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 但不能放空船回去,因此这些海商们在采购货物。
看到灾民可怜,加上船多。采购的商货数量大,海商们有意地让灾民用工代赈方式,让他们帮忙。或替其运输,或替其做其他的杂事。然后支付一些薪水。
两相配合,涌过来的灾民虽多,也就安定下来了。
不过这样一来,船上的水手与灾民也时常打交道了,有时候互相说说话,特别对遥远的海外,这些灾民也好奇,便再三的询问。于是渐渐便得知海外还有一片乐土。
至于家中有一些耕地的百姓不会动心。大灾嘛,早晚得过去的,况且从夏天开始,也渐渐落雨了。当然,灾情却在持续着,毕竟这时候落雨,秋收也泡汤了。只能熬到秋天,回去抢种一季冬小麦,直到明年夏天,他们才会有生机。但有了生机。何必去海外?
虽然他们也感谢这些海商的义举。
不过这些灾民中还有许多贫困百姓,没有灾情,他们生活照样贫困。
这些人便动了心。然后央求。
海商们不敢做主,这里是河北京畿东路,国家的重心所在,非是在福建路,若是大规模迁徙百姓,会很麻烦的。但耐不住央请的百姓多,便找到大苏商议。
大苏也不敢做主,但他不能说我不同意,若是让这几十万灾民恨上自己。那会很悲催的。于是说,我上报朝廷吧。
赵顼看到奏折。也感到为难。
在他未登基前,王巨刻意就说过。宋朝危机很多,但最大的危机便是人口危机。天宝初三百万户那不能算,因为许多地方还未统一呢。到了太平兴国五年,那时河东路收回,宋朝也发展了二十年时光,户数达到了六百几十万户。到了赵顼即位时,仅是统计在户册上的户数就达到了一千四百余万户。在史上,到了元佑元年,仅过了二十三年光景,户数就激增到了一千七百九十多万户。如果没有王巨的迁徙,仅是向南方迁徙,以及郑白渠带来的粮食增产,还有提前对江东圩的重视,那么在这个时空,可能到了元佑年间,户数能激增到一千八百五十万户以上。
当然,赵顼也知道人口在迅速增加着。
但迁徙到海外……这个真甘心么?
不过适度的迁徙确实有很多好处,一是给这些百姓一份生机,毕竟多是贫困户,但在海外,却不存在任何土地问题。王巨教导得也好,这些海商确实做得不错,那些海外迁民的信,他也看了,看上去一个个生活比原来的更好。
二是解决了部分土地压力,减轻了兼并的恶化。
于是思来想去,便写了诏书,询问王巨。
大家不懂啊,只好问王巨了。
然而没有想到王巨却上了一篇长篇大论。
奏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说灾害。唐太宗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一个好的君臣皆重视百姓之,如刘备,他从新野撤离,还不忘带着百姓,那怕这些百姓拖累了他撤离的速度。正是这个以人为本,以百姓为本,才使得刘备后者居上,成就了一番伟业。若不是他的对手太过强大,说不定都能恢复汉室江山。然后唐太宗说,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才成了千古一帝。
一个不重视百姓的君王肯定不是好君王,一个不重视百姓的大臣肯定不是好大臣。
别听文彦博什么与士大夫治天下,而非与百姓治天下。一旦这个理论成为国策,那么宋朝必然象秦朝那样,二世必亡。
因此这个大灾当前,孰是能臣,孰是奸臣,一下子就甄别出来了。全心全意在救灾百姓的大臣,而让国家安定,这些大臣可以说个个都是忠臣良臣。而借这个大灾,不是想着如何救灾百姓,而是想着如何利用这个大灾打压政敌,这些臣子少用为妙。
并且王巨着重地说了一句,多少灾民?
这是以百万为单位计算的灾民数量,一旦动荡,国还会是国吗?
而且王巨非是变法派,最少与王安石很不对头,所以说话有一定的权威。
赵顼看到这里,他有些醒悟。
然后致命的杀着便来了。
王巨也不否认,天灾到来了,大家当然警戒反省一下,以便做得更好。
不过上天无情,未必与人事有关。
至于干旱涝灾地震的原理,他在新著书中有了一些解释。
王巨在张载家乡横渠招收了五十名聪明伶俐的学生,教导他们数学,实际就是数理化。
在他们帮助下,王巨终于完成了下一卷的数学书,说卷不妥了,准确地说分成了几十卷,好几部,数学分成了代数与几何两部分,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水平,这很了不起了。
另外还有物理化学这一部分,但最头痛的就是这一部分内容。
然后到了地理这一部分,包括大地是圆的,以太阳为中心在转动,所以产生了四季。以及一部分地质学内容,包括暴风旱涝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原理。
除了这四部书籍外,还有几十部书籍,那便是王巨从大食那边弄来的西方学说性的书籍,派人翻译过来。
这些书还没有出版,皆是手抄本。
王巨也在派人研发铜活字与排版技术,一旦这两项技术成熟,书籍印刷成本会大幅度下降,那么这些书籍就可以正式印刷了。
那时王巨还会从西方那边弄来一些它们的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印刷,以便让大家借鉴大陆另一侧的各种政治制度以及历史变迁带来的启发。
现在将这些书籍献上来,是证明不是他空想的,另一侧也有一些学者,在这些“小道”上,提出了类似的学说,只不过仍达不上王巨的高度。
眼下还不能证明大地一定就是圆的,但在王巨这个学说支持下,海客们真的在遥远的南方找到另一片大陆,也如同王巨所说的那样,季节恰恰相反。
这便是最有力的证据。
赵顼翻着这些“小道”书,王巨也说了它是小道,但赵顼有些苦笑。
当真它是小道吗?(未完待续)
p; 但不能放空船回去,因此这些海商们在采购货物。
看到灾民可怜,加上船多。采购的商货数量大,海商们有意地让灾民用工代赈方式,让他们帮忙。或替其运输,或替其做其他的杂事。然后支付一些薪水。
两相配合,涌过来的灾民虽多,也就安定下来了。
不过这样一来,船上的水手与灾民也时常打交道了,有时候互相说说话,特别对遥远的海外,这些灾民也好奇,便再三的询问。于是渐渐便得知海外还有一片乐土。
至于家中有一些耕地的百姓不会动心。大灾嘛,早晚得过去的,况且从夏天开始,也渐渐落雨了。当然,灾情却在持续着,毕竟这时候落雨,秋收也泡汤了。只能熬到秋天,回去抢种一季冬小麦,直到明年夏天,他们才会有生机。但有了生机。何必去海外?
