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巴士 www.wx84.cc,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怎么说出口?
这个话题,对于浸渍了上千年儒家文化的中国读书人来说,确实过于沉重,王巨也就不解释了,说道:“韦胜想出的这个计策,我们倒是可以利用,不过如何利用,我们大伙来完善。”
三人商议了一下,王巨才将吕城与蔡三方喊来,嘱咐了大半天,最后说:“你们二人这一去,成某不会亏待你们。如果败,某会善待你们的家人。”
“少保,属下以死相报。”
“勿用,我刻意让韦胜选两名机灵的,就是不想让你们死。切记,最好想办法活下去。”
“是。”
两人感谢地施了一个军礼,站起身,重新向南方驰去。
目送着两人远去,王巨忽然转过头问和斌:“有人说昔日狄青未杀死侬智高,可有这回事?”
和斌想了想说:“少保,我也参加了昆仑关一役,随后侬智高**而死,不过尸体很难辨认。其母、弟、妻、子又逃到了特磨道,在侬夏诚的胁迫下,将侬智高逃亡的三千多叛部全部聚拢,习骑练战。当时的邕州知州萧公(萧注)准备帅师前去讨伐,事泄,侬智高叛部又逃向大理。萧公只捉住了其母弟妻子。但民间里皆扬言侬智高未死,而是随这些部下一起逃到大理去了。余公(余靖)用酷刑审讯侬母,侬母死活不说。随后杨文广陈兵边境,大理的国君段……”
“段思廉。”
“就是这个段思廉,他害怕我朝大军兵挺大理,因此发出大军,将侬智高这些叛部一一斩杀,又送来一个人头,说是侬智高的脑袋。可时间过得很久。还是难以甄别。”
“这样啊……”王巨捻着下巴想。
“少保。主要是时间过得久,这个切莫当成出兵的理由。”和斌道。
交趾那边略遇到了一些困难。
虽然吕城与蔡三方去了,说不定也不管用,但问题不大。
主要还是大理。
想要用兵大理,必须有一个用兵的理由。王巨问侬智高,就是想用它来做出兵理由。
和斌又说道:“少保,务必稳妥。”
王巨点头道:“和将军,我心中有数。没有十足把握,我是不会用兵大理的。”
和斌的心态就是赵顼的心态。
不久王巨便收到赵顼的诏书,上面有一句话,量力而行,朕不欲见富良江也。
富良江之战不算是失败,但是惨胜,而且也没有达到目标。
你欲取大理好,还是占城罢,朕不会阻止,但你自己儿想想清楚。不要到时候拿不下来,反而是三军损失惨重而归。
当然。损失不大的情况下,你无论攻大理,或者是占城,就是蒲甘国,赵顼也不会反对。
就是这个意思。
“陛下看来猜出来了。”
“这样还猜不出来?”王巨笑笑说,又道:“我与黄公公说的那些话,又带他过去看,一是通过黄公公的转述,让陛下以后不能产生轻视之心,二就是委婉地告诉陛下,我有这个想法。毕竟这么大事,我一道奏章都不写,而带兵去做了,陛下多少会有些想法的。”
“做事很难的。”黄骅说。
“说行做难,但这倒不能怪陛下,如果站在陛下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做想?”
