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大宋不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开封城丢了,完颜宗弼又没了后勤补给,只得灰溜溜地往燕京城撤退。
虽然完颜宗弼已经败到了这样的地步,宋军却没有选择追击。
不论是李申之,还是岳银瓶,都没有追击完颜宗弼,而是目送金军成建制地离开。
不是他们不想追,而是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
小学生总是喜欢在顺风的时候浪,结果好不容易积攒下的优势几下浪完,最终被人家翻盘。
李申之与岳银瓶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与金人展开大规模的野外军团会战。
他们看似在应天府打了一场大胜仗,一场在整个两宋三百年历史中都能排进前五的一场大胜仗,其实是胜在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上。
所谓天时,夏季的炎热本就不适合金人作战,最后的几场暴雨和一次洪水成了敲定胜局的最后一锤。
地利便是李申之筑造的混凝土城防,免疫了金人所有的攻击。若是把工坊城的城墙换成夯土包砖墙,且不说工坊城被金人拆掉以后能不能守得住。
就算是守住了,在接下来的洪水中,没了城墙的工坊城中的宋人也会被洪水所淹没,与金人同归于尽。
再说人和,李申之在应天府的种种神奇表现,展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让应天府的守军迸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
应天府不是朝廷的应天府,也不是张相公和申之小相公的应天府,而是所有应天府人的应天府。
所以当金人入侵的时候,应天府中所有的宋人全都奋起反抗。
士兵们更是燃起了无尽的战斗意志,哪怕只剩下一颗牙齿,也要把这颗牙齿钉到敌人的喉咙里。
这样来说,金人输得不冤。
李申之懂得扬长避短,并没有因为刚刚获得一场大胜就盲目自大起来。
他知道自己守城还行,攻城还差点。
与李申之的冷静不同,张浚张相公反倒异常地兴奋,两人的情商表现与年龄严重不相符。
李申之担心张浚头脑发热,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打算先给他泼一盆冷水。
“好叫张相公知道,咱们这一仗赢得十分侥幸。若是此时去追击金人,万一中了金人的圈套,恐怕会前功尽弃,甚至使得应天府城得而复失。”
李申之的一番警钟敲得恰到好处,张浚只需要稍稍回忆一下历史上的着名战例,就知道李申之决非危言耸听。
可话虽如此,张相公还是觉得稍稍有些遗憾。
李申之问道:“敢问张相公,若是出城野战,咱们可有把握战胜金人?”
张浚回想了一下这几天战斗的场景,摇了摇头:“恐怕把握不是很大。”
李申之又问:“凭咱们的能力,张相公可有把握攻陷开封城?”
张相公当年在开封城里待过,知道开封的防御比应天府更是强上许多倍。虽然宋军有回回炮,有燧发枪,但还不足以让宋军轻易地攻陷开封城。
想到这里,张浚心中的激情已经退却了大半,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把握。”
李申之说道:“现在的战果来之不易,最好是固守战果,等待局势的平定,再做谋划。即便是想要出兵追击金人,顶多只能派一支奇兵骚扰一番罢了。”
这支奇兵,有三个最佳人选:岳银瓶、武松、鲁达。
他们在与金人的战斗中,练就了一身神出鬼没的本领。派他们去骚扰逃跑的金人,是本着遇见哈特蒙一脚的心态。
追上金人能打一场就打,能扩大战果当然好。要是完颜宗弼撤退的没有破绽,那再悄悄撤回来便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全身而退。
张浚说道:“那便派武松前去吧,鲁达留在应天府,预防金人杀个回马枪。”
李申之定下了谨慎的总基调,张浚的策略也朝着谨慎的方向靠拢,布置起来十分保守。武松与鲁达比起来,谨慎有余,勇猛不足。张浚这番选择,正是出于稳妥的考虑。
战争基本上落下了帷幕,接下来该政客登场了。
将军们的战场血肉横飞,政客们的战场同样不轻松。政客们战斗的时候,头发一大把一大把地脱落,发际线肉眼可见地往后退。
赵瑗说道:“这一仗打完,金人必定会来与咱们和谈,不知张相公和申之小相公打算跟金人要些什么好处?”
