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爱因斯坦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30年,一对在美国拥有亿万资产的兄妹请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学校改革家弗莱克斯纳,请他帮助建立一个新的科学研究所。
弗莱克斯纳发现,实用型的研究所在美国已经够多了,于是,他决定建议创办一个新型的高级研究机构,将各个学科的第一流学者都聘请来。没有计划,没有任务,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一切都听任学者们自己的安排,研究所只负责向各位学者提供足够的经费。
弗莱克斯纳把这个机构定名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就是实际的组织者。
弗莱克斯纳认为,既然拥有足够的经费,就应该让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们摆脱教学、行政、日常生活琐事的操劳,他们应当研究最高级和最普遍的问题。如果能招聘到一流的学者,就不愁没有更多的年轻的杰出学者们慕名而来。
在聘任通知中,弗莱克斯纳反复强调,来研究院的学者享有完全的独立性,研究院是“一个自由港,学者们在这里可以把世界看做是自己的实验室,而无一日三餐之忧”。
1932年1月,有人建议弗莱克斯纳去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纳,因为当时爱因斯坦正在那儿讲学。
弗莱克斯纳有些犹豫:这可是当今物理学界的泰斗,自己能请得动吗?但是,如果请来了爱因斯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名声不就立刻传出去了吗?
弗莱克斯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帕萨迪纳,他详细地向爱因斯坦谈了研究院的宗旨和计划。爱因斯坦听了很感兴趣,但表示每年可能还得在柏林待一段时间。
不久之后,弗莱克斯纳到牛津大学与爱因斯坦会面的时候,再次邀请爱因斯坦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当时,爱因斯坦回德国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他便有了去普林斯顿的意向。1933年后,爱因斯坦已主动与柏林断绝了关系,去普林斯顿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弗莱克斯纳就好像捡到了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金元宝一样,连连问爱因斯坦有什么要求。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不在乎个人的利益,只关心科学。
爱因斯坦提出两个要求:一、普林斯顿研究院要接受他的助手迈耶尔,给他一个正式的职位;二、他的年薪只要3000美元。并说“如果在普林斯顿维持一年生活不需3000美元,还可以再低一些”。
对第一个要求,经过大家商量之后,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可是,面对第二个要求,却让弗莱克斯纳有点为难了。一个堂堂最高研究院里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年薪只要3000美元,这怎么说得过去呢?让不知内情的人知道,难道不会说普林斯顿在虐待爱因斯坦吗?
弗莱克斯纳觉得自己实在担不起这个罪名。他一次又一次向爱因斯坦提议,能否把年薪提高,到最后,他几乎是恳求爱因斯坦了。几经“讨价还价”之后,总算说服爱因斯坦接受了16300美元的年薪。
从伯尔尼专利局开始,爱因斯坦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工作之外的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研究时间。他把研究看成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仅凭研究去拿薪水他总觉得不安。从苏黎世、布拉格到柏林,他讲课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总还是有的。如今到普林斯顿,所有的时间都由他支配,他下意识地觉得有愧,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爱因斯坦对凭纯科学研究领取薪金感到难为情,这种感情也许是无意识的,但对于他而言,又有着内在的深刻理由。他总想干些与基本的研究活动无关的事情作为生活费用的来源。
尽管普林斯顿研究院多次声明该院的科学家有完全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但是,爱因斯坦总不想成为纯粹被社会供养的人,他忘不了一个人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哪怕自己的研究仍然是属于社会的。
1933年10月7日,爱因斯坦从英国登上了一艘去美国的轮船,同行的有妻子伊丽莎、助手迈耶尔博士和秘书艾伦·杜卡斯。
爱因斯坦自己也没想到,他这是在与欧洲永别。朗之万预言般地说了一句后来果被验证的话:“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古老的欧洲,在法西斯主义的阴影中黯(àn)然失色了。罗斯福的“新政”为美国带来了希望,也成为欧洲反法西斯的大后方。去美国,对爱因斯坦来说,已经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科学事业。
普林斯顿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大学城,只有几千人。小城里古风淳朴,阳光灿烂。林荫道上的行人稀稀疏疏,道路两旁星星点点散布着一些一两层楼的小房子。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丛中。每一座房子都像绿色海洋中的一个孤岛。这里似乎闻不到金圆帝国的铜臭,听不见工业巨人的叫嚣。这里就像莱顿小城和苏黎世湖畔、柏林郊外那样娴雅幽静,具有古老欧洲的情趣。
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之后,这个僻静的小城就和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圣地。
我的一句话感受
面对利益,不要孜孜以求,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1930年,一对在美国拥有亿万资产的兄妹请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学校改革家弗莱克斯纳,请他帮助建立一个新的科学研究所。
弗莱克斯纳发现,实用型的研究所在美国已经够多了,于是,他决定建议创办一个新型的高级研究机构,将各个学科的第一流学者都聘请来。没有计划,没有任务,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一切都听任学者们自己的安排,研究所只负责向各位学者提供足够的经费。
弗莱克斯纳把这个机构定名为: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他就是实际的组织者。
弗莱克斯纳认为,既然拥有足够的经费,就应该让世界上最有名的科学家们摆脱教学、行政、日常生活琐事的操劳,他们应当研究最高级和最普遍的问题。如果能招聘到一流的学者,就不愁没有更多的年轻的杰出学者们慕名而来。
在聘任通知中,弗莱克斯纳反复强调,来研究院的学者享有完全的独立性,研究院是“一个自由港,学者们在这里可以把世界看做是自己的实验室,而无一日三餐之忧”。
1932年1月,有人建议弗莱克斯纳去加利福尼亚的帕萨迪纳,因为当时爱因斯坦正在那儿讲学。
弗莱克斯纳有些犹豫:这可是当今物理学界的泰斗,自己能请得动吗?但是,如果请来了爱因斯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名声不就立刻传出去了吗?
