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大唐极品闲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当杜睿在登州登陆,朝长安进发的同时,一行人也同时进入了长安城。( )
作为当世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几经扩建之后,长安城的人口在永徽元年初便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人,每日里,进入,离开长安的各国商旅,游学学子多不胜数,这一小队人进入长安,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主意,更可况这些人看打扮,相貌,都和唐人无异。
长乐坊的一家客栈之中,这一行人聚集在屋内。
“神使大人!”
神使大人!
没错,这队人就是倭国复**的漏网之鱼,匪首天草四郎等人,那一日在决定离开之后,天草四郎便将所有新选组的成员全都召集在了一起,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很清楚,在倭国,他根本就不是杜睿的对手。
倭国被大唐灭亡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不单单在倭国驻有大量的军队,威慑着四方,更因时过近迁,倭人似乎也习惯了被唐人统治,和以前被天皇豪族统治也没什么不同,一样要交租纳粮,一样要应付着各种各样的劳役,没道理拼着性命和那些强大的唐军做对。
天草四郎重生之后,前两年的时候,在各地发动叛乱,还能出现群起响应的场面,但是最近这两年,他的复国言论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天草四郎知道,自己就算依然坚守在倭国,和杜睿在深山里捉迷藏,也无济于事,到头来,倭国依然会变成大唐的倭州,复国的希望依然无法实现。
既然不能留下,那么就只有离开了,天草四郎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在新选组当中挑选了一些会说汉话,而且还没有元服剃发的成员。
至于剩下的人,天草四郎自然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在说了一大通没营养,却能让那些新选组成员奉为圣谕的话之后,他便消失了。
先是乘船到了东国,紧接着又在唐军严密的封锁之下,到了九州的肥前,最后经由三韩到了大唐的本土,而后便一头扎到了长安。
听到有人叫自己,天草四郎不禁一皱眉,用腔调略显怪异的汉话叱道:“我已经嘱咐你们很多次了,到了唐国之后,要说汉话,即使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也要如此!”
那个说话的倭人忙躬身致歉道:“很抱歉,神使大人!下次属下绝对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
天草四郎阴沉着脸道:“我再提醒你们一次,到了唐国,无论行为举止,你们都要学的和唐人一样,任何大和民族的习气都要收敛起来,绝对不能出岔子,不然的话,等待我们的就是灭顶之灾!听明白了吗?”
以近藤勇为首的新选组武士闻言,纷纷起身,学着唐人的模样对着天草四郎一拱手,强调怪异,言语生硬的应道:“是!属下遵命!”
虽然语言上还有些不足,但是如今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有这样的改变,天草四郎也算满意了,点点头道:“希望你们可以牢记!”
近藤勇见天草四郎怒气稍息,试探着问道:“大人!不知道这次我们到长安要做什么?”
天草四郎面无表情的坐着,淡淡的回了一句:“要做什么,这是我该考虑的事情,你们要做的只是按照我的命令行事!”
近藤勇闻言一愣,虽然心中略微有些不满,事实上自打天草四郎向那些被留下的那些新选组成员下达,在唐军进攻的时候剖腹自杀命令时,天草四郎在他的心中的地位就已经动摇了,不过常年的积威,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变的。
“是!大人!是属下多嘴了!”
“你们都出去吧!我要好好的静一静!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我!”
天草四郎说完,就闭上了眼睛,看上去一派神秘之感,近藤勇等人也是无法,只能躬身退了出去。
事实上在决定来长安的那一天,天草四郎的心中就已经有了打算,想要实现心中的复国梦想,他最大的障碍就是杜睿,只有杜睿死了,或者被李承乾疏远了,他才能有机会,慢慢的积蓄力量,发展属于他的武装,最后达成梦想。
既然暗杀的办法已经被证实毫无用处,那么剩下的办法就是让杜睿被自己人干掉了。
天草四郎前世作为一个极端的右翼分子,对中国的历史自然一点儿都不陌生,他知道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官场文化,而中国人的官场,历朝历代以来,都离不开两个字一一党争!
