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血海孤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永仁1936年离开上海前往意大利,之后再从意大利赶往德国。到今天,他已经是四年未见上海。对中央海军军官而言,福州是第一故乡,上海和南京算是第二故乡。近乡情怯,天刚蒙蒙亮,他便点燃香烟站在舷窗前看外面的风景。
最先入目的自然是杨树浦美商发电场的大烟囱,它几乎成了上海除灯塔之外的第二航标,熟悉上海的人看到这根大烟囱知道自己到了上海;之后才是吴淞口炮台的日本膏药旗,就那么在北风里刺目的飘着,昭示着整个炮台已经易主;再往下,是残缺炮台下持枪站立的矮个子日本兵,白晃晃刺刀的高度远远超过了他的身高,难怪长官会说打白刃战要三个国.军才能拼一个日本兵,建议国.军改用镀铅三棱刺。
刘永仁盯着日本兵的刺刀发呆,可江面上并不安静,除了进出黄浦江的船只,江面上还有横冲直撞的小汽艇,这些汽艇挂的并不是日本旗,而是北洋的五色旗,但和五色旗不同之处在于五色里白色那条写着‘和平建国’四个大黑字,字上面应该是一团火,可远看上去就像一坨屎,不过颜色红了些。除了五色旗,还有些汽艇挂的是不知来历的杏黄八卦旗,原先的青天白日旗一面也不见。
面对江上这些小艇,与其他外籍船只一样,山东号的汽笛只是徐鸣,希望它们能让开通道。可这些汽艇却围在一艘木帆船,持着枪士兵将船上的人赶出来押至汽艇。刘永仁脊背上当即冒汗,他庆幸自己改了方案,没有听薛奎光的随便拦条渔船就进黄埔江。
江面上的纠葛阻碍着整条航道的通畅,马路堵车一般吴淞口内外很快泊满了商船。直到帆船被汽船拖延,最前头的船只才被准许起航驶入黄浦江。轮机启动船身震动的瞬间,刘永仁松了口气,他开始觉得之前那位领舱员有些危言耸听:日本人并没有登船检查。
吴淞口之后的每一处景物都是刘永仁所熟悉的,但除了吴淞口附近的景观,从美租界开始到苏州河为止,这一段繁华市区似乎只剩下杨树浦发电场大楼和烟囱还存在,连甍接栋的码头、鳞次栉比的工厂,全不是早前的模样。有的,仅仅是没有屋顶敞露出内墙的空壳,还有就是被积雪覆盖的残垣断瓦。
“长官,这里是美租界吧。”刘永仁颇为吃惊的打量着租界,陈在和也起来了,他来过上海,可却没有见过这样的美租界。
“是。那年国.军就在这里和日军大战。”刘永仁答了一句,他又看了看李孔荣,他睡着了,呼吸无比平稳。如果长官知道他回上海了他会怎么想?刘永仁脑子里忽然跳出这个问题。
“呜——!”一艘悬挂着日本国旗的商船迎面驶近,船上的日本人拿着望远镜看过来,初升的朝阳照在镜子上反光极为刺目。刘永仁不注意这些,他看见了阳光普照中的黄浦滩,看到了正在击钟报时的海关大楼,码头依旧、号子依旧、力夫依旧,黄包车依旧、印度阿三依旧……。随着山东号再次鸣笛转向,他的目光最终落到了远处的和平女神像上,她背着黄浦江站立在高台上,阳光晒在她高展的双翅上,她的右手抚着膝下的痛苦的生灵,似乎在宣告世界终将和平。
‘砰砰……’舱门的敲击声打断刘永仁的遐思,开门是一个英国人,他递过一份电报道:“先生,这是您的朋友发给你的。”
“我的朋友?”刘永仁若有所思,他不清楚还有谁知道自己在这,看来U-38通知了司令部。
“船长请您还有伤员马上前往右舷前甲板,他已经安排了一条小船送您进入租界。”来人转告着布隆契的话,说罢他又让开身后,他后面站着两个中国人,他们拿着一副担架。“我们的人可以帮忙。趁着日本人登船检查之前。”
