔为浙西廉访使,未行,授河南省左丞。适逢文宗平内难,若愚策划计谋,受到帝赞许,后升为资政大夫。
天历三年(1330)授淮西江北道廉访使,九月病卒,享年六十八。赠资德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南阳郡公,谥号贞肃。
赵师鲁字希颜,霸州文安县人。父名趾,任秘书少监,赠礼部尚书。师鲁仪表举止端庄,在太学奋力学习,如同寒士,延。。初,为兴文署丞。五年调迁将作院照磨。七年征召为御史台属官,后补为中书省的属官,朝廷的典章故实、律令文法,无不熟练。遇事敏锐果断,执政者非常惊异。核定官职,正直无私,人们无不佩服。因而提拔为工部主事,迁调中书省检校官。
泰定中,任监察御史。师鲁谏劝天子亲自到宗庙祭祀。元宵节,宫中发令,张灯庆贺。师鲁上疏说“:安适怠惰是荒淫发生的基础;奇巧珍玩是奢侈的起始。观灯事情虽小,是放纵耳目的欲望,进而连累到日月的光明。”帝立即命令作罢,命御史大夫传旨,嘉奖他的忠诚直率。
这时宰相倒剌沙密传命令,不使朝廷内外预知。师鲁进言:“古代的君王,说话之前一定先思考,再同众臣商议,由德高望重的大臣决定,然后果断推行。话说出去了是不能收回成命的,没有只出自掌权的臣子的意见不与众臣商议而推行的。”这意见并未上报皇帝。倒剌沙虽刚愎狠毒,却佩服他敢说。有一朝臣年龄不到退官之时,其子想预先得官,执政者并给了封地,师鲁驳斥这种做法不对,事情遂罢。迁调为枢密院都事,又改任本院经历。致和初年,升奉政大夫,参议枢密院事。
天历中,升枢密院判官,又改兵部侍郎。父亲去世,守丧在家,朝廷特下旨起任枢密院佥事,师鲁坚决辞谢。孝满后,任枢密院判官,奉命治理四川军马,宣扬皇上威德,在郊外检阅军队,执法宽容,士卒对他感恩信服。不久,调迁中顺大夫、刑部侍郎、枢密院判官。后又出任河间路转盐使,除害兴利,整治法度,杜绝了巡察中的奸弊,节省州县供应过客住宿和车马的馆舍费用,盐户商人无不便利之处,赋税由是大增。空闲的时候,将自己的俸禄,部分用以更新孔庙,命官员往江右制雅乐,聘请工师,春秋两季进行祭奠,这些都受到士人称赞。
师鲁任官,长期总管金谷,常郁郁不乐,后病重弃官回京师。至元三年(1337)九月卒,享年五十三岁。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天水郡侯,谥号文清。
刘德温字纯甫,大兴人,最初为中书省宣使。大德十一年(1307)因功业显著授从仕郎、内宰司照磨,监督建兴圣宫;又调任承务郎、掌仪署令;不久,升奉训大夫、内宰司丞。奉令征收河南百姓的欠粮,德温总是定出公平价格,按价付钱,百姓深感便利。升朝列大夫、延福司丞,奉令祭山水神癨。回来后升中宪大夫、同知大都路都总管府事。京都地区供应繁重,德温料理得法,民用毫无困窘。升亚中大夫、礼部侍郎,又升嘉议大夫、同知上都留守司事。官署征召和买粮,百姓因价格不适宜相互观望时,德温下令:买粮定价,官吏中有敢作弊的一定惩处。因此在规定时间内就能买足粮食。转任大司农丞。德温打算考订典礼,收集成书,还未结束,又授给通议大夫、永平路总管。
永平经天历年间的战乱之后,郊外无居民,德温任职一年,人口大增,仓廪充实,于是创办学校,培育人才,各项事务都兴办起来。虽遭大旱,仍能保收成。滦、漆二水泛滥,官府每年发动百姓筑堤,德温说:“百姓流亡刚回,又服徭役,必定加重他们的困难。”于是免了这次徭役,也未发大水。有土豪在乡间横行霸道,前任官吏不敢惩治他们,德温按其罪恶,判以杖刑,并令其写出过错,贴在门上。永平古代是孤竹国,立国初年,郡守杨阿台向朝廷请求,给伯夷谥号“清惠”给叔齐谥号“仁惠”修庙祭祀。可是祭祀仪式尚未完备。德温命有司春秋备祭品祭祀,并赐给庙额叫“圣清”士人评定这样作是对的。
至顺四年(1333)卒,享年六十九岁。赠正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彭城郡侯。谥号清惠。
