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北魏异闻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对啊!《凉州乐歌》不是这位三才之冠三年后的作品吗?怎么现在就提前出世了?
……
什么叫大众艺术、通俗艺术?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看的,浅显易懂,语言直白,很容易理解的艺术形式。比如杂技、戏曲、电影等,都属于大众艺术范畴。如此便能理解台下上万观众对俳优戏、杂耍、民间小戏反响强烈,而对后面的诗、词、歌、赋等作品的演唱吟诵只给予礼貌性尊重的原因了。说白了,听不懂,理解不了。
古代的诗词歌赋都有各自的吟诵形式。古人将拼出字音称为“读”;自言自语称为“念”;配上曲子念词称为“歌”;高声诵念称为“唱”;背书称为“诵”;节奏和缓的诵读称“咏”。
“诗”与“歌”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入乐。入乐的称“歌”,不入乐的称“诗”。
所谓的高雅艺术也不是一开始就高雅,比如《诗经》。春秋时期的《诗经》称为《诗》。因为收录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的《风》就是民间歌谣,典型的通俗文学。《雅》是周朝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这两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高雅艺术范畴了。北魏的“皇家乐团”据说也十分庞大,宗庙祭祀,各种庆典等,都有乐团奏乐。
高雅艺术虽然小众,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受众。此刻台下上万观众中,除了文盲,当然也有识文断字的文化人。所以,当《凉州乐歌》和《敕勒歌》两首作品出来时,能够欣赏它的人自有人在,否则也不可能获得二等奖。
高欢以为《敕勒歌》的演唱方式也像《凉州乐歌》一样,由优伶按照固定的旋律吟唱出来。满不是那么回事,绝对不是后世人们假想的汉代乐府那样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怪异腔调,而是类似于后世的蒙古长调。说长调不准确,压缩一半就差不多了。高欢懂鲜卑语,所以《敕勒歌》唱了两句以后他就听明白了。
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高欢知道这两首诗出自于何人之手。更重要的是他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与这两首诗“谋面”。所以他不淡定了。说明什么?说明只要与他本人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他让呼延狼联系上两位作者,一是要亲自接见二位。另一方面也想看看这二位能不能“为我所用”。
二等奖两位作者下去以后,一等奖该出来了。主持人刘志再次回到舞台,借着纸卷的喇叭筒大声宣布一等奖获奖作品名称。按例,每一部作品都要有优伶乐手配乐吟唱的,但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名称宣布以后,刘志大声喊着说:“受作者本人的委托,今晚就由刘某亲自吟诵这阙旷古绝今的长短句《沁园春·雪》。”
刘志说到这里,情绪稍显激动。他平复了一下情绪后继续说:“《沁园春·雪》这阙长短句,刘某也是首次见识。向几位前辈咨询过,均证实这是第一次出现,尚无曲牌相配。可以这么说,我华夏千百年以来,文坛之上又将增添一位诗词大家。此乃华厦之幸,刘某此生能成为此诗首位吟诵者,深感荣幸之至。”
刘志发表了几句感慨后,故意清了清嗓子,差不多是比照后世人们的朗诵习惯,语音稍微拉长了一些,把这阙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新词大声朗诵出来。这种朗诵方式当然是作者教的,刘志试过以后觉得比现下歌唱的方式更有一种澎湃感,能够直抒胸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梁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冒顿单于,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读者一看就明白,这阙词定是出自高欢之手。可这时代的文人墨客哪里知道臭不要脸的高欢是剽窃的?没办法,高欢又不是真正的此间高手,只能借用老人家的作品充门面了。
不客气的说,古今中外,在诗词一道上,若论浪漫主义,只有李白和苏轼的诗词能与之相提并论。若论诗词立意,李、苏二位拍马也赶不上老人家,毕竟胸怀格局在那里摆着。一位千年难得一遇的政治大家,岂是二位“官场弱鸡”能够比拟的?所以,《沁园春·雪》作者的浪漫主义仅仅是手法,睥睨天下的气概才是他老人家诗词的灵魂。
高欢剽窃老人家这阙词,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拉低了词的文学价值。没办法,此时此刻“唐宗宋祖”还没出现,只能勉强用南朝的“梁”“宋”代替唐、宋两朝。成吉思汗还要好几百年才能在大漠诞生,也只能用冒顿单于凑数了。关键是,把冒顿和秦皇汉武、梁宗宋祖放到一块,目的不是抬高冒顿的地位,而是要告诉世人,匈奴人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我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吧?当然,你要心甘情愿的认可是一个民族才行。你若不承认自己是华夏的一部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管怎么说,先贴个标签给你!嚯哈哈哈……
不对啊!《凉州乐歌》不是这位三才之冠三年后的作品吗?怎么现在就提前出世了?