虽然他们也感谢这些海商的义举。
不过这些灾民中还有许多贫困百姓,没有灾情,他们生活照样贫困。
这些人便动了心。然后央求。
海商们不敢做主,这里是河北京畿东路,国家的重心所在,非是在福建路,若是大规模迁徙百姓,会很麻烦的。但耐不住央请的百姓多,便找到大苏商议。
大苏也不敢做主,但他不能说我不同意,若是让这几十万灾民恨上自己。那会很悲催的。于是说,我上报朝廷吧。
赵顼看到奏折。也感到为难。
在他未登基前,王巨刻意就说过。宋朝危机很多,但最大的危机便是人口危机。天宝初三百万户那不能算,因为许多地方还未统一呢。到了太平兴国五年,那时河东路收回,宋朝也发展了二十年时光,户数达到了六百几十万户。到了赵顼即位时,仅是统计在户册上的户数就达到了一千四百余万户。在史上,到了元佑元年,仅过了二十三年光景,户数就激增到了一千七百九十多万户。如果没有王巨的迁徙,仅是向南方迁徙,以及郑白渠带来的粮食增产,还有提前对江东圩的重视,那么在这个时空,可能到了元佑年间,户数能激增到一千八百五十万户以上。
当然,赵顼也知道人口在迅速增加着。
但迁徙到海外……这个真甘心么?
不过适度的迁徙确实有很多好处,一是给这些百姓一份生机,毕竟多是贫困户,但在海外,却不存在任何土地问题。王巨教导得也好,这些海商确实做得不错,那些海外迁民的信,他也看了,看上去一个个生活比原来的更好。
二是解决了部分土地压力,减轻了兼并的恶化。
于是思来想去,便写了诏书,询问王巨。
大家不懂啊,只好问王巨了。
然而没有想到王巨却上了一篇长篇大论。
奏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说灾害。唐太宗说过一句著名的话,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一个好的君臣皆重视百姓之,如刘备,他从新野撤离,还不忘带着百姓,那怕这些百姓拖累了他撤离的速度。正是这个以人为本,以百姓为本,才使得刘备后者居上,成就了一番伟业。若不是他的对手太过强大,说不定都能恢复汉室江山。然后唐太宗说,君是舟,民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才成了千古一帝。
一个不重视百姓的君王肯定不是好君王,一个不重视百姓的大臣肯定不是好大臣。
别听文彦博什么与士大夫治天下,而非与百姓治天下。一旦这个理论成为国策,那么宋朝必然象秦朝那样,二世必亡。
因此这个大灾当前,孰是能臣,孰是奸臣,一下子就甄别出来了。全心全意在救灾百姓的大臣,而让国家安定,这些大臣可以说个个都是忠臣良臣。而借这个大灾,不是想着如何救灾百姓,而是想着如何利用这个大灾打压政敌,这些臣子少用为妙。
并且王巨着重地说了一句,多少灾民?
这是以百万为单位计算的灾民数量,一旦动荡,国还会是国吗?
而且王巨非是变法派,最少与王安石很不对头,所以说话有一定的权威。
赵顼看到这里,他有些醒悟。
然后致命的杀着便来了。
王巨也不否认,天灾到来了,大家当然警戒反省一下,以便做得更好。
不过上天无情,未必与人事有关。
至于干旱涝灾地震的原理,他在新著书中有了一些解释。
王巨在张载家乡横渠招收了五十名聪明伶俐的学生,教导他们数学,实际就是数理化。
在他们帮助下,王巨终于完成了下一卷的数学书,说卷不妥了,准确地说分成了几十卷,好几部,数学分成了代数与几何两部分,相当于后世的初中水平,这很了不起了。
另外还有物理化学这一部分,但最头痛的就是这一部分内容。
然后到了地理这一部分,包括大地是圆的,以太阳为中心在转动,所以产生了四季。以及一部分地质学内容,包括暴风旱涝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原理。
除了这四部书籍外,还有几十部书籍,那便是王巨从大食那边弄来的西方学说性的书籍,派人翻译过来。
这些书还没有出版,皆是手抄本。
王巨也在派人研发铜活字与排版技术,一旦这两项技术成熟,书籍印刷成本会大幅度下降,那么这些书籍就可以正式印刷了。
那时王巨还会从西方那边弄来一些它们的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印刷,以便让大家借鉴大陆另一侧的各种政治制度以及历史变迁带来的启发。
现在将这些书籍献上来,是证明不是他空想的,另一侧也有一些学者,在这些“小道”上,提出了类似的学说,只不过仍达不上王巨的高度。
眼下还不能证明大地一定就是圆的,但在王巨这个学说支持下,海客们真的在遥远的南方找到另一片大陆,也如同王巨所说的那样,季节恰恰相反。
这便是最有力的证据。
赵顼翻着这些“小道”书,王巨也说了它是小道,但赵顼有些苦笑。
当真它是小道吗?(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