党争!顾名思义就是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
天草四郎曾研究过中国的历史,知道但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永远离不开内斗,这几乎是华夏民族的特性,就连后世一场强大的美国都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中。国人就是条虫。
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党争更是层出不穷,好像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中国人在这件事上一下子都变成了脑残一样,前一个朝代,因为党争灭国,后一个朝代接着干。
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其一就是,北宋的新旧党争,宋神宗时国家积弱,国库空虚,所以用王安石为相,实行改革,但是王安石的青苗法、保甲法等,立意虽好,执行不当,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因此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反对,要废新法,两派相争不休。
王安石刚愎自用,认为反对他的人都是俗流,是尧舜时的四凶,所有反对之言都是唱衰zhèng fu,这些大石头不铲除,国家怎么有希望?
于是大肆整肃御史,控制言论,反对者被贴上标签,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连苏东坡都不能幸免,因在诗中感叹时事而下狱。
一日,太宗在上林苑宴请群臣,席间他一时兴起,让大家以“鸟啼”为题赋诗助兴。没想到太宗话音刚落,李义府便第一个吟了出来。他的睿智马上引起了太宗的注意。过后,马周及朝中另一大臣李大亮乘机向太宗推荐李义府。太宗便召他前来,当场进行“面试”尽管坐在面前的人是皇帝,但李义府却很从容,对答如流,且头头是道。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的不错表现,太宗大为高兴,随后下诏,封李义府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李治。
监察御史虽然只是个八品小官,却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权力一点也不小。
上任后,李义府倒也不负皇恩、忠于职守,其政治才华也由此开始显露。不过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李义府得罪了一大批违法的朝廷重臣。有人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一一“人猫”
因为猫在抓老鼠时,不管多急,走路也总是悄无声息,而干掉老鼠后,猫依然显得神闲气静。李义府面慈心狠,打击对手不动声色,难以让人猜透,这点正和猫有异曲同工之妙。李义府也因此深为违法官员所忌惮。
诏侍晋王,即在晋王李治身边工作。太宗将李义府安排在李治身边,其目的就是让李义府以才华、品行去影响、教导李治。
随着和李治接触的增多,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日益笃深。李义府不但身体力行要求李治时时分清善恶、坦诚待人,还专门写了一篇承华箴来劝导李治。李治读后感动万分,当即赏给李义府四十匹丝帛。
当时杜睿恰好远洋归国,闻听此事,还以为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此后虽然深得太宗父子恩宠,倒也没有去难为李义府。
甚至当李治谋反之后,杜睿奉命在处理被牵连其内的官员时,还将李义府的名字给划了去,不过摄于李义府在历史上的恶名,倒也没有给他更大的权利,只是建议太宗,继续让李义府担任监察御史的职位。
可以说到此,李义府的人生已经被完全改变了,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当李治被册立为太子,李义府也随之被晋封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
六年后,李治一上台,就赐封李义府为中书舍人,并将他从崇贤馆直学士擢升为弘文馆学士,主要负责监修国史。
如果照这个形势走下去,李义府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无奈事实却并非如此,从那以后,李义府不但再没有高升的机会,在永徽六年还差点而被调离长安,其原因就是权臣的排挤。
因为在历史上,按照太宗生前指定的辅佐李治的人选,宰相长孙无忌成了朝野中最有权势的人。长孙无忌出身于贵族,所以对庶族出身的李义府不自觉地就低看一等。因此,尽管李义府很有才华,对工作也一直兢兢业业,长孙无忌就是对他充满厌恶感。
对于长孙无忌的反感,李义府心知肚明,但他又能怎么样?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不犯错。
可话虽如此,李义府内心的郁闷还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朝中有两个人的文墨最为出众,一个是李义府,另一个叫来济,两人并称“来李”来济只比李义府大三岁,最初官职也跟李义府差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济已被提升为宰相,李义府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但到了永徽六年,李义府连这种原地踏步的机会也没了。大概是由于他在工作上犯了一点小错误,对他横竖看不顺眼的长孙无忌便打算将他调到四川壁州担任司马。
得知这个消息,李义府很郁闷。他知道,一旦被调离长安,也许这辈子就没机会再回来了,毕竟自己出身于庶族,在朝中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家族网络支撑,而原来的靠山马周早死了。
可是能抗令吗?
