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世家的天下:魏晋豪门与皇帝的争权之路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军、侍中、中书监,全权掌管朝政。而掰断司马衷手指抢来玉玺的司马威则官拜中书令。
国家换了皇帝,底下人自然需要安抚。
孙秀让所有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和二十岁以上在学的士人都当了官,各郡县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甚至连司马伦、孙秀的奴仆杂役都全部封侯。因为一下子多出太多官员,官帽上佩戴的貂蝉(古代官员的饰物)不够用,只能拿狗尾来充数;铸造侯印的金银不足,索性不用金银,只在木板上刻姓名。时人讥讽为“狗尾续貂”“白板之侯”。
十年前,杨骏大肆封赏公卿时,石崇、何攀曾说:“您开了这样的先河,后世必当效仿,那么几代之后,天下就全都是公侯了!”
杨骏倒台后,司马亮也有模有样地学杨骏封赏群臣,傅咸说:“照您这么封赏,以后谁不盼着国家有政变?”
今天,这些话全都应验了。
接下来说说司马伦称帝后各方的反应,朝廷公卿在兵势的压迫下,一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朝廷以外,那些藩镇重臣,尤其是藩王,则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持观望态度。当时,全国各地有几个颇具实力的藩王。他们分别是——
公元291年被外派到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长沙王司马乂(yi)(司马衷六弟)。外派原因:受胞兄司马玮事件牵连。
公元299年被贾南风外派到冀州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衷十六弟)。外派原因:看不惯贾谧跟司马遹说话没大没小出面制止,得罪了贾氏。
公元299年接替司马肜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yong)(司马孚的孙子,司马衷的堂叔)。
公元300年被司马伦外派到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司马攸的儿子,司马衷的堂弟)。外派原因:他是司马伦称帝的绊脚石。
公元301年被司马伦外派到新野的新野公司马歆(司马骏的儿子,司马衷的堂叔)。
以上五位藩王中,司马乂、司马颖、司马冏都是司马昭的孙子,司马乂和司马颖更是司马炎的儿子。这三位跟皇室血缘最近的王爷,全都是因为得罪权臣被强行赶出朝廷。而另外两位(司马颙、司马歆)跟皇室血缘较远,他们出任外州都督则属于正常任职。
藩王心里头根本不会考虑是效忠于司马衷还是司马伦,他们普遍都有种想法——同样是藩王,凭什么司马伦就能称帝?其中,齐王司马冏对司马伦恨之入骨。
公元301年3月,也就是司马伦称帝的翌月,在洛阳东南的许昌,齐王司马冏以无比复杂的心情盯着眼前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死人名叫王处穆。
不久前,司马冏信誓旦旦地对王处穆说:“你在豫州煽动民变,举兵讨伐司马伦,我暗中支持,事成之后,保你封官授爵!”
王处穆满心欢喜,他按照司马冏的计划举起反叛的旗帜,没几天便聚集了数万人。可如今,他却身首异处了。
他是被司马冏杀死的。
司马冏将王处穆的人头送给司马伦,以示向司马伦效忠。
他当然不是真心的,可他必须牺牲掉自己的棋子,因为他还没有做足准备。这颗人头帮司马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事后,司马伦果然放松了对司马冏的戒备。
4月,司马冏一切准备就绪,果断宣布起兵勤王,同时将讨伐司马伦和孙秀的檄文发往其他各州郡。
说说司马冏这篇勤王檄文,内容为:“逆臣孙秀,蛊惑赵王(司马伦),请诸侯共讨伐之。”首先,他仍然称司马伦为赵王,显而易见是不承认司马伦的皇帝身份。其次,他把矛头指向了孙秀,而非司马伦,那么,他勤王到底勤的是司马衷,还是司马伦呢?怎么说都行。这也算给自己留条后路。总之,司马冏还是很贼的。
在黄河以北,冀州邺城的藩王府邸,一个年轻人端坐在正厅中央,他手里正拿着司马冏发来的勤王檄文反复观瞧。
这年轻人长相俊秀,颜值颇高,再配上一身华服,远远看去异常光彩夺目。然而,倘若近距离观察,则会发现他那双漂亮的眼睛没什么神采,气质上也总觉得差点意思。这人正是司马炎第十六子——时年二十三岁的成都王司马颖。两年前,他因为呵斥贾谧被贾南风外调到了邺城(司马颖受封成都王,但居住在邺城,特别注明以防混淆)。
“这、大概意思嘛……我基本上明白了。不过,我、该干什么?”