弗莱克斯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了帕萨迪纳,他详细地向爱因斯坦谈了研究院的宗旨和计划。爱因斯坦听了很感兴趣,但表示每年可能还得在柏林待一段时间。
不久之后,弗莱克斯纳到牛津大学与爱因斯坦会面的时候,再次邀请爱因斯坦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当时,爱因斯坦回德国的希望已经很渺茫了,他便有了去普林斯顿的意向。1933年后,爱因斯坦已主动与柏林断绝了关系,去普林斯顿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弗莱克斯纳就好像捡到了一个从天上掉下来的金元宝一样,连连问爱因斯坦有什么要求。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不在乎个人的利益,只关心科学。
爱因斯坦提出两个要求:一、普林斯顿研究院要接受他的助手迈耶尔,给他一个正式的职位;二、他的年薪只要3000美元。并说“如果在普林斯顿维持一年生活不需3000美元,还可以再低一些”。
对第一个要求,经过大家商量之后,终于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可是,面对第二个要求,却让弗莱克斯纳有点为难了。一个堂堂最高研究院里的世界著名科学家,年薪只要3000美元,这怎么说得过去呢?让不知内情的人知道,难道不会说普林斯顿在虐待爱因斯坦吗?
弗莱克斯纳觉得自己实在担不起这个罪名。他一次又一次向爱因斯坦提议,能否把年薪提高,到最后,他几乎是恳求爱因斯坦了。几经“讨价还价”之后,总算说服爱因斯坦接受了16300美元的年薪。
从伯尔尼专利局开始,爱因斯坦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工作之外的时间才是属于自己的研究时间。他把研究看成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仅凭研究去拿薪水他总觉得不安。从苏黎世、布拉格到柏林,他讲课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总还是有的。如今到普林斯顿,所有的时间都由他支配,他下意识地觉得有愧,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爱因斯坦对凭纯科学研究领取薪金感到难为情,这种感情也许是无意识的,但对于他而言,又有着内在的深刻理由。他总想干些与基本的研究活动无关的事情作为生活费用的来源。
尽管普林斯顿研究院多次声明该院的科学家有完全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利,但是,爱因斯坦总不想成为纯粹被社会供养的人,他忘不了一个人应对社会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哪怕自己的研究仍然是属于社会的。
1933年10月7日,爱因斯坦从英国登上了一艘去美国的轮船,同行的有妻子伊丽莎、助手迈耶尔博士和秘书艾伦·杜卡斯。
爱因斯坦自己也没想到,他这是在与欧洲永别。朗之万预言般地说了一句后来果被验证的话:“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
古老的欧洲,在法西斯主义的阴影中黯(àn)然失色了。罗斯福的“新政”为美国带来了希望,也成为欧洲反法西斯的大后方。去美国,对爱因斯坦来说,已经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了。
我的作文素材
爱因斯坦最放不下的就是自己的科学事业。
普林斯顿是美国东部的一个大学城,只有几千人。小城里古风淳朴,阳光灿烂。林荫道上的行人稀稀疏疏,道路两旁星星点点散布着一些一两层楼的小房子。红色的屋顶,白色的墙,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树木丛中。每一座房子都像绿色海洋中的一个孤岛。这里似乎闻不到金圆帝国的铜臭,听不见工业巨人的叫嚣。这里就像莱顿小城和苏黎世湖畔、柏林郊外那样娴雅幽静,具有古老欧洲的情趣。
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之后,这个僻静的小城就和一个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了一起,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圣地。
我的一句话感受
面对利益,不要孜孜以求,要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