赵瑗说话的时候很轻松,他终于不用在两难之间抉择了。
以往他的立场,总是很难在赵构与李申之之间选择,是因为两者的核心利益不同。
李申之是为了家国利益,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赵构只想着迎回三圣,为此不惜卑躬屈膝,出卖家国利益讨好金人。
从这一点来看,李申之反倒更像一个合格的皇帝。
而现在,三圣已经在自己手中了,赵瑗也不必纠结李申之与赵构之间的冲突了。
反正对于赵构来说,只要韦太后和宋徽宗赵佶的尸骸能够迎回临安,应天府的事情随便他们怎么折腾都行。
岳银瓶偷袭开封城,成功地将三圣解救出来,现在正派人往应天府押送。
赵瑗毕竟是少年人,当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一脸的意气风发。
他已经想好了,等应天府的事情彻底平定下来,他就亲自护送三圣回临安府。一则向赵构表忠心,二则自己也该回趟临安城了。
张浚说道:“咱们这次算是在应天府站稳了脚跟,开封府也被咱们拿在手中,怎么说都是泼天大功一件。依我看,咱们与金人谈判的时候,完全可以要求金人履行第一次宋金和议时的承诺。”
第一次和议的时候,整个河南地都是宋人的疆界。只不过那时候的宋人怂得要命,人家白送的土地都不敢要,还大言不惭地说送还开封城是金人的奸计,是想让宋人把军队派到开封城,好让金人一举歼灭。
不要脸到这种程度,震古烁今。
张浚和赵瑗两人的心情都很好,他们自以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一起扭头看向了李申之,等着这位精神领袖发言。
李申之没有赵瑗的那些小心思,也没有张浚那个小算盘,他谋划的东西,非常之大。
只是这个谋划一直不太成熟,还少了一些筹码。
可若是不在此时落实这项谋划,在未来的许多年之内,恐怕都不再有机会。
思虑良久,李申之依然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关节,索性不再想,说出来让大家议一议:
“咱们好不容易打了一场大胜仗,绝不能便宜了金人。”
张浚点了点头,问道:“除了河南地,申之还想与金人索要哪里?”
李申之摇了摇头,让张浚与赵瑗的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好,不知道他卖的什么关子。
而李申之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张大了嘴巴,彻底愣在了当场。
“恢复宋辽边界。”
&... -->>
开封城丢了,完颜宗弼又没了后勤补给,只得灰溜溜地往燕京城撤退。
虽然完颜宗弼已经败到了这样的地步,宋军却没有选择追击。
不论是李申之,还是岳银瓶,都没有追击完颜宗弼,而是目送金军成建制地离开。
不是他们不想追,而是觉得自己的实力不够。
小学生总是喜欢在顺风的时候浪,结果好不容易积攒下的优势几下浪完,最终被人家翻盘。
李申之与岳银瓶很清楚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与金人展开大规模的野外军团会战。
他们看似在应天府打了一场大胜仗,一场在整个两宋三百年历史中都能排进前五的一场大胜仗,其实是胜在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上。
所谓天时,夏季的炎热本就不适合金人作战,最后的几场暴雨和一次洪水成了敲定胜局的最后一锤。
地利便是李申之筑造的混凝土城防,免疫了金人所有的攻击。若是把工坊城的城墙换成夯土包砖墙,且不说工坊城被金人拆掉以后能不能守得住。
就算是守住了,在接下来的洪水中,没了城墙的工坊城中的宋人也会被洪水所淹没,与金人同归于尽。
再说人和,李申之在应天府的种种神奇表现,展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让应天府的守军迸发出了超强的战斗力。
应天府不是朝廷的应天府,也不是张相公和申之小相公的应天府,而是所有应天府人的应天府。
所以当金人入侵的时候,应天府中所有的宋人全都奋起反抗。
士兵们更是燃起了无尽的战斗意志,哪怕只剩下一颗牙齿,也要把这颗牙齿钉到敌人的喉咙里。
这样来说,金人输得不冤。
李申之懂得扬长避短,并没有因为刚刚获得一场大胜就盲目自大起来。
他知道自己守城还行,攻城还差点。
与李申之的冷静不同,张浚张相公反倒异常地兴奋,两人的情商表现与年龄严重不相符。
李申之担心张浚头脑发热,做出什么不理智的举动,打算先给他泼一盆冷水。
“好叫张相公知道,咱们这一仗赢得十分侥幸。若是此时去追击金人,万一中了金人的圈套,恐怕会前功尽弃,甚至使得应天府城得而复失。”
李申之的一番警钟敲得恰到好处,张浚只需要稍稍回忆一下历史上的着名战例,就知道李申之决非危言耸听。
可话虽如此,张相公还是觉得稍稍有些遗憾。
李申之问道:“敢问张相公,若是出城野战,咱们可有把握战胜金人?”