不说话还好,可他一开口,磕磕巴巴又词不达意,无论谁都能看出,这人的智商比司马衷好不了太多。
“卢君,我听你的,你帮我拿个主意。”
司马颖口中的卢君名叫卢志,他官任邺城令,正是魏朝时司马家族的重要盟友——名臣卢毓的孙子。
如同前面讲到的司马玮和司马伦一样,脑子不够转就容易受身边人的蛊惑,司马颖同样对自己的心腹卢志言听计从,可司马颖却是幸运的,因为卢志与孙秀、公孙宏、岐盛截然不同,他是个颇有才智、品行又比较端正的人。
卢志当然知道司马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仍尽心尽力地辅佐司马颖,以期将来能把这个半傻子雕琢成器。他答道:“司马伦篡夺社稷不得人心。臣建议殿下举贤任能,起兵讨伐,这是个提高声望的大好机会。”
“好、好!你说得对!”
司马颖火速起兵,不仅动员了邺城所在州——冀州的兵力,更调动了临近的兖州军团。这支声势浩大的军队总计二十万众,从邺城南下,驻军在洛阳东北方约一百八十公里处的朝歌(今河南省鹤壁淇县)。
在邺城更往北,镇守常山的长沙王司马乂紧随其后,充当成都王司马颖的后援。
在黄河以南,镇守新野的新野公司马歆也起兵响应,并迅速跟附近的联军盟主——齐王司马冏会合。
大家可以注意到,从这时候开始,以上四位讨伐司马伦的藩王——司马颖、司马乂、司马冏、司马歆便以黄河为界,分出了南北两派。
也有人接到檄文后表现出首尾两端的态度。
河间王、关中都督司马颙是个墙头草。他先是打算站在司马伦一边,可没两天他听说司马冏的勤王联军声势浩大,又临时改变主意,声称支持司马冏。不过,司马颙屯兵潼关(洛阳以西),既不进也不退,持骑墙观望状。
大体上,勤王联军对洛阳形成了三面围攻之势——北线的司马颖、司马乂进军朝歌;南线的司马冏、司马歆出兵许昌;西线的司马颙则待在潼关刷存在感。
司马伦在皇帝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面临四面楚歌的窘境。而且,他除了要面对战争的直接威胁外,在政治舆论上也处于劣势,连宗室藩王都不承认他这个皇帝,气势上就先矮了一截。狗头军师孙秀想出个馊主意,他以司马冏的名义伪造了一封奏表——“臣司马冏受到当地盗贼袭击,需要朝廷派兵救援。”
孙秀试图把这场战争说成是各地盗贼组成的叛军,以掩盖藩王起兵这个事实。但这根本就是掩耳盗铃,没几天,司马冏亲手写的讨伐孙秀的檄文传到洛阳,孙秀的把戏不攻自破。
现在,司马伦、孙秀必须要面对现实了。
一百一十六天皇帝(齐王、成都王vs赵王)
战争迫在眉睫,司马伦和孙秀在朝廷中央军和禁军中挑来拣去,留下少量军队守卫京都,其余五六万人全部派出城迎敌。
其中,许超(曾试图拯救司马遹,鼓动司马伦剿灭贾南风)等人率三万多士兵北上渡过黄河迎击司马颖;张泓等人率二万多士兵南下迎击司马冏;司马虔(司马伦第三子)率八千士兵为诸军后援。
至于西线的墙头草司马颙,因为暂时没有任何动作,司马伦只好听之任之,实在无暇顾及。
前面说过,司马颖有二十万大军,司马冏的兵力虽没有明确记载,但估算该在十万以上。可司马伦把家底掏个精光也只凑了六万人。
单看这几组数字,任谁都会觉得司马伦疯了,拿六万人打几十万人绝对以卵击石。可实际情况却没这么简单,要知道,司马伦派出去的是朝廷军(包括京畿中央军和皇宫禁军),而司马颖和司马冏麾下大部分都是临时招募的民兵,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司马伦一方也有个大问题,他能凑出这六万人着实不容易,乃是纠合了京都各个禁军营,这些禁军将领多是平级,谁也管不了谁,分别带着几千人各自为战,也没个统一指挥。但话又说回来,司马颖和司马冏这边同样也找不出一个能提得上台面的谋臣良将。总而言之,对即将展开的这场大战,就不要抱过高期待了。
军、侍中、中书监,全权掌管朝政。而掰断司马衷手指抢来玉玺的司马威则官拜中书令。
国家换了皇帝,底下人自然需要安抚。
孙秀让所有十六岁以上的太学生和二十岁以上在学的士人都当了官,各郡县二千石以上的官吏,甚至连司马伦、孙秀的奴仆杂役都全部封侯。因为一下子多出太多官员,官帽上佩戴的貂蝉(古代官员的饰物)不够用,只能拿狗尾来充数;铸造侯印的金银不足,索性不用金银,只在木板上刻姓名。时人讥讽为“狗尾续貂”“白板之侯”。
十年前,杨骏大肆封赏公卿时,石崇、何攀曾说:“您开了这样的先河,后世必当效仿,那么几代之后,天下就全都是公侯了!”
