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愿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果然,这里是群山开的缝儿,来往只有一条盘山路,哪里有出租车,连个牛车都没有。
林李二人不计较车费,司机早瞅准了,有心揽二人生意。坐上车,三谈两谈,谈成了包车游。
包车游既已成交,林李二人看时间还早,李望提议,别急着回城,就在景区附近的村镇转转。
**********
2007年正月初五,中国北方普降大雪。瑞雪兆丰年,可这不是瑞雪,这是一场雪灾。
“破五”要吃饺子,许愿今年怕是吃不到了。
许妈前一晚在准备礼物,初五上午,一家三口要回奶奶家拜年。许愿醒来时,许妈又在整理随身的东西,许爸坐在客厅,握着摇控器,专注地看《动物世界》。
火车票已经买好,下午2:30出发,3:10到达镇上,再转中巴,坐半个小时就到奶奶家。
许愿整装待发。
应该说,许愿大年初一就整装待发。
她今年读大一,就读的大学在这座城市,父母也在这座城市,于是,她只能跟父母一起过年。
这也许愿独立在外过的第一个年,以往的20个年,许愿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过的。
许愿在爷爷奶奶家出生,刚出生那几年,许爸开解放车跑长途,许妈和奶奶把她带大。
后来许爸到现在的城市谋生,许妈也在这里找了工作,许愿太小,也就没带在身边。
许愿读的小学,离奶奶家只有五分钟路程。后来上了初中,要骑自行车往返10公里,许愿开启住校模式,每个周末回奶奶家。等上了高中,学校实行封闭式过得,寄宿生只允许每月回家一次,许愿每个月末,乘半个小时的中巴回奶奶家。
路程上,许愿离父母远,离奶奶近。
感情上,也是如此。
早在几年前,许爸许妈就想接许愿回身边。许家父母前几年苦一些,逐渐的,家境好转,生活稳定,才想起来老家的女儿。
许愿与爷爷奶奶更亲近,就借口上上学方便,放假、过年一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
几年前爷爷去世,父母极力劝说祖孙二人,想接奶奶和许愿回城生活。
但是,老人在那个房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别说去城市生活,换一个房子都不习惯,自然是不肯。
许愿心思纹丝未动,这个时候,她又怎么能丢下奶奶一个人。
终于挨到了2016年,许愿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
大学就在父母所在城市,无论如何推辞不过,许愿算是回了家。
大学里她依旧住校,回家的机会很少。算起来,迄今为止,只有春节这几天,许愿和父母相处最久。
但是,她的心不在这个家。大年三十那天,她给奶奶打了好几个电话。
奶奶耳朵聋,有的电话接通了,有的电话没接通。
接通了电话,也是前言不搭后语,许愿问这,她答那,但是基本信息是齐全了:住在附近的姑姑来,帮忙包了饺子;下午吃饭前,表弟帮忙放了鞭炮;正在和面,准备包接神饺子。
过了大年三十,许愿就数着日子,盼着回奶奶家。
父母早已确定行程,许愿没有提出异议。
与普遍意义上的亲子关系相比,许愿和父母并不“熟”,在她的意识里,只当他们是长辈,她不会在他们面前撒娇,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喜好,更不会对抗、争论。
这种疏离感,从许愿小的时候就在积累,许愿性格中的畏缩和封闭,正来自于此。
都说单亲家庭容易养出偏执性格的孩子,健全家庭也未必成就健全人格。
许愿要带的东西很少:一件毛衣,一条牛仔裤。棉服就身上这一件,足够穿到寒假结束。还有几件棉质的内衣裤,窝成一小团,塞在书包一侧的角落。
带了两本书:一本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一本大学英四级词汇。
她早在母亲收拾东西之前,就把书包收拾妥当,只等大年初五的到来。
母亲做了一锅粥,把大年三十包的饺子从冰箱里拿出来,煮好,凑成大年初五的一顿早饭。
大年初五要吃大年三十包的饺子,这也是北方风俗。
许爸还在看《动物世界》。穿着秋衣秋裤,大大喇喇地卧在沙发榻上。许爸今天要穿的衣服,许妈已经找出来,搭在沙发靠背。
“爸!吃饭了。”
许妈有点不耐烦,盛了一碗粥,墩到桌上:“今天路上肯定堵,误了火车谁也别去了!”