尉迟德诚字信甫,绛州人。祖父天泽,在金做库官,郡王带孙攻克绛州,天泽被俘。带孙令他佩戴金符,授云州御衣局人匠总管。父鼐,做官至潞州知州。
德诚历任太子的率更丞。至大元年(1308)改任詹事院都事。二年升迁家令司丞。仁宗认为他谨慎恭敬,常赐酒帛,并要他在自己左右侍候,他多次荐举士人,但出去从不对别人谈及此事。厅前有粟苗,不是播种而生长的,一株茎上有两个穗,大家都认为是嘉禾。升迁为家令。四年选为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同知,他打击奸吏,宽容税敛,送计簿进京。见帝,帝刚吃过饭,便将剩下的食物赐给他。提拔为工部尚书,未上任,改为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
延。。元年(1314),升迁京畿都漕运使。二年,授辽东道肃政廉访使,他上疏说,慰劳诸王,以安他们的心,戒备出入以整肃宫禁,设立谏官以远离谗佞,推崇科举以求人才,建立长久的安定以防荒年,荡涤僧道以松缓民力,推举贤良以鼓励忠孝,遏止奢侈以重风俗,及时救助钞法、裁减冗官等。这些意见还未上报朝廷,他就去世了,仅五十三岁。
秦起宗字元卿,祖籍上党,后迁居广平之氵名水县。起宗生长在战争年代,练字无纸,其父削柳木为片,写好后教他,等到能背诵后,削去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成,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升任中书省译史。
仁宗即位,取消尚书省,他又转迁任中书省译史,屡次升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又升南台御史。建业是多水的地方,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府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说有灾,起宗改装去了解实情,人们都认为他有高超的才能。
文宗就位,命威顺王征八番,这时蜀省襄加台拒命不服,起宗极力劝阻,认为武昌是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及亲王,不能离开湖广远去。此后帝对威顺王说“:八番行军,要不是秦元卿,几乎铸成大错。”朝廷议论要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帝提笔改起宗,帝对他的关怀达到如此程度。授中台御史,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屋,起宗多次弹劾,甚至在皇帝面前跪着陈述己见,不肯立起,表示“:不办和尚的罪,不能正国法。”终于使和尚服罪。帝说“:做御史的应该像这样。”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卜咱耳,曾与父妾私奔,其父气死。起宗将他流放至岭南,自此时,有事直言,无一点忌讳,有御史奏议一卷。
升迁都漕运使,帝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总管。到任之日,官府供设帷帐,隆重欢迎,起宗问费用由谁出,小吏说“:由百姓出。”叫迎接的人快回去,从此,官府如果有集会,行礼完毕即止。他对大家说:“我出身于农家,安于节俭,喜欢安静,希望我的百姓也勤俭节约。”过了一年,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退隐,又过了一年卒,谥号昭肃。