杨骏倒台后,司马亮也有模有样地学杨骏封赏群臣,傅咸说:“照您这么封赏,以后谁不盼着国家有政变?”
今天,这些话全都应验了。
接下来说说司马伦称帝后各方的反应,朝廷公卿在兵势的压迫下,一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朝廷以外,那些藩镇重臣,尤其是藩王,则大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持观望态度。当时,全国各地有几个颇具实力的藩王。他们分别是——
公元291年被外派到常山(今河北省石家庄市)的长沙王司马乂(yi)(司马衷六弟)。外派原因:受胞兄司马玮事件牵连。
公元299年被贾南风外派到冀州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司马衷十六弟)。外派原因:看不惯贾谧跟司马遹说话没大没小出面制止,得罪了贾氏。
公元299年接替司马肜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yong)(司马孚的孙子,司马衷的堂叔)。
公元300年被司马伦外派到许昌的齐王司马冏(司马攸的儿子,司马衷的堂弟)。外派原因:他是司马伦称帝的绊脚石。
公元301年被司马伦外派到新野的新野公司马歆(司马骏的儿子,司马衷的堂叔)。
以上五位藩王中,司马乂、司马颖、司马冏都是司马昭的孙子,司马乂和司马颖更是司马炎的儿子。这三位跟皇室血缘最近的王爷,全都是因为得罪权臣被强行赶出朝廷。而另外两位(司马颙、司马歆)跟皇室血缘较远,他们出任外州都督则属于正常任职。
藩王心里头根本不会考虑是效忠于司马衷还是司马伦,他们普遍都有种想法——同样是藩王,凭什么司马伦就能称帝?其中,齐王司马冏对司马伦恨之入骨。
公元301年3月,也就是司马伦称帝的翌月,在洛阳东南的许昌,齐王司马冏以无比复杂的心情盯着眼前一颗血淋淋的人头。
死人名叫王处穆。
不久前,司马冏信誓旦旦地对王处穆说:“你在豫州煽动民变,举兵讨伐司马伦,我暗中支持,事成之后,保你封官授爵!”
王处穆满心欢喜,他按照司马冏的计划举起反叛的旗帜,没几天便聚集了数万人。可如今,他却身首异处了。
他是被司马冏杀死的。
司马冏将王处穆的人头送给司马伦,以示向司马伦效忠。
他当然不是真心的,可他必须牺牲掉自己的棋子,因为他还没有做足准备。这颗人头帮司马冏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事后,司马伦果然放松了对司马冏的戒备。
4月,司马冏一切准备就绪,果断宣布起兵勤王,同时将讨伐司马伦和孙秀的檄文发往其他各州郡。
说说司马冏这篇勤王檄文,内容为:“逆臣孙秀,蛊惑赵王(司马伦),请诸侯共讨伐之。”首先,他仍然称司马伦为赵王,显而易见是不承认司马伦的皇帝身份。其次,他把矛头指向了孙秀,而非司马伦,那么,他勤王到底勤的是司马衷,还是司马伦呢?怎么说都行。这也算给自己留条后路。总之,司马冏还是很贼的。
在黄河以北,冀州邺城的藩王府邸,一个年轻人端坐在正厅中央,他手里正拿着司马冏发来的勤王檄文反复观瞧。
这年轻人长相俊秀,颜值颇高,再配上一身华服,远远看去异常光彩夺目。然而,倘若近距离观察,则会发现他那双漂亮的眼睛没什么神采,气质上也总觉得差点意思。这人正是司马炎第十六子——时年二十三岁的成都王司马颖。两年前,他因为呵斥贾谧被贾南风外调到了邺城(司马颖受封成都王,但居住在邺城,特别注明以防混淆)。
“这、大概意思嘛……我基本上明白了。不过,我、该干什么?”
