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大哉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此后的仕途之路也令后者艳羡不已。
万历四十四年高中进士之后,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在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在任上,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现在的洪承畴,是陕西布政使参政,从三品。再向上一步,就是布政使和按察使,可以算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了。
而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孙传庭初授永城知县。天启初年进入京城任职,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正五品的稽勋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直到现在,仍然在山西代州镇武卫老家闲居。
洪承畴的品级和资历倒是足够,权谋以及办事能力也是可堪托付。可此人杀戮太重,容易招致人怨。若是在乱世,洪承畴的确是一把锐利的刀锋,也足以震慑宵小。
可现在的陕西,在朝廷数百万的银子使出去之后,已经从乱象丛生变为基本安乐的景象。这番景象,犹如农村的黎明,虽然与繁华富足根本毫不沾边,可苦难中暂时的宁静也是弥足珍贵。
若是血腥气息过于浓厚,不仅打乱了眼前的宁静,或许也会唤醒埋藏人们心底的野性。这对目前陕西的赈灾,绝对不是好消息。
孙传庭行事倒是不温不火,谋略也是足够。可他卸任吏部稽勋郎中时的品级,只有正五品,在地方上只相当于卫所千户,或宣府同知。升一级的话,也不过是宣慰副使或宣抚。此等品级,主持一省方面,的确有些勉为其难。
皇帝陛下倒是可以不次拔擢,连升个三五级那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相信孙传庭本人,也不负皇帝陛下的委任。可如此一来,君臣两人之间倒是相得,如何服众、如何让那些地方官吏服从孙传庭的指挥,就会成为最大的难题。高压之下他们倒是绝对不敢明着抗拒,可阳奉阴违却最是毁人不倦。况且孙传庭高中进士之后,只任过永城知县,然后就一直在京城任职,地方任职的履历和经验也着实有些欠缺。
首先要表明的是,虽然皇帝陛下心里知道,那一世的洪承畴某些事情做的不是地道,可皇帝陛下并没有任何迁怒的意图。
不仅是洪承畴一人,像什么三桂、精忠、思明和大寿之类犯了错误的人员,他都不会歧视,若有机会,而他们也证明自己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皇帝陛下是不吝朝廷名器的。
“错不在臣下,皆在朕宫”,罪己诏中的话并非虚词,所有的问题都由大明王朝皇帝陛下一人承担。
只要是尚有一丝机会,很少有人愿意出卖自己的国家。还是那个问题,大明王朝分崩离析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王朝不再给治下的子民带来荣耀,也不再有能力保护治下的子民免受本族及外族欺凌,朱氏皇家才被抛弃。
皇帝陛下觉得,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自身寻找问题,才能不去怨天尤人,也才能看到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因此,皇帝陛下在考虑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两个人选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的。
此后的仕途之路也令后者艳羡不已。
万历四十四年高中进士之后,洪承畴初授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在刑部任事六年。在天启二年(1622年)擢升浙江提学佥事,在任上,以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为朝廷所器重,两年后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现在的洪承畴,是陕西布政使参政,从三品。再向上一步,就是布政使和按察使,可以算是独当一面的方面大员了。
而在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后,孙传庭初授永城知县。天启初年进入京城任职,为吏部验封主事,再升至正五品的稽勋郎中。两年后因不满魏忠贤专政,弃官回乡。直到现在,仍然在山西代州镇武卫老家闲居。
洪承畴的品级和资历倒是足够,权谋以及办事能力也是可堪托付。可此人杀戮太重,容易招致人怨。若是在乱世,洪承畴的确是一把锐利的刀锋,也足以震慑宵小。
可现在的陕西,在朝廷数百万的银子使出去之后,已经从乱象丛生变为基本安乐的景象。这番景象,犹如农村的黎明,虽然与繁华富足根本毫不沾边,可苦难中暂时的宁静也是弥足珍贵。
若是血腥气息过于浓厚,不仅打乱了眼前的宁静,或许也会唤醒埋藏人们心底的野性。这对目前陕西的赈灾,绝对不是好消息。
孙传庭行事倒是不温不火,谋略也是足够。可他卸任吏部稽勋郎中时的品级,只有正五品,在地方上只相当于卫所千户,或宣府同知。升一级的话,也不过是宣慰副使或宣抚。此等品级,主持一省方面,的确有些勉为其难。
皇帝陛下倒是可以不次拔擢,连升个三五级那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相信孙传庭本人,也不负皇帝陛下的委任。可如此一来,君臣两人之间倒是相得,如何服众、如何让那些地方官吏服从孙传庭的指挥,就会成为最大的难题。高压之下他们倒是绝对不敢明着抗拒,可阳奉阴违却最是毁人不倦。况且孙传庭高中进士之后,只任过永城知县,然后就一直在京城任职,地方任职的履历和经验也着实有些欠缺。
首先要表明的是,虽然皇帝陛下心里知道,那一世的洪承畴某些事情做的不是地道,可皇帝陛下并没有任何迁怒的意图。
不仅是洪承畴一人,像什么三桂、精忠、思明和大寿之类犯了错误的人员,他都不会歧视,若有机会,而他们也证明自己能够承担一定的责任,皇帝陛下是不吝朝廷名器的。
“错不在臣下,皆在朕宫”,罪己诏中的话并非虚词,所有的问题都由大明王朝皇帝陛下一人承担。
只要是尚有一丝机会,很少有人愿意出卖自己的国家。还是那个问题,大明王朝分崩离析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王朝不再给治下的子民带来荣耀,也不再有能力保护治下的子民免受本族及外族欺凌,朱氏皇家才被抛弃。
皇帝陛下觉得,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
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自身寻找问题,才能不去怨天尤人,也才能看到问题的本源和实质。
因此,皇帝陛下在考虑洪承畴和孙传庭这两个人选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先入为主的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