张浚回想了一下这几天战斗的场景,摇了摇头:“恐怕把握不是很大。”
李申之又问:“凭咱们的能力,张相公可有把握攻陷开封城?”
张相公当年在开封城里待过,知道开封的防御比应天府更是强上许多倍。虽然宋军有回回炮,有燧发枪,但还不足以让宋军轻易地攻陷开封城。
想到这里,张浚心中的激情已经退却了大半,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没有把握。”
李申之说道:“现在的战果来之不易,最好是固守战果,等待局势的平定,再做谋划。即便是想要出兵追击金人,顶多只能派一支奇兵骚扰一番罢了。”
这支奇兵,有三个最佳人选:岳银瓶、武松、鲁达。
他们在与金人的战斗中,练就了一身神出鬼没的本领。派他们去骚扰逃跑的金人,是本着遇见哈特蒙一脚的心态。
追上金人能打一场就打,能扩大战果当然好。要是完颜宗弼撤退的没有破绽,那再悄悄撤回来便是,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全身而退。
张浚说道:“那便派武松前去吧,鲁达留在应天府,预防金人杀个回马枪。”
李申之定下了谨慎的总基调,张浚的策略也朝着谨慎的方向靠拢,布置起来十分保守。武松与鲁达比起来,谨慎有余,勇猛不足。张浚这番选择,正是出于稳妥的考虑。
战争基本上落下了帷幕,接下来该政客登场了。
将军们的战场血肉横飞,政客们的战场同样不轻松。政客们战斗的时候,头发一大把一大把地脱落,发际线肉眼可见地往后退。
赵瑗说道:“这一仗打完,金人必定会来与咱们和谈,不知张相公和申之小相公打算跟金人要些什么好处?”
赵瑗说话的时候很轻松,他终于不用在两难之间抉择了。
以往他的立场,总是很难在赵构与李申之之间选择,是因为两者的核心利益不同。
李申之是为了家国利益,从长远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而赵构只想着迎回三圣,为此不惜卑躬屈膝,出卖家国利益讨好金人。
从这一点来看,李申之反倒更像一个合格的皇帝。
而现在,三圣已经在自己手中了,赵瑗也不必纠结李申之与赵构之间的冲突了。
反正对于赵构来说,只要韦太后和宋徽宗赵佶的尸骸能够迎回临安,应天府的事情随便他们怎么折腾都行。
岳银瓶偷袭开封城,成功地将三圣解救出来,现在正派人往应天府押送。
赵瑗毕竟是少年人,当事情进展顺利的时候,一脸的意气风发。
他已经想好了,等应天府的事情彻底平定下来,他就亲自护送三圣回临安府。一则向赵构表忠心,二则自己也该回趟临安城了。
张浚说道:“咱们这次算是在应天府站稳了脚跟,开封府也被咱们拿在手中,怎么说都是泼天大功一件。依我看,咱们与金人谈判的时候,完全可以要求金人履行第一次宋金和议时的承诺。”
第一次和议的时候,整个河南地都是宋人的疆界。只不过那时候的宋人怂得要命,人家白送的土地都不敢要,还大言不惭地说送还开封城是金人的奸计,是想让宋人把军队派到开封城,好让金人一举歼灭。
不要脸到这种程度,震古烁今。
张浚和赵瑗两人的心情都很好,他们自以为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一起扭头看向了李申之,等着这位精神领袖发言。
李申之没有赵瑗的那些小心思,也没有张浚那个小算盘,他谋划的东西,非常之大。
只是这个谋划一直不太成熟,还少了一些筹码。
可若是不在此时落实这项谋划,在未来的许多年之内,恐怕都不再有机会。
思虑良久,李申之依然没有想清楚其中的关节,索性不再想,说出来让大家议一议:
“咱们好不容易打了一场大胜仗,绝不能便宜了金人。”
张浚点了点头,问道:“除了河南地,申之还想与金人索要哪里?”
李申之摇了摇头,让张浚与赵瑗的心中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好,不知道他卖的什么关子。
而李申之接下来的话,让他们张大了嘴巴,彻底愣在了当场。
“恢复宋辽边界。”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