说不定长孙无忌就在等他违令,然后干脆将他的官衔全给夺掉。想到这儿,李义府不禁义愤填膺,同时苦苦思索着对策。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德俭,跟李义府一样同为中书舍人,性情狡诈且多智。听说这事后,王德俭还真给李义府出了一个主意。而恰恰就是他的这个主意,让李义府的仕途命运转了个弯。
王德俭对李义府说:“皇帝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一直犹豫未决,因为长孙无忌等权臣觉得有悖伦理,不予支持。如果你现在能上书表示支持皇帝立武昭仪为皇后,很可能就有转祸为福的机会。”
经此点拨,李义府顿时豁然开朗。
果然,唐高宗在收到李义府的那份恳请册封武昭仪为皇后的奏章时,大喜过望。当天,他就与武则天一起召见了李义府,问他为什么支持“废王立武”
李义府只说了一句:“现在天下百姓都希望陛下立武昭仪为皇后,臣只是顺应民心,说出百姓的心声罢了。”
一直以来苦于得不到支持的唐高宗听了李义府这话,自然高兴不已,又岂能让第一个支持者离开长安?
就这样,唐高宗一高兴,马上把长孙无忌的调令变成了一张废纸。第二天,唐高宗又送给李义府一个好消息一一升他为中书侍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李义府这个敢于吃螃蟹之人的带动下,原来不敢吱声的大臣也一个个站了出来,请求唐高宗“废王立武”李治、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的较量由此扭转了局面。
随着武则天地位的稳固,李义府的官位自然水涨船高,与此同时,他也显露出了一些掌权者的坏毛病,变得越来越狂妄,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
不过由于唐高宗与武则天都还特别需要李义府的支持,所以也就帮着他掩盖,出了事都尽量压下去。到了显庆二年,唐高宗还擢升他为中书令。
不过,李义府此时虽官爵显赫,但... -->>
当杜睿在登州登陆,朝长安进发的同时,一行人也同时进入了长安城。( )
作为当世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几经扩建之后,长安城的人口在永徽元年初便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人,每日里,进入,离开长安的各国商旅,游学学子多不胜数,这一小队人进入长安,自然不会引起人们的主意,更可况这些人看打扮,相貌,都和唐人无异。
长乐坊的一家客栈之中,这一行人聚集在屋内。
“神使大人!”
神使大人!
没错,这队人就是倭国复**的漏网之鱼,匪首天草四郎等人,那一日在决定离开之后,天草四郎便将所有新选组的成员全都召集在了一起,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决断,他很清楚,在倭国,他根本就不是杜睿的对手。
倭国被大唐灭亡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不单单在倭国驻有大量的军队,威慑着四方,更因时过近迁,倭人似乎也习惯了被唐人统治,和以前被天皇豪族统治也没什么不同,一样要交租纳粮,一样要应付着各种各样的劳役,没道理拼着性命和那些强大的唐军做对。
天草四郎重生之后,前两年的时候,在各地发动叛乱,还能出现群起响应的场面,但是最近这两年,他的复国言论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天草四郎知道,自己就算依然坚守在倭国,和杜睿在深山里捉迷藏,也无济于事,到头来,倭国依然会变成大唐的倭州,复国的希望依然无法实现。
既然不能留下,那么就只有离开了,天草四郎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在新选组当中挑选了一些会说汉话,而且还没有元服剃发的成员。
至于剩下的人,天草四郎自然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在说了一大通没营养,却能让那些新选组成员奉为圣谕的话之后,他便消失了。
先是乘船到了东国,紧接着又在唐军严密的封锁之下,到了九州的肥前,最后经由三韩到了大唐的本土,而后便一头扎到了长安。
听到有人叫自己,天草四郎不禁一皱眉,用腔调略显怪异的汉话叱道:“我已经嘱咐你们很多次了,到了唐国之后,要说汉话,即使在没有旁人的情况下,也要如此!”
那个说话的倭人忙躬身致歉道:“很抱歉,神使大人!下次属下绝对不会再犯这个错误了!”
天草四郎阴沉着脸道:“我再提醒你们一次,到了唐国,无论行为举止,你们都要学的和唐人一样,任何大和民族的习气都要收敛起来,绝对不能出岔子,不然的话,等待我们的就是灭顶之灾!听明白了吗?”
