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大失所望 (1/2)
文学巴士 www.wx84.cc,知否之护姐狂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师爷,又称幕僚、幕友。大周民间一直流行着一句谚语:无幕不成衙。
大周朝地方主管官吏,上自巡抚,下至知府、知州、知县,一般都要聘请若干位师爷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他们在官场和社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他们是幕主的亲信、智囊、私人助理,幕主将他们倚为左右手,委以重任,不可或离。
他们本身虽然不是官,但是所办的都是重要的官府公事。他们手中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官府的实际权力,虽说是佐官以治,实际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代官出治。
师爷主要分为刑名师爷、钱谷师爷、折奏师爷、书启师爷、征比师爷和挂号师爷等,其中又以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权位最重。
因此,各省的那些衙门,无论大小,总有一位刑名老夫子,一位钱谷老夫子。
而现在正站在盛长桢眼前的,就是江浙道巡抚衙门的钱谷师爷黄体仁。
有此身份,黄体仁对巡抚衙门里的大事小情定是熟悉无比,如数家珍。
盛长桢不由地大喜,王世昌不待见自己归不待见自己,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派了这么一位师爷来陪同自己。
一念及此,盛长桢便向面前的黄体仁拱了拱手道:“黄师爷,本官初来乍到,对这江浙道陌生的很。自入这江浙道以来,本官就一直心存疑惑,还望黄师爷不吝解答。”
黄体仁微笑道:“盛修撰但问无妨。”
他身为师爷,虽做着当官的事,但终究没有官身,论地位远不如盛长桢这个正经翰林,更何况王世昌派他来就是干这个的,对盛长桢自然是知无不言。
盛长桢也不再拐弯抹角了,开门见山道:“本官自汴京一路南下,途经数道,也到过许多州府观摩政事。本官发现,越往南走,则流民越多,偏偏到了这江浙道境内,却鲜少见到路有流民,不知是何缘故?”
黄体仁闻言,有些讶异,看来这位盛修撰一路上定是去了不少乡县,否则也见不到流民了。毕竟各道巡抚也是要面子的,官道附近可不会允许流民出没。
只不过他提到江浙道没有流民之事,这本就是件光彩事,自己也没什么可遮掩的,最好让这观政天下的盛修撰闻知此事,回京给自家老爷请功才好呢。
“盛修撰有所不知,我江浙道在抚台大人治下,政通人和,尤其是商贸最为兴盛。其中,蚕桑丝织更是繁茂,各大作坊遍地开花,单单这金陵府便有近万织机,至于江宁府、临安府等地织机数量更是多。
如此多的织机,自然需要数目庞大的织工。如今丝绸产量虽大,仍是供不应求的紧俏货,工坊东主自然是四处招人,加紧生产。做织工待遇丰厚,比耕地更惬意,流民们也就纷纷投入工坊为工了。这也算是抚台大人的一项善政。”
谈及此事时,黄体仁轻抚胡须,颇有些自得。
盛长桢恍然大悟,江浙道丝织业正在急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短缺,流民自然就是最好的工人来源了。
只是盛长桢还是有些不解:“这么多织机,丝绸产得何其多,居然还是供不应求,我大周有这么多需求么,难道是远销海外了?”
黄体仁闻言脸色一变,胡子差点... -->>
师爷,又称幕僚、幕友。大周民间一直流行着一句谚语:无幕不成衙。
大周朝地方主管官吏,上自巡抚,下至知府、知州、知县,一般都要聘请若干位师爷帮助自己处理政务。
他们在官场和社会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他们是幕主的亲信、智囊、私人助理,幕主将他们倚为左右手,委以重任,不可或离。
他们本身虽然不是官,但是所办的都是重要的官府公事。他们手中掌握了相当一部分官府的实际权力,虽说是佐官以治,实际却在很大程度上是代官出治。
师爷主要分为刑名师爷、钱谷师爷、折奏师爷、书启师爷、征比师爷和挂号师爷等,其中又以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权位最重。
因此,各省的那些衙门,无论大小,总有一位刑名老夫子,一位钱谷老夫子。
而现在正站在盛长桢眼前的,就是江浙道巡抚衙门的钱谷师爷黄体仁。
有此身份,黄体仁对巡抚衙门里的大事小情定是熟悉无比,如数家珍。
盛长桢不由地大喜,王世昌不待见自己归不待见自己,做事还是很有分寸的,派了这么一位师爷来陪同自己。
一念及此,盛长桢便向面前的黄体仁拱了拱手道:“黄师爷,本官初来乍到,对这江浙道陌生的很。自入这江浙道以来,本官就一直心存疑惑,还望黄师爷不吝解答。”
黄体仁微笑道:“盛修撰但问无妨。”
他身为师爷,虽做着当官的事,但终究没有官身,论地位远不如盛长桢这个正经翰林,更何况王世昌派他来就是干这个的,对盛长桢自然是知无不言。
盛长桢也不再拐弯抹角了,开门见山道:“本官自汴京一路南下,途经数道,也到过许多州府观摩政事。本官发现,越往南走,则流民越多,偏偏到了这江浙道境内,却鲜少见到路有流民,不知是何缘故?”
黄体仁闻言,有些讶异,看来这位盛修撰一路上定是去了不少乡县,否则也见不到流民了。毕竟各道巡抚也是要面子的,官道附近可不会允许流民出没。
只不过他提到江浙道没有流民之事,这本就是件光彩事,自己也没什么可遮掩的,最好让这观政天下的盛修撰闻知此事,回京给自家老爷请功才好呢。
“盛修撰有所不知,我江浙道在抚台大人治下,政通人和,尤其是商贸最为兴盛。其中,蚕桑丝织更是繁茂,各大作坊遍地开花,单单这金陵府便有近万织机,至于江宁府、临安府等地织机数量更是多。
如此多的织机,自然需要数目庞大的织工。如今丝绸产量虽大,仍是供不应求的紧俏货,工坊东主自然是四处招人,加紧生产。做织工待遇丰厚,比耕地更惬意,流民们也就纷纷投入工坊为工了。这也算是抚台大人的一项善政。”
谈及此事时,黄体仁轻抚胡须,颇有些自得。
盛长桢恍然大悟,江浙道丝织业正在急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短缺,流民自然就是最好的工人来源了。
只是盛长桢还是有些不解:“这么多织机,丝绸产得何其多,居然还是供不应求,我大周有这么多需求么,难道是远销海外了?”
黄体仁闻言脸色一变,胡子差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