伯启到沅州,路不通,先派遣令史杨鹏,去告诉新帅,并了解到有关情况,只奏请惩办前帅擅杀之罪,百姓得以安宁。大同的宣尉使法忽鲁丁,用鞭子强迫岭北的百姓运粮,一年几万石。他欺上瞒下,从中贪赃数以万计,朝廷派使臣去监督征收,先后受他贿赂,反而为他游说,最后派伯启去处理。此人故世,伯启开导其子说“:欠官府的钱,虽然人死了,也要征收,与其用钱贿赂别人,不如偿还官府。现在征收的只是你父亲贿赂的数目。”过去受贿赂的人皆害怕,把钱偷偷送还其子,仅钞票就有五百余万缗。伯启后出任真定路总管。在任期间,刑宽政简,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
延。。五年,升迁司农丞,奉命到江浙议定盐法,取消检校官,在浙东、浙西设置六盐仓,设运盐官,运盐有期限,盐出港有次序,船户、仓吏盗卖、漏失一律受罚,报朝廷,经同意形成定规。
英宗就位后,召他入朝任山北廉访使,当时诏令速建西山庙宇,御史观音保等,因是荒年,请求缓建,激怒了皇上,要杀谏阻的人。伯启说“:正因为皇上英明果断,所以才不能不诤谏。岂可弹劾台臣使他们闭口,使政治清明的时代,蒙受杀谏臣的名声。”帝听后不禁有些惊恐。不久拜集贤学士、御史台侍御史,诏令他参加修订大元通制。伯启说“:所谓五刑即刑分五等。如今受黥刑、杖刑者均服役于千里之外,百人中无一人能活着回来,这是一个人身受五种刑法,而不是五等刑法,这法确实应该修改。”丞相同意这个意见,但这时伯启调任浙西廉访使,其建议未能实行。
泰定(1324)初,伯启告老还乡。砀山的人因他贤德,称他住处为“曹公里”伯启庄重严肃,廉洁奉公,在中台推举提拔的人很多;任侍读学士,考试国子时,首先取了吕思诚、姚绂。云南佥事范震说宰臣欺上压下,不予上报,范震含恨而死。伯启将这事写给太史。真州知州吕世英因为人刚直而获罪,伯启为他申了冤,从而严肃了风纪法度。
天历中(1329),起用伯启为淮东廉访使、陕西各道御史台中丞,并派车马相送,伯启叹息说:“我已八十岁,还能忘记‘适可而止’的格言吗?”不赴任。同时被任命的人也都相继离职,天下的士人更认为他很高尚。至顺四年(1335)二月在毗陵逝世,享年七十九岁。有诗文十卷,题名汉泉漫藁,及续集共三卷,流传于世。
李元礼字庭训,真定人。性格庄重,平时不好谈笑。曾任易州、大都路儒学教授、太常太祝、博士、监察御史。为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昭睿顺圣皇后、裕宗文惠明孝皇帝请谥号,撰文歌功颂德,其文格调温和高雅,祭天地和将新崩皇帝灵位供于太庙等仪式的礼文多由他审定。
元贞元年(1295),升监察御史,敢于直言弹劾。元贞二年诏建五台山佛寺,皇太后准备亲自前往,元礼上疏,大略是:
古人言:百姓的利害祸福,是国家的大事,其他人看到听到,但可不管,只有宰相能执行,执行得好坏谏官必须评论。现在朝廷不设谏官,御史的职责就要广开言路,也就是谏官,怎么可以看到得失而一言不发呢?我见五台山修建寺宇,大兴土木,工匠役夫不下几万人,附近各路州县供给烦重,男停耕女停织,万物昂贵,民不聊生!
我听说太后要亲临五台,布施金钱布帛。我认为这样做有五方面坏处:时当盛夏,庄稼茂密,百姓全靠秋收。众多车马必定践踏庄稼,此其一。太后年岁已高,往返数千里,山川险恶,难避暴风烈日,万一圣体调养不好,悔之不及。此其二。皇上登位以来,遵守成法,小心谨慎地保持祖宗基业,一切举动要写入简册,作为万世准则,而像这样的盛举记录下来,不足为后人效法,又有何用呢?此其三。钱财不能从天而降,皆出自百姓,现在支出是以往百倍,劳民伤财,此其四。佛本西方圣人,教育人信奉慈悲,不争取财物,即使拥有天下的珍玩奇宝,也不以为喜;即使没有任何东西奉献,也不为此而怒。现在太后为国、为民祈祷佛祖保佑,福未祈到却劳累了圣体,皇上也不能向太后进行早晚问安之礼,悲怀思亲之念,此其五。希望您在深宫,安静养神,遵循先皇后的贤德,使天子能尽孝顺之心,最后能满足百姓的愿望。像这样,不祈福也能来到。
台臣都不敢将元礼这奏疏上报朝廷。