所以雍正干掉了年羹尧,与汉人无关,主要就是害怕年羹尧威胁到帝权。
一旦让赵顼产生这样的想法,不会干掉自己,但会冷落自己。这个结果可不是王巨想要的。
“应当还好,一千万拨下来了。”
“醇之兄,你又想错了。”王巨笑道:“非是一千万拨下来了,而是陛下本身就有进取之心,只是南方,特别是大理获利不大,所以兴趣不大。如果我用很少的钱帛将大理拿下来,陛下还是很喜欢的。这便是量力而行,朕不欲见富良江也的背后真相。至于这个一千万,是财政确实宽松了。前年我见陛下,询问国家积欠有没有偿还清楚。陛下说还有一点。”
“去年不大好啊。”
“去年当然不大好,有旱灾,还有战后那些牺牲军民的抚恤。不过今年财政就会好转了。”
若是赵顼不大手大脚地用,今年财政盈余会十分可怕的。
就算抛去自己在两广路用了一部分财政,还有各个差役的几百万贯薪酬,但相信仅是裁减官兵的兵饷,就足以将这两样弥补上了。也就是国家财政开支大约还是在一亿两千万左右。
但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现在多半不是一亿八千多万,可能达到了一亿九千万。因为还有王巨带来的收入,如木棉司一年近六百万贯的收入……
以后只要没有大型灾害,没有大型战役,就会盈余那么多钱帛。所以在史上,五路伐夏失败,永乐城惨败,都没有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再说内库,虽然宗室子弟增加了,然而因为榷香收入,早超过了增加的宗室子弟支出。
应当从财政上,今年是赵顼睡得最踏实的一年。
这一条不仅王巨看出来了,其他重臣也看出来了。所以吴充与吕公著有意地亲近薛向。
因此史书载注了一句:向善商财,计算无遗策,然不能无病民,所上课间失实。时方尚功利,王安石从中主之,御史数有言,不听也,向以是益得展奋其业。至于论兵帝所,通畅明决,遂由文俗吏得大用。其事公著甚久,公著亦稍亲之,议论亦颇相左右。
想像当年薛向被旧党们骂得有多惨哪?
但现在终于承认薛向善商财,计算无遗策,甚至也会军事了,所以论兵帝所,通畅明决,文俗吏得大用。
有时候王巨望着夜空痴痴地想,如果中国古今往来这些重要的大佬,能将内斗的不要脸精神,放来对付外国,那该多好哪?
当然,这同样有背景的。
王安石陆续推出市易法、保马法等变法后,薛向觉得不妥,由是与王安石产生争议,最后被王安石贬到定州做了知州。
王安石下去,吴充将薛向提拨上来。
但吴充不是为了策反薛向,而是利用薛向在经济上的善长,又正好国家积欠没有了,国库盈余越来越多,打算去掉变法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市易法必然拿掉了,这也是薛向与王巨皆同样反对的变法。还有免役法中的那个宽剩钱拿掉了,那么百姓就能享受到免役法所带来的好处,又轻少了苛剥。还有青苗法能不能变通一下。这个养马法越来越不管用了,未见多少战马,反而将北方百姓坑苦了,连普通的马也是越来越贵。那么是不是也要拿掉?
应当吴充这么做,如果做成功了,那确实是一件好事。
即便以后战败,变法成了良政,司马光便没有将其全部推翻的土壤。宋朝最大的难关便渡过去。
而且快要说服赵顼了,就在这时候变故陡生。
元丰二年,元绛老了,请致仕,赵顼再三挽留。
会太学虞蕃上讼太学里有博士受贿,事连元绛之子元耆宁。于是御史至元宅,略略代天子责备元绛。元绛也不自辨,罢知亳州。赵顼便用蔡确替代元绛。
吴充正好说新法不便,稍去其甚者。究竟怎么去,吴充也没有想清楚,也就是略略去其危害稍大一点的新政。
应当算是理智的做法。
然而蔡确却说道:“曹参与萧何有隙,至代为相,一遵何约束。今陛下所自建立,岂容一人挟怨而坏之!”
吴充与王安石确实有很多矛盾,尽管他们是儿女亲家。
这样一歪楼,赵顼便多想了。而且他想灭西夏哪,灭西夏那就要举国战争,得花多少钱帛?
于是没有同意。
就是这一线……几个太学博士受贿——牵连到元耆宁——元绛被罢相,蔡确上台——在财政宽裕的情况下也未及时矫正变法中一些不好的地方,而且非仅是吴充主持,还有理财大师薛向在边上参考着矫正,至少薛向不算是旧党、保守派——然后变法继续,该敛财一文不少——王安石罢相后变法矛盾仍在继续激化——然后,都懂的……
ps:有些卡文,只一更了。汗。(未完待续。。)
这个怎么说出口?
