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墨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京的深秋,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清晨,空气中的凉意已有些刺骨,薄薄的雾霭弥漫在空中,散布于整个城市之间。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是偶尔可以见到几个早起晨练的人,在街上跑步、打拳。。
城市西北方向的一处四合院中,传来了咿咿呀呀的吊嗓之声,声音清亮婉转、很是悦耳。不一会儿,一段悠扬的四平调唱腔从院墙中倾斜而出,在这一片居民区飘荡。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
院墙背后的巷子中,两个大妈正拎着菜篮便甩手便路过院墙,听到这一段驻足侧耳。
“老肖啊!你还真别说,辰非这孩子的梅派唱腔这会还真是成型了。”说话的是个身材微胖的大妈,身着灰色薄棉袄,头发花白,看样子有五十多岁了。
身旁的另一位,个子很高,身形消瘦,听着唱段细细地咂么着:“可不是嘛,他王婶您听听这转调,活脱儿一个小梅兰芳啊。还是人家小吴和小刘会**,楞把这孩子给教出来了。”
俩大妈一路走,一路就开始议论教子育儿的心得体会。北京人本来就健谈,她们又退休在家本就无事,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都在一块活动,话题宽泛得没边。
且不说二位大妈感叹人家孩子教的好,这院墙中几个段子唱罢,便传来了一声吆喝。
“辰非,今儿的功课做完,就去把早饭买回来。钱和粮票都在桌上,快去快回。”
“哎!”答应的声音回得脆生生,一阵悉悉索索之后,院里响起一溜儿小跑的脚步声。只听吱扭一声,院门开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脚跨出了门槛。
这孩子长得很是端正,双眉眉峰英挺、鼻梁直括。眼睛虽说不大,但格外有神,瞳仁很大,眼白处泛出淡淡的蓝色。双唇唇形很是分明,脸圆圆的,皮肤白净,带着一副稚气未脱的纯真和稚气。
只见他左手拿着个铁壳暖瓶,右手紧紧攥着几张毛票和粮票。每天早上,他练功之后都会去巷口卖豆浆的王大爷那里,把全家的早饭买回来。一暖瓶豆浆、六根油条,便是一家人的早餐。粮票是紧缺物资,所以每次他拿着粮票的时候,都会格外小心。
他反手将院门轻轻掩上,跑下三级台阶,向着王大爷的摊子连蹦带跳地跑了过去。
王大爷家的豆浆磨得又细又浓,一家人都很爱喝。每次他来打豆浆的时候,好心的大爷都会多给他盛一勺。这孩子伶俐懂事,唱戏又好听,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很喜欢他。有时几个人在外边碰到他,还会拉住他来上几句。他也不扭捏,可也不多唱,每次表演个十句八句,总能讨到不少叫好的彩头。所以每次他出来买东西,带回去的东西一向分量十足。
见他跑过来,正在摊子上忙碌的王大爷笑着招呼道:“辰非啊!又来打豆浆啊。来,暖瓶给大爷。”说完便伸手接过孩子手上的暖壶,将一个漏斗放在瓶口,操起白铁皮勺子就向大锅里舀豆浆,帮他灌进暖壶。
王大爷的儿媳妇正在一边炸油条,这会也笑着逗他说:“小辰非,今儿个给我们再来几句吧!阿姨给你炸根大点的油条,怎么样?”
吴辰非大方地笑笑:“行!”说完清了清嗓子,张嘴就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人马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命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你带兵正往西行。”
唱到这,小辰非调皮地眨了眨眼睛:“今儿个就唱这几句吧。”
摊上几个正在吃早饭的人来了兴致,也跟着逗他说道:“哎哟,小辰非,你这唱青衣花旦的,怎么今儿改老生了?”