“日本人会登船检查吗?”刘永仁马上示意担架进来,他和陈在和把李孔荣抬上担架。
“是的。如果吴淞没有检查,那就将在江对岸的浦东码头检查。”来人说道。“先生,船长让我转告您,他在此之前不知您的身份,所以通知了租界报馆说船上有奉天号的幸存者……”
“他通知了报馆?!”刘永仁大吃一惊。这时他才想起船过苏州河为何那些载有洋人的小筏子会追着山东号了,原来那些人是报馆记者。记者如果知道了,那日本人肯定也知道。他背上又开始冒出冷汗。
“是的。”来人显然知道一些内情,他的语气不无歉意。“我将护送您上岸,警务处长帮办亨利·史密斯先生正在岸上等候您。”
“这样会引起日本人的注意。”两个华人正用担架把李孔荣抬出去,刘永仁和英国人走担架前头,陈在和走在担架后面。
“可这样最少能摆脱日本人的检查。”英国人道。“我相信他们很快会来。”
英国人说的很快几乎是立刻,刘永仁等人下到右舷甲板时,两艘悬挂着旭日海军旗的日本汽艇就出现了,它们驱散了追逐着山东号的记者小筏子,又用生硬的英语要求山东号跟随它航行。刘永仁脸色开始发黑,他什么都想到了,却没想到船长会通知报馆记者。
船驶到黄浦滩尽头时终于靠岸停下了,不明所以的四等舱乘客卷起铺盖、带着家什笼箱跑出统舱涌向甲板,嘈杂声中,他们手上高举着防疫说明书,希望能早些下船。可一等舱的乘客没有下船日本人反倒上来了。布隆契船长站在左舷迎着这些矮个子日本人,身后站着那些从潜艇上船的女人和孩子。
刘永仁看到了谢久子,她似乎会日语,正在和上船的日军交涉。很快,这些人被日本兵带下船,坐上日本人来时的汽艇准备离开,但日本人并未全走,他们还留下一些人询问和检疫。
“真是感谢上帝。”英... -->>
刘永仁1936年离开上海前往意大利,之后再从意大利赶往德国。到今天,他已经是四年未见上海。对中央海军军官而言,福州是第一故乡,上海和南京算是第二故乡。近乡情怯,天刚蒙蒙亮,他便点燃香烟站在舷窗前看外面的风景。
最先入目的自然是杨树浦美商发电场的大烟囱,它几乎成了上海除灯塔之外的第二航标,熟悉上海的人看到这根大烟囱知道自己到了上海;之后才是吴淞口炮台的日本膏药旗,就那么在北风里刺目的飘着,昭示着整个炮台已经易主;再往下,是残缺炮台下持枪站立的矮个子日本兵,白晃晃刺刀的高度远远超过了他的身高,难怪长官会说打白刃战要三个国.军才能拼一个日本兵,建议国.军改用镀铅三棱刺。
刘永仁盯着日本兵的刺刀发呆,可江面上并不安静,除了进出黄浦江的船只,江面上还有横冲直撞的小汽艇,这些汽艇挂的并不是日本旗,而是北洋的五色旗,但和五色旗不同之处在于五色里白色那条写着‘和平建国’四个大黑字,字上面应该是一团火,可远看上去就像一坨屎,不过颜色红了些。除了五色旗,还有些汽艇挂的是不知来历的杏黄八卦旗,原先的青天白日旗一面也不见。
面对江上这些小艇,与其他外籍船只一样,山东号的汽笛只是徐鸣,希望它们能让开通道。可这些汽艇却围在一艘木帆船,持着枪士兵将船上的人赶出来押至汽艇。刘永仁脊背上当即冒汗,他庆幸自己改了方案,没有听薛奎光的随便拦条渔船就进黄埔江。
江面上的纠葛阻碍着整条航道的通畅,马路堵车一般吴淞口内外很快泊满了商船。直到帆船被汽船拖延,最前头的船只才被准许起航驶入黄浦江。轮机启动船身震动的瞬间,刘永仁松了口气,他开始觉得之前那位领舱员有些危言耸听:日本人并没有登船检查。
