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天汉之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又聊了几句闲话,定娘告辞出来。
二月天气,阳光明媚,各种花啊草啊都从地底冒出来,一片生机盎然。
定娘看儿子跟着几个庄客的家里人跑来跑去,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便没有打扰,信步走出屋来。
田野里麦苗青青,油菜花刚刚抽薹,各种蝴蝶在野花间飞来飞去,处处透着勃然生机。定娘走在田野间,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些年住在新野,从去年开始又住在洛阳,天天跟一群官太太住在一起,定娘养出了独特的气质。有的时候会思念故乡,想到故乡的田野走一走。可是回来了才知道,哪有那么清闲?
父亲的态度并没有让定娘感到生气,毕竟那是早已经知道的事情。定娘有些心烦的是,自己被当作了张驰的代替品,所以一家三口才巴巴地在客厅里等自己的意见。而自己再不喜欢,也不得不替张驰发表意见。夫妻本为一体,这个时候怎么能分开呢?
不远处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催促着人们赶紧播种,诉说着春天的气息。远处的农田里,有农人在劳作。拔草的拔划,播种的播种,忙忙碌碌。
这一个村庄的土地都归张家所有,有一千多亩,还有近一千亩荒地、湖汊、山林。村庄有十几户人家,都是张家近一年招募来的,是他家的庄客。
能够置下这么大的产业,主要是靠张驰寄回家的钱。
但是这几年王宵猎大力发展工商业,农产品和土地价格被压了下去,拥有广大土地的地主不受重视。张家虽然在乡村拥有大量土地,身价还不如城中的中等工商业主。
宋朝的土地还没有发展出地骨、地皮、永佃权等名头,没有金融属性,价钱比较低,与明清时没法比。与此相对应,佃客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没有那么强,主要是通过经济吸引。尤其是在这个人多地少的时候,各方对佃客的人力需求较大。再加上王宵猎的硬性规定,地主对佃客的剥削不重,一般是三分之一,甚至是弱于三分之一。
众所周知,在社会稳定的条件下,地主一般收取土地产出的一半。超过一半则剥削过重,少于一半则剥削较轻。
不要说是在古代社会,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你如果出去租土地种粮,土地所有者一般会收取产出的一半。在一季麦子一季玉米的地区,这个数额大约是一千块钱左右。只有交通不便或者土地贫瘠的地区,才会少于这个数额。所以租土地一般用于其他种植,利润会高一些。
王宵猎硬性规定地主收三分之一,实际上就是减轻了地主剥削,比较受佃户的欢迎。山河破碎的情况下,地主的势力受到很大限制,所反以受到的反对并不强烈。
张家之所以这种情况下大量占有土地,甚至直接买下一个村庄,是因为其家庭收入并不靠土地,而是靠张驰的俸钱。张炎的打算是,这是他们两夫妻养老的土地,三郎、五郎长大后要出去讨生活的。
定娘对这些一清二楚,虽然难免嘀咕,但总体上并不反对。张驰不在家的时候,她也要回老家,看一看自己家的村子。毕竟这个村子,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张驰的。
第1024章豆腐铺
在田野里吹了一会风,观看了一会风景,定娘走回村里。刚刚进村,碰见放学归来的三郎。
定娘叫住三郎,道:“三郎,你在学堂里还要学多少日子?许多年纪,还学得进吗?”
三郎道:“不瞒嫂嫂,年纪大的学生,只要学得进去,学那些蒙学教材还是很容易的。”
定娘听了就笑,道:“那么你还打算在堂里学几年?”
三郎道:“今年夏天就差不多了。听说学堂接下来的几年要考试,合格了就算毕业。我还是提前出来的好。”
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毕业、结业、肄业,这一系列的制度都是与普及教育相关的,与普及教育配套。随着王宵猎治下工商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产业工人,进行一定的普及教育事在必行。
初期的普及教育,并不需要教太多的内容,仅需要具备认字和一定的数学知识。我们现在的普及教育,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很多内容并不是必须的。初期的普及教育,并不需要加入过多的意识形态。一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出现,二是与社会并不相符。
定娘听了,试着问三郎道:“三郎,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想没想过什么时候娶亲?”
三郎听了一怔,道:“嫂嫂,我还年轻,事业未成,哪里敢想那些?”
定娘叹了口气,道:“纵然你不想,爹妈也是想的。我给你讲,今天上午,我到爹妈房里问安,他们就想着为你结一门亲事。我说先要问你的意见,爹爹还不高兴呢。”
三郎听了,静静地出神。过了一会才道:“结亲的是什么人家?我认识不认识?”