……
什么叫大众艺术、通俗艺术?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看的,浅显易懂,语言直白,很容易理解的艺术形式。比如杂技、戏曲、电影等,都属于大众艺术范畴。如此便能理解台下上万观众对俳优戏、杂耍、民间小戏反响强烈,而对后面的诗、词、歌、赋等作品的演唱吟诵只给予礼貌性尊重的原因了。说白了,听不懂,理解不了。
古代的诗词歌赋都有各自的吟诵形式。古人将拼出字音称为“读”;自言自语称为“念”;配上曲子念词称为“歌”;高声诵念称为“唱”;背书称为“诵”;节奏和缓的诵读称“咏”。
“诗”与“歌”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入乐。入乐的称“歌”,不入乐的称“诗”。
所谓的高雅艺术也不是一开始就高雅,比如《诗经》。春秋时期的《诗经》称为《诗》。因为收录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的《风》就是民间歌谣,典型的通俗文学。《雅》是周朝人的正声雅乐。《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这两部分也就是所谓的高雅艺术范畴了。北魏的“皇家乐团”据说也十分庞大,宗庙祭祀,各种庆典等,都有乐团奏乐。
高雅艺术虽然小众,但毕竟还有一部分受众。此刻台下上万观众中,除了文盲,当然也有识文断字的文化人。所以,当《凉州乐歌》和《敕勒歌》两首作品出来时,能够欣赏它的人自有人在,否则也不可能获得二等奖。
高欢以为《敕勒歌》的演唱方式也像《凉州乐歌》一样,由优伶按照固定的旋律吟唱出来。满不是那么回事,绝对不是后世人们假想的汉代乐府那样似唱非唱,似说非说的怪异腔调,而是类似于后世的蒙古长调。说长调不准确,压缩一半就差不多了。高欢懂鲜卑语,所以《敕勒歌》唱了两句以后他就听明白了。
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高欢知道这两首诗出自于何人之手。更重要的是他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与这两首诗“谋面”。所以他不淡定了。说明什么?说明只要与他本人有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或多或少发生了变化。他让呼延狼联系上两位作者,一是要亲自接见二位。另一方面也想看看这二位能不能“为我所用”。
二等奖两位作者下去以后,一等奖该出来了。主持人刘志再次回到舞台,借着纸卷的喇叭筒大声宣布一等奖获奖作品名称。按例,每一部作品都要有优伶乐手配乐吟唱的,但一等奖的获奖作品名称宣布以后,刘志大声喊着说:“受作者本人的委托,今晚就由刘某亲自吟诵这阙旷古绝今的长短句《沁园春·雪》。”
刘志说到这里,情绪稍显激动。他平复了一下情绪后继续说:“《沁园春·雪》这阙长短句,刘某也是首次见识。向几位前辈咨询过,均证实这是第一次出现,尚无曲牌相配。可以这么说,我华夏千百年以来,文坛之上又将增添一位诗词大家。此乃华厦之幸,刘某此生能成为此诗首位吟诵者,深感荣幸之至。”
刘志发表了几句感慨后,故意清了清嗓子,差不多是比照后世人们的朗诵习惯,语音稍微拉长了一些,把这阙大气磅礴、气势恢宏的新词大声朗诵出来。这种朗诵方式当然是作者教的,刘志试过以后觉得比现下歌唱的方式更有一种澎湃感,能够直抒胸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梁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冒顿单于,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读者一看就明白,这阙词定是出自高欢之手。可这时代的文人墨客哪里知道臭不要脸的高欢是剽窃的?没办法,高欢又不是真正的此间高手,只能借用老人家的作品充门面了。
不客气的说,古今中外,在诗词一道上,若论浪漫主义,只有李白和苏轼的诗词能与之相提并论。若论诗词立意,李、苏二位拍马也赶不上老人家,毕竟胸怀格局在那里摆着。一位千年难得一遇的政治大家,岂是二位“官场弱鸡”能够比拟的?所以,《沁园春·雪》作者的浪漫主义仅仅是手法,睥睨天下的气概才是他老人家诗词的灵魂。
高欢剽窃老人家这阙词,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拉低了词的文学价值。没办法,此时此刻“唐宗宋祖”还没出现,只能勉强用南朝的“梁”“宋”代替唐、宋两朝。成吉思汗还要好几百年才能在大漠诞生,也只能用冒顿单于凑数了。关键是,把冒顿和秦皇汉武、梁宗宋祖放到一块,目的不是抬高冒顿的地位,而是要告诉世人,匈奴人当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我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这一点,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吧?当然,你要心甘情愿的认可是一个民族才行。你若不承认自己是华夏的一部分,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管怎么说,先贴个标签给你!嚯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