以近藤勇为首的新选组武士闻言,纷纷起身,学着唐人的模样对着天草四郎一拱手,强调怪异,言语生硬的应道:“是!属下遵命!”
虽然语言上还有些不足,但是如今能在短短的时间内,有这样的改变,天草四郎也算满意了,点点头道:“希望你们可以牢记!”
近藤勇见天草四郎怒气稍息,试探着问道:“大人!不知道这次我们到长安要做什么?”
天草四郎面无表情的坐着,淡淡的回了一句:“要做什么,这是我该考虑的事情,你们要做的只是按照我的命令行事!”
近藤勇闻言一愣,虽然心中略微有些不满,事实上自打天草四郎向那些被留下的那些新选组成员下达,在唐军进攻的时候剖腹自杀命令时,天草四郎在他的心中的地位就已经动摇了,不过常年的积威,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改变的。
“是!大人!是属下多嘴了!”
“你们都出去吧!我要好好的静一静!不要让任何人来打扰我!”
天草四郎说完,就闭上了眼睛,看上去一派神秘之感,近藤勇等人也是无法,只能躬身退了出去。
事实上在决定来长安的那一天,天草四郎的心中就已经有了打算,想要实现心中的复国梦想,他最大的障碍就是杜睿,只有杜睿死了,或者被李承乾疏远了,他才能有机会,慢慢的积蓄力量,发展属于他的武装,最后达成梦想。
既然暗杀的办法已经被证实毫无用处,那么剩下的办法就是让杜睿被自己人干掉了。
天草四郎前世作为一个极端的右翼分子,对中国的历史自然一点儿都不陌生,他知道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就是官场文化,而中国人的官场,历朝历代以来,都离不开两个字一一党争!
党争!顾名思义就是官员结成党派,为争取政治利益互相攻击。
天草四郎曾研究过中国的历史,知道但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永远离不开内斗,这几乎是华夏民族的特性,就连后世一场强大的美国都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中。国人就是条虫。
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党争更是层出不穷,好像善于总结经验教训的中国人在这件事上一下子都变成了脑残一样,前一个朝代,因为党争灭国,后一个朝代接着干。
这其中最为有名的,其一就是,北宋的新旧党争,宋神宗时国家积弱,国库空虚,所以用王安石为相,实行改革,但是王安石的青苗法、保甲法等,立意虽好,执行不当,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因此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反对,要废新法,两派相争不休。
王安石刚愎自用,认为反对他的人都是俗流,是尧舜时的四凶,所有反对之言都是唱衰zhèng fu,这些大石头不铲除,国家怎么有希望?
于是大肆整肃御史,控制言论,反对者被贴上标签,下狱的下狱,流放的流放,连苏东坡都不能幸免,因在诗中感叹时事而下狱。
一日,太宗在上林苑宴请群臣,席间他一时兴起,让大家以“鸟啼”为题赋诗助兴。没想到太宗话音刚落,李义府便第一个吟了出来。他的睿智马上引起了太宗的注意。过后,马周及朝中另一大臣李大亮乘机向太宗推荐李义府。太宗便召他前来,当场进行“面试”尽管坐在面前的人是皇帝,但李义府却很从容,对答如流,且头头是道。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的不错表现,太宗大为高兴,随后下诏,封李义府为监察御史、诏侍晋王李治。
监察御史虽然只是个八品小官,却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权力一点也不小。
上任后,李义府倒也不负皇恩、忠于职守,其政治才华也由此开始显露。不过也正是从这里开始,李义府得罪了一大批违法的朝廷重臣。有人因此给他起了个外号一一“人猫”
因为猫在抓老鼠时,不管多急,走路也总是悄无声息,而干掉老鼠后,猫依然显得神闲气静。李义府面慈心狠,打击对手不动声色,难以让人猜透,这点正和猫有异曲同工之妙。李义府也因此深为违法官员所忌惮。
诏侍晋王,即在晋王李治身边工作。太宗将李义府安排在李治身边,其目的就是让李义府以才华、品行去影响、教导李治。
随着和李治接触的增多,彼此之间的感情也日益笃深。李义府不但身体力行要求李治时时分清善恶、坦诚待人,还专门写了一篇承华箴来劝导李治。李治读后感动万分,当即赏给李义府四十匹丝帛。