定娘道:“是邓州附近的一个员外,家里有六七百亩地,在城里开了一间豆腐铺,定境很殷实。他家的女儿一十七岁,正是婚嫁的年纪。”
三郎道:“不知他家女儿是个什么样的人。”
定娘笑道:“现在洛阳城里面,男女若要结亲,都要让双方先见上一面,称作相亲。我们乡下地方,还没有这个习惯,这样很不好的。结亲之后要过上一辈子,不见一面怎么行呢?三郎,我想你跟这位小娘子先见一见,你看看小娘子能不能入了你的眼,小娘子也看看你。若你们两情相悦,那就成了。”
在宋朝的时候,开封、洛阳等大城市已经流行起了相亲,倒跟王宵猎无关。正常情况下,只要媒人不使坏,相亲成功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都是普通人,长相普通,谈吐普通,仪态也普通,普通人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基本上是一见就满意。相亲不同意的人,只要没有特殊的理由,都会被认为奇怪。
三郎听了定娘的话,默默点了点头。
定娘道:“你们要怎么见面,我去想想办法。记住,不要跟爹爹妈妈讲,他们对你,可不象对你大哥。”
三郎苦笑道:“我怎么能跟大哥比?当了几年兵,做到都统,一般人都比不了。”
跟三郎告了别,定娘回到自己的住处。哄睡了孩子,一个人想怎么才能跟三郎跟那个小娘子见面。想来想去,自己要先到州城,跟那家人见了再说。
第二天,定娘托口要到州城处理张驰寄薪俸回来的问题,带着三郎一起到了州城。
住到了宣抚司下的红尘客栈,定娘对三郎道:“耽误你几天进学堂的时间,对不住喽。”
三郎笑道:“嫂嫂是为我好,又有什么对不住的呢。倒是住进这客栈,是以前所不敢想的。”
定娘左右看了看,道:“出来当然要住客栈,有什么奇怪的。”
三郎道:“我们出来,可不敢住这么高等级的客栈。我们住的客栈,都是不管饭的。若要吃饭,要么向店家讨柴打火做饭,要么出去... -->>
又聊了几句闲话,定娘告辞出来。
二月天气,阳光明媚,各种花啊草啊都从地底冒出来,一片生机盎然。
定娘看儿子跟着几个庄客的家里人跑来跑去,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便没有打扰,信步走出屋来。
田野里麦苗青青,油菜花刚刚抽薹,各种蝴蝶在野花间飞来飞去,处处透着勃然生机。定娘走在田野间,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这些年住在新野,从去年开始又住在洛阳,天天跟一群官太太住在一起,定娘养出了独特的气质。有的时候会思念故乡,想到故乡的田野走一走。可是回来了才知道,哪有那么清闲?
父亲的态度并没有让定娘感到生气,毕竟那是早已经知道的事情。定娘有些心烦的是,自己被当作了张驰的代替品,所以一家三口才巴巴地在客厅里等自己的意见。而自己再不喜欢,也不得不替张驰发表意见。夫妻本为一体,这个时候怎么能分开呢?
不远处布谷鸟一声一声地叫,催促着人们赶紧播种,诉说着春天的气息。远处的农田里,有农人在劳作。拔草的拔划,播种的播种,忙忙碌碌。
这一个村庄的土地都归张家所有,有一千多亩,还有近一千亩荒地、湖汊、山林。村庄有十几户人家,都是张家近一年招募来的,是他家的庄客。
能够置下这么大的产业,主要是靠张驰寄回家的钱。
但是这几年王宵猎大力发展工商业,农产品和土地价格被压了下去,拥有广大土地的地主不受重视。张家虽然在乡村拥有大量土地,身价还不如城中的中等工商业主。
宋朝的土地还没有发展出地骨、地皮、永佃权等名头,没有金融属性,价钱比较低,与明清时没法比。与此相对应,佃客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也没有那么强,主要是通过经济吸引。尤其是在这个人多地少的时候,各方对佃客的人力需求较大。再加上王宵猎的硬性规定,地主对佃客的剥削不重,一般是三分之一,甚至是弱于三分之一。
众所周知,在社会稳定的条件下,地主一般收取土地产出的一半。超过一半则剥削过重,少于一半则剥削较轻。
不要说是在古代社会,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你如果出去租土地种粮,土地所有者一般会收取产出的一半。在一季麦子一季玉米的地区,这个数额大约是一千块钱左右。只有交通不便或者土地贫瘠的地区,才会少于这个数额。所以租土地一般用于其他种植,利润会高一些。
王宵猎硬性规定地主收三分之一,实际上就是减轻了地主剥削,比较受佃户的欢迎。山河破碎的情况下,地主的势力受到很大限制,所反以受到的反对并不强烈。
张家之所以这种情况下大量占有土地,甚至直接买下一个村庄,是因为其家庭收入并不靠土地,而是靠张驰的俸钱。张炎的打算是,这是他们两夫妻养老的土地,三郎、五郎长大后要出去讨生活的。
定娘对这些一清二楚,虽然难免嘀咕,但总体上并不反对。张驰不在家的时候,她也要回老家,看一看自己家的村子。毕竟这个村子,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靠张驰的。
第1024章豆腐铺
在田野里吹了一会风,观看了一会风景,定娘走回村里。刚刚进村,碰见放学归来的三郎。
定娘叫住三郎,道:“三郎,你在学堂里还要学多少日子?许多年纪,还学得进吗?”