大德元年(1297)侍御史万僧与御史中丞崔。。不合,上奏说:“李御史是崔中丞的私党,他竟敢诽谤佛祖,反对建寺。”帝大怒,派近臣把元礼的奏章交给右丞相完泽、平章政事不忽木等,令他们去审问,不忽木用蒙古语宣读这奏章,完泽听后说“:这正与我的意见相同,我也曾这样进谏过,太后说:‘我并不喜欢建这个寺,而是先帝在世时,曾答应修建的,只是你不知道罢了。’”崔。。和万僧在完泽面前对质,不忽木直率地说:“其他御史都害怕不肯说,只有这一位御史肯说实话,确实应该奖赏他。”皇上听完奏章沉思了好一会儿说“:御史说得对。”于是罢万僧的官,复元礼的职。不久,任命元礼为国子司业。因病卒,赠给亚中大夫,翰林直学士、轻车都尉的官职称号。追封陇西郡侯。
王寿字仁卿,涿郡新城人。自幼聪颖好学,年长通晓蒙古文字,任中书省属官。由于朝臣举荐,在宫中侍奉裕宗,自至元十九年(1282)授兵部员外郎,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两次任吏部郎中。至元二十九年授大司农丞,但未到任。
元贞二年(1296)任燕南河北道廉访副使。大德二年(1298)弃官回家。大德三年授集贤直学士,任期满,升侍读学士,不久又升为御史台侍御史。六年二月奉诏去江南祭祀山岳江海之神时,皇帝密旨:去年风、水造成灾害,百姓吃饭都很艰难,凡是所经过的地方,要采访民情。出使回来,上奏说:“百姓的利害得失与官吏的好坏有关,因此应选择公正廉洁的、有才干、关心爱护百姓、刚直不阿、见多识广者为监察官。天灾历代都有,只要及时赈救就能无劳皇上忧虑。只是豪强之家仍然掌握大权,应当免除他们的职务,安置在京师,以便控制,这是长久之道。”
当初,王寿与台臣上奏:“宰相在朝廷内要统帅五官,在朝廷外要统领四海,位尊任重,不能轻易地任用不称职的人。自三代以来,国家的兴衰,百姓的祸福,无不与相臣之贤与不贤有关。世祖当初设中书省,以忽鲁不花、塔察儿、。。真、安童、伯颜等人为相,以史天泽、刘秉忠、廉希宪、许衡、姚枢等人为辅佐之臣,一时间比唐贞观时期还要昌盛。等到阿合马、郝祯、耿仁、卢世荣、桑哥、忻都等人专权时,破坏法纪,贪污受贿流毒深远。现在阿忽台、伯颜、八都马辛、阿里等人独断专行,蒙蔽欺骗朝廷,几乎动摇了政权,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事实已清楚表明。我以爱君求治之诚意将正邪做一番对比,目的是希望朝臣们能领悟上天爱民之心,戒以往之过失,把握进退时机,这样,国家的事,可从这里理顺。”九年,参议中书省事。十年,改任吏部尚书。
十一年武宗就位,先后任命为御史中丞、左丞。至大二年(1309)三月因病求人代行其职务,三年夏升迁为太子宾客、集贤大学士。是年九月卒,享年六十。第二年,赠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上柱国、蓟国公,谥号文正。
王倚字辅臣,祖先为东莱人。倚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平易近人,但不苟合。读书要亲自实践,不寻章摘句。世祖选良家子弟侍奉太子,当时王倚二十岁,在众人中,容貌风度特别壮美,太保刘秉忠很器重他,因而应选。王倚服侍谨慎、恭敬,于是得到信任。皇帝诏太子裁决天下事,凡是政务急迫关系到百姓疾苦的事,倚则知无不言。这时,官职不完备,汤沐分邑管理,地广事多,应该有主管隶属,于是命倚任工部尚书,总管所属民匠事务。
至元二十一年(1284),诏设东宫属官,命倚任家丞并掌管诸物和布帛出入。后因病辞职,但仍享有太子家丞俸禄的优厚待遇。王倚上奏说“:不从事工作而享受俸禄心中确实不安。”极力多次辞谢,才同意。二十六年皇孙出镇怀孟,帝选老臣中熟练通达的人护送,选倚委以重任。辞别皇帝,帝看了他好长时间,对侍臣说“:倚修己洁身,辅佐皇孙,是最适合的人了。”到行军时,凡扎营处军纪严肃。不久,便召回去了。
二十八年,授礼部尚书,因病辞谢。第二年卒,享年五十三岁。赠正议大夫、礼部尚书,追封太原郡侯,谥号忠肃。