这个话题,对于浸渍了上千年儒家文化的中国读书人来说,确实过于沉重,王巨也就不解释了,说道:“韦胜想出的这个计策,我们倒是可以利用,不过如何利用,我们大伙来完善。”
三人商议了一下,王巨才将吕城与蔡三方喊来,嘱咐了大半天,最后说:“你们二人这一去,成某不会亏待你们。如果败,某会善待你们的家人。”
“少保,属下以死相报。”
“勿用,我刻意让韦胜选两名机灵的,就是不想让你们死。切记,最好想办法活下去。”
“是。”
两人感谢地施了一个军礼,站起身,重新向南方驰去。
目送着两人远去,王巨忽然转过头问和斌:“有人说昔日狄青未杀死侬智高,可有这回事?”
和斌想了想说:“少保,我也参加了昆仑关一役,随后侬智高**而死,不过尸体很难辨认。其母、弟、妻、子又逃到了特磨道,在侬夏诚的胁迫下,将侬智高逃亡的三千多叛部全部聚拢,习骑练战。当时的邕州知州萧公(萧注)准备帅师前去讨伐,事泄,侬智高叛部又逃向大理。萧公只捉住了其母弟妻子。但民间里皆扬言侬智高未死,而是随这些部下一起逃到大理去了。余公(余靖)用酷刑审讯侬母,侬母死活不说。随后杨文广陈兵边境,大理的国君段……”
“段思廉。”
“就是这个段思廉,他害怕我朝大军兵挺大理,因此发出大军,将侬智高这些叛部一一斩杀,又送来一个人头,说是侬智高的脑袋。可时间过得很久。还是难以甄别。”
“这样啊……”王巨捻着下巴想。
“少保。主要是时间过得久,这个切莫当成出兵的理由。”和斌道。
交趾那边略遇到了一些困难。
虽然吕城与蔡三方去了,说不定也不管用,但问题不大。
主要还是大理。
想要用兵大理,必须有一个用兵的理由。王巨问侬智高,就是想用它来做出兵理由。
和斌又说道:“少保,务必稳妥。”
王巨点头道:“和将军,我心中有数。没有十足把握,我是不会用兵大理的。”
和斌的心态就是赵顼的心态。
不久王巨便收到赵顼的诏书,上面有一句话,量力而行,朕不欲见富良江也。
富良江之战不算是失败,但是惨胜,而且也没有达到目标。
你欲取大理好,还是占城罢,朕不会阻止,但你自己儿想想清楚。不要到时候拿不下来,反而是三军损失惨重而归。
当然。损失不大的情况下,你无论攻大理,或者是占城,就是蒲甘国,赵顼也不会反对。
就是这个意思。
“陛下看来猜出来了。”
“这样还猜不出来?”王巨笑笑说,又道:“我与黄公公说的那些话,又带他过去看,一是通过黄公公的转述,让陛下以后不能产生轻视之心,二就是委婉地告诉陛下,我有这个想法。毕竟这么大事,我一道奏章都不写,而带兵去做了,陛下多少会有些想法的。”
“做事很难的。”黄骅说。
“说行做难,但这倒不能怪陛下,如果站在陛下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做想?”