三郎道:“不瞒嫂嫂,年纪大的学生,只要学得进去,学那些蒙学教材还是很容易的。”
定娘听了就笑,道:“那么你还打算在堂里学几年?”
三郎道:“今年夏天就差不多了。听说学堂接下来的几年要考试,合格了就算毕业。我还是提前出来的好。”
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毕业、结业、肄业,这一系列的制度都是与普及教育相关的,与普及教育配套。随着王宵猎治下工商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产业工人,进行一定的普及教育事在必行。
初期的普及教育,并不需要教太多的内容,仅需要具备认字和一定的数学知识。我们现在的普及教育,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很多内容并不是必须的。初期的普及教育,并不需要加入过多的意识形态。一是意识形态的斗争并没有出现,二是与社会并不相符。
定娘听了,试着问三郎道:“三郎,你的年纪也不小了,想没想过什么时候娶亲?”
三郎听了一怔,道:“嫂嫂,我还年轻,事业未成,哪里敢想那些?”
定娘叹了口气,道:“纵然你不想,爹妈也是想的。我给你讲,今天上午,我到爹妈房里问安,他们就想着为你结一门亲事。我说先要问你的意见,爹爹还不高兴呢。”
三郎听了,静静地出神。过了一会才道:“结亲的是什么人家?我认识不认识?”
定娘道:“是邓州附近的一个员外,家里有六七百亩地,在城里开了一间豆腐铺,定境很殷实。他家的女儿一十七岁,正是婚嫁的年纪。”
三郎道:“不知他家女儿是个什么样的人。”
定娘笑道:“现在洛阳城里面,男女若要结亲,都要让双方先见上一面,称作相亲。我们乡下地方,还没有这个习惯,这样很不好的。结亲之后要过上一辈子,不见一面怎么行呢?三郎,我想你跟这位小娘子先见一见,你看看小娘子能不能入了你的眼,小娘子也看看你。若你们两情相悦,那就成了。”
在宋朝的时候,开封、洛阳等大城市已经流行起了相亲,倒跟王宵猎无关。正常情况下,只要媒人不使坏,相亲成功的成功率还是很高的。都是普通人,长相普通,谈吐普通,仪态也普通,普通人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基本上是一见就满意。相亲不同意的人,只要没有特殊的理由,都会被认为奇怪。
三郎听了定娘的话,默默点了点头。
定娘道:“你们要怎么见面,我去想想办法。记住,不要跟爹爹妈妈讲,他们对你,可不象对你大哥。”
三郎苦笑道:“我怎么能跟大哥比?当了几年兵,做到都统,一般人都比不了。”
跟三郎告了别,定娘回到自己的住处。哄睡了孩子,一个人想怎么才能跟三郎跟那个小娘子见面。想来想去,自己要先到州城,跟那家人见了再说。
第二天,定娘托口要到州城处理张驰寄薪俸回来的问题,带着三郎一起到了州城。
住到了宣抚司下的红尘客栈,定娘对三郎道:“耽误你几天进学堂的时间,对不住喽。”
三郎笑道:“嫂嫂是为我好,又有什么对不住的呢。倒是住进这客栈,是以前所不敢想的。”
定娘左右看了看,道:“出来当然要住客栈,有什么奇怪的。”
三郎道:“我们出来,可不敢住这么高等级的客栈。我们住的客栈,都是不管饭的。若要吃饭,要么向店家讨柴打火做饭,要么出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