刘正字清卿,清州人。好学,十五岁就学习衙门公事,初任制国用使司令史,后升迁尚书户部令史。至元八年(1271)取消转运司,设局核实拖欠租税,由刘正主管此事。大都运司欠赋税银五百四十七锭,逮捕了倪运使等四人,经审查确实不欠,却长期不予结案。刘正察出是冤案。至元五年李介甫领取租税的七张收据,其款与欠税数相合,字迹是司库辛德柔写的。辛原很贫困,发迹后交结权贵,没人敢问此事。刘正查到实情,告诉尚书审讯他,收回了全部租税银。辛服罪,被冤的四人获释,刘正因此出名。后调任枢密院令史。
十四年诸王昔里吉反叛,刘正到居庸关,守卫认为前面形势紧急,要求暂退,刘正说:“我的职务该进而不进,后面的人就更加害怕。”他出关到上都,边将请求以金银符充实战赏,中书令工部铸造发给,后来要查究处理。刘正说:“军赏贵在迅速,先造符印再请示,也是可以的!”帝不再追查此事。
十五年提拔为左司都司,当时主持国政的阿合马与阿里伯、崔斌不合,诬陷二人盗官粮四十万,命刑部尚书李子忠与刘正兼程前往审查,后又派北京行省参知政事张澍等四人共同处理,竟将二人判处死刑,刘正因此称病回家。
十八年召入朝为左司员外郎。十九年春,阿合马合并中书左右司,刘正因而为左右司员外郎。三月阿合马被罢职,火鲁霍孙为左右丞相,再任命刘正任左司员外郎,刘正告假回家。九月中书传旨,将刘正与参政咱喜鲁丁逮捕一同送至京师,帝问:“你们与阿合马是同党,能无罪吗?”刘正说:“我不曾依附他,只是听从法令罢了。”几天后阿合马奸党多数处死,又将刘正械到拱卫司,火鲁霍孙说“:皇上曾说刘正是穿白衣,在炭穴中行走十年而身不污,可称得上廉洁。”由此免罪回家。
二十年春枢密院上奏举刘正为经历,后升参议枢密院事。二十五年桑哥设尚书省,升正为户部侍郎、户部尚书。曾核查河间盐运官亏欠盐课之事,几乎判罪,于是告病回家。二十八年桑哥倒台,完泽为丞相,恢复刘正户部尚书,又升参议。湖南马宣慰的庶子争荫不得而诬告其兄藏宋朝官员金银,正判他有诬告罪,仍让其兄为官。济南张同知的儿子求两淮转运使之职,正知不称职,不准。张散布流言,说他在判处湖南马宣慰争荫的案子上徇私情。帝召正追问,正说明真相,事情终于了结。
三十年先后任侍御史、吏部尚书、江南行御史台中丞。大德元年(1297)改同枢密院佥事,不久出任云南行中书省左丞。右丞忙兀突鲁迷失请求征伐缅甸,刘正认为不可,不久二人都被召回朝廷,正仍极力说明不能征伐的原因,不听从,这次征伐果然无功,云南百姓每年要缴纳的金银,接近中庆城所缴纳之数,百姓逃到离边寨远的地方。秋季行省派遣官吏带着军队去征收,人马口粮、草料、往返的费用,每年以万计。被差遣的官吏必须重重贿赂省臣,才能得到派遣。征收金银的数量,一定是十加二成,而赠送的钱财同缴纳官府的也一样多,派遣的人又把铜混在白银中缴纳给官府。刘正首先上疏指出他们弄虚作假,给官秤,使本地的官亲自到官府缴纳,才革除弊端。刘正到任的官府的储蓄为二百七十万索,白银一百锭,经过四年,储蓄达一千零七十万索,金一百锭,银三千锭。
七年秋,回到清州。八年六月以左丞身份巡察江西,十月巡察江浙。武宗即位,召入朝为左丞,升右丞。至大二年(1309)恳辞回家。仁宗即位,召集老臣商议国事,正到宫廷,提出八项建议:一守成宪,二重省台,三辨邪正,四贵名爵,五正官符,六开言路,七慎赏罚,八节财用。适逢大赦,改年号,召集群臣讨论了刘正的八项建议,并付诸实行。
仁宗初期政治产生广泛影响,其中刘正和老臣们做了很大贡献。正累次辞官都未获准,拜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议中书省事。讨论如何管理河南、淮、浙、江西的民田,增加茶盐课税,正极力反对,终没听从。这年大旱,农田无收。监察官认为天灾的发生,是由于执政者不称职,奸邪蒙蔽圣上,百姓多受冤屈,伤了天地和气所造成的。皇帝诏令朝臣讨论,平章李孟说:“调理的责任,儒臣只我李孟一人,请求辞职,让与贤人。”平章忽都不丁说:“台臣不能明察奸邪,批评时政,还追究别人。”刘正说:“御史台与中书省是一家,应该同心协力,或可或不可,均择善而行,怎能分彼此?”右丞相帖木迭儿传旨,廉访司权太大,审察诸事不能实事求是,从现在起不许独自决定六品以下官员之去留。忽都不丁、李孟准备讨论施行,刘正说:“人可选择,法不能更换。”延。。六年(1319)卒,赠宣力赞治功臣、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赵国公,谥号忠宣。