吴淞口之后的每一处景物都是刘永仁所熟悉的,但除了吴淞口附近的景观,从美租界开始到苏州河为止,这一段繁华市区似乎只剩下杨树浦发电场大楼和烟囱还存在,连甍接栋的码头、鳞次栉比的工厂,全不是早前的模样。有的,仅仅是没有屋顶敞露出内墙的空壳,还有就是被积雪覆盖的残垣断瓦。
“长官,这里是美租界吧。”刘永仁颇为吃惊的打量着租界,陈在和也起来了,他来过上海,可却没有见过这样的美租界。
“是。那年国.军就在这里和日军大战。”刘永仁答了一句,他又看了看李孔荣,他睡着了,呼吸无比平稳。如果长官知道他回上海了他会怎么想?刘永仁脑子里忽然跳出这个问题。
“呜——!”一艘悬挂着日本国旗的商船迎面驶近,船上的日本人拿着望远镜看过来,初升的朝阳照在镜子上反光极为刺目。刘永仁不注意这些,他看见了阳光普照中的黄浦滩,看到了正在击钟报时的海关大楼,码头依旧、号子依旧、力夫依旧,黄包车依旧、印度阿三依旧……。随着山东号再次鸣笛转向,他的目光最终落到了远处的和平女神像上,她背着黄浦江站立在高台上,阳光晒在她高展的双翅上,她的右手抚着膝下的痛苦的生灵,似乎在宣告世界终将和平。
‘砰砰……’舱门的敲击声打断刘永仁的遐思,开门是一个英国人,他递过一份电报道:“先生,这是您的朋友发给你的。”
“我的朋友?”刘永仁若有所思,他不清楚还有谁知道自己在这,看来U-38通知了司令部。
“船长请您还有伤员马上前往右舷前甲板,他已经安排了一条小船送您进入租界。”来人转告着布隆契的话,说罢他又让开身后,他后面站着两个中国人,他们拿着一副担架。“我们的人可以帮忙。趁着日本人登船检查之前。”
“日本人会登船检查吗?”刘永仁马上示意担架进来,他和陈在和把李孔荣抬上担架。
“是的。如果吴淞没有检查,那就将在江对岸的浦东码头检查。”来人说道。“先生,船长让我转告您,他在此之前不知您的身份,所以通知了租界报馆说船上有奉天号的幸存者……”
“他通知了报馆?!”刘永仁大吃一惊。这时他才想起船过苏州河为何那些载有洋人的小筏子会追着山东号了,原来那些人是报馆记者。记者如果知道了,那日本人肯定也知道。他背上又开始冒出冷汗。
“是的。”来人显然知道一些内情,他的语气不无歉意。“我将护送您上岸,警务处长帮办亨利·史密斯先生正在岸上等候您。”
“这样会引起日本人的注意。”两个华人正用担架把李孔荣抬出去,刘永仁和英国人走担架前头,陈在和走在担架后面。
“可这样最少能摆脱日本人的检查。”英国人道。“我相信他们很快会来。”
英国人说的很快几乎是立刻,刘永仁等人下到右舷甲板时,两艘悬挂着旭日海军旗的日本汽艇就出现了,它们驱散了追逐着山东号的记者小筏子,又用生硬的英语要求山东号跟随它航行。刘永仁脸色开始发黑,他什么都想到了,却没想到船长会通知报馆记者。
船驶到黄浦滩尽头时终于靠岸停下了,不明所以的四等舱乘客卷起铺盖、带着家什笼箱跑出统舱涌向甲板,嘈杂声中,他们手上高举着防疫说明书,希望能早些下船。可一等舱的乘客没有下船日本人反倒上来了。布隆契船长站在左舷迎着这些矮个子日本人,身后站着那些从潜艇上船的女人和孩子。
刘永仁看到了谢久子,她似乎会日语,正在和上船的日军交涉。很快,这些人被日本兵带下船,坐上日本人来时的汽艇准备离开,但日本人并未全走,他们还留下一些人询问和检疫。
“真是感谢上帝。”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