所以雍正干掉了年羹尧,与汉人无关,主要就是害怕年羹尧威胁到帝权。
一旦让赵顼产生这样的想法,不会干掉自己,但会冷落自己。这个结果可不是王巨想要的。
“应当还好,一千万拨下来了。”
“醇之兄,你又想错了。”王巨笑道:“非是一千万拨下来了,而是陛下本身就有进取之心,只是南方,特别是大理获利不大,所以兴趣不大。如果我用很少的钱帛将大理拿下来,陛下还是很喜欢的。这便是量力而行,朕不欲见富良江也的背后真相。至于这个一千万,是财政确实宽松了。前年我见陛下,询问国家积欠有没有偿还清楚。陛下说还有一点。”
“去年不大好啊。”
“去年当然不大好,有旱灾,还有战后那些牺牲军民的抚恤。不过今年财政就会好转了。”
若是赵顼不大手大脚地用,今年财政盈余会十分可怕的。
就算抛去自己在两广路用了一部分财政,还有各个差役的几百万贯薪酬,但相信仅是裁减官兵的兵饷,就足以将这两样弥补上了。也就是国家财政开支大约还是在一亿两千万左右。
但是国家的财政收入,现在多半不是一亿八千多万,可能达到了一亿九千万。因为还有王巨带来的收入,如木棉司一年近六百万贯的收入……
以后只要没有大型灾害,没有大型战役,就会盈余那么多钱帛。所以在史上,五路伐夏失败,永乐城惨败,都没有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
再说内库,虽然宗室子弟增加了,然而因为榷香收入,早超过了增加的宗室子弟支出。
应当从财政上,今年是赵顼睡得最踏实的一年。
这一条不仅王巨看出来了,其他重臣也看出来了。所以吴充与吕公著有意地亲近薛向。
因此史书载注了一句:向善商财,计算无遗策,然不能无病民,所上课间失实。时方尚功利,王安石从中主之,御史数有言,不听也,向以是益得展奋其业。至于论兵帝所,通畅明决,遂由文俗吏得大用。其事公著甚久,公著亦稍亲之,议论亦颇相左右。
想像当年薛向被旧党们骂得有多惨哪?
但现在终于承认薛向善商财,计算无遗策,甚至也会军事了,所以论兵帝所,通畅明决,文俗吏得大用。
有时候王巨望着夜空痴痴地想,如果中国古今往来这些重要的大佬,能将内斗的不要脸精神,放来对付外国,那该多好哪?
当然,这同样有背景的。
王安石陆续推出市易法、保马法等变法后,薛向觉得不妥,由是与王安石产生争议,最后被王安石贬到定州做了知州。
王安石下去,吴充将薛向提拨上来。
但吴充不是为了策反薛向,而是利用薛向在经济上的善长,又正好国家积欠没有了,国库盈余越来越多,打算去掉变法中一些不好的现象。如市易法必然拿掉了,这也是薛向与王巨皆同样反对的变法。还有免役法中的那个宽剩钱拿掉了,那么百姓就能享受到免役法所带来的好处,又轻少了苛剥。还有青苗法能不能变通一下。这个养马法越来越不管用了,未见多少战马,反而将北方百姓坑苦了,连普通的马也是越来越贵。那么是不是也要拿掉?
应当吴充这么做,如果做成功了,那确实是一件好事。
即便以后战败,变法成了良政,司马光便没有将其全部推翻的土壤。宋朝最大的难关便渡过去。
而且快要说服赵顼了,就在这时候变故陡生。
元丰二年,元绛老了,请致仕,赵顼再三挽留。
会太学虞蕃上讼太学里有博士受贿,事连元绛之子元耆宁。于是御史至元宅,略略代天子责备元绛。元绛也不自辨,罢知亳州。赵顼便用蔡确替代元绛。
吴充正好说新法不便,稍去其甚者。究竟怎么去,吴充也没有想清楚,也就是略略去其危害稍大一点的新政。
应当算是理智的做法。
然而蔡确却说道:“曹参与萧何有隙,至代为相,一遵何约束。今陛下所自建立,岂容一人挟怨而坏之!”
吴充与王安石确实有很多矛盾,尽管他们是儿女亲家。
这样一歪楼,赵顼便多想了。而且他想灭西夏哪,灭西夏那就要举国战争,得花多少钱帛?
于是没有同意。
就是这一线……几个太学博士受贿——牵连到元耆宁——元绛被罢相,蔡确上台——在财政宽裕的情况下也未及时矫正变法中一些不好的地方,而且非仅是吴充主持,还有理财大师薛向在边上参考着矫正,至少薛向不算是旧党、保守派——然后变法继续,该敛财一文不少——王安石罢相后变法矛盾仍在继续激化——然后,都懂的……
ps:有些卡文,只一更了。汗。(未完待续。。)