谢让字仲和,颍昌人。幼年时聪明好学,壮年叙为宣慰司令史。又选为令史,调至河间等路转运盐司任经历。
过去在军籍的盐户,全部除名,按人口为定额运盐,后雇旧户代为煮盐,工钱很少。谢让说:“军队削籍为民,应同原盐户共同服役,不能少给工钱,造成困难。今后雇工必多付工钱才行。”原先,逃走的人家依照命令按户口纳盐,因此,豪强设法不交,造成困难户更困难。谢让命令按物力多少,决定缴纳等级。
提拔为南台御史后,举荐湖广行省平章政事哈剌哈孙答剌罕可任御史大夫,山东廉访史陈天祥可任御史中丞,右司员外郎高日方可任御史。有人弹劾江浙省臣听诏不恭以及违法之事,帝派使臣与让一同察问。被劾者承认了错误,诏令谢让与他们同去朝廷,大家都很担忧,谢让坦然若无其事,台纲因此更加严肃。
大德年间,诏令谢让为陕西行御史台都事,有权决定御史封事、文移。又召回朝廷任中书省右司都事,升迁户部员外郎。当时东胜、云、丰等州遭灾,官府害怕求领郡买粮有人从中取利,关闭了买卖,朝廷得知,谢让立即禁止,指出关闭有罪,三州的百姓因此保住生命的人不少。
四年,授宗正府郎中,提拔为监察御史,升迁中书省右司员外郎,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当时广西两江岑雄、黄圣许等,多次互相仇杀,是一边患。谢让说“:这帮人可用怀柔不能用武力,放宽法令牵制,使他们不致专横。若用中原百姓去争不毛之地,不是长久的打算。”于是写榜告示,以分化他们。湖广宣慰使张国纪要在江南收夏税,谢让极力说明其危害。升为河南行省左右司郎中。这时江淮驻军二十余万,亲王镇守扬州,以两淮税收作为军费,并从湖广、江西水道运粮以补充不足。这一年总计将近三十万石,谢让请求卖掉三十万引淮盐供给军队饮食费用,免去远运的劳累,对公私都有利。
至大元年(1308)转任户部侍郎。京仓主管账目的官吏以粮仓多缝隙,长久下雨米易坏,请求在米上盖糠秕,实际上是想将糠秕混入米中,分给手艺人及守卫。谢让看出他的意图,用庄稼秆换去糠秕,除去奸诈。二年,升西台治书侍御史。三年升治书侍御史,未上任,又改任枢密佥事,不久升户部尚书。仁宗在东宫,因让是先朝老臣,召见让赐酒,表示关怀。四年改任刑部尚书。
仁宗即位,加封正议大夫,入宫叩谢,又赐一杯酒,谢让尽情喝下。帝说:“有人说老尚书不饮酒,为什么喝了?”谢让说:“君赐酒不能不饮。”一会儿,醉得站不稳了,命人扶出。原先,尚书省掌权的大臣设法陷害留守郑阿尔思兰,并籍没了他的家产,尚书省撤销了,而这桩冤案还未昭雪,谢让了解此事,把抄家的财物还给他。帝有令:六部有难确定的事,必须同谢让商议后报皇上。户部改变钞法,礼部讨论礼文,谢让都参知。刑部有案,让未署字就盖官印,属官害怕,私自仿让签署,事情发现,谢让认为关系不大,且怜悯吏会因此而罢官。于是看着字说:“是我签署的。”他竟是如此宽厚。让上奏:“古今天下都有规章来辅助治理,堂堂圣朝难道无法令做准则,使官吏凭感情用事,百姓遭受毒害。”帝称赞并采纳了这意见。于是命中书省纂集典章,令谢让任校正官,赐给他青鼠裘服一套、侍宴服六套。
朝廷因吏多办事迟缓,斥责官署案卷未能按照规定办理,令下达后谢让说:“刑狱不是钱、谷、官吏任免之类的事,即使多费些时间还怕定案不准,怎么可以一切都按通常的规矩行事?”于是告诉宰相,宰相说:“尚书说得对。”升陕西行省参知政事,不久,授给西台侍御史,又授侍御史。延。。四年(1317)十月卒,享年六十六岁。赠正奉大夫、河南行省参知政事,追封陈留郡公,谥号宪穆。
韩若愚字希贤,保定满城人。由武卫府史授通惠河道所都事,开河有功,诏赐锦衣一套。升迁留守司都事,不久又升经历,出任蓟州知州,改任中书左司都事。当时监督焚烧模糊不清钞票的人为表现自己,把这些钞票都说成伪钞,使管库的人受到冤屈,且定了案。若愚知道是冤案,为之翻案,使十多人免死。升迁刑部郎中,管理各路宝钞库,又升为吏部郎中。