不说话还好,可他一开口,磕磕巴巴又词不达意,无论谁都能看出,这人的智商比司马衷好不了太多。
“卢君,我听你的,你帮我拿个主意。”
司马颖口中的卢君名叫卢志,他官任邺城令,正是魏朝时司马家族的重要盟友——名臣卢毓的孙子。
如同前面讲到的司马玮和司马伦一样,脑子不够转就容易受身边人的蛊惑,司马颖同样对自己的心腹卢志言听计从,可司马颖却是幸运的,因为卢志与孙秀、公孙宏、岐盛截然不同,他是个颇有才智、品行又比较端正的人。
卢志当然知道司马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但仍尽心尽力地辅佐司马颖,以期将来能把这个半傻子雕琢成器。他答道:“司马伦篡夺社稷不得人心。臣建议殿下举贤任能,起兵讨伐,这是个提高声望的大好机会。”
“好、好!你说得对!”
司马颖火速起兵,不仅动员了邺城所在州——冀州的兵力,更调动了临近的兖州军团。这支声势浩大的军队总计二十万众,从邺城南下,驻军在洛阳东北方约一百八十公里处的朝歌(今河南省鹤壁淇县)。
在邺城更往北,镇守常山的长沙王司马乂紧随其后,充当成都王司马颖的后援。
在黄河以南,镇守新野的新野公司马歆也起兵响应,并迅速跟附近的联军盟主——齐王司马冏会合。
大家可以注意到,从这时候开始,以上四位讨伐司马伦的藩王——司马颖、司马乂、司马冏、司马歆便以黄河为界,分出了南北两派。
也有人接到檄文后表现出首尾两端的态度。
河间王、关中都督司马颙是个墙头草。他先是打算站在司马伦一边,可没两天他听说司马冏的勤王联军声势浩大,又临时改变主意,声称支持司马冏。不过,司马颙屯兵潼关(洛阳以西),既不进也不退,持骑墙观望状。
大体上,勤王联军对洛阳形成了三面围攻之势——北线的司马颖、司马乂进军朝歌;南线的司马冏、司马歆出兵许昌;西线的司马颙则待在潼关刷存在感。
司马伦在皇帝宝座上屁股还没坐热,就面临四面楚歌的窘境。而且,他除了要面对战争的直接威胁外,在政治舆论上也处于劣势,连宗室藩王都不承认他这个皇帝,气势上就先矮了一截。狗头军师孙秀想出个馊主意,他以司马冏的名义伪造了一封奏表——“臣司马冏受到当地盗贼袭击,需要朝廷派兵救援。”
孙秀试图把这场战争说成是各地盗贼组成的叛军,以掩盖藩王起兵这个事实。但这根本就是掩耳盗铃,没几天,司马冏亲手写的讨伐孙秀的檄文传到洛阳,孙秀的把戏不攻自破。
现在,司马伦、孙秀必须要面对现实了。
一百一十六天皇帝(齐王、成都王vs赵王)
战争迫在眉睫,司马伦和孙秀在朝廷中央军和禁军中挑来拣去,留下少量军队守卫京都,其余五六万人全部派出城迎敌。
其中,许超(曾试图拯救司马遹,鼓动司马伦剿灭贾南风)等人率三万多士兵北上渡过黄河迎击司马颖;张泓等人率二万多士兵南下迎击司马冏;司马虔(司马伦第三子)率八千士兵为诸军后援。
至于西线的墙头草司马颙,因为暂时没有任何动作,司马伦只好听之任之,实在无暇顾及。
前面说过,司马颖有二十万大军,司马冏的兵力虽没有明确记载,但估算该在十万以上。可司马伦把家底掏个精光也只凑了六万人。
单看这几组数字,任谁都会觉得司马伦疯了,拿六万人打几十万人绝对以卵击石。可实际情况却没这么简单,要知道,司马伦派出去的是朝廷军(包括京畿中央军和皇宫禁军),而司马颖和司马冏麾下大部分都是临时招募的民兵,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不过司马伦一方也有个大问题,他能凑出这六万人着实不容易,乃是纠合了京都各个禁军营,这些禁军将领多是平级,谁也管不了谁,分别带着几千人各自为战,也没个统一指挥。但话又说回来,司马颖和司马冏这边同样也找不出一个能提得上台面的谋臣良将。总而言之,对即将展开的这场大战,就不要抱过高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