吴辰非做了个鬼脸:“每天吃米饭,总有腻的时候啊!换个包子、馒头什么的,才有胃口。天天唱青衣,你们听不腻,我唱也唱腻了呀。”
众人哄堂大笑,这孩子不愧是学戏的,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将来定能成器。
“你这孩子真会说话,你等着,阿姨这就给你炸新鲜的油条。”说完,王大爷的儿媳妇便从摆好的面团中铺出厚厚一条,刀切的分量也比平时多了不少。不一会,几根分量明显比旁人粗重的油条就用纸包好、系上细绳、递到吴辰非的手上。
“谢谢卢阿姨!谢谢王大爷!”吴辰非将手上皱巴巴的纸币和粮票递了上去,接过暖瓶和油条,笑眯眯地道过谢,转身向自己小院走回去。
... -->>
北京的深秋,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清晨,空气中的凉意已有些刺骨,薄薄的雾霭弥漫在空中,散布于整个城市之间。街道上行人稀少,只是偶尔可以见到几个早起晨练的人,在街上跑步、打拳。。
城市西北方向的一处四合院中,传来了咿咿呀呀的吊嗓之声,声音清亮婉转、很是悦耳。不一会儿,一段悠扬的四平调唱腔从院墙中倾斜而出,在这一片居民区飘荡。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皓月当空,恰便似嫦娥离月宫,奴似嫦娥离月宫。”
院墙背后的巷子中,两个大妈正拎着菜篮便甩手便路过院墙,听到这一段驻足侧耳。
“老肖啊!你还真别说,辰非这孩子的梅派唱腔这会还真是成型了。”说话的是个身材微胖的大妈,身着灰色薄棉袄,头发花白,看样子有五十多岁了。
身旁的另一位,个子很高,身形消瘦,听着唱段细细地咂么着:“可不是嘛,他王婶您听听这转调,活脱儿一个小梅兰芳啊。还是人家小吴和小刘会**,楞把这孩子给教出来了。”
俩大妈一路走,一路就开始议论教子育儿的心得体会。北京人本来就健谈,她们又退休在家本就无事,每天从早晨到晚上都在一块活动,话题宽泛得没边。
且不说二位大妈感叹人家孩子教的好,这院墙中几个段子唱罢,便传来了一声吆喝。
“辰非,今儿的功课做完,就去把早饭买回来。钱和粮票都在桌上,快去快回。”
“哎!”答应的声音回得脆生生,一阵悉悉索索之后,院里响起一溜儿小跑的脚步声。只听吱扭一声,院门开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脚跨出了门槛。
这孩子长得很是端正,双眉眉峰英挺、鼻梁直括。眼睛虽说不大,但格外有神,瞳仁很大,眼白处泛出淡淡的蓝色。双唇唇形很是分明,脸圆圆的,皮肤白净,带着一副稚气未脱的纯真和稚气。
只见他左手拿着个铁壳暖瓶,右手紧紧攥着几张毛票和粮票。每天早上,他练功之后都会去巷口卖豆浆的王大爷那里,把全家的早饭买回来。一暖瓶豆浆、六根油条,便是一家人的早餐。粮票是紧缺物资,所以每次他拿着粮票的时候,都会格外小心。
他反手将院门轻轻掩上,跑下三级台阶,向着王大爷的摊子连蹦带跳地跑了过去。
王大爷家的豆浆磨得又细又浓,一家人都很爱喝。每次他来打豆浆的时候,好心的大爷都会多给他盛一勺。这孩子伶俐懂事,唱戏又好听,周围的街坊邻居都很喜欢他。有时几个人在外边碰到他,还会拉住他来上几句。他也不扭捏,可也不多唱,每次表演个十句八句,总能讨到不少叫好的彩头。所以每次他出来买东西,带回去的东西一向分量十足。
见他跑过来,正在摊子上忙碌的王大爷笑着招呼道:“辰非啊!又来打豆浆啊。来,暖瓶给大爷。”说完便伸手接过孩子手上的暖壶,将一个漏斗放在瓶口,操起白铁皮勺子就向大锅里舀豆浆,帮他灌进暖壶。
王大爷的儿媳妇正在一边炸油条,这会也笑着逗他说:“小辰非,今儿个给我们再来几句吧!阿姨给你炸根大点的油条,怎么样?”
吴辰非大方地笑笑:“行!”说完清了清嗓子,张嘴就来:“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人马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我也曾命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你带兵正往西行。”
唱到这,小辰非调皮地眨了眨眼睛:“今儿个就唱这几句吧。”
摊上几个正在吃早饭的人来了兴致,也跟着逗他说道:“哎哟,小辰非,你这唱青衣花旦的,怎么今儿改老生了?”
吴辰非做了个鬼脸:“每天吃米饭,总有腻的时候啊!换个包子、馒头什么的,才有胃口。天天唱青衣,你们听不腻,我唱也唱腻了呀。”
众人哄堂大笑,这孩子不愧是学戏的,口齿伶俐、思维敏捷,将来定能成器。
“你这孩子真会说话,你等着,阿姨这就给你炸新鲜的油条。”说完,王大爷的儿媳妇便从摆好的面团中铺出厚厚一条,刀切的分量也比平时多了不少。不一会,几根分量明显比旁人粗重的油条就用纸包好、系上细绳、递到吴辰非的手上。
“谢谢卢阿姨!谢谢王大爷!”吴辰非将手上皱巴巴的纸币和粮票递了上去,接过暖瓶和油条,笑眯眯地道过谢,转身向自己小院走回去。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