仁宗即位,按先例凡在太子官邸的官吏,不再迁调,若愚则以时间定他的资格官阶,并写成命令。皇庆元年(1312),授内台都事,后改刑部侍郎,不久,提拔为中书左司郎中。当时讨论禁止百姓田猎,违犯的处以死罪。若愚以孟子对齐宣王的花园占地方圆四十里,杀麋鹿的如杀人一样处以死罪这一事进行的批评,来反对对百姓田猎处以死刑的错误规定。当时参政曹鼎新辞官,帝说:“只要效法韩若愚廉勤就够了,还辞什么官?”继续命若愚参议中书省的事务。铁木迭儿为右丞相,以自己的喜爱和厌恶来对待百官,他恨若愚不依附自己,虚构罪名陷害若愚,未成。拜若愚户部尚书。延。。六年(1319)对河间等路囚犯,无论罪行轻重,情况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又授参议中书省的事务。铁木迭儿复任丞相,因旧怨诬陷若愚,想杀他未成。后又夺若愚的官职,除名回乡。
至治三年(1323),若愚的冤屈得到昭雪,泰定元年(1324)复其官职,不久授刑部尚书,调湖广省参知政事,未上任改詹事丞。八月命宣抚江浙,但留任侍御史。当时左丞相倒剌沙滥用权势,以事诬陷侍御史亦怜珍等,下枢密狱,无人敢言其冤,若愚用计奏左丞相倒剌沙任右大夫,了结此事。三年提拔为浙西廉访使,未行,授河南省左丞。适逢文宗平内难,若愚策划计谋,受到帝赞许,后升为资政大夫。
天历三年(1330)授淮西江北道廉访使,九月病卒,享年六十八。赠资德大夫、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丞、上护军,追封南阳郡公,谥号贞肃。
赵师鲁字希颜,霸州文安县人。父名趾,任秘书少监,赠礼部尚书。师鲁仪表举止端庄,在太学奋力学习,如同寒士,延。。初,为兴文署丞。五年调迁将作院照磨。七年征召为御史台属官,后补为中书省的属官,朝廷的典章故实、律令文法,无不熟练。遇事敏锐果断,执政者非常惊异。核定官职,正直无私,人们无不佩服。因而提拔为工部主事,迁调中书省检校官。
泰定中,任监察御史。师鲁谏劝天子亲自到宗庙祭祀。元宵节,宫中发令,张灯庆贺。师鲁上疏说“:安适怠惰是荒淫发生的基础;奇巧珍玩是奢侈的起始。观灯事情虽小,是放纵耳目的欲望,进而连累到日月的光明。”帝立即命令作罢,命御史大夫传旨,嘉奖他的忠诚直率。
这时宰相倒剌沙密传命令,不使朝廷内外预知。师鲁进言:“古代的君王,说话之前一定先思考,再同众臣商议,由德高望重的大臣决定,然后果断推行。话说出去了是不能收回成命的,没有只出自掌权的臣子的意见不与众臣商议而推行的。”这意见并未上报皇帝。倒剌沙虽刚愎狠毒,却佩服他敢说。有一朝臣年龄不到退官之时,其子想预先得官,执政者并给了封地,师鲁驳斥这种做法不对,事情遂罢。迁调为枢密院都事,又改任本院经历。致和初年,升奉政大夫,参议枢密院事。
天历中,升枢密院判官,又改兵部侍郎。父亲去世,守丧在家,朝廷特下旨起任枢密院佥事,师鲁坚决辞谢。孝满后,任枢密院判官,奉命治理四川军马,宣扬皇上威德,在郊外检阅军队,执法宽容,士卒对他感恩信服。不久,调迁中顺大夫、刑部侍郎、枢密院判官。后又出任河间路转盐使,除害兴利,整治法度,杜绝了巡察中的奸弊,节省州县供应过客住宿和车马的馆舍费用,盐户商人无不便利之处,赋税由是大增。空闲的时候,将自己的俸禄,部分用以更新孔庙,命官员往江右制雅乐,聘请工师,春秋两季进行祭奠,这些都受到士人称赞。
师鲁任官,长期总管金谷,常郁郁不乐,后病重弃官回京师。至元三年(1337)九月卒,享年五十三岁。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天水郡侯,谥号文清。