许愿闻言,急忙搁下筷子,跑回自己屋,把书包提出来,规规整整地放在门边。
许妈看她一眼,欲言又止。
今天升温了,天空被温吞吞的云包围,没有太阳。许愿闷声吃饭,饺子和口吞,粥烫得舌尖发木。终于第一个撂下筷子。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气氛凝重,许爸喝粥呼噜声就显得格外响亮,响得许愿心烦。
终于等到许爸吃完,许愿迅速划拉所有碗筷,去厨房刷碗。
许妈感受到许愿带过一阵风,没由来叹口气。
许爸浑然不觉,慢腾腾地穿衣服。
等三人终于提着年货下楼,发现天下起小雪,地上已经积了手掌厚一层。有人家吃早... -->>
果然,这里是群山开的缝儿,来往只有一条盘山路,哪里有出租车,连个牛车都没有。
林李二人不计较车费,司机早瞅准了,有心揽二人生意。坐上车,三谈两谈,谈成了包车游。
包车游既已成交,林李二人看时间还早,李望提议,别急着回城,就在景区附近的村镇转转。
**********
2007年正月初五,中国北方普降大雪。瑞雪兆丰年,可这不是瑞雪,这是一场雪灾。
“破五”要吃饺子,许愿今年怕是吃不到了。
许妈前一晚在准备礼物,初五上午,一家三口要回奶奶家拜年。许愿醒来时,许妈又在整理随身的东西,许爸坐在客厅,握着摇控器,专注地看《动物世界》。
火车票已经买好,下午2:30出发,3:10到达镇上,再转中巴,坐半个小时就到奶奶家。
许愿整装待发。
应该说,许愿大年初一就整装待发。
她今年读大一,就读的大学在这座城市,父母也在这座城市,于是,她只能跟父母一起过年。
这也许愿独立在外过的第一个年,以往的20个年,许愿都是跟爷爷奶奶一起过的。
许愿在爷爷奶奶家出生,刚出生那几年,许爸开解放车跑长途,许妈和奶奶把她带大。
后来许爸到现在的城市谋生,许妈也在这里找了工作,许愿太小,也就没带在身边。
许愿读的小学,离奶奶家只有五分钟路程。后来上了初中,要骑自行车往返10公里,许愿开启住校模式,每个周末回奶奶家。等上了高中,学校实行封闭式过得,寄宿生只允许每月回家一次,许愿每个月末,乘半个小时的中巴回奶奶家。
路程上,许愿离父母远,离奶奶近。
感情上,也是如此。
早在几年前,许爸许妈就想接许愿回身边。许家父母前几年苦一些,逐渐的,家境好转,生活稳定,才想起来老家的女儿。
许愿与爷爷奶奶更亲近,就借口上上学方便,放假、过年一直跟爷爷奶奶在一起。
几年前爷爷去世,父母极力劝说祖孙二人,想接奶奶和许愿回城生活。
但是,老人在那个房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别说去城市生活,换一个房子都不习惯,自然是不肯。
许愿心思纹丝未动,这个时候,她又怎么能丢下奶奶一个人。
终于挨到了2016年,许愿高中毕业,考上了大学。
大学就在父母所在城市,无论如何推辞不过,许愿算是回了家。
大学里她依旧住校,回家的机会很少。算起来,迄今为止,只有春节这几天,许愿和父母相处最久。
但是,她的心不在这个家。大年三十那天,她给奶奶打了好几个电话。
奶奶耳朵聋,有的电话接通了,有的电话没接通。
接通了电话,也是前言不搭后语,许愿问这,她答那,但是基本信息是齐全了:住在附近的姑姑来,帮忙包了饺子;下午吃饭前,表弟帮忙放了鞭炮;正在和面,准备包接神饺子。
过了大年三十,许愿就数着日子,盼着回奶奶家。
父母早已确定行程,许愿没有提出异议。
与普遍意义上的亲子关系相比,许愿和父母并不“熟”,在她的意识里,只当他们是长辈,她不会在他们面前撒娇,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喜好,更不会对抗、争论。
这种疏离感,从许愿小的时候就在积累,许愿性格中的畏缩和封闭,正来自于此。
都说单亲家庭容易养出偏执性格的孩子,健全家庭也未必成就健全人格。
许愿要带的东西很少:一件毛衣,一条牛仔裤。棉服就身上这一件,足够穿到寒假结束。还有几件棉质的内衣裤,窝成一小团,塞在书包一侧的角落。
带了两本书:一本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一本大学英四级词汇。
她早在母亲收拾东西之前,就把书包收拾妥当,只等大年初五的到来。
母亲做了一锅粥,把大年三十包的饺子从冰箱里拿出来,煮好,凑成大年初五的一顿早饭。
大年初五要吃大年三十包的饺子,这也是北方风俗。
许爸还在看《动物世界》。穿着秋衣秋裤,大大喇喇地卧在沙发榻上。许爸今天要穿的衣服,许妈已经找出来,搭在沙发靠背。
“爸!吃饭了。”
许妈有点不耐烦,盛了一碗粥,墩到桌上:“今天路上肯定堵,误了火车谁也别去了!”
许愿闻言,急忙搁下筷子,跑回自己屋,把书包提出来,规规整整地放在门边。
许妈看她一眼,欲言又止。
今天升温了,天空被温吞吞的云包围,没有太阳。许愿闷声吃饭,饺子和口吞,粥烫得舌尖发木。终于第一个撂下筷子。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气氛凝重,许爸喝粥呼噜声就显得格外响亮,响得许愿心烦。
终于等到许爸吃完,许愿迅速划拉所有碗筷,去厨房刷碗。
许妈感受到许愿带过一阵风,没由来叹口气。
许爸浑然不觉,慢腾腾地穿衣服。
等三人终于提着年货下楼,发现天下起小雪,地上已经积了手掌厚一层。有人家吃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