当时杜睿恰好远洋归国,闻听此事,还以为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此后虽然深得太宗父子恩宠,倒也没有去难为李义府。
甚至当李治谋反之后,杜睿奉命在处理被牵连其内的官员时,还将李义府的名字给划了去,不过摄于李义府在历史上的恶名,倒也没有给他更大的权利,只是建议太宗,继续让李义府担任监察御史的职位。
可以说到此,李义府的人生已经被完全改变了,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贞观十七年的时候,当李治被册立为太子,李义府也随之被晋封为太子舍人,加崇贤馆直学士。
六年后,李治一上台,就赐封李义府为中书舍人,并将他从崇贤馆直学士擢升为弘文馆学士,主要负责监修国史。
如果照这个形势走下去,李义府的前途可谓一片光明。无奈事实却并非如此,从那以后,李义府不但再没有高升的机会,在永徽六年还差点而被调离长安,其原因就是权臣的排挤。
因为在历史上,按照太宗生前指定的辅佐李治的人选,宰相长孙无忌成了朝野中最有权势的人。长孙无忌出身于贵族,所以对庶族出身的李义府不自觉地就低看一等。因此,尽管李义府很有才华,对工作也一直兢兢业业,长孙无忌就是对他充满厌恶感。
对于长孙无忌的反感,李义府心知肚明,但他又能怎么样?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好本职工作,不犯错。
可话虽如此,李义府内心的郁闷还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朝中有两个人的文墨最为出众,一个是李义府,另一个叫来济,两人并称“来李”来济只比李义府大三岁,最初官职也跟李义府差不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来济已被提升为宰相,李义府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但到了永徽六年,李义府连这种原地踏步的机会也没了。大概是由于他在工作上犯了一点小错误,对他横竖看不顺眼的长孙无忌便打算将他调到四川壁州担任司马。
得知这个消息,李义府很郁闷。他知道,一旦被调离长安,也许这辈子就没机会再回来了,毕竟自己出身于庶族,在朝中没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家族网络支撑,而原来的靠山马周早死了。
可是能抗令吗?
说不定长孙无忌就在等他违令,然后干脆将他的官衔全给夺掉。想到这儿,李义府不禁义愤填膺,同时苦苦思索着对策。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叫王德俭,跟李义府一样同为中书舍人,性情狡诈且多智。听说这事后,王德俭还真给李义府出了一个主意。而恰恰就是他的这个主意,让李义府的仕途命运转了个弯。
王德俭对李义府说:“皇帝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一直犹豫未决,因为长孙无忌等权臣觉得有悖伦理,不予支持。如果你现在能上书表示支持皇帝立武昭仪为皇后,很可能就有转祸为福的机会。”
经此点拨,李义府顿时豁然开朗。
果然,唐高宗在收到李义府的那份恳请册封武昭仪为皇后的奏章时,大喜过望。当天,他就与武则天一起召见了李义府,问他为什么支持“废王立武”
李义府只说了一句:“现在天下百姓都希望陛下立武昭仪为皇后,臣只是顺应民心,说出百姓的心声罢了。”
一直以来苦于得不到支持的唐高宗听了李义府这话,自然高兴不已,又岂能让第一个支持者离开长安?
就这样,唐高宗一高兴,马上把长孙无忌的调令变成了一张废纸。第二天,唐高宗又送给李义府一个好消息一一升他为中书侍郎。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李义府这个敢于吃螃蟹之人的带动下,原来不敢吱声的大臣也一个个站了出来,请求唐高宗“废王立武”李治、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的较量由此扭转了局面。
随着武则天地位的稳固,李义府的官位自然水涨船高,与此同时,他也显露出了一些掌权者的坏毛病,变得越来越狂妄,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
不过由于唐高宗与武则天都还特别需要李义府的支持,所以也就帮着他掩盖,出了事都尽量压下去。到了显庆二年,唐高宗还擢升他为中书令。
不过,李义府此时虽官爵显赫,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