刘德温字纯甫,大兴人,最初为中书省宣使。大德十一年(1307)因功业显著授从仕郎、内宰司照磨,监督建兴圣宫;又调任承务郎、掌仪署令;不久,升奉训大夫、内宰司丞。奉令征收河南百姓的欠粮,德温总是定出公平价格,按价付钱,百姓深感便利。升朝列大夫、延福司丞,奉令祭山水神癨。回来后升中宪大夫、同知大都路都总管府事。京都地区供应繁重,德温料理得法,民用毫无困窘。升亚中大夫、礼部侍郎,又升嘉议大夫、同知上都留守司事。官署征召和买粮,百姓因价格不适宜相互观望时,德温下令:买粮定价,官吏中有敢作弊的一定惩处。因此在规定时间内就能买足粮食。转任大司农丞。德温打算考订典礼,收集成书,还未结束,又授给通议大夫、永平路总管。
永平经天历年间的战乱之后,郊外无居民,德温任职一年,人口大增,仓廪充实,于是创办学校,培育人才,各项事务都兴办起来。虽遭大旱,仍能保收成。滦、漆二水泛滥,官府每年发动百姓筑堤,德温说:“百姓流亡刚回,又服徭役,必定加重他们的困难。”于是免了这次徭役,也未发大水。有土豪在乡间横行霸道,前任官吏不敢惩治他们,德温按其罪恶,判以杖刑,并令其写出过错,贴在门上。永平古代是孤竹国,立国初年,郡守杨阿台向朝廷请求,给伯夷谥号“清惠”给叔齐谥号“仁惠”修庙祭祀。可是祭祀仪式尚未完备。德温命有司春秋备祭品祭祀,并赐给庙额叫“圣清”士人评定这样作是对的。
至顺四年(1333)卒,享年六十九岁。赠正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彭城郡侯。谥号清惠。
尉迟德诚字信甫,绛州人。祖父天泽,在金做库官,郡王带孙攻克绛州,天泽被俘。带孙令他佩戴金符,授云州御衣局人匠总管。父鼐,做官至潞州知州。
德诚历任太子的率更丞。至大元年(1308)改任詹事院都事。二年升迁家令司丞。仁宗认为他谨慎恭敬,常赐酒帛,并要他在自己左右侍候,他多次荐举士人,但出去从不对别人谈及此事。厅前有粟苗,不是播种而生长的,一株茎上有两个穗,大家都认为是嘉禾。升迁为家令。四年选为河东山西道宣慰司同知,他打击奸吏,宽容税敛,送计簿进京。见帝,帝刚吃过饭,便将剩下的食物赐给他。提拔为工部尚书,未上任,改为陕西行台治书侍御史。
延。。元年(1314),升迁京畿都漕运使。二年,授辽东道肃政廉访使,他上疏说,慰劳诸王,以安他们的心,戒备出入以整肃宫禁,设立谏官以远离谗佞,推崇科举以求人才,建立长久的安定以防荒年,荡涤僧道以松缓民力,推举贤良以鼓励忠孝,遏止奢侈以重风俗,及时救助钞法、裁减冗官等。这些意见还未上报朝廷,他就去世了,仅五十三岁。
秦起宗字元卿,祖籍上党,后迁居广平之氵名水县。起宗生长在战争年代,练字无纸,其父削柳木为片,写好后教他,等到能背诵后,削去再写新的内容。十七岁时,适逢设立蒙古学,他一学就成,征召为武卫译史,御史中丞塔察儿爱其才,升任中书省译史。
仁宗即位,取消尚书省,他又转迁任中书省译史,屡次升迁太子家令司典簿官,又升南台御史。建业是多水的地方,有时确实遭灾,而官府压制不报,有时无灾却说有灾,起宗改装去了解实情,人们都认为他有高超的才能。
文宗就位,命威顺王征八番,这时蜀省襄加台拒命不服,起宗极力劝阻,认为武昌是重镇,应防备上游的军队及亲王,不能离开湖广远去。此后帝对威顺王说“:八番行军,要不是秦元卿,几乎铸成大错。”朝廷议论要起宗治理蜀地,幕府忘了他的名字,说秦元卿,帝提笔改起宗,帝对他的关怀达到如此程度。授中台御史,中丞和尚接纳妇女、贱买县官屋,起宗多次弹劾,甚至在皇帝面前跪着陈述己见,不肯立起,表示“:不办和尚的罪,不能正国法。”终于使和尚服罪。帝说“:做御史的应该像这样。”又弹劾福建地方长官卜咱耳,曾与父妾私奔,其父气死。起宗将他流放至岭南,自此时,有事直言,无一点忌讳,有御史奏议一卷。
升迁都漕运使,帝对他说:“漕输之事,多遭损坏,依靠你去治理。”出任抚州路总管。到任之日,官府供设帷帐,隆重欢迎,起宗问费用由谁出,小吏说“:由百姓出。”叫迎接的人快回去,从此,官府如果有集会,行礼完毕即止。他对大家说:“我出身于农家,安于节俭,喜欢安静,希望我的百姓也勤俭节约。”过了一年,因年老辞官,第二年,以兵部尚书之职退隐,又过了一年卒,谥号昭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